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切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11767发布日期:2019-11-26 01:1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切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以高功率密度电池组为驱动,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的特点。但电动汽车续航能力有限,需要对电池频繁充电。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为接触式充电,这种方法存在接插件笨重、操作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无线充电技术能够实现电网与电动汽车间完全电气隔离的能量传输,很好地解决了有线接入带来的问题。双d型线圈作为无线充电的一种主流线圈模型,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沿纵向发生偏移时比其他结构线圈的传输效率更高,但偏移距离超过一定范围后传输效率仍会有明显下降,电磁环境也会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传统双d线圈的初级线圈进行改进,在一个初级线圈最内匝线圈的形成的网孔内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在另一个初级线圈最外匝线圈的外侧、最内匝线圈的形成的网孔内分别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同时,还在每匝线圈的拐角处分别增加一开关,用于将三根导线同时切入或者切离初始线圈实现初级线圈的重构,形成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三根导线的规格与原始初级线圈相同。

所述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基于上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初级线圈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沿垂直于线圈中轴线方向发生偏移时,先测量原负载端电流,再切换初级线圈的回路,实现初级线圈整体位置的偏移;

步骤2、采集切换后的负载电流,与原负载电流比较,如果切换后的负载电流大于原负载电流,则保持切换后的初级线圈回路,否则切换回原来的初级线圈回路,以保证最佳的互感补偿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沿y向发生位置偏移时,通过改变初级线圈回路对耦合系数进行补偿,保证了输出电流的恒定,提高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生位置偏移时的能量传输效率,改善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沿y向发生位置偏移时的电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重构dd线圈在空间的磁场图。

图2是本发明初级线圈两种模式下的平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初级线圈整体平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初级线圈切换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仿真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案。

本发明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传统双d线圈的初级线圈进行改进,在一个初级线圈最内匝线圈的形成的网孔内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在另一个初级线圈最外匝线圈的外侧、最内匝线圈的形成的网孔内分别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同时,还在每匝线圈的拐角处分别增加一开关,用于将三根导线同时切入或者切离初始线圈实现初级线圈的重构,形成基于可重构初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图2给出了可重构初级线圈的结构。为了便于方案的理解,将图3左侧的线圈命名为第一初级线圈,将右侧的线圈命名为第二初级线圈。在第一初级线圈最内匝线圈形成的网孔内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命名为第一导线,在第二初级线圈最内匝线圈形成的网孔内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命名为第二导线,在初级线圈最外匝线圈的外侧(即最右侧)增加一根与双d线圈中轴线平行的导线,命名为第三导线。同时,还在每匝线圈的拐角处分别增加一开关,用于将两根导线同时切入或者切离初始线圈实现初级线圈的重构。如图2(a)所示,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均未切入初始线圈,即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的最内匝的起始段仍为传统第一初始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的起始段,此时,第一初级线圈的最外匝连接传统第二初级线圈的最外匝,形成一种初始线圈回路。如图2(b)所示,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同时切入初始线圈,即第一初级线圈的最内匝的起始段为第一导线,第二初级线圈最内匝的起始段为第二导线,此时,第一初级线圈的最外匝连接第二初级线圈中由第二导线构成的最外匝线圈,也就是说对于第二线圈用第二导线替换传统最外匝右侧的那段,形成另一种初始线圈回路。当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生位置偏移时,通过切换线圈回路,可以实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互感的补偿,提高系统传递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述描述的三根导线(即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的规格与原始初级线圈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下面基于电磁场基本理论,推导线圈传递效率。

矩形线圈拥有中心轴对称结构,忽略邻近效应的影响,矩形四条边上对应的线圈可等效为平面上互相垂直的四组独立直导线,分别计算各组产生的磁场,再利用叠加原理可计算载流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

根据比奥萨格尔定律,一段载流直导线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为:

其中,μ0是真空磁导率,i是载流直导线通入的电流;θ1、θ2分别是是所求空间某点到电流流进端点、电流流出端点的连线与电流流向之间的夹角;ɑ为所求空间某点到载流直导线的垂直距离;b是载流直导线在空间某点产生的磁场磁场强度,其方向与电流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定则。将原线圈视为互相独立的四组载流直导线,每组n匝,利用公式(1)结合叠加原理,可以精确求解其空间磁场分布。

如图3所示,发射线圈初始状态关于x轴对称,取发射线圈中间间隙的中心位置为坐标原点,垂直于纸面向外为x轴正方向,平行于水平边向右方向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上的方向为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坐标系。设线圈ab边长2ly,线圈bc边长2lx,原线圈匝数为nd,匝间距为d1,两个d型线圈间距为2d2,通入电流为id,沿着y轴正方向看去,左侧d线圈缠绕的第一匝p线圈到x轴距离为d2。求场点p(0,0,z)的磁场分布时,先计算左侧d线圈cb边通入电流后在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cb,然后将bcb沿着x、y、z轴分别展开得到bcb在x、y、z轴上的分量:

假设原线圈匝数取7,则整个dd线圈在p点产生的磁场为:

同理,在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整个dd线圈在q点产生的磁场沿x、y、z轴上的分量为:

将已知的量代入公式(3)和(4),可得整个dd线圈在p点和q点产生的磁场表达式。

如若切换初级线圈回路,在同样的坐标系下易得整个dd线圈在p(0,0,z)的磁场分布为:

同理,在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求整个dd线圈在q(0,y,0)的磁场分布为:

对比式(3)、(4)、(5)、(6),可知当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沿y向发生偏移时,切换后的初级线圈在p、q两点的磁场强度更高。由于在相同激励条件下磁场强度正比于磁通量和耦合系数,也就是说,当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沿y向发生偏移时,切换后的初级线圈的传输效率更高。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重构初级线圈回路,提高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生位置偏移时的系统能量传输效率。

此外,由于磁场强度与电流相关,因此可以将电流作为判断依据,确定线圈传输效率补偿最佳的初始线圈回路,初始线圈的具体切换方法为:

步骤1、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沿y向发生偏移时,先测量原负载端电流,再切换初级线圈的回路,实现初级线圈整体位置的偏移;

步骤2、采集切换后的负载电流,与原负载电流比较,如果切换后的负载电流大于原负载电流,则保持切换后的初级线圈回路,否则切换回原来的初级线圈回路,以保证线圈传输效率最佳的补偿效果。

实施例

在忽略初级线圈中间空隙变化的情况下,当线圈从正对到向一个方向偏移时,重构前后的初级线圈可近似等效为沿y向平移一个线距,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线圈模型,仿真切换前后线圈耦合系数k随线圈y向偏移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其中k是初级线圈初始模式下的曲线,k25是切换开关组、初级线圈重构之后的曲线。可以看到当y向偏移距离在150到350mm的区间内,初级线圈重构后的模型能实现耦合系数15%到30%的改善,能很好的提高传输效率,也能改善线圈的电磁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