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夹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1951发布日期:2019-07-17 06:1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夹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绕线夹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中的各种各样的元器件的生产制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感作为三大元器件之一也愈发显得重要。

一体成型电感制作工艺有DIP,SMD两种,且都是压铸成型,一体成型电感包括座体和绕组本体,座体需将绕组本体埋入金属磁性粉末内部压铸而成,SMD 引脚为绕组本体的引出脚直接成形于座体表面的。

一体成型电感的生产需要进行绕铜线过程,通常由自动绕线机制作。为了制作一体成型电感,绕线夹头是必不可少的绕线部件。现有的绕线夹头结构复杂,不稳定,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绕线夹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夹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绕线夹头装置,包括夹头本体、限位柱体、夹片、夹片销、伸缩柱体和弹簧套;所述夹头本体固设于所述限位柱体的末端,所述弹簧套套设在所述夹头本体上且与所述夹头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夹头本体的末端设有绕线柱体,所述伸缩柱体活动设于所述夹头本体内且从所述绕线柱体的顶面伸出;所述夹头本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夹片设于第一凹槽内且通过所述夹片销与所述夹头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夹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线部和受力部,所述绕线柱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夹线部的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所述受力部设于所述弹簧套和所述夹头本体之间,所述受力部的外侧面为斜面,其内侧面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所述受力部和所述夹头本体之间;所述弹簧套向靠近所述绕线柱体的一侧滑动,所述受力部向内侧转动,所述夹线部向外侧转动,所述夹线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夹线部上设有夹线凸台,所述夹线凸台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紧贴。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上的贴合面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限位孔,一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本体内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一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限位于所述伸缩柱体与所述限位柱体之间;所述伸缩柱体包括底座以及设在所述底座上的绕线针,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限位柱体抵接,所述绕线针伸出所述绕线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夹片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夹片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销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的销柱,所述销柱上设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与一固定环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上设有第一缺口以及与所述环状凹槽匹配的卡接部,所述环状凹槽从所述第一缺口进入所述固定环内与所述卡接部紧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本体上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设于第一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固定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凹槽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套包括套筒以及设于所述套筒一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呈圆环形且向内侧延伸;所述夹头本体的一端设有弹簧套导柱,所述弹簧套导柱穿过所述弹簧套且与所述弹簧套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套导柱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于所述套筒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内侧面和所述夹头本体的端部上;所述弹簧套导柱上还设有夹头底圈,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夹头底圈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底圈的上设有若干螺孔,一螺丝穿过所述螺孔将所述夹头底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套导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绕线夹头装置通过推动弹簧套导致夹片上的受力部向内侧转动,夹线部向外侧转动,从而夹线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将铜线放入间隙中,然后放松弹簧套使得铜线被夹线凸台夹紧;接着绕线机在绕线针进行绕线操作;绕线结束时通过推动弹簧套和伸缩柱体从而释放铜线线圈;整个绕线过程简便稳定且绕线夹头结构简单,可在绕线机上安装多个,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夹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夹头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A-A连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头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头本体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头本体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头本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片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片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夹片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夹头本体、11—绕线柱体、111—第二凹槽、12—空腔、13 —第一凹槽、131—第一通孔、14—弹簧套导柱、15—第三凹槽、16—第二限位孔、17—限位柱体、2—夹片、21—第二通孔、22—夹线部、221—夹线凸台、 23—受力部、24—第一限位孔、3—夹片销、31—第一限位部、32—销柱、321 —环状凹槽、33—固定环、331—第一缺口、332—卡接部、4—伸缩柱体、41—底座、42—绕线针、5—弹簧套、51—套筒、52—第二限位部、6—夹头底圈、 61—螺孔、7—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到图13,一种绕线夹头装置,包括夹头本体1、限位柱体17、夹片2、夹片销3、伸缩柱体4和弹簧套5;所述夹头本体1固设于所述限位柱体17的末端,所述弹簧套5套设在所述夹头本体1上且与所述夹头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夹头本体1的末端设有绕线柱体11,所述伸缩柱体4活动设于所述夹头本体1内且从所述绕线柱体11的顶面伸出;所述夹头本体1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夹片2设于第一凹槽内13且通过所述夹片销3与所述夹头本体 1转动连接;所述夹片2的两端分别设有夹线部22和受力部23,所述绕线柱体 1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111,所述夹线部22的侧面紧贴于所述第二凹槽111 的底面;所述受力部23设于所述弹簧套5和所述夹头本体1之间,所述受力部 23的外侧面为斜面,其内侧面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限位于所述受力部23和所述夹头本体1之间;所述弹簧套5向靠近所述绕线柱体 11的一侧滑动,所述受力部23向内侧转动,所述夹线部22向外侧转动,所述夹线部22与所述第一凹槽13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夹头装置结构简单,可在绕线机上安装多个进行绕线,加快绕线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照图1、图6、图8、图9和图10,所述夹线部22上设有夹线凸台221,所述夹线凸台221与所述第二凹槽111的底面紧贴。所述夹片2上的贴合面设有第一限位孔24,所述第一凹槽13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限位孔16,一第一弹簧7 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第一限位孔24和所述第二限位孔16中。

请参照图1、图2、图4、图5和图7,所述夹头本体1内设有一空腔12,所述空腔12内设有一第二弹簧8,所述第二弹簧8限位于所述伸缩柱体4与所述限位柱体17之间;所述伸缩柱体4包括底座41以及设在所述底座41上的绕线针42,所述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底座41和限位柱体17抵接,所述绕线针42伸出所述绕线柱体11。其中,所述伸缩柱体4采用可伸缩的设计有益于更好地卸落线圈,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当所述绕线针42受压力时,所述第二弹簧8为压缩状态,所述伸缩柱体4向内侧滑动。

请参照图1、图2、图5、图9和图11,所述第一凹槽13的两侧设有第一通孔131,所述夹片2上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夹片销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31和所述第二通孔21;所述夹片销3包括第一限位部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31上的销柱32,所述销柱32上设有一环状凹槽321,所述环状凹槽 321与一固定环33配合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环33用于将夹片销3限位于夹头本体上,防止其脱落。

请参照图12,所述固定环33上设有第一缺口331以及与所述环状凹槽321 匹配的卡接部332,所述环状凹槽321从所述第一缺口331进入所述固定环33 内与所述卡接部332紧贴固定。其中,所述固定环33进一步稳定了夹片2在所述第一凹槽13中的位置,从而稳定了所述夹片2夹紧铜线的工序。

请参照图1和图6,所述夹头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三凹槽15,两个第三凹槽15分别设于第一凹槽13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31和所述固定环33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三凹槽15的侧面上。

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13,所述弹簧套5包括套筒51以及设于所述套筒51一端的第二限位部52,所述第二限位部52呈圆环形且向内侧延伸;所述夹头本体1的一端设有弹簧套导柱14,所述弹簧套导柱14穿过所述弹簧套5 且与所述弹簧套5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套导柱14上套设有第三弹簧9,所述第三弹簧9设于所述套筒51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2的内侧面和所述夹头本体1的端部上;所述弹簧套导柱14上还设有夹头底圈6,所述第二限位部的52外侧面与所述夹头底圈6抵接。

请参照图2,所述夹头底圈6的上设有若干螺孔61,一螺丝穿过所述螺孔 61将所述夹头底圈6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套导柱14上。其中,装配时,先将所述弹簧套5套入所述弹簧套导柱14上,最后,将所述夹头底圈6螺接固定在所述弹簧套导柱14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绕线开始时,向前推动所述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向前滑动,此时所述弹簧套内的所述第三弹簧被压缩,接着所述受力部向内侧转动,所述第一弹簧被压缩,所述夹线部向外侧转动,所述夹线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将铜线放入间隙中,然后松开所述弹簧套,所述弹簧套向后滑动,所述第三弹簧恢复舒张状态,同时所述受力部向外侧转动,所述第一弹簧恢复舒张状态,所述夹线部向内侧转动,此时铜线被夹紧在所述夹线凸台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绕线工作进行时,铜线在所述绕线针上缠绕;绕线结束时,先推动所述弹簧套,再向外部治具压缩所述伸缩柱体,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此时铜线从所述夹线凸台和所述第二凹槽间隙中脱落,整个绕线过程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绕线夹头装置通过推动弹簧套导致夹片上的受力部向内侧转动,夹线部向外侧转动,从而夹线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形成间隙,将铜线放入间隙中,然后放松弹簧套使得铜线被夹线凸台夹紧;接着绕线机在绕线针进行绕线操作;绕线结束时通过推动弹簧套和伸缩柱体从而释放铜线线圈;整个绕线过程简便稳定且绕线夹头结构简单,可在绕线机上安装多个,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