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8450发布日期:2019-07-27 10: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装件,具有良好的散热和防水性能。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LED引线框架则是实现LED灯珠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LED的防水性能较差,封装好的LED中的引线伸出封装结构外,LED若是不慎遇水,水则可能沿着引线进入封装结构内,影响LED的性能。另外,封装LED灯体时,LED灯体和封装结构要牢固地附在引线框架上。但引线框架的表面通常是平整光滑的,不利于附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的LED引线框架。

本申请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具有一种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包括形成在引线框架板料上的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单元,每一个引线框架单元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在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一边侧向框架单元的中心方向延伸有第一引脚组,在所述的框架单元的另一边侧向框架单元的中心方向延伸有第二引脚组,其中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相向设置,第一引脚组具有一个或多个引脚,第二引脚组也具有一个或多个引脚,其中第一引脚组的引脚个数和第二引脚组的引脚个数相同。

具体地,第一引脚组的每个引脚在边缘位置设置有防水台阶,该防水台阶的上升方向为由引脚的正面向背面。优选地,前部分的防水台阶为两级防水台阶。在封装LED时,封装材料贴合到防水台阶状边缘上,防水台阶的边缘有助于封装结构与LED引线框架结合得更牢固。

具体地,第二引脚组的每个引脚在边缘位置同样设置有防水台阶,引脚的前部分的边缘呈防水台阶状,该防水台阶的上升方向为由引脚的正面向背面。优选地,前部分的防水台阶为两级防水台阶。在封装LED时,封装材料贴合到防水台阶状边缘上,防水台阶的边缘有助于封装结构与LED引线框架结合得更牢固。

更进一步,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上引脚,第一中引脚,第一下引脚。其中,第一上引脚具有第一上引脚基部和第一上引脚延伸部,第一上引脚基部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上引脚延伸部与第一上引脚基部相连,且第一上引脚延伸部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一上引脚基部沿着第一上引脚的延伸部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为宽度方向,其中,第一上引脚延伸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上引脚基部具有第一凸出部,因此,第一上引脚延伸部相对于第一上引脚基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一凸出部朝向第一中引脚的方向。

同样,第一下引脚具有第一下引脚基部和第一下引脚延伸部,第一下引脚基部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下引脚延伸部与第一下引脚基部相连,且第一下引脚延伸部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一下引脚基部沿着第一下引脚的延伸部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为宽度方向,其中,第一下引脚延伸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下引脚基部具有第二凸出部,因此,第一下引脚延伸部相对于第一下引脚基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二凸出部朝向第一中引脚的方向。

优选地,第一上引脚和第一下引脚的数量为2个。

更进一步,第一中引脚包括第一中引脚基部、第一中引脚延伸部、第一中引脚端部。第一中引脚基部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中引脚延伸部连接着第一中引脚基部和第一中引脚端部。其中,第一中引脚端部位于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之间,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第一中引脚端部相对于第一中引脚基部具有更大的宽度,从而为发光体的附着提供了较大的依附平面,提高了LED封装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上引脚,第二中引脚,第二下引脚。其中,第二上引脚具有第二上引脚基部和第二上引脚延伸部,第二上引脚基部与LED框架相连,第二上引脚延伸部与第二上引脚基部相连,且第二上引脚延伸部呈现为引脚远端。其中,第二上引脚延伸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上引脚基部具有第三凸出部,因此,第二上引脚延伸部相对于第二上引脚基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三凸出部朝向第二中引脚的方向;

同样,第二下引脚具有第二下引脚基部和第二下引脚延伸部,第二下引脚基部与LED框架相连,第二下引脚延伸部与第二下引脚基部相连,且第二下引脚延伸部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二下引脚延伸部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下引脚基部具有第四凸出部,因此,第二下引脚延伸部相对于第二下引脚基部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四凸出部朝向第二中引脚的方向;

优选地,第二上引脚和第二下引脚的数量为2个;

更进一步,第二中引脚包括第二中引脚基部、第二中引脚延伸部,第二中引脚延伸部的宽度小于第二中引脚基部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引线框架单元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1-第一上引脚、1.2-第一中引脚、1.3-第一下引脚、2.1-第二上引脚、2.2-第二中引脚、2.3-第二下引脚、1.11-第一上引脚基部、1.12-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21-第一中引脚基部、1.22-第一中引脚延伸部、1.23-第一中引脚端部、1.31-第一下引脚基部、1.32-第一下引脚延伸部、2.11-第二上引脚基部、2.12-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21-第二中引脚基部、2.22-第二中引脚延伸部、2.31-第二下引脚基部、2.32-第二下引脚延伸部、3-防水台阶。

其中,说明书附图中尺寸的单位为毫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LED引线框架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3所示,本申请构造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构造具有一种防水功能的LED引线框架,包括形成在引线框架板料上的至少一个引线框架单元,每一个引线框架单元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下表面,在所述的框架单元的一边侧向框架单元的中心方向延伸有第一引脚组,在所述的框架单元的另一边侧向框架单元的中心方向延伸有第二引脚组,其中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相向设置,第一引脚组具有一个或多个引脚,第二引脚组也具有一个或多个引脚,其中第一引脚组的引脚个数和第二引脚组的引脚个数相同。

具体地,第一引脚组的每个引脚在边缘位置设置有防水台阶,该防水台阶的上升方向为由引脚的正面向背面。优选地,前部分的防水台阶为两级防水台阶。在封装LED时,封装材料贴合到防水台阶状边缘上,防水台阶的边缘有助于封装结构与LED引线框架结合得更牢固。

具体地,第二引脚组的每个引脚在边缘位置同样设置有防水台阶,引脚的前部分的边缘呈防水台阶状,该防水台阶的上升方向为由引脚的正面向背面。优选地,前部分的防水台阶为两级防水台阶。在封装LED时,封装材料贴合到防水台阶状边缘上,防水台阶的边缘有助于封装结构与LED引线框架结合得更牢固。

更进一步,第一引脚组包括第一上引脚1.1,第一中引脚1.2,第一下引脚1.3。其中,第一上引脚1.1具有第一上引脚基部1.11和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12,第一上引脚基部1.11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12与第一上引脚基部1.11相连,且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12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一上引脚基部1.11沿着第一上引脚1.1的延伸部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为宽度方向,其中,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1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上引脚基部1.11具有第一凸出部,因此,第一上引脚延伸部1.12相对于第一上引脚基部1.11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一凸出部朝向第一中引脚1.2的方向。

同样,第一下引脚1.3具有第一下引脚基部1.31和第一下引脚延伸部1.32,第一下引脚基部1.31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下引脚延伸部1.32与第一下引脚基部1.31相连,且第一下引脚延伸部1.32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一下引脚基部1.31沿着第一下引脚1.3的延伸部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为宽度方向,其中,第一下引脚延伸部1.3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下引脚基部1.31具有第二凸出部,因此,第一下引脚延伸部1.32相对于第一下引脚基部1.31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二凸出部朝向第一中引脚1.2的方向。

优选地,第一上引脚1.1和第一下引脚1.3的数量为2个。

更进一步,第一中引脚1.2包括第一中引脚基部1.21、第一中引脚延伸部1.22、第一中引脚1.2端部。第一中引脚基部1.21与LED框架相连,第一中引脚延伸部1.22连接着第一中引脚基部1.21和第一中引脚1.2端部。其中,第一中引脚1.2端部位于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之间,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第一中引脚1.2端部相对于第一中引脚基部1.21具有更大的宽度,从而为发光体的附着提供了较大的依附平面,提高了LED封装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第二引脚组包括第二上引脚2.1,第二中引脚2.2,第二下引脚2.3。其中,第二上引脚2.1具有第二上引脚基部2.11和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12,第二上引脚基部2.11与LED框架相连,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12与第二上引脚基部2.11相连,且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12呈现为引脚远端。其中,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1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上引脚基部2.11具有第三凸出部,因此,第二上引脚延伸部2.12相对于第二上引脚基部2.11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三凸出部朝向第二中引脚2.2的方向;

同样,第二下引脚2.3具有第二下引脚基部2.31和第二下引脚延伸部2.32,第二下引脚基部2.31与LED框架相连,第二下引脚延伸部2.32与第二下引脚基部2.31相连,且第二下引脚延伸部2.32呈现为引脚远端。第二下引脚延伸部2.32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下引脚基部2.31具有第四凸出部,因此,第二下引脚延伸部2.32相对于第二下引脚基部2.31具有较大的宽度,如此以来,进一步提高了LED在封装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该第四凸出部朝向第二中引脚2.2的方向;

优选地,第二上引脚2.1和第二下引脚2.3的数量为2个;

更进一步,第二中引脚2.2包括第二中引脚基部2.21、第二中引脚延伸部2.22,第二中引脚延伸部2.22的宽度小于第二中引脚基部2.21的宽度。

如此一来,所以这样可以使引脚具有紧凑的结构、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供使用,有利于LED发光体的封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