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2041发布日期:2018-07-13 21:1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从而受到客户的青睐。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依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pm(passivematrix,无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与am(activematrix,有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两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是靠电压来驱动的,显示面板上的电压降会导致整个面板亮度不一致,影响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进而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引来客户的诉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位于衬底基板上,任一发光器件用以发射单一颜色的光,且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覆盖层,覆盖层位于多个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之上,其中,覆盖层的厚度沿第一方向渐变式变化,第一方向平行于衬底基板所在的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由于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亮度不一,根据覆盖层膜厚对出光率的影响,可以在不同亮度的位置处设置不同厚度的覆盖层,在亮度渐变的方向上设置膜厚渐变式的覆盖层,使得在亮度渐变的方向上出光率也渐变式变化,这样可以提高亮度较低位置处的出光率,达到观看时亮度一致的效果,从而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照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多个发光器件234,多个发光器件234位于衬底基板1上,任一发光器件用以发射单一颜色的光,且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4;覆盖层5,覆盖层5位于多个发光器件234的第一电极4之上,其中覆盖层5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渐变式变化,第一方向x平行于衬底基板1所在的平面。

根据覆盖层膜厚对出光率的影响,可以在不同亮度的位置处设置不同厚度的覆盖层,在亮度渐变的方向上设置膜厚渐变式的覆盖层,使得在亮度渐变的方向上出光率也渐变式变化,这样可以提高亮度较低位置处的出光率,通过调控覆盖层膜厚来调控出光率,可以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对显示面板的亮度的影响,达到观看时亮度一致的效果,从而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均一性问题。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1,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电极2和有机功能层3,有机功能层3位于第二电极2之上,第一电极4位于有机功能层3之上。即在衬底基板1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二电极2、有机功能层3、第一电极4以及覆盖层5。具体的,第一电极4为阴极,第二电极2为阳极。进一步参考图2,有机功能层3包括电子注入层35、电子传输层34、发光层33、空穴传输层32以及空穴注入层31。有机功能层3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用于发光的主要部件,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4和阳极2注入到发光层33中,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33中相遇、复合产生激子,激子释放出能量,将能量传递给发光层33中的分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很不稳定,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其中,电子注入层35可以促进电子从阴极4向发光层33注入,空穴注入层31促进空穴从阳极2向发光层33注入。电子传输层34和空穴传输层32可以促进各电极向发光层33注入的载流子的迁移。发光层33的材料一般为有机物,包括用于发光的红色发光材料、蓝色发光材料和绿色发光材料中一种或其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材料。由于这些功能性的膜层并不是本发明改进的重点,后续不再加以赘述,也并未在后面附图中详细示出。

继续参考图2,覆盖层5设置于远离发光层33的阴极4的表面。阴极4一般采用功函数较小即费米能级较高的金属,如镁、银、铝及其合金等。金属的光透过率一般较低,而光透过率决定了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亮度,为了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的亮度,可以通过将阴极4做薄来提高光的透过率,但阴极4做得太薄,就会影响阴极的导电性,会影响器件的工作稳定性。采用厚度适当且折射率匹配的材料覆盖阴极4之上,可以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光导出率。因此,一般选择合适的折射率材料作为覆盖层5设置于阴极4之上,提高光导出率。经由发光层33产生的光经阴极4射出,进而通过覆盖层5射出,覆盖层5可用于提高有机发光器件234的出光率,以及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具体的,覆盖层5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渐变式变化。由于电压降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整体显示效果。可根据覆盖层5的膜厚对出光率的影响,在亮度渐变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上,设置厚度渐变的覆盖层5,来通过调整覆盖层5的厚度来调节覆盖层5对光导出率的影响。实验模拟研究发现,覆盖层5的膜厚变化对不同颜色光的出光率影响不同。红光和绿光随着覆盖层5膜厚的增加而出光率增加,而蓝光随覆盖层5膜厚的减小而出光率增加。因此针对不同的发光器件可以设置不同渐变变化的覆盖层厚度,进而来增加覆盖层的出光率,以达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参考图3,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10,驱动芯片10位于衬底基板(图中未示出)上,第一方向x为靠近驱动芯片10的一端指向远离驱动芯片10的一端的方向。驱动芯片10用以给发光器件324提供电源信号,由于电源信号线自身电阻的影响,导致电源信号在沿第一方向x传递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致使显示面板上靠近驱动芯片10的位置处的亮度大于远离驱动芯片10的位置处的亮度,即显示面板的亮度沿靠近驱动芯片10的一端指向远离驱动芯片10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通过调整靠近驱动芯片10的位置处的覆盖层5的厚度和远离驱动芯片10的位置处的覆盖层5的厚度,调整显示面板上靠近驱动芯片10位置处以及远离驱动芯片10位置处的出光率,使得显示面板出光率沿靠近驱动芯片10的一端指向远离驱动芯片10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增加,从而视觉上弥补由于电压降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参考图4,多个发光器件至少包括分别用以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器件2341、第二发光器件2342和第三发光器件2343,其中第一发光器件2342发射红光,第二发光器件2342发射绿光,第三发光器件发光2343发射蓝光;第一发光器件2341之上设置有第一覆盖层51,第二发光器件2342之上设置有第二覆盖层52,第三发光器件2343之上设置有第三覆盖层53。模拟实验研究表明,覆盖层的膜厚变化对不同颜色光的出光率影响不同。进而可以对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器件之上的覆盖层设置不同的厚度,即对第一覆盖层51、第二覆盖层52和第三覆盖层53设置不同的厚度,来调节显示面板上各处的出光率,以达到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第一覆盖层51、第二覆盖层52和第三覆盖层53中的至少两个覆盖层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的渐变趋势不相同。具体的,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的渐变趋势相同,与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的渐变趋势不相同。其中,第一覆盖层51设置于发射红光的发光器件之上,第二覆盖层52设置于发射绿光的发光器件之上,第三覆盖层53设置于发射蓝光的发光器件之上。由于覆盖层的膜厚变化对红光和绿光的出光率影响相同,对蓝光的出光率影响不同,因此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的渐变趋势相同,与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的渐变趋势不相同,这样通过调整发射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之上的覆盖层膜厚,来调节显示面板各处的出光率,从而达到均一显示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照图5~图7,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均逐渐增加,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减小。具体的,第一方向x为由于电压降导致亮度逐渐降低的方向,由于红光和绿光随着覆盖层膜厚的增加而出光率增加,第一覆盖层的厚度51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均逐渐增加,因此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均逐渐增加,从而可以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相反由于蓝光随覆盖层膜厚的减小而出光率增加,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减小,因此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逐渐增加,从而可以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照图5~图7,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均线性增加,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线性减小。由于电压降的影响,显示面板的亮度沿第一方向x是线性降低的,因而需要调节显示面板的出光率沿第一方向是线性增加的。根据覆盖层的膜厚变化对不同颜色光的出光率影响不同,即由于红光和绿光随着覆盖层膜厚的增加而出光率增加,第一覆盖层的厚度51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均线性增加,因此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均线性增加,从而可以更好的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相反由于蓝光随覆盖层膜厚的减小而出光率增加,第三覆盖层53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线性减小,因此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线性增加,从而可以更好的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这样通过调整发射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之上的覆盖层膜厚,来调节显示面板各处的出光率,从而达到均一显示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第一覆盖层51的最小厚度a和第二覆盖层52的最小厚度c相等,第一覆盖层51的最大厚度b和第二覆盖层52的最大厚度d相等。具体的,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均线性增加,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在第一方向x上由最小厚度a线性增加到最大厚度b,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在第一方向x上由最小厚度c线性增加到最大厚度d,其中第一覆盖层51的最小厚度a等于第二覆盖层52的最小厚度c,第一覆盖层51的最大厚度b等于第二覆盖层52的最大厚度d,意味着第一覆盖层51和第二覆盖层52在沿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变化处处相等。这样可以采用同一掩膜版制备第一覆盖层51和第二覆盖层52,不必单独制备第一覆盖层51和第二覆盖层52,减少了一道工艺,节省了工艺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第一覆盖层51的最大厚度b与第一覆盖层51的最小厚度a的比值范围为1.15~1.2。可选的,第一覆盖层51的最小厚度a为600埃,最大厚度为700埃。第一覆盖层51的厚度和第二覆盖层52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由600埃线性增加到700埃,这样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均线性增加,从而可以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红光和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进一步的,参照图7,第三覆盖层53的最大厚度f和第三覆盖层53的最小厚度e的比值范围为1.12~1.5。可选的,第三覆盖层53的最小厚度e为400埃,最大厚度f为600埃,这样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线性增加,从而可以从视觉上弥补电压降导致显示面板上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亮度差异。这样通过调整覆盖层的厚度,使显示面板出光率沿第一方向x线性增加,从而达到均一显示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第一覆盖层的厚度、第二覆盖层的厚度和第三覆盖层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的渐变趋势相同。这样可以采用同一掩膜版制备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第三覆盖层,不必再单独制备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第三覆盖层,减少了制造工艺,节省了工艺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可选的,第一覆盖层的厚度、第二覆盖层的厚度和第三覆盖层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增大。由于蓝光随覆盖层膜厚的减小而出光率增加,这样蓝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是逐渐减小的。进一步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电源信号线用以给发光器件提供电源信号,其中,第三发光器件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大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电源信号线的线宽越大,电压降越小。第三发光器件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大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这样第三发光器件沿第一方向x的电压降要小于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沿第一方向x的电压降。尽管第三覆盖层的厚度沿第一方向x逐渐增大,使绿光沿第一方向x的出光率逐渐减小,但由于第三发光器件的电压降比较小,依然可以使得蓝光与红光和绿光的亮度近似一致,从而使整个显示面板显示均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图9给出了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显示装置60包括上述任一显示面板61。需要说明的是,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限,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及电视机等显示屏。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调整发射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之上的覆盖层的膜厚,来调节显示面板各处的出光率,从而达到均一显示的目的。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