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5546发布日期:2019-01-18 23:1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是射频器件中,连接器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常规合路器的输入和输出端需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的一端与合路器的电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其他外部元件固定连接,以使器件与外部相连通。

常见的合路器的输入输出端采用的是141电缆,141电缆一端接入合路器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器。常规的141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为,将141电缆与连接器通过接线端子结构焊接在一起,使电缆与连接器连接导通,待产品调试测试完成后,再通过焊接工艺拆卸141电缆与连接器。

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不仅制造工艺复杂,耗费工时,且生产过程中会报废大量的接线端子,电缆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采用物理连接结构代替焊接工艺进行连接,简化了制作工艺,有利于线缆保护。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包括外壳,外壳内形成有腔体,腔体内设有连接器内导体,外壳上设有连接器外导体,电缆穿过连接器外导体伸入至外壳内,电缆内导体与连接器内导体相互连通设置,电缆外导体位于连接器外导体内,并与连接器外导体相连通,连接器外导体外部设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可使连接器外导体与电缆外导体紧固连接。

进一步,连接器外导体包括外导体弹性簧片,外导体弹性簧片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弹力,紧固装置包括锥面环,锥面环环绕设置在外导体弹性簧片的末端,锥面环可挤压外导体弹性簧片使其沿径向方向收紧,以紧固电缆。

进一步,外导体弹性簧片包括多个瓣状结构,多个瓣状结构共同围成空心圆柱体,相邻的瓣状结构之间设有细长间隙,多个瓣状结构可在外力作用下延径向方向聚拢或分散。

进一步,腔体包括第四腔,第四腔位于外壳的端部,与外壳外部空间相连通,连接器外导体包括固定端,固定端一端固定连接在第四腔内,另一端连接外导体弹性簧片,使外导体弹性簧片向外壳外部延伸。

进一步,腔体包括第三腔,第三腔位于外壳内,贴靠第四腔设置,第三腔的外径小于第四腔的外径,使第四腔与第三腔的连接处形成凸台,固定端的外壁与第四腔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端的端面抵靠在凸台上。

进一步,紧固装置包括锥面螺母,锥面螺母套设在连接器外导体外部,锥面螺母的一端与外壳活动连接,另一端内部形成有锥面环,锥面螺母可沿连接器外导体的轴线方向移动,以通过锥面环挤压外导体弹性簧片。

进一步,锥面螺母一端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外壳端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锥面螺母的内螺纹与外壳的外螺纹相互配合,使锥面螺母与外壳通过螺纹结构活动连接。

进一步,锥面螺母远离外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台,锥面环形成在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上,外导体弹性簧片的末端伸入至环形凸台内,与锥面环的表面相触。

进一步,环形凸台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平面环,平面环与锥面环衔接设置,平面环设置在环形凸台靠近外导体弹性簧片的一侧,锥面环设置在环形凸台远离外导体弹性簧片的一侧,平面环的直径不小于锥面环的最大直径,平面环环绕在外导体弹性簧片外部。

进一步,锥面环的斜面延伸至锥面螺母的外端端面,锥面环与锥面螺母的外端端面相接的过渡端口呈平滑的圆弧形。

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通过机械连接工艺代替焊接连接工艺,具有良好的驻波和互调指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第一,合路器电缆与连接器之间无需焊接,简化了制造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利于线缆保护;第二,合路器电缆与连接器之间可实现快速插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操作,可随时进行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第三,连接器结构简单,简化了合路器产品结构,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报废率,降低了物料成本,提升了连接器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内导体与绝缘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锥面螺母的剖视图。

图8为壳体与锥面螺母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与电缆连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与电缆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合路器与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正视图,连接器包括外壳4,外壳4呈圆柱形,包括直径较粗的第一端和直径较细的第二端,第二端处连接有锥面螺母1。图2和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4为内部呈空腔状的圆柱形结构,空腔内容纳有绝缘体5、内导体3和外导体2。其中,外壳4的壳体部分包括前段42、中段43和后段44,前段42的外径较粗,后段44的外径较细,中段43连接在前段42与后段44之间,且中段43的外径小于前段42的外径,略大于后段44的外径。

外壳4的内部空腔结构包括第一腔45,第一腔45位于前段42内,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紧靠第一腔45设有第二腔46,第二腔46位于前段42与中段43的过渡位置,其外径小于第一腔45。紧靠第二腔46设有第三腔47,第三腔47位于中段43与后段44的过渡位置,其外径小于第二腔46。紧靠第三腔47设有第四腔48,第四腔48位于后段44内,其外径大于第三腔47,且小于第二腔46。第一腔45、第二腔46、第三腔47和第四腔48同轴设置,相互连通。

如图4和图6所示,设置在外壳4内的内导体3为圆柱状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36、第二段32、第三段34和第四段35,第一段36、第二段32、第三段34和第四段35同轴设置,且外径尺寸依次减小。

第四段35的端部连接有内导体弹性簧片31,内导体弹性簧片31包括多个弧形的瓣状结构,多个瓣状结构共同围成空心圆柱体,且相邻的瓣状结构之间留有细长的间隙,使多个瓣状结构可在外力作用下延径向方向聚拢或分散,进而使内导体弹性簧片31具有一定的弹性。瓣状结构末端的内端面采用倒角设计,方便电缆6伸入。优选地,内导体弹性簧片31为四瓣结构或六瓣结构。

第二段32的外侧设有连接器绝缘体5,绝缘体5与第二段3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第二段32上设有凸起33,凸起33呈圆环形,环绕设置在第二段32的外表面上。凸起33包括斜面和立面,立面垂直第二段32的表面设置,凸出第二段32表面一段距离;斜面倾斜设置,连接立面与第二段32的外表面,使立面到第二段32外表面之间平缓过渡。立面朝向第一段36所在方向设置,斜面朝向第三段34所在方向设置,立面与斜面交汇处形成尖角。

将绝缘体5安装到内导体3上时,首先,使绝缘体5自第四段35的一侧套入,当绝缘体5抵靠在第二段32的端部时,继续压进绝缘体5,直至绝缘体5完全套设在第二段32上,形成过盈配合。在压进过程中,凸起33会对绝缘体5形成阻力,但由于压入方向与凸起33的斜面倾斜方向一致,因此绝缘体5可沿斜面坡度逐渐完成压入;而当绝缘体5装配完成后,凸起33的立面与尖角会对绝缘体5的活动产生阻力,尤其是对绝缘体5向第四段35所在方向的运动趋势形成较大阻力,因此凸起33能够进一步加强绝缘体5与第二段32之间过盈配合的强度。

绝缘体5包括前凸台51,前凸台51设置在绝缘体5靠近第一段36的一侧,前凸台51的内径与绝缘体5的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第一段36的外径,当绝缘体5安装在内导体3上时,前凸台51的内径紧贴第二段32的外壁设置,前凸台51的端部抵靠在第一段36的侧壁上。绝缘体5还包括后凸台52,后凸台52的内径大于绝缘体5的内径,外径略小于绝缘体5的外径。

如图4所示,绝缘体5设置在外壳4的第一腔45内,绝缘体5与外壳4采用过盈配合。安装绝缘体5时,使装配有绝缘体5的内导体3的第四段35,自第一腔45所在一侧放入外壳4内,并将绝缘体5压进至第一腔45内,直至后凸台52的端面紧贴第一腔45与第二腔46的分界面。由于后凸台52的外径略小于绝缘体5的外径,因此绝缘体5在安装至外壳4内时能够更加方便放入;如图5所示,第一腔45的内壁上设有凸起49,此凸起49的结构近似于上述内导体3的凸起33的结构,凸起49能够进一步加强绝缘体5与第一腔45之间过盈配合的强度,防止绝缘体5在第一腔45内发生滑动。

如图4所示,当绝缘体5完成装配后,内导体3的第四段35位于外壳4的第三腔47与第四腔48内,第三段34位于第二腔46内,第二段32和第一段36位于第一腔45内。绝缘体5可将内导体3与外壳4相互隔离。

如图4和图7所示,外壳4的后段44处设有锥面螺母1,后段44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41,锥面螺母1与后段44相连的部位设有内螺纹13,锥面螺母1与后段44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锥面螺母1整体为空心的圆柱状结构,一端与外壳4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向内凸出的环形凸台12。环形凸台12的内侧侧壁包括平面环15和锥面环11,平面环15呈圆柱状,靠近内螺纹13所在一侧设置,锥面环11呈圆锥状,远离内螺纹13所在一侧设置,平面环15的直径与锥面环11的最大直径相等,或略大于锥面环11的最大直径。平面环15与锥面环11相互衔接,衔接处采用圆角平缓过渡,以减轻环形凸台12与下述外导体弹性簧片21之间的相互摩擦。

锥面环11的锥面倾斜方向为,靠近平面环15的一侧,圆锥横截面半径较大,远离平面环15的一侧,圆锥横截面半径较小,即锥面螺母1的内部呈逐渐收缩状。锥面环11的斜面延伸至锥面螺母1的外端端面,锥面环11与锥面螺母1的外端端面相接的过渡端口14呈平滑的圆弧形,当电缆自端口14放入时,能够减少阻力,保护电缆不被划伤。

如图4和图8所示,在外壳4的第四腔48与锥面螺母1共同形成的腔体内还设有外导体2,外导体2为空心的圆柱状结构,包括固定端22和外导体弹性簧片21。固定端22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设置在外壳4的第四腔48内,一端贴靠第四腔48的内侧端面设置,另一端连接外导体弹性簧片21,固定端22的外径和壁厚大于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外径和壁厚,即固定端22的强度较大,能够增强外导体2的连接稳定性,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强度较小,以使弹性更好。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末端伸入至锥面螺母1的平面环15内,内导体3的内导体弹性簧片31的端部伸入至外导体2固定端22内,但与外导体2间隔设置,不相互接触。

固定端22的端部结构与绝缘体5的后凸台52结构近似,为了使过盈配合的安装过程更加便利,固定端22的端部外径略小于固定端22的整体外径。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结构与内导体弹性簧片31的结构近似,包括多个弧形的瓣状结构,多个瓣状结构共同围成空心圆柱体,且相邻的瓣状结构之间留有细长的间隙,使多个瓣状结构可在外力作用下延径向方向聚拢或分散,进而使外导体弹性簧片21具有一定的弹性。优选地,外导体弹性簧片21为四瓣结构或六瓣结构。

当锥面螺母1旋紧时,锥面螺母1向壳体4所在方向移动,此时锥面环11挤压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端部,使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多个瓣状结构逐渐收紧。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端部采用圆角设计,能够减少锥面环11与外导体弹性簧片21端部挤压过程中的摩擦力,以减轻安装阻力和部件的磨损程度。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当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与合路器电缆6相连接时,将合路器电缆6沿锥面螺母1的端口放入,使电缆内导体61完全伸入至内导体弹性簧片31内,直至电缆绝缘体62的端部抵靠在内导体弹性簧片31的端部上。由于内导体弹性簧片31具有弹性,电缆内导体61可在内导体弹性簧片31的弹性挤压下与内导体3相连通。电缆外导体63伸入至外导体弹性簧片21内,以与外导体2相连通。

当合路器电缆6完全伸入至连接器内后,旋紧锥面螺母1。此时,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端部位于锥面螺母1的平面环15内,锥面螺母1移动时,外导体弹性簧片21可在平面环15的引导下与锥面环11逐渐接触。

锥面环11逐渐增加对外导体弹性簧片21的挤压力,使外导体弹性簧片21逐渐收紧,从而逐渐增加外导体弹性簧片21对电缆外导体63的挤压力,使电缆外导体63与外导体弹性簧片21紧固连接,即实现电缆外导体63与连接器的紧固连接。外导体弹性簧片21末端的内端面采用倒角设计,既扩大了开口大小,方便电缆6伸入,倒角的斜面结构又能够减轻外导体弹性簧片21收紧时端部对电缆外导体63的局部挤压力,防止因局部压力过大造成的电缆损坏。当产品完成测试调试后,需要拆卸连接器时,只需旋松锥面螺母1,将电缆6拔出即可,不仅操作简单快速,而且不会对电缆和连接器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锥面螺母1基材为黄铜表面镀三元合金,连接器外导体2基材为黄铜表面镀三元合金,连接器内导体3基材为锡磷青铜表面镀银,外壳4基材为黄铜表面镀三元合金,连接器绝缘体5基材为聚四氟乙烯。连接器接头端采用标准din型接头结构,方便与外部设备兼容连接。连接器设计阻抗50ω,具有良好的驻波指标和良好的低互调指标。

本发明的用于合路器的快速插拔连接器通过机械连接工艺代替焊接连接工艺,具有良好的驻波和互调指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第一,合路器电缆与连接器之间无需焊接,简化了制造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利于线缆保护;第二,合路器电缆与连接器之间可实现快速插拔,无需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操作,可随时进行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第三,连接器结构简单,简化了合路器产品结构,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报废率,降低了物料成本,提升了连接器的使用率。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