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250发布日期:2019-05-17 19:4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光电转化层100、基板200和导电层 300,光电转化层100设置在基板200上,两导电层300设置在光电转化层10 和基板200的外露侧面上。

由于光电转化层100具有亲水性,水分子容易吸收到光电转化层100内,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上封装膜400和下封装膜500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封装,上封装膜400和下封装膜500的边缘相连接,使得上封装膜400和下封装膜500合围成封装腔,太阳能电池位于封装腔内,与外界进行隔绝。

此种方式上封装膜400和下封装膜500相连接形成的边框较大,会增加产品的横向尺寸,而且对封装工艺的要求特别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可降低对封装工艺的要求,还可减小产品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其一面设置有工艺槽;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电池本体的两面和所述工艺槽的内表面上;和阻水层,至少设置在所述工艺槽内侧面的导电层上。

可选地,所述电池本体包括:基板;和光电转化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工艺槽设置在所述光电转化层的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可选地,所述工艺槽贯穿所述光电转化层。

可选地,所述工艺槽位于所述电池本体的边缘处。

可选地,所述工艺槽为环形槽。

可选地,所述工艺槽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工艺槽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

可选地,所述阻水层还设置在所述工艺槽内底面的导电层上。

可选地,所述阻水层还设置在所述工艺槽外端面的所述导电层上。

可选地,所述工艺槽内还填充有吸水材料。

可选地,所述吸水材料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所述阻水层为氮化硅层或氧化铝层。

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两封装膜,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池本体两面的导电层上。

可选地,两所述封装膜的边缘与所述电池本体的面边缘对齐。

可选地,两所述封装膜的边缘越过所述电池本体的面边缘、并连接在一起,两所述封装膜之间形成封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本体的两面设置有工艺槽,工艺槽的侧面上设置有阻水层,阻水层阻止电池本体边缘区域吸收的水越过工艺槽而转移至电池本体的内侧区域,在电池本体边缘区域受潮损坏时,电池本体内侧区域不会受影响,确保太阳能电池能够长久使用。

进一步地,此种结构电池本体的四周可以不设置封装结构,不会形成边框,可减小太阳能电池的尺寸,而且仍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太阳能电池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池本体,11工艺槽,12基板,13光电转化层,2导电层,3阻水层,4封装膜,5吸水材料,61内侧区域,62边缘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电池本体1,其一面设置有工艺槽11;导电层2,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两面(两面即:电池本体的两侧面,并非是电池本体周向的端面)和工艺槽11的内表面上;和阻水层3,至少设置在工艺槽11内侧面的导电层2上。

该太阳能电池,电池本体1的一面设置有工艺槽11,工艺槽11的侧面上设置有阻水层3,阻水层3阻止电池本体1边缘区域62吸收的水越过工艺槽 11而转移至电池本体1的内侧区域61,在电池本体1边缘区域62受潮损坏时,电池本体1内侧区域61不会受影响,确保太阳能电池能够长久使用。

其中,如图3所示,电池本体1包括:基板12;和光电转化层13,设置在基板12上,工艺槽11设置在光电转化层13的背向基板12的侧面上。基板12多采用陶瓷、玻璃等疏水材料制作,水分子不容易吸收到基板12内,更不容易透过基板12,故基板12上可不设置工艺槽11、阻水层3等结构。

当然,在基板上设置工艺槽、阻水层(图中未示出)等结构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较好地,如图2和图3所示,工艺槽11为贯穿光电转化层13的环形槽,这样边缘区域62的光电转化层13上吸收的水分不会越过环形槽而转移至内侧区域61的光电转化层13上。此种结构电池本体1的四周可以不设置封装结构,不会形成边框,可减小太阳能电池的尺寸,而且仍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如图2至图5所示,光电转化层13上,环形槽围成区域外侧为边缘区域 62,围成区域为内侧区域61。

为了更好地隔离水分传递,如图2至图5所示,环形槽包括依次嵌套设置的三个,三个环形槽位于光电转化层13的边缘处。

当然,环形槽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或五个等,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阻水层3还设置在工艺槽11外端面的导电层上(即:边缘区域62的导电层和内侧区域61的导电层上),通过导电层2对光电转化层13的外露侧面进行防水防护,可以省去封装工序,更好地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为了更方便地制作阻水层3(如采用蒸镀、沉积等方式制作),阻水层3还设置在工艺槽11内底面上的导电层上,阻水层3 覆盖整个光电转化层13侧设置的导电层2。

再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工艺槽11内还填充有吸水材料5,进一步阻止水分自边缘区域62向内侧区域61转移,太阳能电池可更长久的使用。吸水材料也可以设置成吸水层,吸水层可以是与阻水层交替设置多组,这样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自边缘区域62转移至内侧区域61上。

具体地,如图4所示,吸水材料5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等,阻水层3为 (有色透明或无色透明的)氮化硅层或氧化铝层等,光电转化层13为光电PN 结层等,导电层为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等。

当然,如图4和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包括:两封装膜4,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两面上,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封装保护,更好地避免水分自电池本体1的两面进入电池本体1内。

可以是如图4所示,两封装膜4的边缘与电池本体1的面边缘对齐,以减小太阳能电池的尺寸,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封装后太阳能电池侧面的阻水性能。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两封装膜4的边缘伸出电池本体1的面边缘 (即:两封装膜4的边缘伸出电池本体1的端面)、并连接在一起,两封装膜4之间形成封装腔,以完全隔离电池本体1与外界,更好地保护电池本体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电池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工艺槽,工艺槽的侧面上设置有阻水层,阻水层阻止电池本体边缘区域吸收的水越过工艺槽而转移至电池本体的内侧区域,在电池本体边缘区域受潮损坏时,电池本体内侧区域不会受影响,确保太阳能电池能够长久使用。

而且,此种结构电池本体的四周可以不设置封装结构,不会形成边框,可减小太阳能电池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