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5310发布日期:2019-03-22 18:5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功率装换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功率、高功率密度成为逆变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功率必然导致半导体持续发热,高温引起的半导体器件性能降低,乃至失效问题也随之而来。

通常半导体器件通过冷却器结构进行散热,进而防止半导体器件性能的降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器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相连通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之间的水流通道位置通过焊接相连,进而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虽然通过焊接能够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及固定,但是焊接过程中,散热组件之间的操作空间小,组装不方便,增加了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器结构,组装方便,工艺难度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散热组件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连接部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组件的空腔结构;

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多片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并将多片所述散热组件固定。

该冷却器结构通过将连接部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能够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再通过固定架将散热组件的两端固定,加固了散热组件的连接,防止散热组件的变形,进而实现冷却器结构的连接固定,组装方便、降低了工艺难度。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周向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凹槽结构上,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周向侧壁相抵持。通过凹槽结构的设置能够对密封件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密封失效。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设置有所述安装孔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相邻两片所述散热组件的其中一片散热组件的所述连接部能伸入另一片散热组件的所述安装部内并与所述安装部密封连接。通过在散热组件的设置有安装孔的位置处凸设有安装部,使得连接部伸入安装部内,并与安装部密封连接,密封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相扣合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内部为所述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所述连接部。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相对侧均对应且间隔设置有多根导流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多根导流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多根导流散热筋相抵接,并将所述空腔结构分隔成多个导流通道。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的多根导流散热筋相抵接形成的导流通道,对进入到散热组件的冷却液进行导流,而且导流散热筋与冷却液相接触能够起到加速散热的目的。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相对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导流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导流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导流散热筋交替排列。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多根所述导流散热筋沿所述散热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根所述导流散热筋的长度均相等。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多根所述导流散热筋沿所述散热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根所述导流散热筋的长度沿所述散热组件的宽度方向由所述散热组件的中部向两侧逐渐缩短。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抵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与所示导流板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孔的两侧。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对冷却液起到导流的目的,防止冷却液向散热组件的边缘处。

作为上述冷却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与每片所述散热组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器结构,通过将连接部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能够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再通过固定架将散热组件的两端固定,加固了散热组件的连接,防止散热组件的变形,进而实现冷却器结构的连接固定,组装方便,降低了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散热片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散热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散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

1、散热组件;2、固定架;

11、第一散热片;12、第二散热片;13、导流通道;14、密封件;

111、安装孔;112、安装部;113、第一导流散热筋;114、第一导流板;115、限位槽;

121、连接部;122、第二导流板;123、第二导流散热筋;124、通孔;1211、凹槽结构;

100、待散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冷却器结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冷却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1,散热组件1内部为空腔结构。冷却器结构还包括固定架2,固定架2设置于散热组件1的两端并将散热组件1固定。如图1所示,将待散热结构100放置在相邻的散热组件1之间,实现对待散热结构100的降温。本实施方式中,待散热结构100为半导体。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仅对半导体的散热,还可以对其他结构进行散热。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组件1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11,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121,连接部121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1的安装孔111内并通过密封件14密封。连接部121连通相邻的两个散热组件1的空腔结构。该冷却器结构通过将连接部121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1的安装孔111内并通过密封件14进行密封,能够实现散热组件1之间的密封连接,再通过固定架2将散热组件1的两端固定,加固了散热组件1的连接,防止散热组件1的变形,进而实现冷却器结构的连接固定,组装方便,降低了工艺难度。散热组件1的两个安装孔111,其中一个为进液孔,另一个为出液孔,冷却液由进液孔进入到散热组件1的空腔结构内,并通过出液孔流出,进而通过冷却液对散热组件1起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冷却液可以为水、油、乙二醇溶液等多种冷却液。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液为乙二醇溶液。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组件1包括相扣合的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内部为空腔结构,第一散热片1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孔111,第二散热片12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安装孔111相连通的连接部121。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均为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减少切削,节能高效。例如,可以采用冲压或冷镦等工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组件1设置有安装孔111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112,安装部112与安装孔111相连通,相邻两片散热组件1的其中一片散热组件1的连接部121能伸入另一片散热组件1的安装部112内并与安装部112密封连接。通过在散热组件1的设置有安装孔111的位置处凸设有安装部112,使得连接部121能伸入安装部112内,并与安装部112密封连接,密封效果更好。安装部112的内径与连接部121的外径相等,或者安装部112的内径略大于连接部121的外径,方便连接部121与安装部112的安装。

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片11的内侧间隔设置有多根第一导流散热筋113。多根第一导流散热筋113沿散热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根第一导流散热筋113的长度均相等。第一散热片11内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板114,第一导流板114位于与该第一导流板114对应设置的安装孔111的两侧。第一导流板114能够对冷却液起到导流的目的。优选第一导流板114为弧形结构。

固定架2与每片散热组件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将固定架2与每片散热组件1焊接固定,连接强度高,而且固定架2与散热组件1的端部焊接,相对于相邻散热组件1的水流通道位置通过焊接固定及密封的结构,该焊接位置增加了操作空间,有利于减少焊接难度,提高焊接效率;同时相对于相邻散热组件1通过焊接固定及密封的结构,该焊接拆卸较容易。固定2与每片散热组件1还可以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片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槽115,固定架2首先插接到限位槽115内,然后再将固定架2与每片散热组件1相连接。限位槽115的设置对固定架2实现初步定位,方便进行后续步骤。

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导流散热筋113沿散热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导流散热筋113的长度沿散热组件1的宽度方向由散热组件1的中部向两侧逐渐缩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板114为直线形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散热片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散热片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散热片12上的连接部121周向设置有凹槽结构1211,密封件14套设在凹槽结构1211上(参见图2),密封件14的外周面伸出凹槽结构1211。当连接部121伸入安装孔111时,密封件14与安装孔111的周向侧壁相抵持。通过凹槽结构1211的设置能够对密封件14进行限位,防止密封件14密封失效。密封件14具有弹性,通过挤压作用使得密封件14变形,从而使密封件14将安装孔111密封。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4为橡胶圈。

第二散热片12上设置有通孔124,通孔124连接部121相连通。第二散热片12在与多根第一导流散热筋113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散热筋123。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多根第一导流散热筋113和多根第二导流散热筋123对应相抵接,进而将散热组件1的空腔结构分隔成多个导流通道13,冷却液由导流通道13内通过。第一导流散热筋113和第二导流散热筋123相抵接形成的导流通道13,对进入到散热组件1的冷却液进行导流,而且增加了散热组件1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能够起到加速散热的目的。导流散热筋的设置起到均流的作用,有助于对待散热结构100散热均匀散热,防止局部过热,导流散热筋还起到了加强散热组件1的强度的作用,减轻第一散热片11或第二散热片12受力及受热变形。

第二散热片12的内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导流板114相抵接的第二导流板122。第一导流板114和第二导流板122相抵接,能够对冷却液起到导流的目的,防止冷却液向散热组件1的边缘处。具体地,进液口处的导流板主要是防止冷却液向散热组件1的边缘流动,进而使冷却液流向导向通道内;出液口处的导流板起到汇流的作用。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散热组件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第一导流散热筋113和第二导流散热筋123交替排列,第一导流散热筋113和第二散热片12、以及第二导流散热筋123和第一散热片11将空腔结构分隔成多个导流通道13。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上的导流散热筋交替排列,使得待散热结构100散热均匀,增加了散热组件1的强度,而且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之间起到互相限位的作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