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153发布日期:2018-07-11 04:3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其由配合使用的插头和插座组成;如果连接器长时间闲置,即插头和插座不连接时,插头和插座均暴露于空气中;对于插头来说,其插针易受潮氧化,且插针为针状的凸起结构,受到外界的碰撞易折损;对于插座来说,其插口内部容易积灰、受潮氧化,影响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通过将第一凹部套装在插头外部,避免插头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防止插头受潮氧化,同时保护插针,避免插针受到外界的碰撞;通过将第二凹部套装在插座外部,避免插座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插口内部容易积灰、受潮氧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包括基座、第一弹性密封环和第二弹性密封环,所述基座设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部、开口向右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可套装在插头外部,第一凹部内表面左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弹性密封环,第一弹性密封环为多个且沿第一凹部轴线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第一弹性密封环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凹槽,第二凹部可套装在插座外部,第二凹部内表面右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弹性密封环,第二弹性密封环为多个且沿第二凹部轴线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第二弹性密封环之间形成第二环状凹槽,第二环状凹槽内部与第一环状凹槽内部均填充有干燥剂。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第一凹部内部的密封塞,密封塞右端与第一凹部连接,密封塞具有开口向左的容纳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密封环和第二弹性密封环的材料均为橡胶。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部内表面左部设有安装第一弹性密封环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凹部内表面右部设有安装第二弹性密封环的第二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即可用于插针,也可用于插头,适用范围广;第一凹部可套装在插头外部;第二凹部可套装在插座外部。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所述第一凹部套装在插头外部时,使插针位于第一凹部内部,此时,通过第一弹性密封环保证第一凹部的密封性;第二凹部套装在插座外部时,插口正对第二凹部,此时,通过第二弹性密封环保证第二凹部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通过干燥剂进一步保证插头或插座处于干燥的环境中。

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与插头配合使用的参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与插座配合使用的参考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2-第一弹性密封环;3-第二弹性密封环;4-密封塞;5-插头;6-插座;11-第一凹部;12-第二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器的密封件,包括基座1、第一弹性密封环2、第二弹性密封环3、密封塞4;基座1设有开口向左的第一凹部11、开口向右的第二凹部12;第一凹部11可套装在插头外部,第一凹部11内表面左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一弹性密封环2,这里,第一凹部11内表面左部设有安装第一弹性密封环2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弹性密封环2为多个且沿第一凹部11轴线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第一弹性密封环2之间形成第一环状凹槽;第二凹部12可套装在插座外部,第二凹部12内表面右部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弹性密封环3,这里,第二凹部12内表面右部设有安装第二弹性密封环3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弹性密封环3为多个且沿第二凹部12轴线依次排布,相邻两个第二弹性密封环3之间形成第二环状凹槽,第二环状凹槽内部与第一环状凹槽内部均填充有干燥剂;密封塞4设于第一凹部11内部的密封塞4,密封塞4右端与第一凹部11连接,密封塞4具有开口向左的容纳孔;这里,第一弹性密封环2和第二弹性密封环3的材料均为橡胶。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配合插头使用时,第一凹部11套装在插头5外部,第一弹性密封环2压紧在插头5外部,同时,插头5的插针插入密封塞4的容纳孔内。通过第一弹性密封环2、密封塞4实现两级密封,避免插头5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防止插头5受潮氧化,同时保护插针,避免插针受到外界的碰撞。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配合插座使用时,第二凹部12套装在插座6外部时,使插座6的插口正对第二凹部12,第二弹性密封环3压紧在插座6外部。从而避免插座6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插口内部容易积灰、受潮氧化。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