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2726发布日期:2019-03-15 23:5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解液渗透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



背景技术:

锂锰扣式电池在工业及人们生活产品的应用及需求越来越大,从医疗军事设备到电脑、汽车工业、电力电网行业、各类电子产品玩具等的后备电源,各类电子产品等,涉及到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已有的锂锰扣式电池自动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为:负极壳自动上料→剪锂片→锂片方打圆→自动剪隔膜纸→注电解液→加锰片→自动合正极壳→自动封口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其中的加锰片工序中的锰片,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的工艺技术是事先将烘干后的锰片放置到盛有电解液的容器中,进行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浸泡,将需要的电解液充分浸泡到锰片中,经过浸泡后的锰片,连同部分电解液一起,转移到装配生产线上,经人工及部分机构装入到负极壳内,完成加锰片工序,现有的湿法制造电池工艺技术存在很多弊端:

一、烘干后的锰片需要电解液浸泡,浸泡时间长打十几甚至二十几的小时,有时采用真空浸泡,其浸泡时间长,电解液挥发浪费严重,电池制造成本高,大量的电解液浸泡过程存在危险,电解液属于易燃品,着火隐患严重,废旧电解液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二、现有锂锰扣式电池的生产中难以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大批量自动化生产要求,湿片在加入负极壳的过程中,湿片暴露的时间过长,电解液挥发严重,对电池性能影响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包括工作台、支撑柱、渗透托板、主线皮带托板、一次中转电机、一次中转电机支座、一次中转主动带轮、一次中转从动带轮、一次中转主轴、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一次中转皮带组、二次中转电机、二次中转电机支座、二次中转主动带轮、二次中转从动带轮、二次中转主轴、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二次中转皮带组、上料气缸支架、上料气缸、上料推铲、料道挡块、上料用传感器、一次中转支架、回料托板、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和二次中转支架,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渗透托板,所述渗透托板的侧壁安装有主线皮带托板,所述工作台顶部位于渗透托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次中转电机支座和二次中转电机支座,所述一次中转电机支座和二次中转电机支座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电机和二次中转电机,所述一次中转电机和二次中转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主动带轮和二次中转主动带轮;

所述工作台顶部位于渗透托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中转主轴和二次中转主轴,所述一次中转主轴和二次中转主轴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从动带轮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所述一次中转主轴和二次中转主轴的外侧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和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所述二次中转主轴和一次中转主轴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所述渗透托板的顶部分别设有一次中转皮带组和二次中转皮带组,所述一次中转皮带组和二次中转皮带组分别通过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在渗透托板的顶部运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料气缸支架,且上料气缸支架的顶部安装有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料推铲,且上料推铲位于主线皮带托板表面,所述主线皮带托板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料道挡块和上料用传感器,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支架和二次中转支架,且一次中转支架和二次中转支架分别位于一次中转主轴和二次中转主轴的外侧;

所述的一次中转皮带组和二次中转皮带组是一组同步齿形带,可以是单面齿形带或背面带有等间距挡边的特殊齿形带,也可以是由一组普通平皮或背面带等间距的特殊平皮带。

优选的,所述一次中转支架和二次中转支架的顶部均安装有中转移动气缸,所述中转移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所述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的侧边与底部分别安装有中转升降气缸和中转升降导块,所述中转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中转拨叉,所述中转拨叉的表面安装有中转升降导杆,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气缸支架,且出料气缸支架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料托板和出料气缸,所述出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推铲,所述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料气缸支架,所述回料气缸支架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回料托板和回料气缸,所述回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回料推铲,所述回料托板顶部分别安装有回料用传感器和回料压板支架,所述回料压板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回料压板。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轴承座和二次中转轴承座,所述一次中转主轴和二次中转主轴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一次中转轴承座和二次中转轴承座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主线皮带托板的顶部与渗透托板的顶部齐平。

优选的,所述一次中转从动带轮与一次中转主轴及二次中转从动带轮与二次中转主轴的连接处均顶丝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了一次中转电机、二次中转电机、一次中转主动带轮、一次中转从动带轮、二次中转主动带轮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能够一次中转皮带组与二次中转皮带组运动至正确的上料、出料位置,该装置利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实现全,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发明通过设置了二次中转主动带轮、二次中转从动带轮、二次中转主轴、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二次中转皮带组、上料气缸、上料推铲、料道挡块、上料用传感器、中转移动气缸、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中转升降气缸、中转拨叉、中转升降导杆、中转升降导块、中转移动气缸、中转升降气缸、中转拨叉、中转升降导杆、中转升降导块、出料气缸、出料推铲、出料托板、回料气缸、回料推铲、回料用传感器、回料托板、回料压板、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的共同作用,避免了锂锰扣式电池的生产中大量的电解液浸泡锰片导致浸泡时间长,电解液浪费严重,电池制造成本高的情况,同时大量的电解液浸泡过程存在危险,电解液属于易燃品,着火隐患严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柱;3、渗透托板;4、主线皮带托板;5、一次中转电机;6、一次中转电机支座;7、一次中转主动带轮;8、一次中转从动带轮;9、一次中转主轴;10、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1、一次中转皮带组;12、一次中转轴承座;13、二次中转电机;14、二次中转电机支座;15、二次中转主动带轮;16、二次中转从动带轮;17、二次中转主轴;18、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9、二次中转皮带组;20、二次中转轴承座;21、上料气缸支架;22、上料气缸;23、上料推铲;24、料道挡块;25、上料用传感器;26、一次中转支架;27、回料用传感器;28、回料托板;29、回料压板;30、回料压板支架;31、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2、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3、二次中转支架;34、中转移动气缸;35、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36、中转升降气缸;37、中转拨叉;38、中转升降导杆;39、中转升降导块;40、出料气缸支架;41、出料气缸;42、出料推铲;43、出料托板;44、回料气缸支架;45、回料气缸;46、回料推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锂锰扣式电池干法生产中的电解液渗透台,包括工作台1、支撑柱2、渗透托板3、主线皮带托板4、一次中转电机5、一次中转电机支座6、一次中转主动带轮7、一次中转从动带轮8、一次中转主轴9、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0一次中转皮带组11、二次中转电机13、二次中转电机支座14、二次中转主动带轮15、二次中转从动带轮16、二次中转主轴17、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8、二次中转皮带组19、上料气缸支架21、上料气缸22、上料推铲23、料道挡块24、上料用传感器25、一次中转支架26、回料托板28、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1、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2和二次中转支架33,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渗透托板3,所述渗透托板3的侧壁安装有主线皮带托板4,所述工作台1顶部位于渗透托板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次中转电机支座6和二次中转电机支座14,所述一次中转电机支座6和二次中转电机支座14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电机5和二次中转电机13,所述一次中转电机5和二次中转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主动带轮7和二次中转主动带轮15;

所述工作台1顶部位于渗透托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所述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从动带轮8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16,所述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的外侧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0和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8,所述二次中转主轴17和一次中转主轴9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1和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2,所述渗透托板3的顶部分别设有一次中转皮带组11和二次中转皮带组19,所述一次中转皮带组11和二次中转皮带组19分别通过一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0、一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1、二次中转主动带轮组18、二次中转从动带轮组32在渗透托板3的顶部运动,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料气缸支架21,且上料气缸支架21的顶部安装有上料气缸22,所述上料气缸22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上料推铲23,且上料推铲23位于主线皮带托板4表面,所述主线皮带托板4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料道挡块24和上料用传感器25,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分别安装有一次中转支架26和二次中转支架33,且一次中转支架26和二次中转支架33分别位于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的外侧;

所述的一次中转皮带组11和二次中转皮带组19是一组同步齿形带,可以是单面齿形带或背面带有等间距挡边的特殊齿形带,也可以是由一组普通平皮或背面带等间距的特殊平皮带。

所述一次中转支架26和二次中转支架33的顶部均安装有中转移动气缸34,所述中转移动气缸3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35,所述中转升降气缸连接件35的侧边与底部分别安装有中转升降气缸36和中转升降导块39,所述中转升降气缸36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中转拨叉37,所述中转拨叉37的表面安装有中转升降导杆38,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气缸支架40,且出料气缸支架40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料托板43和出料气缸41,所述出料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推铲42,所述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回料气缸支架44,所述回料气缸支架44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回料托板28和回料气缸45,所述回料气缸45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回料推铲46,所述回料托板28顶部分别安装有回料用传感器27和回料压板支架30,所述回料压板支架3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回料压板29。

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次中转轴承座12和二次中转轴承座20,所述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一次中转轴承座12和二次中转轴承座20的顶部,便于一次中转主轴9和二次中转主轴17与工作台1的连接。

所述主线皮带托板4的顶部与渗透托板3的顶部齐平,便于输送物料。

所述一次中转从动带轮8与一次中转主轴9及二次中转从动带轮16与二次中转主轴17的连接处均顶丝定位,能够更好的定位。

工作原理为:当设备启动后,主线皮带会首先转动,将负极壳运送至负极壳挡料块处,此时负极壳挡料气缸处于输出状态从而将负极壳挡住,当负极壳用传感器检测到负极壳上料位有料后会给plc一个信号,plc会控制负极壳上料气缸输出,将负极壳上料并定位,plc会控制一次中转电机5、二次中转电机13转动,带动一次中转主动带轮7、一次中转从动带轮8、二次中转主动带轮15、二次中转从动带轮16转动,并将一次中转皮带组11与二次中转皮带组19运动至正确的上料、出料位置,在主线皮带做直线运动时会将注液后的电池送至渗透上料位置,当上料用传感器25检测到电池后会输入给plc一个信号,plc控制上料气缸22电磁换向阀进行换向,从而使上料气缸22做直线运动带动上料推铲23将电池推入一次中转皮带组11,当上料气缸22动作完成后plc会控制一次中转电机5、二次中转电机13转动带动一次中转皮带组11、二次中转皮带组19移动一个电池位,皮带组到位后,plc将控制中转升降气缸36将带动中转拨叉37下降,当中转拨叉37降至最低点,中转移动气缸34将移动至起始位,从而将一次中转皮带组11上的电池推入到二次中转皮带组19上,将二次中转皮带组19上的电池推入到一次中转皮带组11上,当中转移动气缸34运动至起始位后中转升降气缸36向上运动,将中转拨叉37提起,然后中转移动气缸34再次运动至终点位,此时plc会控制出料气缸41电磁换向阀进行换向,从而使出料气缸41做直线运动带动出料推铲42将电池推入出料托板43,此时若上料位有电池则上料气缸22继续推入电池,无电池则上料气缸22不动作,当上述动作完成后plc会控制一次中转电机5、二次中转电机13再次转动从而带动一次中转皮带组11、二次中转皮带组19移动一个电池位,皮带组到位后,上料气缸22、出料气缸41、一次中转机构、二次中转机构继续上述动作完成一个动作循环,当回料用传感器27检测到电池运动至回料位,plc会控制回料气缸45电磁换向阀进行换向,从而使回料气缸45做直线运动带动回料推铲46运动从而将电池推回至主线皮带托板4上,完成整个渗透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