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884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变压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无线架,并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按,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周遭环境里,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电器用品,例如游戏机、手机、随身听等。这些产品均必须使用变压器,以连接电源或调控内部工作电压。因此,变压器已成为各式电器用品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

然而,在一般变压器的结构由线圈架、多个初级绕组、多个次级绕组组成以及磁芯组合而成,感应线圈通常由圆柱形线状的金属导体缠绕呈螺旋结构所形成,并于金属导体表面附有一层绝缘漆。

又,上述一般使用的变压器中,皆具有一供线圈缠绕的线架,但所述线架再怎么缩小也是占有一定的体积,而随着电子产品越趋复杂,在电子产品趋于轻、薄的概念下,变压器的体积势必有再缩小的需求,上述线架的存在无异是限制了电子产品微型化的可能,且上述变压器皆需设置多个初级绕组,而这些初级绕组皆具有二出线端,所以在组接时,这些初级绕组也会增加理线及定位的难度,从而增加制造难度与成本。

另外,因应市场的最新需求,轻薄短小与不断提升电子装置的功效导致电子装置的组件密集,为无可避免的设计方向。而如何缩小变压器体积以符合上述设计趋势,业已为变压器设计上的重要课题。

是以,本案创作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遂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其仅设有一初级线圈绕组,且不必透过线架固定初级线圈绕组与次级线圈绕组,从而以解决现有变压器体积庞大、次级绕线定位不易的问题,同时可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并具有高功率及体积小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能在变压器于变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透过辅助绕组无感应电压,在电流极度不平衡或开路时,所述辅助绕组感应一电压差,电压差可以作为保护回授信号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其包含有:二磁芯件,其分别具有一侧板及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形成于所述侧板的中央位置处,而这些磁芯件相互对应连接,使这些定位柱的另一端相互连接,这些侧板之间形成一定位空间;一初级线圈绕组,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所述初级线圈绕组具有多个初级绕线部、多个连接部及二出线端,而这些初级绕线部呈间隔设置,每两初级绕线部透过一连接部连接;多个次级线圈绕组,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并分别位于每两初级绕线部之间,所述次级线圈绕组具有一次级绕线部及二连接端,另,这些连接部对应跨设于每一次级线圈绕组的外侧;及至少一参考线圈绕组,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并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绕组内的其中两初级绕线部之间,所述参考线圈绕组具有至少一辅助绕线部及二连接端。

较佳地,其中这些侧板凸设有二限位部,这些限位部与所述定位柱及所述侧板间共同形成有一定位槽。

较佳地,其中所述定位柱呈圆柱形状。

较佳地,其中这些限位部对应所述定位柱的一侧呈凹弧状。

较佳地,其中这些侧板的两侧凹设有一开口,且这些开口对应邻设于所述定位柱。

较佳地,其中所述参考线圈绕组具有二辅助绕线部,这些辅助绕线部间具有一连接部,又,这些辅助绕线部分别对应设每两初级绕线部之间。

较佳地,其中这些初级绕线部具有多个绕线,这些绕线的外侧具有一黏着层,所述黏着层使这些绕线相互紧密黏接。

较佳地,其中这些连接部位于两连接端之间。

较佳地,其中所述初级线圈绕线组于这些初级绕线部上设有多个固定片,这些固定片包覆所述初级绕线部。

较佳地,其中所述初级线圈绕组具有至少一第一绕线组及至少一第二绕线组,所述至少一第一绕线组由至少二初级绕线部、一连接部及二出线端所构成,而所述第二绕线组具有至少一初级绕线部及二出线端。

较佳地,其中所述第二绕线组由多个初级绕线部、一连接部及二出线端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这些连接部对应跨设于每一次级线圈绕组的次级绕线部外侧,借以供所述初级线圈绕组与这些次级线圈绕组同时位于所述定位空间,另,当参考线圈绕组无感应电压,且在变压器结构电流不平衡或异常时,所述辅助绕线部会感应一电压差,电压差为一保护回授信号,以达保护变压器内部其他电子组件的作用。以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不必透过线架固定所述初级线圈绕组、这些次级线圈绕组及所述参考线圈绕组,而能解决现有变压器体积庞大、次级绕线定位不易的问题,且更能搭配所述参考线圈绕组的回馈机制置,借以保护变压器内部其他电子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初级线圈绕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变压器结构;10-磁芯件;11-侧板;12-定位柱;13-定位空间;14-限位部;15-定位槽;16-开口;20-初级线圈绕组;21-初级绕线部;211-绕线;2111-金属导线;2112-绝缘层;2113-黏着层;22-连接部;23-出线端;24-第一绕线组;25-第二绕线组;30-次级线圈绕组 31-次级绕线部;32-连接端;40-参考线圈绕组;41-辅助绕线部;42-连接端;50-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局部放大剖视图及侧视图,其揭露有一种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100,所述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100包含有:

二磁芯件10,其分别具有一侧板11及一定位柱12,所述定位柱12的一端形成于所述侧板11的中央位置处,而这些磁芯件10相互对应连接,使这些定位柱1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这些侧板11之间形成一定位空间13。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侧板11凸设有二限位部14,这些限位部14与所述定位柱12及所述侧板11间共同形成有一定位槽15,且这些侧板11的两侧凹设有一开口16,且这些开口16对应邻设于所述定位柱12,另,所述定位柱12呈圆柱形状,而这些限位部14对应所述定位柱12的一侧呈凹弧状。

一初级线圈绕组20,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12,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具有多个初级绕线部21、多个连接部22及二出线端23,而这些初级绕线部21呈间隔设置,每两初级绕线部21透过一连接部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级绕线部21内有多个绕线211,这些绕线211具有一金属导线2111,所述金属导线2111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层2112,而所述绝缘层2112的外侧更形成有一黏着层2113,而所述黏着层2113使所述初级绕线部21的这些绕线211相互紧密黏接。

多个次级线圈绕组30,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12,并分别位于每两初级绕线部21之间,所述次级线圈绕组30具有一次级绕线部31及二连接端32,另,这些连接部22对应跨设于每一次级线圈绕组3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呈多个层片状结构,且这些连接部22位于两连接端32之间,且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与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容置于这些定位槽15中。

一参考线圈绕组40,其对应套设于这些定位柱12,并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内的其中两初级绕线部21之间,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具有至少一辅助绕线部41及二连接端42。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再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局部放大剖视图及侧视图。在组接状态时,本实用新型透过仅设置一个初级线圈绕组20,且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的这些连接部22对应跨设于每一次级线圈绕组30的次级绕线部31外侧,并透过所述黏着层2113使每一初级绕线部21的这些绕线211紧密黏接,并利用这些定位柱12使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及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同时位于所述定位空间13,且这些侧板11能使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与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及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紧密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结构100在运作时的电流不平衡或异常时,则在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上所产生的磁动势与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上所产生的磁动势也不相同,二者的差值会于这些磁芯件10中产生大量的磁通,所述磁通切割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后,即会感应一电压差,作为保护回授信号使用。

以此,本实用新型不仅不必透过线架固定初级线圈绕组20与次级线圈绕组30,而能解决现有变压器体积庞大、次级绕线定位不易的问题,且更能搭配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的回馈机制置,借以保护变压器内部其他电子组件。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具有二辅助绕线部41,这些辅助绕线部41间具有一连接部22,又,这些辅助绕线部41分别对应设每两初级绕线部21之间;更详而之,在使用时,本实施例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参考线圈绕组40在电流极度不平衡或开路时,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感应一电压差,电压差可以作为保护回授信号使用。换言之,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功效。

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在于初级线圈绕组20于这些初级绕线部21上设有多个可挠的固定片50,这些固定片50包覆所述初级绕线部,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不仅透过这些绕线外侧的黏着层2113黏接,同时,更搭配这些固定片50的设置,借以达到使这些初级绕线部21结构稳固。以此,本实施例同样能达到如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参考线圈绕组40能设置多个辅助绕线部41。

另外,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具有至少一第一绕线组24及至少一第二绕线组25,所述至少一第一绕线组24由至少二初级绕线部21、一连接部22及二出线端23所构成,而所述第二绕线组25具有至少一初级绕线部21二出线端23;更详而之,在使用状态时,使用者能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初级线圈绕组20的其中一连接部22断开,以供形成所述第一绕线组24及第二绕线组25。以此,本实施例同样能够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功效。

请再继续配合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相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绕线组25由多个初级绕线部21、一连接部22及二出线端23所构成,且所述第一绕线组24与第二绕线组25同样具有二个初级绕线部21、一连接部22及二出线端23,且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具有三个辅助绕线部41及二连接端42;重要的是,本实施例如同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使用者能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初级线圈绕组20的其中一连接部22断开,以供形成所述第一绕线组24及第二绕线组25。借此,本实施例同样能够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功效。

值得再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间能设置有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及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例如,四组次级线圈绕组30间设有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中的三个初级绕线部21与至少一个参考线圈绕组40。

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具辅助绕组的变压器结构100,这些连接部22对应跨设于每一次级线圈绕组30的次级绕线部31外侧,借以供所述初级线圈绕组20与这些次级线圈绕组30同时位于所述定位空间13,另,当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无感应电压,且在变压器结构100电流不平衡或异常时,所述辅助绕线部41会感应一电压差,电压差为一保护回授信号,以达保护变压器内部其他电子组件的作用。以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施功效及技术功效:

其一,本实用新型仅设有一初级线圈绕组20,且不必透过线架固定初级线圈绕组20与次级线圈绕组30,从而俾解决现有变压器体积庞大、次级绕线定位不易的问题,同时可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并具有高功率及体积小的特性。

其二,本实用新型能在变压器于变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透过参考线圈绕组40无感应电压,在电流极度不平衡或开路时,所述参考线圈绕组40感应一电压差,电压差可以作为保护回授信号使用。

其三,本实用新型不须设置线架,并能应用于各式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一切换式电源供应器或电源转接器,并得以减化制程、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也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