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046发布日期:2019-08-07 01:4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管母线,具体的说是一种母线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管型母线是一种高效输送高压电流的输电装置,管型母线与传统的矩形母线相比,具有集肤效应好、单位截面载流量大、散热条件好、允许应力大、跨距大、机械强度高、电气绝缘性能强、主绝缘材料稳定性高、绝缘工艺合理等特点,能够有效保证输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步的增长,社会用电量呈直线上升,使得变电站主变容量不断的加大,主变压器低压出线侧的额定电流也随之增大,电力部门越来越多的使用管型母线。

目前使用的管型母线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抱箍螺栓坚固、金底套或铜板连接、压接铜棒等方式;专利号为201220109815.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了一种管型母线接头,所述管型母线接头包括:套设于管型母线的连接线端的导电金属套管,开设有第一切缝;所述导电金属套管的内径与所述管型母线的外径相吻合;套设于所述导电金属套管的不锈钢套管,开设有第二切缝;所述不锈钢套管的内径与所述导电金属套管的外径相吻合;以及填充入所述导电金属套管的第一切缝内和所述不锈钢套管的第二切缝内的接合物;使用时,依序将导电金属套管套设于管型母线的连接线端和不锈钢套管套设于导电金属套管;上述专利中管型母线接头的缺点为导电金属套管套将对接的母线导通,该导电金属套管装配结构不稳固,易脱离或松动;同时,装配复杂,影响了装配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CN204885452U中就提到了一种全绝缘固体管型母线对接结构,包括一对母线本体以及套在两母线本体内端对接处的保护套,所述其中一母线本体的对接端为一扩口或缩口成型的管口A,另一母线本体的对接端为一刚好可与管口A相嵌合的管口B;所述保护套为一同时紧紧包覆住母线本体对接处管口A和管口B的不锈钢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全绝缘固体管型母线对接结构,结构稳固,不易松动,同时装配方便快捷。

上述结构的对接结构,其在对两个母线进行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中一个母线的端部向外扩张,以将另一个母线的端部插入该母线扩张的端部,再在外面利用保护套焊接后实现两个母线的对接固定。而这种对接结构,使得对接处的整体的口径时比较大的,另外,在固体时还需要采用焊接来配合固定,操作繁琐,而且这样当后续需要将电缆拆卸、更换时,就比较的麻烦,不太容易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方便、降低对接处尺寸的母线中间接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母线中间接头,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对相互插接配合的母线A、母线B,在母线A与母线B相对接一侧的端部开有数道沿着母线A的圆周方向呈环状分布的缝口,所述母线B与母线A相对接的一端为收口结构,且母线B该端的外壁的尺寸不大于母线A相对接的端部的内壁的口径;

一套装在母线A与母线B的对接处的收紧抱箍,该收紧抱箍套装在母线A的缝口的外侧,并实现母线A缝口处的收紧。

进一步的,所述收紧抱箍与母线A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为:在收紧抱箍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定位凸起,同时在母线A上开有与定位凸起相一一对应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母线A的缝口处,且同一个定位凹槽由设置母线A上位于缝口两侧的两个凹槽共同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母线B的收口处与母线B之间采用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母线A、母线B的结构进行改进,将母线B的端部设计为收口结构,从而方便将母线B插入母线A内,也降低了对接处的尺寸,而在母线A的端部设计出缝口,则是为了方便与收紧抱箍配合进行收紧,以实现母线A与母线B之间相对位置的收紧固定,整个对接结构无需进行焊接实现固定,非常的方便,而且后续在进行拆卸时也比较的方便。

通过在收紧抱箍与母线A的外壁之间设置定位机构,利用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收紧抱箍与母线A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相对位移的现象。

而对于定位凹槽的设置,由位于缝口两侧的两个凹槽共同组成,这样在母线A进行收紧的过程中,两个凹槽之间的间距也会逐渐变小,这样会同时实现对定位凸起的夹紧,保证收紧抱箍套装在母线A的外壁。

对于母线B的收口处与母线B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则是为了方便母线B插入母线A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中间接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母线中间接头,包括

一对相互插接配合的母线A1、母线B2,在母线A1与母线B2相对接一侧的端部开有数道沿着母线A1的圆周方向呈环状分布的缝口3,且缝口3沿着母线A1的长轴方向延伸,母线B2与母线A1相对接的一端为收口结构,且母线B2该端的外壁的尺寸不大于母线A1相对接的端部的内壁的口径。

一套装在母线A1与母线B2的对接处的收紧抱箍4,该收紧抱箍4套装在母线A1的缝口3的外侧,并实现母线A1的缝口3处的收紧。通过对母线A1、母线B2的结构进行改进,将母线B2的端部设计为收口结构,从而方便将母线B2插入母线A1内,也降低了对接处的尺寸,而在母线A1的端部设计出缝口,则是为了方便与收紧抱箍4配合进行收紧,以实现母线A1与母线B2之间相对位置的收紧固定,整个对接结构无需进行焊接实现固定,非常的方便,而且后续在进行拆卸时也比较的方便。

收紧抱箍4与母线A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为:在收紧抱箍4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定位凸起,同时在母线A上开有与定位凸起相一一对应的定位凹槽。通过在收紧抱箍与母线A的外壁之间设置定位机构,利用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收紧抱箍与母线A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相对位移的现象。

定位凹槽设置在母线A1的缝口处,且同一个定位凹槽由设置母线A1上位于缝口3两侧的两个凹槽6共同组成。对于定位凹槽的设置,由位于缝口3两侧的两个凹槽6共同组成,这样在母线A1进行收紧的过程中,两个凹槽6之间的间距也会逐渐变小,这样会同时实现对定位凸起的夹紧,保证收紧抱箍4套装在母线A1的外壁。

母线B2的收口处与母线B2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对于母线B2的收口处与母线B2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则是为了方便母线B2插入母线A1内。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