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6272发布日期:2019-04-03 04: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平稳、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通讯类电子产品的主要能源。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动力形式之一,各国的科学家不断地致力于开发研究更加实用有效的锂离子电池。人们对大容量、高功率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要求愈来愈高,而要满足车用的要求,电池的循环、倍率、安全性能都尤为重要。

专利cn101174685a和专利cn104518200b公开了一种在集流体上涂布一层5-10μm的导电胶,而后再将正/负极材料涂布于导电胶层上的极片涂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极片内阻,改善循环性能,提高电池倍率性能,但在集流体上涂布一层5-10μm的导电胶层会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保持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锂电池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将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分散在溶剂中制备成螯合剂分散液,然后将分散液涂覆于金属箔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金属箔表面螯合剂层,经热处理制得锂电池集流体。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为柠檬酸、柠檬酸钠、酒石酸、酒石酸钠、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钠、氨基三乙酸、氨基三乙酸钠、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钠、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二羟乙基甘氨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羟基乙叉二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水解聚马来酸酐、富马酸(反丁烯二酸)—丙烯磺酸共聚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溶剂是水、乙醇、丙酮、异丙醇、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箔为铜箔或铝箔。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螯合剂分散液的浓度大于等于0.001mol/l;所述金属箔表面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大于等于0.001mg/cm2;金属箔为涂炭铜箔或涂炭铝箔。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螯合剂分散液的浓度为0.1~2mol/l;所述金属箔表面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1~1mg/cm2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加入导电剂和/或粘结剂。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乙炔黑、科琴黑、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四氟乙烯、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导电剂的浓度为0~0.8g/ml;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粘结剂的浓度为0~0.02g/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导电剂的添加浓度为0.1~0.8g/ml;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粘结剂的添加浓度为0.005~0.02g/ml。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涂布方式为丝网印刷、喷涂、气相沉积、挤压式涂布、转移式涂布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热处理温度为50~150℃,时间为1s~72h。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包括金属箔以及涂覆在金属箔至少一个表面的螯合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锂电池集流体,包括金属箔以及涂覆在金属箔至少一个表面的螯合剂层;螯合剂具有羧基、氨基等官能团,可以与箔材金属表面(残余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金属箔表面涂覆很少量的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便可以大大提高电极浆料与集流体箔材之间的粘结力,从而在保持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进一步的,螯合剂具有羧基、氨基等官能团,可以与电极浆料中的粘结剂和活性物质表面的羧基或者羟基官能团产生相互作用,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锂电池集流体,包括金属箔以及涂覆在金属箔至少一个表面的螯合剂层;

所述新型的锂电池集流体的制备方法是:将螯合剂分散在溶剂中制备成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将分散液涂覆于金属箔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经热处理制得新型锂电池集流体;

所述螯合剂为柠檬酸(ca)及其钠盐、酒石酸(ta)及其钠盐、葡萄糖酸(ga)及其钠盐、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其钠盐、氨基三乙酸(nta)及其钠盐、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及其钠盐、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及其钠盐、二羟乙基甘氨酸(deg)、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mp)、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hpo)、水解聚马来酸酐、富马酸(反丁烯二酸)—丙烯磺酸共聚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是水、乙醇、丙酮、异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基甲酰胺(def)、二甲基亚砜(bmso)、四氢呋喃(thf)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金属箔为铜箔或铝箔;进一步的,也可以为涂炭铜箔或涂炭铝箔;

所述螯合剂分散液的浓度大于等于0.001mol/l;

所述螯合剂分散液的浓度优选为0.1~2mol/l;

金属箔表面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大于等于0.001mg/cm2

所述金属箔表面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优选为0.01~1mg/cm2

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可以选择性加入或者不加导电剂和/或粘结剂;

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碳黑、导电石墨、乙炔黑、科琴黑、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结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聚四氟乙烯(ptfe)、海藻酸钠(naal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是水、乙醇、丙酮、异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基甲酰胺(def)、二甲基亚砜(bmso)、四氢呋喃(thf)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导电剂的添加浓度为0~0.8g/ml;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粘结剂的添加浓度为0~0.02g/ml。优选的,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导电剂的添加浓度为0.1~0.8g/ml;所述螯合剂分散液中粘结剂的添加浓度为0.005~0.02g/ml。

所述涂布方式为丝网印刷、喷涂、气相沉积、挤压式涂布、转移式涂布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集流体热处理温度为50~150℃,时间为1s~72h。

具体实施例如下:

对比例1

将正极浆料涂布到铝箔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对比例2

将负极浆料涂布到铜箔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3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4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5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6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7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导电炭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8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聚偏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9

将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导电炭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和聚偏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10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乙炔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1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聚丙烯酸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2

将乙二胺四乙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乙炔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和聚丙烯酸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5℃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3

将柠檬酸螯合剂分散在乙醇溶剂中制备得到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50℃热处理36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14

将酒石酸螯合剂分散在丙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60℃热处理72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5

将柠檬酸钠螯合剂分散在异丙醇溶剂中制备得到2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70℃热处理24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16

将酒石酸钠螯合剂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制备得到2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将其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80℃热处理12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7

将葡萄糖酸螯合剂分散在二乙基甲酰胺溶剂中制备得到0.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sp导电碳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涂覆到涂炭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10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18

将乙二胺四乙酸钠螯合剂分散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制备得到0.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导电石墨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8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挤压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涂炭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100℃热处理2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19

将葡萄糖酸钠螯合剂分散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制备得到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聚偏二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挤压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单个表面上,经110℃热处理3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0

将氨基三乙酸螯合剂分散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制备得到0.0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聚乙烯醇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2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转移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单个表面上,经120℃热处理15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21

将氨基三乙酸钠螯合剂分散在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制备得到0.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乙炔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1g/ml)和聚丙烯酸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5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转移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单个表面上,经130℃热处理60s,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2

将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螯合剂分散在二乙基甲酰胺溶剂中制备得到0.05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科琴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2g/ml)和聚四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05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转移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单个表面上,经140℃热处理30s,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08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23

将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螯合剂分散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制备得到0.2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气相生长碳纤维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3g/ml)和海藻酸钠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6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转移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单个表面上,经150℃热处理1s,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1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4

将二羟乙基甘氨酸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2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碳纳米管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5g/ml)和甲基纤维素钠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7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挤压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100℃热处理2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2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25

将氨基三甲叉膦酸螯合剂分散在异丙醇溶剂中制备得到0.4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石墨烯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6g/ml)和甲基纤维素钠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8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挤压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5℃热处理6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3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6

将乙二胺四甲叉膦酸螯合剂分散丙酮溶剂中制备得到0.6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科琴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7g/ml)和丁苯橡胶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9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挤压式涂布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105℃热处理80min,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4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27

将羟基乙叉二膦酸螯合剂分散在乙醇溶剂中制备得到0.8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导电聚合物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3g/ml)和丁苯橡胶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06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85℃热处理12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5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28

将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1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乙炔黑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4g/ml)和聚丙烯酸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07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90℃热处理3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6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29

将水解聚马来酸酐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1.2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碳纳米管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5g/ml)和聚偏二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08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气相沉积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70℃热处理6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7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30

将富马酸(反丁烯二酸)—丙烯磺酸共聚体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3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碳纳米管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6g/ml)和聚偏二氟乙烯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09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75℃热处理5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8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实施例31

将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钠螯合剂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制备得到1.6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石墨烯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2g/ml)和聚乙烯醇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2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铝箔的两个表面上,经80℃热处理2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0.9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正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正极片。

实施例32

将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螯合剂分散在水溶剂中制备得到1.8mol/l的螯合剂分散液,之后加入碳纳米管导电剂(导电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1g/ml)和聚乙烯醇粘结剂(粘接剂在螯合剂分散液中的浓度为0.018g/ml)制备成浆料,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涂覆到铜箔的两个表面上,经85℃热处理1h,得到螯合剂层的单面面密度为2mg/cm2的新型集流体。将负极浆料涂布到新型集流体上,经热处理和辊压处理得到所需负极片。

表1为对比例1-2和实施例1-2所得极片的活性物质百分比、电阻率和剥离强度值。

表1对比例1-2和实施例1-2所得极片的电阻率和剥离强度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对比例1、对比例2与实施例1、实施例2活性物质百分比分别一样的前提下,对比例1和实施例1得到的正极片电阻率无明显区别,对比例1和实施例1得到的负极片的电阻率也无明显区别。实施例1和2的极片剥离强度分别较对比例1和2有明显提升,表明在金属箔表面涂一层螯合剂可以明显提高极片的剥离强度,组装电池后,可以在保持电池能量密度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对比对比例1、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可知,当螯合剂用量过低时极片的剥离强度提升不明显,当螯合剂用量过高时,极片的电阻率会变大;对比对比例2、实施例2、实施例5、实施例6可得出同样结论。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或者实施例2、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可知,在螯合剂分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和粘合剂可以降低极片的电阻率,提升极片的剥离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