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2139发布日期:2019-06-11 22:5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作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Supercapacitor)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储能元件,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或双电层电容器,它的优势在于:与传统的电容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比能量;与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功率,功率密度可达300W/kg~5000W/kg,相当于电池的5-10 倍;充电速度快,充电lOs-10min 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充放电效率≥90%;循环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可达数十万次;温度特性好,可在一40~70℃环境下工作,使用安全系数高,可做到免维护;原材料价廉;对环境友好,在产品的生产、使用、储运等过程均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贮能装置,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而集流体作为电容器及动力电池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最要部件之一,目前的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集流板具有电解液渗透慢的缺点,不能提供较大的电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包括集流板本体,所述集流板本体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片,所述的集流板本体的一侧上设有若干环形槽,所述集流板本体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集流板本体的流通槽,所述的连接片上设有用于连接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端盖的铆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板本体的上端通过圆弧与所述连接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流板本体、圆弧和连接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集流板本体的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槽深为0.5mm。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槽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集流板本体的中部设有流通槽,该流通槽的设计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从而使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可以产生较大的电流,且本申请的集流板为全极耳式集流板,内阻较低,因此产生的热量较少,可以防止集流板过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的展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集流板本体;2、圆弧;3、连接片;4、铆接孔;11、流通槽;1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包括集流板本体1,所述集流板本体1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片3,所述的集流板本体1的一侧上设有若干环形槽12,所述集流板本体1的中间设有贯穿所述集流板本体1的流通槽11,所述的连接片3上设有用于连接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端盖的铆接孔4。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板本体1的上端通过圆弧2与所述连接片3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板本体1、圆弧2和连接片3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板本体1的厚度为2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12的槽深为0.5mm。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槽12为2个。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的集流板,包括集流板本体1,集流板本体1通过圆弧2与连接片3连接,连接片3上设有铆接孔4,通过铆接孔4可以与端盖上的电极连接,集流板本体1上设有环形槽12,通过该环形槽12可以使集流板本体1和电芯激光焊接,集流板本体1的中间设有流通槽11,该流通槽11可以使电解液渗透的更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集流板本体的中部设有流通槽,该流通槽的设计可以提高电解液的渗透速度,从而使超级电容器及动力电池可以产生较大的电流,且本申请的集流板为全极耳式集流板,内阻较低,因此产生的热量较少,可以防止集流板过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