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681发布日期:2019-04-05 19:5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由一个或多个电池供电的电机进行驱动的,高压电池组为电动汽车的电机和其他电力负载供电。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必须定期地再充电一补充能量。而电池单元在充电、放电的过程中产生热量,管理该热量以提高电池单元的容量和寿命是可取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通过导热管和散热鳍片的配合来完成电池单元的热量散发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主要包括:贴覆在电池表面的导热板;若干垂直竖立在导热板远离电池一侧表面的散热鳍片;各个散热鳍片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导热板在远离电池的一侧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开槽,开槽与各个散热鳍片的排列方向平行;每条开槽在各个散热鳍片与导热板之间形成贯通的通道。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导热管,各个导热管均呈U形结构;导热管任意一端嵌入开槽内;各个散热鳍片中央相对的位置均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直径大于导热管直径,并且导热管远离导热板的一端经所诉贯通孔中央贯穿各个散热鳍片。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悬浮鳍片,各个悬浮鳍片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并且悬浮鳍片靠近导热板的一侧与导热管外侧壁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外部散热板,外部散热板与导热板平行设置,并且悬浮鳍片远离导热板的一端与散热板垂直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位于散热鳍片与悬浮鳍片之间的双金属片,双金属片呈Ω形设置,并且双金属片任意的一端与散热板靠近电池的一侧固定连接;双金属片远离散热板的一端与导热外侧壁留有间隔。

优选的,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远离散热板的一端与导热管外侧壁相接触。

优选的,双金属片位于Ω形开口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微型散热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设置,电池的热量通过外表面传递给导热板,而导热在远离电池的一侧通过散热鳍片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进行热传递,从而将电池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通过开槽使导热在远离电池的一侧获得更大的表面积,同时开槽还为各个散热鳍片之间提供了的空气流通的通道。

嵌入固定在开槽内的导热管进一步的吸收导热板上的内能,并将内能向导热管另一端传递。散热鳍片中的贯通孔与导热管远离导热板的一端流有间隙,防止热量回传的同时,还增大了散热面积以及空气流通性。

悬浮鳍片对导热管远离导热板的一端提供散热支持。

通过散热板与悬浮散热片的连接固定作用,使得电池外部通过导热板与散热板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因此在该风道的任意一端可设置空气动力源,如风机或车身进风口的导流通道,其目的是为了再气流通道内形成高速流动的空气来为散热鳍片以及悬浮鳍片进行风冷散热。

为了形成更好的对气流通道,导热板与散热板的两侧可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并形成管道结构,同时还达到辅助导热管的支撑固定作用。

具有热传导的双金属片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开口大小变化,在低温下,双金属片不与导热管接触,只负责将散热板的温度扩散到空气中。

当电池热量过高时,通过导热管及悬浮鳍片的导热作用使得散热板中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传递给双金属片,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并相导热管方向靠近,此时气流通道的截面在双金属片的变形作用下变小,因此增大了空气在气流通道内的流通速度,尤其位于导热管U形开口间的气流速度,从而加大了散热效果。

微型散热鳍增大了双金属片动作响应速度,因此,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双金属片直接通过空气进行冷却恢复。保证散热效率的灵活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3散热装置,其主要包括:贴覆在电池3表面的导热板1;若干垂直竖立在导热板1远离电池3一侧表面的散热鳍片2;各个散热鳍片2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电池3的热量通过外表面传递给导热板1,而导热在远离电池3的一侧通过散热鳍片2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进行热传递,从而将电池3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作为优选实施例,导热板1在远离电池3的一侧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开槽,开槽与各个散热鳍片2的排列方向平行;每条开槽在各个散热鳍片2与导热板1之间形成贯通的通道。

通过开槽使导热在远离电池3的一侧获得更大的表面积,同时开槽还为各个散热鳍片2之间提供了的空气流通的通道。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多个导热管4,各个导热管4均呈U形结构;导热管4任意一端嵌入开槽内;各个散热鳍片2中央相对的位置均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直径大于导热管4直径,并且导热管4远离导热板1的一端经所诉贯通孔中央贯穿各个散热鳍片2。

嵌入固定在开槽内的导热管4进一步的吸收导热板1上的内能,并将内能向导热管4另一端传递。散热鳍片2中的贯通孔与导热管4远离导热板1的一端流有间隙,防止热量回传的同时,还增大了散热面积以及空气流通性。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若干悬浮鳍片5,各个悬浮鳍片5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2之间,并且悬浮鳍片5靠近导热板1的一侧与导热管4外侧壁连接。

悬浮鳍片5对导热管4远离导热板1的一端提供散热支持。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外部散热板6,外部散热板6与导热板1平行设置,并且悬浮鳍片5远离导热板1的一端与散热板6垂直连接。

通过散热板6与悬浮散热片的连接固定作用,使得电池3外部通过导热板1与散热板6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因此在该风道的任意一端可设置空气动力源,如风机或车身进风口的导流通道,其目的是为了再气流通道内形成高速流动的空气来为散热鳍片2以及悬浮鳍片5进行风冷散热。

为了形成更好的对气流通道,导热板1与散热板6的两侧可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并形成管道结构,同时还达到辅助导热管4的支撑固定作用。

作为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位于散热鳍片2与悬浮鳍片5之间的双金属片7,双金属片7呈Ω形设置,并且双金属片7任意的一端与散热板6靠近电池3的一侧固定连接;双金属片7远离散热板6的一端与导热外侧壁留有间隔。

具有热传导的双金属片7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开口大小变化,在低温下,双金属片7不与导热管4接触,只负责将散热板6的温度扩散到空气中。

作为优选实施例,双金属片7受热变形后,远离散热板6的一端与导热管4外侧壁相接触。

当电池3热量过高时,通过导热管4及悬浮鳍片5的导热作用使得散热板6中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传递给双金属片7,双金属片7受热变形并相导热管4方向靠近,此时气流通道的截面在双金属片7的变形作用下变小,因此增大了空气在气流通道内的流通速度,尤其位于导热管4U形开口间的气流速度,从而加大了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实施例,双金属片7位于Ω形开口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微型散热鳍。

微型散热鳍增大了双金属片7动作响应速度,因此,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双金属片7直接通过空气进行冷却恢复。保证散热效率的灵活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