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045发布日期:2019-06-21 23:1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达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雷达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雷达天线。



背景技术: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地震后的废墟中,需要对障碍物后侧的情况进行判断,以此来推测是否有生命体,从而及时进行救援而减少伤亡。但是目前的手持雷达天线中,由于天线尺寸较长且不可折叠,导致手持式雷达产品尺寸过大,不便于携带,也不利于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折叠且方便携带的雷达天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雷达天线,包括主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包括盒体和电路,所述电路镭射于对应的盒体内;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分别通过一转动机构转动安装于所述主机的端部,且可转动折叠而相互贴合;两个转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而使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同步反方向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阻尼转轴和转轴座,所述转轴座设于所述主机的端部,所述阻尼转轴位于所述转轴座内且与所述发射天线或接收天线连接。

所述阻尼转轴为齿轮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于两个齿轮转轴之间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偶数个依次相互啮合的齿轮,两侧的齿轮分别与两个齿轮转轴相互啮合。

所述盒体包括后壳以及盖合在所述后壳上的面壳,所述发射天线或接收天线的电路镭射在面壳上。

所述后壳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后壳。

所述面壳均位于远离主机的一侧且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转动折叠时而相互贴合。

所述面壳为LDS塑料材质制成的面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电路直接通过LDS工艺直接镭射于盒体内,形成LDS天线,最大限度提高了天线的集成度和使用空间,天线走线可以更好的实现在任意面上布置,电性能和结构可靠性都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整体体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呈盒状且可沿主机的一端端部转动,在不使用时将两天线折叠贴合在一起,进一步节省占用体积,方便携带;由于两个转动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使得两个天线同步反方向转动,即两天线与主机之间的转动角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在两个天线均与主机呈90度时,保证两天线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提高工作可靠性以及工作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天线,后壳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在兼做外壳的同时代替传统雷达天线的反射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时的实施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天线的面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天线的面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天线的面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盒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主机;2、发射天线;3、接收天线;4、转动机构;401、阻尼转轴;402、转轴座;5、传动机构;501、齿轮;6、盒体;601、后壳;602、面壳;603、电路;604、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雷达天线,具体为手持式,包括主机1、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均包括盒体6,发射天线2或接收天线3的电路603均通过LDS工艺(激光直接成型工艺)直接镭射于盒体6内,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均分别通过一转动机构4转动安装于主机1的端部,且可转动折叠而相互贴合(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转动机构4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5而使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同步反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天线,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的电路603直接通过LDS工艺直接镭射于盒体6内,形成LDS天线,最大限度提高了天线的集成度和使用空间,天线走线可以更好的实现在任意面上布置,电性能和结构可靠性都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整体体积;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均呈盒状且可沿主机1的一端端部转动,在不使用时将两天线折叠贴合在一起,进一步节省占用体积,方便携带;由于两个转动机构4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5,使得两个天线同步反方向转动,即两天线与主机1之间的转动角度相同但方向相反,在两个天线均与主机1呈90度时,保证两天线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提高工作可靠性以及工作精度。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4包括阻尼转轴401和转轴座402,转轴座402设于主机1的端部,阻尼转轴401位于转轴座402内且与发射天线2或接收天线3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体地,阻尼转轴401为齿轮转轴;传动机构5包括安装于两个齿轮转轴之间的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501,两个齿轮501分别与两个齿轮转轴相互啮合,即其中一个天线的齿轮转轴转动时,通过两个齿轮501的传动,从而带动另一个天线也同步转动,从而保证天线在工作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机构5也可以采用其它多个齿轮501传动的方式实现两天线的同步转动,或者两齿轮转轴直接相互啮合的方式。进一步,各阻尼转轴401也可以通过球头的结构与各天线连接,从而可保证各天线在各个方向的转动,适应不同场合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盒体6包括后壳601以及盖合在后壳601上的面壳602,发射天线2或接收天线3的电路603通过LDS工艺镭射在面壳602上。其中后壳601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在兼做外壳的同时代替传统雷达天线的反射板。其中,面壳602为LDS塑料材质制成,面壳602均位于远离主机1的一侧且在发射天线2和接收天线3转动折叠时而相互贴合,即铝合金后壳601均靠近于主机1,便于雷达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在进行使用时,将雷达天线整体贴近于墙壁侧,将其中一个天线从折叠位置打开,使两个天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使得两个天线的面壳602贴紧墙壁,从而进行雷达天线的工作;另外,各转轴401均带有阻尼档位,从而便于各天线在不同位置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天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01、在盒体6上通过激光镭射活化出对应天线的天线槽;

S02、在天线槽内化学电镀形成天线电路603。

本实施例中,正面电路与背面电路可以通过工艺孔镭雕,然后镀铜进行物理导通,并在步骤S02之后,在天线电路603上进行喷涂保护层。

具体地,天线的面壳602采用LDS(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工艺制造,即面壳602采用LDS材料注塑成型,然后利用计算机按照导电图形的轨迹控制激光的运动,将激光投照到模塑成型的三维塑料器件上,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活化出电路603图案。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激光镭射技术直接在面壳602上形成对应的电路603,再电镀铜形成金属铜箔天线电路603,这样就可以直接将天线电路603做在外壳上,天线电路603再经馈线604引出。当然,天线电路603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的图案;正面电路与背面电路可以通过工艺孔镭雕,然后镀铜进行物理导通;之后,面壳602进行喷油等表面处理,对天线电路603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天线,将雷达天线电路603一体成形于面壳602上,雷达天线反射板一体成型于天线后壳601上,提高了天线的性能,简化了结构,并方便天线的装配;通过转动结构使得传统笨重的雷达得以小型化,轻便化,在优化人机操作的同时得到很好的便携性,方便使用者携带与使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