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891发布日期:2018-07-18 02: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佳的抗干扰性能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缩写: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也是一种输入输出界面技术规范,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等信息通讯产品。

现有的USB插座连接器一般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上插入组件及下插入组件。其中,上插入组件包括上绝缘体以及并排嵌设于上绝缘体内的一个上接地端子和两对上差分信号端子;下插入组件包括下绝缘体以及并排嵌设于下绝缘体内的一个下接地端子、一个电源信号端子及一对下差分信号端子;上绝缘体与下绝缘体上下卡接;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向内弯曲凸出的弹性凸片,插头与插座插接时,通过这些弹性凸片将插头弹性卡持在插座的壳体内。

但是,由于壳体的弹性凸片处均开设有连通内外的开口,因此,这种插座连接器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及高速性。另外,对于短体式插座连接器而言,由于上述的各端子的两端(即焊接端与接触端)距离较短,两端之间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同样会影响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干扰性能较好的插座连接器,能够减少其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以及外部的电磁干扰。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绝缘体及嵌设于所述绝缘体内的多个端子;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两个侧壁及由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围成的以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所述绝缘体设有位于所述插接孔内的舌板,各所述端子均排布在所述舌板上;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第一金属屏蔽件,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位于各所述端子的前后端之间,并与所述舌板卡接;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设有位于所述插接孔内的两个弹片,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位于所述舌板左右两侧用以弹性抵持于插入所述插接孔内的所述插头连接器。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与插入所述插接孔内的所述插头连接器弹性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包括:

屏蔽本体,所述屏蔽本体沿垂直于各所述端子的方向与所述绝缘体卡接,两个所述弹片分别自所述屏蔽本体的左右两端向前弯折延伸,两个所述弹片均弹性卡接于所述舌板的外侧面。

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弹片均包括:

与所述舌板的侧面弹性卡接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舌板的外侧面趋于共面;及

设置于所述弹性臂的远离所述屏蔽本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侧壁的方向折弯凸起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与所述侧壁之间隔开;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在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抵压部抵压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外壳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舌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避让槽,两个所述弹片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避让槽内,且所述抵压部凸出于所述避让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屏蔽本体的底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上绝缘体的顶面凸设有多个第一卡块,各所述第一卡块卡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屏蔽本体的顶部朝向其一侧折弯90°并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顶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舌板的顶面对应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内的第二金属屏蔽件;所述绝缘体包括相互卡接在一起的上绝缘体与下绝缘体,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卡接于所述上绝缘体上;所述下绝缘体的底面沿垂直于各所述端子的方向开设有卡置槽,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件卡于所述卡置槽内。

更进一步地,第二金属屏蔽件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块,所述卡置槽内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各所述第二卡块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屏蔽件及所述第二金属屏蔽件均与所述金属壳体焊接连接;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向下延伸的焊接片用以焊接于PCB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金属屏蔽件阻隔各端子的前后两端之间的信号干扰,并通过两个弹片与插头连接器弹性卡接,取代现有的通过壳体两侧的弹性凸片与插头连接器卡接的方式,无需因在壳体的侧面设置弹性凸片而开设开口,从而降低外界的电磁干扰,获得抗干扰性能较好的插座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金属屏蔽件与舌板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二金属屏蔽件与下绝缘体卡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金属壳体10;接地端11;定位卡槽12;焊接点13;弹性凸片14;上绝缘体20;第一卡块21;定位柱22;避让槽23;定位卡块24;上端子30;上端子本体31;棘齿311;凹槽312;上端子焊接脚32;上端子DIP脚33;下绝缘体40;卡置槽41;第二卡槽42;下端子50;第一金属屏蔽件60;屏蔽本体61;第一卡槽611;连接部612;定位孔613;第一避让槽614;弹片62;弹性臂621;抵压部622;第二金属屏蔽件70;第二卡块71;第二避让槽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10、设置于金属壳体10内的绝缘体、嵌设于绝缘体内的多个端子;其中,金属壳体10包括顶壁101、底壁102、两个侧壁103及由顶壁101、底壁102与两个侧壁103之间围成的以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104,绝缘体设有位于插接孔104内的舌板201,各端子均排布在舌板201上;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金属壳体10内的第一金属屏蔽件60,第一金属屏蔽件60位于各端子的前后端之间,并与绝缘体卡接;第一金属屏蔽件60设有位于插接孔104内的两个弹片62,两个弹片62分别位于舌板201左右两侧用以弹性抵持于插入插接孔104内的插头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通过第一金属屏蔽件60阻隔各端子的前后两端之间的信号干扰,从而达到减少插座连接器自身产生的信号干扰的目的;并通过两个弹片62与插入插接孔104内的插头连接器弹性卡接,取代现有的通过金属壳体10两侧的弹性凸片与插头连接器卡接的方式,无需因在壳体的侧面设置弹性凸片而开设开口,从而达到降低外界的电磁干扰的目的。该插座连接器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壳体10内的绝缘体可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包括相互卡接的上绝缘体20及下绝缘体40,多个上端子30并排嵌设于上绝缘体20内,多个下端子50并排嵌设于下绝缘体40内。

具体的,第一金属屏蔽件60包括屏蔽本体61及两个弹片62,其中,两个弹片62可分别连接于屏蔽本体61的两端,也可与屏蔽本体61一体成型。以两个弹片62与屏蔽本体61一体成型为例,两个弹片62分别自屏蔽本体61的左右两端向前弯折延伸;其中,屏蔽本体61沿垂直于各端子的方向与舌板201卡接;两个弹片62均弹性卡接于舌板201的外侧面与插头连接器的外壳之间。

为实现屏蔽本体61与舌板201之间的稳固卡接,在屏蔽本体61的底面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611;上绝缘体20的顶面对应凸设有与各第一卡槽611匹配的第一卡块21,各第一卡块21卡入对应的第一卡槽611内;屏蔽本体61的顶部朝向其一侧折弯90°并延伸有连接部612,连接部612的顶面开设有定位孔613,舌板201的顶面对应设置有与定位孔613匹配的定位柱22,定位柱22穿入对应的定位孔613内。如此,通过各第一卡块21与上绝缘体20的卡接、定位柱22对第一金属屏蔽件60的定位以及第一金属屏蔽件60自身的弹性这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金属屏蔽件60与上绝缘体20的舌板201之间的牢固连接。

其中,两个弹片62均包括与舌板201的侧面弹性卡接的弹性臂621及设置于弹性臂621的远离屏蔽本体61的一端并朝向金属壳体10的内侧折弯凸起的抵压部622,其中,弹性臂621与舌板201的外侧面趋于共面;抵压部622与侧壁103之间隔开,当插头连接器插在插接孔104时,抵压部622抵压在插头连接器的外壳上。通过两个弹性臂621与舌板201之间的弹性卡接,使得第一金属屏蔽件60与舌板20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通过抵压部622弹性抵接在插头连接器的外壳上,从而实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牢固连接。

为便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在舌板20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避让槽23,两个弹片6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避让槽23内,且抵压部622凸出于避让槽23。上绝缘体20的顶面设置有两个定位卡块24,金属壳体10上开设有与两个定位卡块24对应的两个定位卡槽12,两个定位卡块24分别卡入对应的两个定位卡槽12内,有利于将上绝缘体20准确安装在金属壳体10内,并能够有效防止该插座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上绝缘体20与金属壳体10之间分离。

为进一步提高插座连接器的抗干扰性能,在金属壳体10内设置第二金属屏蔽件70,下绝缘体40的底面沿与各下端子50垂直的方向开设有卡置槽41,第二金属屏蔽件70卡于卡置槽41内。进一步地,第二金属屏蔽件70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块71,卡置槽41内开设有与各第二卡块71对应的多个第二卡槽42,各第二卡块71与对应的第二卡槽42过盈配合,从而保证第二金属屏蔽件70与下绝缘体40之间稳固连接。

为提高该插座连接器的安全性,可将第一金属屏蔽件60及第二金属屏蔽件70均与金属壳体10焊接连接,金属壳体10上的焊接点13的位置如图1及图3所示;金属壳体10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焊接片11,两个焊接片11均与PCB板焊接连接,从而使第一金属屏蔽件60、第二金属屏蔽件70及金属壳体10均接地。

该插座连接器中,各上端子30均包括嵌设于上绝缘体20内的上端子本体31、设置于上端子本体31的一端并露出至少部分底面的上端子焊接脚32及设置于上端子本体31的另一端并折弯延伸出上绝缘体20的上端子DIP脚33;上端子本体31的侧面向外凸设有棘齿311,和/或上端子本体31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凹槽312,以提高各上端子30与上绝缘体20之间连接牢固性。同样地,各下端子50的嵌设于下绝缘体40的部分也可设置棘齿311和/或凹槽312,以提高各下端子50与下绝缘体40之间连接牢固性。另外,上绝缘体20、下绝缘体40、上端子30及下端子50的具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已在申请号为201721420561.2的专利中公开,在此不再详述。

该插座连接器中,金属壳体10的顶面及底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压持上绝缘体20及下绝缘体40的弹性凸片14,第一金属屏蔽件60的连接部612上可对应开设有用于避让弹性凸片14的第一避让槽614,第二金属屏蔽件70上可对应开设有用于避让弹性凸片14的第二避让槽72。如此,可提高金属壳体10、第一金属屏蔽件60、上绝缘体20及下绝缘体40之间的稳固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