低漏感低损耗微型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849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低漏感低损耗微型变压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漏感低损耗微型变压器骨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输入线圈、输出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并且需要变压器骨架作为载体对输入线圈、输出线圈和铁芯进行组装。当变压器的一组线圈到另一组线圈的磁通量不完全耦合而产生的电感分量称为漏感,变压器的漏感越大损耗越高。

现有之技术减少漏感的方法有如下:

1、每一组饶组都要绕紧,并且要分布平均;

2、引出线的定要中规中矩,尽量成直角,紧贴骨架壁;

3、未能绕满一层的要平均疏绕满一层;

4、绝缘层尽量减少,满足耐压要求及可;

5、如空间有余,可考虑加长型的骨架,尽量减少厚度。

如上述第5条所述,加长型的骨架可减少漏感,但现有技术中的骨架因前后挡板厚度过厚,致两挡板之间的绕线槽的长度相对较小,从而导致漏感较强,损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漏感低损耗微型变压器骨架,其将前后两侧挡板设置较薄,使其两侧挡板之间的绕线槽变长,且两侧挡板的外侧面均一体凸设有加强前后挡板强度凸肋,使两侧挡板的强度不会因变薄而减弱,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高漏感和高损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漏感低损耗微型变压器骨架,包括有一绕线柱、两侧挡板以及多个针脚;该绕线柱的前后两端贯穿形成有容置腔;该两侧挡板分别于绕线柱的前后两端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两侧挡板之间形成有绕线槽,每一侧挡板的底部一体向下延伸出有安装座;该多个针脚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安装座上并向下延伸;其中,每一侧挡板的外侧面上端均一体向外凸设有用于增加侧挡板强度的第一凸肋,每一侧挡板的外侧面下端均一体向外凸设有增加侧挡板强度的第二凸肋,且第二凸肋一体连接于侧挡板和安装座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均为三角凸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积呈圆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内侧缘两端均一体向下延伸出有与电路板相插接的安装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均间隔凹设有多个引线槽,每一引线槽位于两针脚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引线槽底部均为倾斜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引线槽均与上述绕线槽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的内侧面倾斜凸设有用于导引引线排布的两第三凸肋,上述多个引线槽均位于两第三凸肋之间,两第三凸肋的上端均连接在绕线柱的外表面并间隔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柱、两侧挡板均为热塑性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安装座的一侧面上凸设有一用于绕线的凸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绕线柱的前后两端的侧挡板较传统的挡板设置的相对较薄,使两侧挡板之间的绕线槽长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漏感的强度和电能的损耗,且两侧板的外侧面均一体凸设有加强两侧板强度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使两侧板的强度不会因变薄而减弱,并便于与外部配合安装固定。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绕线柱 101、容置腔

20、侧挡板 201、绕线槽

202、引线槽 21、安装座

22、第一凸肋 23、第二凸肋

24、第三凸肋 25、安装板

26、凸点 30、针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绕线柱10、两侧挡板20以及多个针脚30。

该绕线柱10的前后两端贯穿形成有容置腔101,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01的横截面积呈圆形。

该两侧挡板20分别于绕线柱10的前后两端外周侧面径向扩大延伸出,两侧挡板20之间形成有绕线槽201,每一侧挡板20的底部一体向下延伸出有安装座21,在本实施例中,绕线柱10和两侧挡板20均为热塑性材料;其中,每一侧挡板20的外侧面上端均一体向外凸设有用于增加侧挡板强度的第一凸肋22,每一侧挡板20的外侧面下端均一体向外凸设有增加侧挡板20强度的第二凸肋23,且第二凸肋23一体连接于侧挡板20和安装座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肋22和第二凸肋23均为三角凸肋;本产品的两侧挡板20较传统的侧挡板设置的相对较薄,使两侧挡板20之间的绕线槽201长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漏感的强度和电能的损耗,且第一凸肋22和第二凸肋23的设置,使两侧挡板20的强度不会因变薄而减弱。

该安装座21的底部均间隔凹设有多个引线槽202,每一引线槽202位于两针脚30之间,引线沿着引线槽202排布,每一引线槽202底部均为倾斜状,每一引线槽202均与上述绕线槽201相连通。

该安装座21的内侧面分别倾斜凸设有用于导引引线排布的两第三凸肋24,上述多个引线槽202均位于两第三凸肋24之间,两第三凸肋24的上端均连接在绕线柱10的外表面并间隔排布,引线沿着第三凸肋24走,在进入引线槽202,最后焊接在针脚30上;该安装座21的底部内侧缘两端均一体向下延伸出有与电路板相插接的安装板25,其中一安装座21的一侧面上凸设有一用于绕线的凸点26。

该多个针脚30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安装座21上并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绕线柱的前后两端的侧挡板较传统的挡板设置的相对较薄,使两侧挡板之间的绕线槽长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漏感的强度和电能的损耗,且两侧板的外侧面均一体凸设有加强两侧板强度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使两侧板的强度不会因变薄而减弱,并便于与外部配合安装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