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9193发布日期:2019-05-07 19:5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使用双芯线缆,有时特殊的使用工况或者测试工况下,会需要将双芯线缆的绝缘外皮剥掉进行施工或者测试,现有技术通常是使用小刀将双芯线缆的绝缘外皮的上、下表面进行切割,如果线芯也连接在一起则还需要将线芯切割。但上述操作过于繁琐,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轻松操作即可完成双芯线缆表面切割处理的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所述圆盘锯齿对绝缘外皮以及线芯刚开始分叉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切割;在拉动双芯线缆过程中,所述线芯套环本身就可以对两只线芯提供向外拉开的作用力,使得切割作业更加高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拉开装置、收拢装置、切割装置、压线装置、调速装置;

所述装置外壳包括:

外壳本体,矩形体状;

上置中孔,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端面中部,所述上置中孔下方扩宽成型有扩宽滑道,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扩宽滑道还成型有螺杆通孔;

线缆通道,沿前后方向贯通设在所述外壳本体中部,所述线缆通道位于扩宽滑道下方,所述线缆通道用以插设双芯线缆,所述线缆通道右侧连通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紧通道,所述压紧通道下端设有插手下孔;

下置辊轮槽,设在所述线缆通道中部下方,所述下置辊轮槽左端面设有轴承滑道,所述轴承滑道左端面连通设有侧置圆盘腔;

输出腔室,设在所述侧置圆盘腔左侧,所述输出腔室前端面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设置的输出通孔;

所述拉开装置用以拉开两只线芯,所述拉开装置包括:

从动装置,包括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扩宽滑道内的第一螺母、设在所述第一螺母上端并穿过上置中孔设置的中置纵杆、设在所述中置纵杆上并卡设在外壳本体上端面的限位圆环、设在所述中置纵杆顶端的顶置圆环;

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第一螺杆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杆通孔内,所述第一螺杆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用以扭转的扭转端头;

从动摆臂,设有两只,所述从动摆臂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从动摆臂后端面铰接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端面后方,所述从动摆臂前端面设有线芯套环;

主动摆臂,设有两只,所述主动摆臂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动摆臂一端铰接在所述中置纵杆位于限位圆环与顶置圆环之间的部分,所述主动摆臂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摆臂中部;

所述收拢装置用以收拢两只线芯,所述收拢装置包括:

侧置滑筒,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前端面右侧下方,所述侧置滑筒为矩形横截面的空心筒体并且左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侧置滑筒内腔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只带孔凸耳;

第二螺杆,可转动的插设在一对带孔凸耳之间,所述第二螺杆后端成型有限位圆盘,所述限位圆盘卡止在位于后端的带孔凸耳的后方;

第二螺母,螺接在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位于一对带孔凸耳之间,所述第二螺母外周成型为与侧置滑筒内壁配合的矩形状,所述第二螺母左端面向上设有聚拢套环,所述聚拢套环与线缆通道对齐;

所述切割装置用以切割双芯线缆,所述切割装置包括:

横轴输出装置,包括设在所述轴承滑道内的轴承、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轴承内的横置转轴、设在所述横置转轴右端面的摩擦辊轮、设在所述横置转轴左端面的输出圆盘,所述摩擦辊轮上方与双芯线缆传动接触连接;

纵轴输出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出通孔内的纵置芯轴、设在所述纵置芯轴后端面并插入所述输出腔室内的矩形插杆、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上的横截面外圆内方的接触圆环、绕接在所述矩形插杆上并位于接触圆环前方位置处的第一压簧,所述接触圆环右端面与所述输出圆盘传动接触连接,所述纵置芯轴前端面设有主动锥齿轮;

前置换向接头,包括设在所述外壳本体前端面的用以容设纵置芯轴转动的纵向外筒、连通设在所述纵向外筒右端面的横向外筒、设在所述横向外筒内壁的限位凸环;

线缆切割转轮,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横向外筒内的转轮转轴、设在所述转轮转轴外壁并容设所述限位凸环的环形凹槽、设在所述转轮转轴右端面并位于双芯线缆正下方的圆盘锯齿,所述转轮转轴左端成型有与所述主动锥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

所述压线装置用以压紧双芯线缆,所述压线装置包括:

压紧纵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压紧通道内并卡止在插手下孔上;

第二压簧,设在所述压紧通道内位于压紧纵杆上方处;

下行压板,设在所述压紧纵杆左端面,所述下行压板插入所述线缆通道内;

所述调速装置包括:

调速纵孔,由所述输出腔室后端面左侧向后延伸成型,所述调速纵孔内壁右侧前方成型有纵孔插头;

第三螺杆,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调速纵孔内,所述第三螺母右侧设有与所述纵孔插头插接配合的螺杆纵孔,所述第三螺杆抵靠在所述接触圆环后端左侧;

螺母插孔,成型于所述调速纵孔中部,所述螺母插孔左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所述螺母插孔内可转动的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螺接的第三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锯齿两侧还成型有耐磨圆盘,用以向外挤压分开线芯并对线芯内壁进行打磨。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圆盘左端面密布有防滑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圆周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与两只线芯圆周外表充分接触的线芯凹环。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圆周侧壁密布有防滑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双列圆锥棍子轴承或双列角接触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通孔、所述纵向外筒、横向外筒内壁分别设有一圈滚珠凹槽,每只滚珠凹槽内分别周向分布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环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润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为石墨图层或聚四氟乙烯图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在将双芯线缆前端置入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后,对双芯线缆前端的线芯以及绝缘外皮切分并穿过对应的线芯套环,再将线芯聚拢穿过位于前端的聚拢套环;所述拉开装置与收拢装置的设置,使得两只线芯被线芯套环向外撑开,两只线芯从线芯套环到外壳本体处呈现前宽后窄的分布姿态,所述圆盘锯齿对绝缘外皮以及线芯刚开始分叉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切割;进一步的,对于一些绝缘外皮较软的、两只线芯之间没有进行固定而是简单包覆在绝缘外皮内的双芯线缆来讲,在拉动双芯线缆过程中,所述线芯套环本身就可以对两只线芯提供向外拉开的作用力,使得切割作业更加高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所述下行压板向下挤压所述双芯线缆,使得双芯线缆与摩擦辊轮之间有足够压力,并且由于所述摩擦辊轮圆周侧壁的密布有防滑凸点,使得双芯线缆能够有效地拉动所述摩擦辊轮转动,进而通过机械传动最终驱动所述圆盘锯齿转动,对双芯线缆进行有效切割。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方法,可以调节所述圆盘锯齿的转速,进而调节对双芯线缆的切割效果:

转动所述第三螺母进而驱动所述第三螺杆沿调速纵孔步进;

所述第三螺杆推动所述接触圆环沿矩形插杆步进;

所述接触圆环与输出圆盘接触位置的半径变化,导致在所述输出圆盘转速一定时所述接触圆环的转速变化,所述纵置芯轴、转轮转轴、圆盘锯齿的转速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所述处理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a截面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截面剖视图。

图5是图3中c-c截面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装置外壳,11.外壳本体,12.上置中孔,12a.扩宽滑道,13.线缆通道,13a.压紧通道,13b.插手下孔,14.下置辊轮槽,14a.轴承滑道,14b.侧置圆盘腔,15.输出腔室,15a.输出通孔;

2.拉开装置,21.从动装置,21a.第一螺母,21b.中置纵杆,21c.限位圆环,21d.顶置圆环,22.第一螺杆,23.从动摆臂,23a.线芯套环,24.主动摆臂;

3.收拢装置,31.侧置滑筒,31a.带孔凸耳,32.第二螺杆,32a.限位圆盘,33.第二螺母,33a.聚拢套环;

4.切割装置,41.横轴输出装置,41a.轴承,41b.横置转轴,41c.摩擦辊轮,41d.输出圆盘,42.纵轴输出装置,42a.纵置芯轴,42b.矩形插杆,42c.接触圆环,42d.第一压簧,43.前置换向接头,43a.纵向外筒,43b.横向外筒,43c.限位凸环,44.线缆切割转轮,44a.转轮转轴,44b.环形凹槽,44c.圆盘锯齿;

5.压线装置,51.压紧纵杆,52.第二压簧,53.下行压板;

6.调速装置,61.调速纵孔,61a.纵孔插头,62.第三螺杆,62a.螺杆纵孔,63.螺母插孔,63a.第三螺母;

7.双芯线缆,71.绝缘外皮,72.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拉开装置2、收拢装置3、切割装置4、压线装置5、调速装置6;

所述装置外壳1包括:

外壳本体11,矩形体状;

上置中孔12,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中部,所述上置中孔12下方扩宽成型有扩宽滑道12a,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扩宽滑道12a还成型有螺杆通孔12b;

线缆通道13,沿前后方向贯通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中部,所述线缆通道13位于扩宽滑道12a下方,所述线缆通道13用以插设双芯线缆7,所述线缆通道13右侧连通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压紧通道13a,所述压紧通道13a下端设有插手下孔13b;

下置辊轮槽14,设在所述线缆通道13中部下方,所述下置辊轮槽14左端面设有轴承滑道14a,所述轴承滑道14a左端面连通设有侧置圆盘腔14b;

输出腔室15,设在所述侧置圆盘腔14b左侧,所述输出腔室15前端面连通设有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的输出通孔15a;

所述拉开装置2用以拉开两只线芯72,所述拉开装置2包括:

从动装置21,包括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扩宽滑道12a内的第一螺母21a、设在所述第一螺母21a上端并穿过上置中孔12设置的中置纵杆21b、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上并卡设在外壳本体11上端面的限位圆环21c、设在所述中置纵杆21b顶端的顶置圆环21d;

第一螺杆22,与所述第一螺母21a螺接,所述第一螺杆22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杆通孔12b内,所述第一螺杆22前端、后端分别设有用以扭转的扭转端头;

从动摆臂23,设有两只,所述从动摆臂23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从动摆臂23后端面铰接在所述外壳本体11上端面后方,所述从动摆臂23前端面设有线芯套环23a;

主动摆臂24,设有两只,所述主动摆臂24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主动摆臂24一端铰接在所述中置纵杆21b位于限位圆环21c与顶置圆环21d之间的部分,所述主动摆臂24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摆臂23中部;

所述收拢装置3用以收拢两只线芯72,所述收拢装置3包括:

侧置滑筒31,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右侧下方,所述侧置滑筒为矩形横截面的空心筒体并且左端面开口设置,所述侧置滑筒31内腔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只带孔凸耳31a;

第二螺杆32,可转动的插设在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杆32后端成型有限位圆盘32a,所述限位圆盘32a卡止在位于后端的带孔凸耳31a的后方;

第二螺母33,螺接在第二螺杆32上,所述第二螺母33位于一对带孔凸耳31a之间,所述第二螺母33外周成型为与侧置滑筒31内壁配合的矩形状,所述第二螺母33左端面向上设有聚拢套环33a,所述聚拢套环33a与线缆通道13对齐;

所述切割装置4用以切割双芯线缆7,所述切割装置4包括:

横轴输出装置41,包括设在所述轴承滑道14a内的轴承41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轴承41a内的横置转轴41b、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右端面的摩擦辊轮41c、设在所述横置转轴41b左端面的输出圆盘41d,所述摩擦辊轮41c上方与双芯线缆7传动接触连接;

纵轴输出装置4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输出通孔15a内的纵置芯轴42a、设在所述纵置芯轴42a后端面并插入所述输出腔室15内的矩形插杆42b、套设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的横截面外圆内方的接触圆环42c、绕接在所述矩形插杆42b上并位于接触圆环42c前方位置处的第一压簧42d,所述接触圆环42c右端面与所述输出圆盘41d传动接触连接,所述纵置芯轴42a前端面设有主动锥齿轮;

前置换向接头43,包括设在所述外壳本体11前端面的用以容设纵置芯轴42a转动的纵向外筒43a、连通设在所述纵向外筒43a右端面的横向外筒43b、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壁的限位凸环43c;

线缆切割转轮44,包括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横向外筒43b内的转轮转轴44a、设在所述转轮转轴44a外壁并容设所述限位凸环43c的环形凹槽44b、设在所述转轮转轴44a右端面并位于双芯线缆7正下方的圆盘锯齿44c,所述转轮转轴44a左端成型有与所述主动锥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

所述压线装置5用以压紧双芯线缆7,所述压线装置5包括:

压紧纵杆51,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压紧通道13a内并卡止在插手下孔13b上;

第二压簧52,设在所述压紧通道13a内位于压紧纵杆51上方处;

下行压板53,设在所述压紧纵杆51左端面,所述下行压板53插入所述线缆通道13内;

所述调速装置6包括:

调速纵孔61,由所述输出腔室15后端面左侧向后延伸成型,所述调速纵孔61内壁右侧前方成型有纵孔插头61a;

第三螺杆62,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调速纵孔61内,所述第三螺母62右侧设有与所述纵孔插头61a插接配合的螺杆纵孔62a,所述第三螺杆62抵靠在所述接触圆环42c后端左侧;

螺母插孔63,成型于所述调速纵孔61中部,所述螺母插孔63左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所述螺母插孔63内可转动的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62螺接的第三螺母63a。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锯齿44c两侧还成型有耐磨圆盘44d,用以向外挤压分开线芯72并对线芯72内壁进行打磨。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圆盘41d左端面密布有防滑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41c圆周侧壁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与两只线芯72圆周外表充分接触的线芯凹环。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辊轮41c圆周侧壁密布有防滑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41a为双列圆锥棍子轴承或双列角接触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通孔15a、所述纵向外筒43a、横向外筒43b内壁分别设有一圈滚珠凹槽,每只滚珠凹槽内分别周向分布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环43c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圈润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为石墨图层或聚四氟乙烯图层。

所述双芯线缆表面处理装置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双芯线缆7前端置入:

将手指穿过插手下孔13b插入压紧通道13a并上压所述压紧纵杆51使其克服第二压簧52作用力上行,进而带动所述下行压板53、刀头53a上行;

将双芯线缆7的前端由后向前穿过所述线缆通道13,所述双芯线缆7前端穿出所述外壳本体11设置;

松开所述压紧纵杆51,所述第二压簧52驱动所述压紧纵杆51、下行压板53下行,所述下行压板53将双芯线缆7压紧;

步骤2,双芯线缆7前端处理:

用剪刀将双芯线缆7位于外壳本体11前端的绝缘外皮71上、下端面均沿中线切开,然后将双芯线缆7前端的线芯72分开;

依次将左侧的线芯72及绝缘外皮71、右侧的线芯72及绝缘外皮穿过对应的线芯套环23a;

穿过线芯套环23a的两股线芯72及绝缘外皮71前端一起穿过聚拢套环33a设置;

步骤3,调节双芯线缆7姿态:

步骤3.1,拉开装置2的调节:

转动所述第一螺杆22作用于第一螺母21a进而驱动所述从动装置21沿扩宽滑道12a移动;

所述从动装置21通过所述主动摆臂24拉动所述从动摆臂23摆动,调节一对线芯套环23a的间距,即调节两只线芯72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

步骤3.2,收拢装置3的调节:

转动所述第二螺杆32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螺母33、聚拢套环33a移动;

步骤4,双芯线缆7分割处理:

一手手持所述双芯线缆7位于聚拢套环33a前端的部分,然后另一只手抓住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向后拉;

所述双芯线缆7相对于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向前移动,所述双芯线缆7下端面带动所述摩擦辊轮41c、横置转轴41b、输出圆盘41d转动;

所述输出圆盘41d左端面驱动所述接触圆环42c、矩形插杆42b、纵置芯轴42a转动;

所述纵置芯轴42a驱动所述转轮转轴44a、圆盘锯齿44c转动;

所述圆盘锯齿44c将所述绝缘外皮71沿中线切开,并同时将一对线芯72沿中线切开。

所述转速调节方法包括:

转动所述第三螺母63a进而驱动所述第三螺杆62沿调速纵孔61步进;

所述第三螺杆62推动所述接触圆环42c沿矩形插杆42b步进;

所述接触圆环42c与输出圆盘41d接触位置的半径变化,导致在所述输出圆盘41d转速一定时所述接触圆环42c的转速变化,所述纵置芯轴42a、转轮转轴44a、圆盘锯齿44c的转速变化。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螺杆62前端固定设有一只用以抵靠在接触圆环42c后方并容设矩形插杆42b在其内部转动的推力圆环,所述推力圆环给与接触圆环42c均匀向前的推力,避免用第三螺杆62简单的推动所述接触圆环42c左侧导致接触圆环42c受力不均衡发生倾斜甚至卡住。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下行压板53下端面涂覆有润滑层;再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为聚四氟乙烯图层,在对双芯线缆7足够的向下压力的同时能够减少阻力。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