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7954发布日期:2019-06-19 02:4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滚动式轴承退磁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



背景技术:

退磁机一般用于永磁材料ALNICO、铁氧体及低矫顽力材料五金件,以及模具钢等的退磁。退磁机可分为脉冲退磁及交流退磁。退磁是将工件置于交变的幅值逐渐递减时,磁滞回线的轨迹也越来越小,当磁场强度降为零时,使工件中残留的剩磁接近于零。退磁时电流与磁场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必须换向衰减同时进行。

因为轴承的大小比较多样化,所以多个轴承之间的直径也不一样,现有用于滚动式轴承的退磁机用于固定轴承的零件直径不可更改,当轴承放入退磁机进行退磁工作时,可能会发生退磁机固定零件的直径与轴承直径不匹配的情况,导致轴承无法固定,影响到轴承进行正常退磁的工作。其次,在轴承退磁工作进行完毕后,使用者需要拿下轴承至另一台机器对轴承进行磁度检测,而在轴承数量较多时,使用者就需要来回拿下并移动轴承,给使用者增加巨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退磁机的固定零件直径不变,导致不能够适应轴承大小、直径不同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包括退磁机,所述退磁机的左侧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矩形块,在两条所述第一矩形块之间设有磁板,所述磁板中部开有容置磁铁的凹槽;两条所述第一矩形块分别垂直设有一根长圆柱,两根所述长圆柱上部活动搭接有钢柱,所述钢柱的中部转动链接有第二转轴;

所述退磁机的右侧固定有永磁板,所述永磁板后方垂直且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中部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端设置磁脉冲发生器,并且所述磁脉冲发生器通过电缆与所述退磁机电性连接;

所述钢板上部设有第二矩形块,所述第二矩形块前部设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内部为容置滑块的空腔,所述扇形板中间开有竖直的第一长孔、侧边开有第二长孔;所述钢板为矩形板,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二长孔为矩形长孔;

并且所述滑块位于扇形板内部,所述滑块的右端为突出所述第二长孔的拔块,所述滑块的前部与位于所述扇形板外部且与之垂直的弧形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弧形板可通过拨动所述拔块沿所述第二长孔上下滑动。

优选的是,两根所述长圆柱上部开设有容置所述钢柱的钢柱槽。

本发明通过波动扇形块右侧的拨块调整上、下两块弧形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轴承,便于退磁机承载不同直径的轴承进行退磁工作,提高退磁机整体的使用效果。当轴承直径较大时,使用者可用相同方法将两个弧形板之间的距离调整变大。

使用者在退磁机工作完毕后可拿下轴承,通过将轴承套在两个长柱之间的钢柱上,拨动轴承使之随第二转轴一起旋转,在保证轴承内壁不磨损的情况下,已检验是否退磁成功。若轴承持续转动,则表示轴承本身已被消磁,不会受到磁铁的影响导致转动缓慢,而使用者如果在拨动轴承时感到有一定的阻力时,就表示轴承与下方的磁铁还存在有一部分的吸附力,还需重新退磁。本发明为退磁和检验为一体的退磁机,两根长柱位于退磁机的左侧,缩短使用者检测轴承的过程中移动的轴承的距离,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扇形板和弧形板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弧形板与滑块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退磁效果检验圆柱及钢柱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退磁机;2、永磁板;3、第一转轴;4、磁脉冲发生器;5、磁板; 6、凹槽;7、第一矩形块;8、钢板;9、第二矩形块;10、扇形板;11、第一长孔;12、第二长孔;13、拔块;14、滑块;15、弧形板;16、长圆柱;17、钢柱槽;18、钢柱;19、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退磁机1,所述退磁机1的左侧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矩形块7,在两条所述第一矩形块7之间设有磁板5,所述磁板5中部开有容置磁铁的凹槽6;两条所述第一矩形块7分别垂直设有一根长圆柱16,两根所述长圆柱16上部开设有容置所述钢柱18的钢柱槽17。在两个钢柱槽17 中活动搭接有钢柱18,所述钢柱18的中部转动链接有第二转轴19。

如图2~3所示,所述退磁机1的右侧固定有永磁板2,所述永磁板2后方垂直且固定连接有钢板8,所述钢板8的中部穿设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 前端设置磁脉冲发生器4,并且所述磁脉冲发生器4通过电缆与所述退磁机1电性连接;

所述钢板8上部设有第二矩形块9,所述第二矩形块9前部设有扇形板10,所述扇形板10的内部为容置滑块14的空腔,所述扇形板10中间开有竖直的第一长孔11、侧边开有第二长孔12;所述钢板8为矩形板,所述第一长孔11和所述第二长孔12为矩形长孔;

并且所述滑块14位于扇形板10内部,所述滑块14的右端为突出所述第二长孔12的拔块13,所述滑块14的前部与位于所述扇形板10外部且与之垂直的弧形板15连接。所述弧形板15可通过拨动所述拔块13沿所述第二长孔12上下滑动。

实施例1:

一种便于调节的滚动式轴承退磁机,包括HCTD型退磁机1、扇形板10和长柱16,HCTD型退磁机1顶端设置有两块扇形板10,且HCTD型退磁机1左侧设置有两根长柱16,扇形板10底端后侧焊接有第二矩形块9,且扇形板10 前端开孔有长孔11,扇形板10右侧开孔有第二长孔12,长孔11中活动连接有弧形板15,弧形板15后端焊接有滑块14,且滑块14位于扇形板10内部并通过弧形板15与扇形板10活动连接,滑块14右侧焊接有拨块13,且拨块13位于第二长孔12中并于第二长孔12活动连接,第二矩形块9后端与钢板8焊接,并扇形板10通过第二矩形块9与钢板8相接触,两个扇形板10分别呈正反向垂直分布,并位于第一转轴3的上下两端,使用者在将轴承放入第一转轴3之后,如轴承直径较小,可通过拨块13在第二长孔12中移动,并通过拨块13调整滑块14在扇形板10中的位置,且弧形板15随滑块14的位置进行变化,并弧形板15可在长孔11中移动,所以使用者可将两个弧形板15之间的距离调整变小,让弧形板15去配合轴承的直径,便于HCTD型退磁机1承载不同直径的轴承进行退磁工作,提高HCTD型退磁机1整体的使用效果,当轴承直径较大时,使用者可用相同方法将两个弧形板15之间的距离调整变大;两个长柱16 顶端内壁均开有钢柱槽17,且两个长柱16之间通过钢柱槽17活动连接有钢柱 18,钢柱18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9,HCTD型退磁机1顶端左侧焊接有磁板5,且磁板5中部开有凹槽6,且HCTD型退磁机1左侧并位于磁板5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矩形块7,两个长柱16分别固定于两个矩形块7中,使用者在HCTD型退磁机1工作完毕后可拿下轴承,并可将钢柱18从钢柱槽17中拿出,然后将钢柱18贯穿于轴承中间的孔中,再将钢柱18重新放入到钢柱槽17 中与长柱16连接,且使用者可拨动轴承使之通过第二转轴19进行转动,防止轴承直接在钢柱18中转动导致钢柱18将轴承的内壁磨损,同时由于第二转轴 19与凹槽6呈垂直分布,并凹槽6中设置有磁铁,使用者在拨动轴承的同时轴承与磁铁的距离会比较近,如果发生轴承进行持续转动的情况,就表示轴承本身已被消磁,不会受到磁铁的影响而与磁铁相吸附导致转动缓慢,而使用者如果在拨动轴承时感到有一定的阻力时,就表示轴承与下方的磁铁还存在有一部分的吸附力,代表轴承还没被完全的消磁,便于使用者检测轴承的磁力,并因为两根长柱16位于HCTD型退磁机1左侧,是与HCTD型退磁机1为一体的设计,在使用者检测轴承的过程中不需使用者将轴承移动较远的距离,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

为使本发明结构更加合理,本实施例HCTD型退磁机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永磁板2,且HCTD型退磁机1顶端并位于永磁板2后方固定连接有钢板8,钢板8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且第一转轴3外侧相接有磁脉冲发生器N35 型4,使用者可将轴承放入磁脉冲发生器N35型4内,同时通过第一转轴3可使磁脉冲发生器N35型4与轴承进行持续的转动,通过永磁板2能够对持续转动的转轴产生减磁效果,并将轴承置于交变的幅值逐渐递减。

HCTD型退磁机1通过电缆与磁脉冲发生器N35型4电性连接,通过HCTD 型退磁机1能够让磁脉冲发生器N35型4与轴承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大小的发生变化,直至轴承中的磁场力度降为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发明中使用的仪器:HCTD型退磁机(射阳宏旭探伤机制造有限公司),磁脉冲发生器N35型(深圳市劲兴磁业有限公司)。本发明中使用的1-HCTD型退磁机;2-永磁板;3-转轴;4-磁脉冲发生器N35型;5-磁板;6-凹槽;7-矩形块;8-钢板;9-第二矩形块;10-扇形板;11-长孔;12-第二长孔;13-拨块;14- 滑块;15-弧形板;16-长柱;17-钢柱槽;18-钢柱;19-第二转轴,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