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2005发布日期:2018-11-02 22:1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叠片电池或电容的叠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

背景技术

叠片电池或者电容在制备阶段,正极片及负极片由裁切设备成型出规则的极片放置于原材料储存垛台内,经机械手吸取单片极片至叠片台。为了达到隔膜隔离片状极片的目的,在叠片过程中需要通过压爪及其他辅助机构使隔膜实现“z”字型折叠,此折叠动作需间歇性的往复运动,效率低,耗时长,为实现折叠增加的机械结构及工位多,成本高。

而采用缠绕的方式进行电池或电容极片的叠片,则极片之间的间距会随着缠绕的进行而发生改变,导致缠绕形成的叠片整齐度不够,而且极片之间的间距调整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因此,研究能够快速高效自动叠片且叠片整齐度高、成本低的叠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叠片电池或电容的大规模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该工艺利用极片和隔膜的本身刚性差别,通过调整叠片模型的距离参数,实现送料辊单方向连续送料,从而达到极片高速自动折叠的效果,实现极片的高速自动叠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片电池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两两相邻地固定在隔膜上,再输送至送料辊上;

(2)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经送料辊向下连续输送至叠片台上,两两相邻地固定在隔膜上的正极片与负极片在叠片台上以铰链丝杆形式自动完成叠片。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相邻的间隔为单层极片的厚度与负极片对正极片宽度差值的一半之和。

负极片与正极片存在宽度差,通常负极片比正极片宽。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两两相邻地分别贴附固定在隔膜的两面。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两两相邻地固定在隔膜上的方式为:将正极片与负极片两两相邻设置在上下两张隔膜中间,再将上下两张隔膜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间隔部位进行压合或粘连,使正极片或负极片固定在上下两张隔膜压合或粘连后形成的隔膜腔中。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送料辊由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组成,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经过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被向下输送至叠片台上。

更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叠片台的台面距离h与负极片宽度w的关系为:

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叠片台的台面保持在合适的距离,能够有效确保高速连续送料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极片之间形成铰链丝杆的叠片形式,从而实现高速自动叠片。

更优选的,步骤(2)中,正极片与负极片自动完成叠片的叠片中心落在所述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的垂线上。

更优选的,步骤(2)中,送料辊向下输送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前,先将隔膜贴附于叠片台上,隔膜贴附部分长度大于负极片的宽度,且隔膜的初始端贴附位置与所述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的垂线的距离c为负极片宽度w的一半。

更优选的,步骤(2)中,送料辊向下输送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前,先将粘贴第一张极片所对应的隔膜贴附在叠片台上,且第一极片的中心落在所述送料主动辊和送料从动压辊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的垂线上。

更优选的,步骤(2)中,送料辊的下方设置有竖直导向板。

更进一步优选的,竖直导向板的底部与叠片台的台面距离h1与负极片宽度w的关系为: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艺,步骤(2)中,在送料辊与叠片台之间的两侧具有与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的运动轨迹相适应的弧形或折叠型挡板。增加挡板有利于防止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偏离运动轨迹,保证极片的正常折叠。

当送料辊的下方设置有竖直导向板时,所述弧形或折叠型挡板设置在竖直导向板与叠片台之间的两侧。

本发明工艺叠片过程中的动作原理为:送料辊的从动压辊将两两相邻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压紧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送料辊以速度v0向下主动输送贴在隔膜上的极片,此时极片离开送料辊时具有一个速度v0,且对前一片极片存在一驱动力f;同时,极片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当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到达叠片平台部位时,因隔膜上的极片具有一定厚度和刚性而不易折叠,可简化成杆件,而隔膜呈轻薄、柔软状,可简化为铰链,叠片过程中极片和极片间的隔膜组成铰链机构,故在相邻两极片间的隔膜位置成铰链状而易形成折角。由于驱动力f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折角的折叠方向一直朝向叠片台,如此实现隔膜持续产生“z”字形折叠。在此叠片过程中,叠片速度与送料辊的送料速度一致且可实现单方向连续送料,克服了以前叠片工艺中的往复、间歇性送料效率低下的缺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能够实现高速自动叠片,叠片速度达到5~10片/s,相比现有工艺的叠片速度(1~1.25片/s)具有质的飞跃,更有利于实现叠片电池或电容的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的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流程简单,需要增加的机械结构及工位少,成本低,效率高,且叠片整齐度高,充分利用了极片及隔膜的本身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有利于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采用的柔性铰链式叠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的动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中先将隔膜的初始端贴附于叠片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完成自动叠片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中先将第一张极片对应的隔膜贴附于叠片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完成自动叠片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中极片固定在隔膜上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增加有挡板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6中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增加有竖直导向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隔膜1、正极片2、负极片3、送料主动辊4、送料从动辊5、叠片台6、挡板7、竖直导向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采用如图1所示的柔性铰链式叠片设备,该叠片设备包括送料辊以及叠片台6;其中,送料辊设置在叠片台6的上方;送料辊包括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叠片台6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送料主动辊4与伺服电机连接。

具体的柔性铰链式叠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叠片电池的正极片2与负极片3两两相邻地分别贴附固定在隔膜1的两面上,再输送至送料辊上,正极片2与负极片3相邻的间隔为单层极片的厚度与负极片对正极片宽度差值的一半之和;

固定有正极片2与负极片3的隔膜1经过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被向下输送至叠片台6上;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叠片台6的台面距离h与负极片宽度w的关系为:

(2)固定有正极片2与负极片3的隔膜1经送料辊向下连续输送至叠片台6上,两两相邻地固定在隔膜1上的正极片2与负极片3在叠片台6上以铰链四杆形式自动完成叠片,叠片速度达到5~10片/s;

正极片与负极片自动完成叠片的叠片中心落在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6的垂线上(c=w/2)。

该工艺叠片过程中的动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的极片、极片之间的隔膜和送料辊等分别简化为杆件、柔性铰链和移动副所组成的铰链机构:送料辊的从动压辊将两两相邻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压紧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送料辊以速度v0向下主动输送贴在隔膜上的极片,此时极片离开送料辊时具有一个速度v0,且对前一片极片存在一驱动力f;同时,极片受到向下的重力g作用。当固定有正极片与负极片的隔膜到达叠片平台部位时,因隔膜上的极片具有一定厚度和刚性而不易折叠,,可简化成杆件,而隔膜呈轻薄、柔软状,可简化为铰链,叠片过程中极片和极片间的隔膜组成铰链机构,故在相邻两极片间的隔膜位置形成折角。由于驱动力f和重力g的共同作用,折角的折叠方向一直朝向叠片台,如此实现隔膜持续产生“z”字形折叠。在此叠片过程中,叠片速度与送料辊的送料速度一致且可实现单方向连续送料,克服了以前叠片工艺中的往复、间歇性送料效率低下的缺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步骤(2)中,送料辊向下输送固定有正极片2与负极片3的隔膜1前,先将隔膜1贴附于叠片台的台面上(如图3所示),隔膜1的贴附部分长度大于负极片的宽度,且隔膜1的初始端贴附位置与所述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6的垂线的距离c为负极片宽度w的一半,完成自动叠片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同,其中,步骤(2)中,送料辊向下输送固定有正极片2与负极片3的隔膜1前,先将粘贴第一张极片所对应的隔膜贴附在叠片台的台面上(如图5所示),且第一极片的中心落在所述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6的垂线上,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垂直于叠片台6的垂线的距离c为负极片宽度w的一半,完成自动叠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相同,其中,步骤(1)中,所述正极片2与负极片3两两相邻地固定在隔膜1上的方式为:将正极片2与负极片3两两相邻设置在上下两张隔膜1中间,再将上下两张隔膜1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间隔部位进行压合或粘连,使正极片或负极片固定在上下两张隔膜压合或粘连后形成的隔膜腔中,如图7所示。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相同,其中,步骤(2)中,在送料辊与叠片台6之间的两侧具有与固定有正极片2与负极片3的隔膜1的运动轨迹相适应的弧形或折叠型挡板7,如图8所示。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相同,其中,步骤(2)中,送料辊的下方设置竖直导向板8(导向板的竖直方向的长度为l)为送至送料辊下方的极片导向,增大送料主动辊4和送料从动压辊5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与叠片台6的台面距离h,此时竖直导向板8的底部与叠片台的台面距离h1与负极片宽度w的关系为:如图9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仅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变更、替换或修饰等均将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