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040发布日期:2018-07-17 22: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电流进行换向或通断控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又称接触器)是一种为了控制向线路供电、对电流进行换向或通断控制而装备的电器产品,其广泛应用于家用器具、工业制品中。继电器一般由电磁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线圈(漆包线)、线圈骨架、导磁架和导磁固定板等,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底座,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下接触片、弯桥、动接触片组件(包括接触桥、顶柱、超程弹簧、回位弹簧等)、螺柱,继电器工作时内部温度较高,无法进行自动调温,温度超过极限时会影响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会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并对其所应用的电器也会产生不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通过温度控制开启或关闭的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由电磁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线圈、线圈骨架、导磁架,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底座,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下接触片、弯桥、动接触片组件、螺柱,在所述壳体构件的上盖外壳上装有插片,该插片通过插针与线圈骨架相连,所述负载构件的螺柱通过导热板与温度开关相连,所述温度开关的一端通过右连插片与输入线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左连插片与所述插片连接。

所述导热板、温度开关、左连插片、右连插片均处于底座、上盖外壳之外。所述螺柱为长螺柱、短螺柱或者弯桥螺柱。

采用本发明后,当继电器长时间工作使负载构件、壳体构件内部温度过高时,其螺柱发热温度通过导热板传递给温度开关,温度开关感应后自动断开,继电器自行停止工作。从而有效防止继电器温度过高还在不断工作,减少了安全隐患,起到了保护作用,保证了继电器产品质量,也使得继电器的寿命更加持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去除弯桥螺柱等)。

图3为图1的倒置状态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除了底座、负载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插片、插针、线圈骨架等之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可知,本发明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由电磁构件(又称电磁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11、线圈16(又称漆包线)、线圈骨架12、导磁架10(及导磁固定板13),壳体构件包括上盖外壳22、底座21,负载构件包括上接触片26、下接触片27、弯桥35、动接触片组件(包括接触桥31、顶柱32、超程弹簧33、回位弹簧34等)、螺柱,在所述壳体构件的上盖外壳22上装有插片1(为公端),该插片1(其上部)通过插针8与线圈骨架12相连,所述负载构件的螺柱(为长螺柱28、短螺柱29或者弯桥螺柱23)通过导热板4与温度开关2相连,所述温度开关2的一端通过右连插片7(为母端)与输入线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左连插片9(为母端,及输出线5)与所述插片1(其下部)连接。

其中,右连插片7、左连插片9均直接适配接插温度开关2,温度开关2通过固定螺丝3装在导热板4上;所述输入线6与外低压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热板4、温度开关2、右连插片7、左连插片9等均处于底座21、上盖外壳22之外。所述上接触片26、下接触片27、弯桥35、分别各自对应连接长螺柱28、短螺柱29、弯桥螺柱23,所述长螺柱28、短螺柱29、弯桥螺柱23可统称为螺柱。

将继电器连接在所应用的电器上。本发明工作时,线圈绕住动铁芯产生磁场,使动铁芯上升以磁力带动负载构件的顶柱上升,使其接触桥的两端与上、下接触片相接触,最后由回位弹簧的回位而使顶柱下降、动铁芯也下降。该继电器(接触器)主要应用于直流电源负载的电路通断。

当继电器工作使壳体构件内部温度过高时,其螺柱发热温度通过导热板传递给温度开关,温度开关感应后自动断开,继电器自行停止工作。当壳体构件内部温度下降到正常值时,温度开关会自动恢复接通开启而使继电器继续工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温控外置式起动继电器,由电磁构件、负载构件、壳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构件包括动铁芯(11)、线圈(16)、线圈骨架(12),在所述壳体构件的上盖外壳(22)上装有插片(1),该插片通过插针(8)与线圈骨架相连,所述负载构件的螺柱通过导热板(4)与温度开关(2)相连,所述温度开关的一端通过右连插片(7)与输入线(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左连插片(9)与所述插片连接。当继电器工作使负载构件、壳体构件内部温度过高时,其螺柱发热温度通过导热板传递给温度开关,温度开关感应后自动断开,继电器自行停止工作。本发明能有效防止继电器温度过高还在不断工作,减少了安全隐患,起到保护作用,也使得继电器的寿命更加持久。

技术研发人员:戴丁志;陈利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戴丁志
技术研发日:2018.01.31
技术公布日:2018.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