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4040发布日期:2019-03-19 23: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显示区通常为规则的矩形,并在显示区域中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满足于显示面板的大尺寸、高清晰度等常规的性能指标,也对显示面板的外形有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异形显示面板。

异形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因此,如何在异形显示区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二数据线在第一非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大于其在显示区的排布密度,且在第一非显示区中,第二电源线和第二数据线位于不同膜层,通过在第一非显示区对第二电源线和/或第二数据线进行换线设置,减小了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在的空间的宽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槽体;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电源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电源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边缘均沿列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边缘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槽体;

所述电源线包括多条第一电源线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靠近所述槽体一侧的多条第二电源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和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靠近所述槽体一侧的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槽体对应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电源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均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部分;

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大于其在所述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在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电源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不同膜层;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数据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电源线位于相同膜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边缘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位于显示面板一侧的槽体,与槽体对应的非显示区为第一非显示区,在显示区,第二数据线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源线位于相同膜层,第二数据线在第一非显示区的排布较为密集,特别是,在第一非显示区,第二电源线与第二数据线位于不同膜层,相比于显示区的排布,在第一非显示区中相当于将第二数据线或第二电源线进行了换线,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在第一非显示区聚拢,如此设计有利于减小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侧边框位置引入槽体,在该槽体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摄像头、感应器或者按键等部件;将这些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侧边框位置时,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位于显示区的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图1中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的一种bb’截面图;

图4所示为图1中位于显示区的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非显示区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显示区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的一种截面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位于显示区的电源线和数据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异形显示面板的出现突破了显示面板单一矩形结构的局限性,不但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多样化,而且使得显示面板的应用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如手表、眼镜或智能手环之类的可穿戴的电子设计中。相较于常规显示屏,异形显示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显示区域呈现非矩形的特殊形状,因此,如何在异形显示区的基础上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第二数据线在第一非显示区的排布密度大于其在显示区的排布密度,且在第一非显示区中,第二电源线和第二数据线位于不同膜层,通过在第一非显示区对第二电源线和/或第二数据线进行换线设置,减小了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在的空间的宽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位于显示区的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的一种aa’截面图,图3所示为图1中位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的一种bb’截面图,请结合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围绕显示区11的非显示区12、槽体30;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多条电源线40和多条数据线20;衬底基板10具有第一边缘31;电源线40、数据线20和第一边缘31均沿列方向延伸,第一边缘31朝向显示区11内部凹陷形成槽体30;

电源线40包括多条第一电源线41和位于第一电源线41靠近槽体30一侧的多条第二电源线42,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21和位于第一数据线21靠近槽体30一侧的多条第二数据线22,非显示区12包括与槽体30对应的第一非显示区121,第二电源线42和第二数据线22均包括位于显示区11的部分和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的部分;

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的排布密度大于其在显示区11的排布密度;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第二电源线42与第二数据线22位于不同膜层;在显示区11,第二数据线22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源线42位于相同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仅示出了槽体3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一种位置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槽体30还可位于第一边缘31上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1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00在第一边缘31包含一个槽体30的情形,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边缘31还可包括多个槽体30,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图1中槽体30的尺寸和形状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的形状和尺寸,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槽体30还可体现为其他的形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数据线20和电源线40的长度、间距和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对于非显示区12和显示区11的相对位置关系也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和数量。

具体地,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边缘31朝向显示区11内部凹陷形成位于显示面板100一侧的槽体30,显示面板100上的数据线20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21和位于第一数据线21靠近槽体30一侧的多条第二数据线22,电源线40包括多条第一电源线41和位于第一电源线41靠近槽体30一侧的多条第二电源线42,从图1可看出,第一数据线21和第一电源线41均位于显示区11中且呈直线结构,由于槽体30的引入,使得靠近槽体30的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整体呈现非直线结构,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的部分环绕槽体30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121。请参见图2,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位于显示区11中的部分是位于相同膜层的,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例如请参见图4,在显示区11,第二电源线42是位于不同膜层中的,在两个不同膜层中分布的第二电源线的具体布线方式及图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图4仅为示意性说明;请继续参见图4,第二数据线22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源线42位于相同膜层、与另一部分第二电源线42位于不同膜层,其中,图4所示为图1中位于显示区11的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的另一种aa’截面图,由于显示区11的空间较大,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位于显示区11的部分可采用图2或图4的排布方式,若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仍采用图2或图4的排布方式时,会使得第一非显示区121的边框变得很大,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将第二数据线22或第二电源线42进行了换线设置,使得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位于不同膜层,请参见图3,从而使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聚拢,如此设计有利于减小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121的边框宽度,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00的侧边框位置引入槽体30,在槽体30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摄像头、感应器或按键等部件;将这些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侧边框位置时,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全面屏设计。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多条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短接为至少一条导电线段43。例如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一种局部放大图,由于在显示面板100上各第二电源线42均是等电位的,因此可将第二电源线42短接在一起,图5所示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的部分短接为一条导电线段43,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部分由该导电线段43来传递电信号,如此设计,将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电源线42短接为一条导电线段43时,该导电线段43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大大减小了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小第二电源线42和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121的边框宽度,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将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短接为一条导电线段43的情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短接为两条或多条导电线段43,只要导电线段43的数量小于显示区11中第二电源线42的数量,均有利于减小第二电源线4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均有利于实现第一非显示区121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压降补偿结构50,该压降补偿结构50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并与导电线段43电连接,且压降补偿结构50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的第二数据线22处于不同膜层。

具体地,请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第一非显示区121引入了压降补偿结构50,当将第二电源线4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的部分短接为一条或几条导电线段43时,相比不进行短接的方式而言,第二电源线4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部分电阻发生变化,使得第二电源线42的整体压降变大,本申请在第一非显示区121引入与导电线段43电连接的压降补偿结构50后,使得导电线段43和压降补偿结构50共同形成的电阻与未进行短接时第二电源线4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电阻更加接近,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电源线42的压降,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请参见图7,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另一种bb’截面图,压降补偿结构50与导电线段43同层设置;或者,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另一种bb’截面图,压降补偿结构50与导电线段43位于不同膜层,二者通过导电过孔48电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第一非显示区121引入压降补偿结构50后,该压降补偿结构50与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数据线22位于不同膜层,如此能够在对第二电源线42的压降进行补偿的同时还有利于减小压降补偿结构50的引入所占用第一非显示区121的边框宽度,因而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此外,该压降补偿结构50可与导电线段43位于相同膜层,例如请参见图7,二者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形成电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导电线段43可以与压降补偿结构50采用相同的材料、且在同一工艺制程中形成;当然,该压降补偿结构50还可与导电线段43位于不同的膜层,参见图8,二者之间通过导电过孔48形成电连接。将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导电线段43、压降补偿结构50和第二数据线22分别置于不同膜层的结构,还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引入压降补偿结构50后导电线段43、压降补偿结构50和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参见图7和图8,沿第二数据线22的排列方向,压降补偿结构5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两条第二数据线2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非显示区121引入压降补偿结构50后,目的是补偿将第二电源线4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的部分短接后所带来的压降,压降补偿结构50对压降的补偿能力与其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正投影面积越大,补偿能力越强,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压降补偿结构5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至少两条第二数据线2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这样能够使压降补偿结构50对第二电源线42起到很好的压降补偿作用,使得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导电线段43与压降补偿结构50的总电阻更接近于未对第二电源线42短接时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电源线42的总电阻,因而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更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压降补偿结构50为一块状结构,压降补偿结构50除采用此种形式外,可选地,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中的压降补偿结构50包括多个子补偿结构,例如子补偿结构51和52,每个子补偿结构均与导电线段43电连接。由多个子补偿结构形成的压降补偿结构50均是与导电线段43电连接的,各子补偿结构均能够发挥压降补偿的作用,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及显示效果。

可选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见图10,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第一金属层81与电容金属层84之间由第一绝缘层71隔离,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之间由第二绝缘层72隔离;

在第一非显示区121,导电线段43位于第二金属层82,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81和电容金属层84中的至少一个膜层。

具体地,请参见图10,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线40和数据线20均是分布于这些金属膜层的。特别是,请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另一种bb’截面图,在第一非显示区121,导电线段43位于第二金属层82,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81和/或电容金属层84,也就是说,当显示区11的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二金属层82时,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相当于将第二数据线22进行了换线,将第二数据线22换线至第一金属层81和/或电容金属层84,使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数据线22与导电线段43处于不同膜层,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121的边框宽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1,第二数据线22的数量为m条,在第一非显示区121,m条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81,n条第二数据线22位于电容金属层84,其中,m、m和n均为整数,且m=m+n;

沿第二数据线22的排列方向,位于第一金属层81的第二数据线22与位于电容金属层84的第二数据线22交替排布。

具体地,对应到图11中,m=2,n=1,也就是两条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一金属层81,一条第二数据线22位于电容金属层8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附图中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仅象征性地示出了几条第二数据线22和几条第二电源线42,这并不代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第二数据线22和第二电源线42的实际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图11对应实施例中,位于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数据线22一部分位于电容金属层84,另一部分位于第一金属层81,且位于第一金属层81的第二数据线22与位于电容金属层84的第二数据线22交替排布,如此,将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第二数据线22分别排布在第一金属层81和电容金属层84,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的空间,同时,在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由于导电线段43与第二数据线22又是位于不同膜层的,也就是说将第一非显示区121中的导电线段43和第二数据线22分别排布在了三个不同的金属膜层,相比将二者分布在两个不同的金属膜层的形式,此种结构更有利于减小导电线段43和第二数据线22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用的空间,进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2,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截面图,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第一金属层81与电容金属层84之间由第一绝缘层71隔离,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之间由第二绝缘层72隔离,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之间至少由第三绝缘层73隔离;

请参见图13,在第一非显示区121,第二数据线22位于第二金属层82,导电线段43位于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三金属层83中的至少一个膜层,其中,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非显示区121的另一种bb’截面图。

具体地,若位于显示区11中的第二电源线42和第二数据线22均位于第二金属层82时,图13所示实施例中相当于将位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二电源线42进行了换线处理,将第二电源线42换线至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三金属层83中的至少一个膜层,且作为导电线段43。当导电线段43只有一条时,可将导线线段置于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三金属层83中的任一膜层,例如请参见图13是将导电线段43换线至第一金属层81;当导电线段43有多条时,可将这些导电线段43分别分布至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三金属层83,从而更加有利于减小导电线段43在第一非显示区121所占的空间,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10,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第一金属层81与电容金属层84之间由第一绝缘层71隔离,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之间由第二绝缘层72隔离;请参见图14,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电源线41、第二电源线42、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均分布于第二金属层82,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显示区11的电源线40和数据线20的一种截面图;该实施例中,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电源线41、第二电源线42、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均分布于第二金属层82,此种布线方式简单易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或者,请继续参见图1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81、电容金属层84、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第一金属层81与电容金属层84之间由第一绝缘层71隔离,电容金属层84和第二金属层82之间由第二绝缘层72隔离,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之间至少由第三绝缘层73隔离;请参见图15,位于显示区11的第一数据线21和第二数据线22分布于第二金属层82,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均分布于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显示区11的电源线40和数据线20的另一种截面图,该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分别分布于第二金属层82和第三金属层83,此种排布方式减小了第二金属层82上所分布的电源线40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第二金属层82上的布线数量并简化了第二金属层82的布线难度,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俯视图,参见图16,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芯片79,驱动芯片79位于非显示区12,驱动芯片79与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电连接并向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提供恒定电压。具体地,在图16所示视角下,在显示面板100底部的非显示区12设置有驱动芯片79,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分别与该驱动芯片79电连接,通过该驱动芯片79获取电压信号,具体地,驱动芯片79可以为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提供恒定的电压信号,进一步地,驱动芯片79可以为第一电源线41和第二电源线42提供相同的恒定的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图10和图12是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的,除此之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适用于其他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以图10和图12为例,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金属层82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发光功能层92;发光功能层92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层921、发光层922和阴极层923,阳极层921位于发光层922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阳极层921与第二金属层82电连接。在发光功能层92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会设置薄膜封装层93,以对外界的水分和氧气进行阻隔,防止水分和氧气进入发光功能层92中对发光功能层92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图10和图12是以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80为例进行说明的,即第一金属层81位于半导体有源层86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除此种方式外,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80还可体现为底栅结构,即第一金属层81位于半导体有源层86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功能层中的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由薄膜晶体管80构成,薄膜晶体管8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0和图12,具体的,像素电路中的薄膜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可以分别至少通过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与发光功能层92中的阳极层92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括电容金属层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功能层中的发光元件发光,像素电路中还包括电容器,电容器的其中一个极板位于电容金属层中,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板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或者第二金属层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参见图17,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边缘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位于显示面板一侧的槽体,与槽体对应的非显示区为第一非显示区,在显示区,第二数据线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源线位于相同膜层,第二数据线在第一非显示区的排布较为密集,特别是,在第一非显示区,第二电源线与第二数据线位于不同膜层,相比于显示区的排布,在第一非显示区中相当于将第二数据线或第二电源线进行了换线,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在第一非显示区聚拢,如此设计有利于减小第二数据线和第二电源线在第一非显示区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小第一非显示区的边框宽度,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此外,本申请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侧边框位置引入槽体,在该槽体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摄像头、感应器或者按键等部件;将这些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侧边框位置时,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因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