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快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270发布日期:2019-05-21 20:3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快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快拆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锁线连接器一般采用焊杯及需借助工具的锁线组件锁线,常见的为螺丝锁线,操作复杂,耗时,安装和拆卸都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快拆组件,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拆线并且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器快拆组件,快拆组件安装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之间,用于快速拆装连接在连接端子内的电缆;快拆组件包括:弹性夹、连接柱和扳手,弹性夹套设并夹持在连接柱的中部,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端子上,扳手与连接端子旋转连接并且位于弹性夹的上方,扳手的头部与弹性夹接触,弹性夹的下方设有电缆,使得扳手通过压紧或释放弹性夹来连接或断开电缆与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夹为呈V字形的片状体,弹性夹的弯折处套设在连接柱的中部,弹性夹的V字形开口朝向连接端子的插入端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夹包括第一夹片、第二夹片以及连接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圆管段,第一夹片与扳手的头部接触,圆管段套设在连接柱的中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片远离圆管段的自由端成型为斜向上延伸的曲翘板,曲翘板与圆管段之间形成收容扳手的头部的凹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凹槽呈U形,并且凹槽的开口投影面积大于凹槽的底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夹片与圆管段相切,并且第二夹片与圆管段平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扳手包括头部以及与头部连接的尾杆,头部的两侧设有细轴,细轴与连接端子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头部远离尾杆的端部为斜向上延伸的曲翘平台。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尾杆与头部之间形成钝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应用于锁线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电缆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克服螺丝锁线所带来的复杂操作步骤的缺陷,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结构简单,通过扳手、弹性夹和连接柱相互支架的配合实现端子与电缆之间的快速接通与断开。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扳手来压紧弹性夹,进而压紧设置在弹性夹下方的电缆,从而将连接端子与对应的电缆连通;再通过旋转扳手将原本压紧的弹性夹释放,弹性夹与电缆分离,从而将连接端子与对应的电缆断开。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拆装的便利性,还可以将连接器单一的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形式转变成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之间的任意切换。在实际应用时,如需要直流电源,只需将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与连接端子连通,将接地的接地电线与连接端子断开,反之,如需要交流电源,则将正极电线、负极电线和接地电线分别与连接端子连通,能够在同一连接器中实现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之间的自由转换,方便快捷,从而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克服了现有连接器连接电源单一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安装在连接端子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与连接端子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与连接端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的弹性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快拆组件;10-连接柱;20-扳手;30-弹性夹;201-头部;202-尾杆;203-细轴;204-曲翘平台;301-第一夹片;302-第二夹片;303-圆管段;304-曲翘板;305-凹槽;4-连接端子;41-第一安装孔;42-第二安装孔;5-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快拆组件1主要应用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4上,快速拆装连接在连接端子4内的电缆5,其具体设置在连接端子4的两个连接片之间,如图1所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1包括但不仅限于图1中所示的安装方式,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通过与端子之间不同的配合方式进行设置。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1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照图2,其为给出的示意实施例中,连接端子4与快拆组件1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组件1包括:弹性夹30、连接柱10和扳手20。请参照图3所示的快拆组件1与连接端子4配合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弹性夹30套设并夹持在连接柱10的中部,连接柱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端子4上,扳手20与连接端子4旋转连接并且位于弹性夹30的上方,扳手20的头部201与弹性夹30接触,弹性夹30的下方设有电缆5,使得扳手20通过压紧或释放弹性夹30来连接或断开电缆5与连接端子4。

请参照图2和图3,连接柱10为圆柱形杆体,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端子4上。为了配合安装,对应地,连接端子4上设有与连接柱10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41。连接柱10可以是铆钉。

请参照图4,扳手20包括头部201以及与头部201连接的尾杆202。头部201的两侧设有细轴203,用于将扳手20定位在连接端子4上。如图2所示,为了配合安装,连接端子4上设有与细轴203匹配的第二安装孔42,通过细轴203与第二安装孔42之间的配合,使得细轴203与连接端子4旋转连接。请参照图4,头部201远离尾杆202的端部为斜向上延伸的曲翘平台204。该曲翘平台204通过与头部201主体之间形成弯曲弧度,从而有利于减小扳手20在旋转过程中头部201与弹性夹30因接触产生的对抗阻力,便于更加轻松地转动扳手20。同时,当扳手20锁定时,该曲翘平台204几乎全部贴合在弹性夹30上,紧紧地压住弹性夹30,进而压紧设置在弹性夹30下方的电缆5,起到压紧的作用。尾杆202与头部201之间形成钝角。通过这种钝角设计,减少扳手20在锁定与解锁弹性夹30的旋转空间,能够快速旋转到位。如图2所示,在锁紧状态下,扳手20的尾杆202与连接端子4的顶面保持齐平,此时,头部201的曲翘平台204紧紧压住弹性夹30,头部201的主体部分相遇对弹性夹30竖立起来。操作人员在看不见连接端子4内部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尾杆202所呈现的状态(是否与连接端子4顶面齐平)来判断是否旋转到位。在解锁状态下,如图3所示,扳手20的尾杆202向上翘起。

请参照图5,弹性夹30为呈V字形的片状体,其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弹性夹30的弯折处套设在连接柱10的中部。在安装快拆组件1时,弹性夹30的V字形开口朝向连接端子4的插入端部,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弹性夹30包括第一夹片301、第二夹片302以及连接第一夹片301和第二夹片302的圆管段303。第一夹片301与扳手20的头部201接触,圆管段303套设在连接柱10的中部。第一夹片301远离圆管段303的自由端成型为斜向上延伸的曲翘板304。曲翘板304与曲翘平台204的倾斜程度相等。曲翘板304对扳手20的头部201具有限位、止挡作用,避免头部201从弹性夹30上滑脱。曲翘板304与圆管段303之间形成收容扳手20的头部201的凹槽305。在锁定或解锁的状态下,扳手20的头部201保持在凹槽305内。凹槽305呈U形,并且凹槽305的开口投影面积大于凹槽305的底面,方便装配。第二夹片302与圆管段303相切,并且第二夹片302与圆管段30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夹片302的长度大于第一夹片301的长度。第一夹片301主要用于形成凹槽305,以方便与扳手20的头部201配合,因此其尺寸以扳手20的头部201为准。第二夹片302主要用于挤压电缆5,将电缆5与连接端子4导通,为了连接稳固,一般通过增加第二夹片302的尺寸来保证电缆5与连接端子4的良好接触。综合产品结构、成本和零部件的加工难易程度,优选第二夹片302的长度大于第一夹片301。

如图3所示,在具体使用时,通过将扳手20的尾杆202旋转上提,将弹性夹30与电缆5解开,此时可以更换电缆5,更换完毕之后,如图1所示,再将扳手20的尾杆202反向旋转至于连接端子4顶面齐平,压紧弹性夹30,将弹性夹30与电缆5锁紧。由此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