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522发布日期:2018-09-11 22:3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架空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架空绝缘电缆是一种悬空架设的电缆,其结构通常包含有绞合导体,绞合导体外加绝缘层,中高压电缆还设有导体屏弊层。国标中规定绞合导体,采用多根绞合结构,即将各单根架空绝缘线芯进行成缆绞合在一起形成成品。该种结构电缆在成缆时有一定的绞入系数,使得整根电缆的长度缩短,造成电缆成本的增加;其次该相间绝缘线芯相互接触,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径向压力,容易造成相间击穿;并且在架空线路中,因长期受风力等因素的影响,线芯之间相互摩擦,容易造成绝缘层损伤,使得相间击穿;为了改变多芯绞合的架空绝缘缺陷,目前还采用多根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单独架设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使得配电网线路布置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架空绝缘电缆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安全性好、施工方便的架空绝缘电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架空绝缘电缆,包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所述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分别包括导电线芯,导电线芯外包覆有导体屏蔽层,导体屏蔽层外包覆有复合绝缘护套层;在横截面上,三根所述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呈现正三角排列,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并列在下方,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位于正方;还包括两根承载钢绞线,所述的承载钢绞线包括钢绞线,所述的钢绞线外包覆有保护套;两根所述的承载钢绞线分别位于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两侧,并位于下方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的上方;所述的两根承载钢绞线和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外缠绕有包覆带,包覆带外要有外护套。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Y形状支架,所述的Y形状支架包括三片隔板,三片隔板横截面上组成Y形,Y形状支架轴向的均匀分布在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三片隔板将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相互隔开,其中上面两片隔板端部连接套环,两个所述的套环分别套在两根所述的承载钢绞线上,下面的一片隔板端部连接托架,所述的托架托在下面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架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的弧形面的弧形直径与外护套内径相同并且同圆心。

另外,所述的两根承载钢绞线和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空隙填充有抗拉纤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绝缘电缆,采用的是集束型结构,节约电缆的长度,降低成本,布线整洁,两根承载钢绞线提高了电缆整体强度,相邻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晃动,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绝缘层不易击穿,保证电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架空绝缘电缆,包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所述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分别包括导电线芯2,导电线芯2外包覆有导体屏蔽层3,导体屏蔽层3外包覆有复合绝缘护套层4;在横截面上,三根所述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呈现正三角排列,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并列在下方,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位于正方;还包括两根承载钢绞线,所述的承载钢绞线包括钢绞线5,所述的钢绞线5外包覆有保护套6;两根所述的承载钢绞线分别位于第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两侧,并位于下方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的上方;所述的两根承载钢绞线和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外缠绕有包覆带,包覆带外要有外护套1。

两根承载钢绞线可以提高整个电缆的抗拉强度,架空安装时候,也不会因为晃动而发生绞线情况,减少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的摩擦,保护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的绝缘层。

还包括多个Y形状支架8,所述的Y形状支架8包括三片隔板,三片隔板横截面上组成Y形,Y形状支架8轴向的均匀分布在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三片隔板将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相互隔开,其中上面两片隔板端部连接套环7,两个所述的套环7分别套在两根所述的承载钢绞线上,下面的一片隔板端部连接托架9,所述的托架9托在下面两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下方。Y形状支架8可以进一步的隔离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并且保证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的位置固定,不易绞线,同时托架9托住下面的单芯架空绝缘电缆,减少包覆带、外护套1负载,保护外护套1的形状,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所述的托架9的下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的弧形面的弧形直径与外护套1内径相同并且同圆心。这种设计可以增加电缆整体强度,特别是电缆下表面的强度。

所述的两根承载钢绞线和三根单芯架空绝缘电缆之间空隙填充有抗拉纤维10。

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