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145发布日期:2019-09-20 21: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低、充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消费电子产品、航天、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方形锂电池行业中的电池模组通常由多个并排设置且依次串联设置的电芯单元构成,由于单体电池单元相互串联时相邻两个电芯单元中相反极柱在同一端,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分别位于电池模组的两端,导致一些应用场合接线不方便,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分别位于电池模组的两端,接线不便,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顶盖,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并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N个方形电芯,所述N为偶数,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一所述方形电芯和与该方形电芯相邻的所述方形电芯中,一个所述方形电芯的正极为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另一个所述方形电芯的负极为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且N个所述方形电芯通过汇流排串联连接,所述输出正极连接有正极导电排,所述输出负极连接有负极导电排,所述正极导电排和所述负极导电排相邻设置,且均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离板,所述第一绝缘隔离板上与所述方形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绝缘隔离板位于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方形电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方形电芯、第二方形电芯、第三方形电芯和第四方形电芯,所述第二方形电芯和所述第三方形电芯的正极及所述第一方形电芯和所述第四方形电芯的负极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方形电芯的正极为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所述第二方形电芯的负极为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形电芯的负极通过第一汇流排连接于所述第三方形电芯正极,所述第三方形电芯的负极通过第二汇流排连接于所述第四方形电芯的正极,所述第四方形电芯的负极通过第三汇流排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形电芯的正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排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一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两端的两个第二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形电芯的负极和所述第三方形电芯的正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汇流排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三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部两端的两个第四部,两个所述第四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形电芯的正极和所述第四方形电芯的负极,所述第三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汇流排,且与所述第一汇流排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汇流排还包括第五部,所述第五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和第四部,且使得所述第三部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四部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部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两端的两个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垂直于所述第一部,两个所述第二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形电芯的负极和所述第三方形电芯的正极,且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方形电芯的外周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排为“一”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端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端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端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方形电芯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模组,通过将位于最外侧的一方形电芯和与该方形电芯相邻的方形电芯中,一个方形电芯的正极作为输出正极,另一个方形电芯的负极作为输出负极,且N个方形电芯通过汇流排串联连接,输出正极连接的正极导电排和输出负极连接的负极导电排从壳体的同一侧伸出,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均位于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电池模组连接的连接线的布置方式更加便捷,能够有效缩短连接线的长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端板;12、侧板;13、顶盖;14、绝缘座;

21、第一方形电芯;22、第二方形电芯;23、第三方形电芯;24、第四方形电芯;25、第五方形电芯;26、第六方形电芯;27、第七方形电芯;28、第八方形电芯;

31、第一汇流排;311、第一部;312、第二部;32、第二汇流排;33、第三汇流排;331、第三部;332、第四部;333、第五部;34、第四汇流排。

41、正极导电排;42、负极导电排;

51、第一绝缘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壳体、顶盖13和位于壳体内,且并排设置的N个方形电芯,其中N为偶数,本实施例以四个方形电芯(N=4)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壳体包括两个端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个端板11相对设置,两个侧板12相对设置,两个端板11和两个侧板12共同围成容纳方形电芯的腔体,侧板12通过激光焊接连接于端板11,两个端板11通过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将方形电芯夹紧,并且相邻两个方形电芯之间具有缓冲垫。四个方形电芯并排设置在腔体内,顶盖13盖设在腔体上。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将四个方形电芯按排列顺序依次命名为第一方形电芯21、第二方形电芯22、第三方形电芯23和第四方形电芯2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和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均位于同一侧,其中,第一方形电芯21的正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第二方形电芯22的负极为整个电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或者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

此外,本实施例对四个方形电芯的排列方式并仅限于此,四个方形电芯的排列方式还可以为第一方形电芯21的正极、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第二电芯22的负极和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极均位于同一侧,第一方形电芯21的正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第二方形电芯22的负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

另外,输出正极连接有正极导电排41,输出负极连接有负极导电排42,正极导电排41和负极导电排42相邻设置,且从电池模组的同一侧伸出,电池模组在这一侧设置有绝缘座14,绝缘座14固设于靠近第一方形电芯21的端板11上,绝缘座14沿指向顶盖13的方向向上凸设有四个隔板,正极导电排41远离输出正极的一端位于一侧的两个隔板之间,负极导电排42远离输出负极的一端位于另一侧的两个隔板之间。

上述四个方形电芯通过汇流排串联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通过第一汇流排31连接于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第三方形电芯23的负极通过第二汇流排32连接于第四方形电芯24的正极,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通过第三汇流排33连接于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在本实施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汇流排31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一部311和分别连接于第一部31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312,构成第一回流排31的第一部311和第二部312一体成型,第一部311和第二部312均为板状结构,第二部3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部311的延伸方向,两个第二部312分别连接于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和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如图2所示,第二汇流排32为“一”字形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汇流排33同样为“匚”字形结构,包括第三部331、分别连接于第三部331两端的两个第四部332以及连接于第三部331和每个第四部332之间的两个第五部333,构成第三汇流排33的第三部331、第四部332和第五部333一体成型,第三部331和第四部332均为板状结构,第五部333通过弯折形成,使得第三部331所在平面高于第四部332所在的平面,两个第四部332分别连接于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和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第三部331位于第一汇流排31的上方,且平行于第一汇流排31,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三汇流排33不会与第一汇流排31产生干涉。但是本实施例对第一汇流排31、第二汇流排32和第三汇流排33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四个方形电芯的串联且相互之间不干涉的结构皆可,且当四个方形电芯的正极、负极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时,汇流排的结构相应的改变。

此外,该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离板51和第二绝缘隔离板(图中未示出),第一绝缘隔离板51铺设于四个方形电芯上方,且与每个方形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每个方形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均穿设于对应的通孔内,三个汇流排均位于第一绝缘隔离板51上方,避免三个汇流排和方形电芯之间短路。第二绝缘隔离板位于第一汇流排31和第三汇流排33的第三部331之间,避免第一汇流排31和第三汇流排33接触而短路。

综上,通过对四个方形电芯进行排列,四个方形电芯串联连接,并且将位于最外部的第一方形电芯21的正极作为输出正极,将和第一方形电芯21相邻的第二方形电芯22的负极作为输出负极,并且连接输出正极的正极导电排41和连接输出负极的负极导电排42从壳体的同一侧伸出,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均位于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电池模组连接的连接线的布置方式更加便捷,能够有效缩短连接线的长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包括八个方形电芯,八个方形电芯并排设置,且按排列顺序依次命名为第一方形电芯21、第二方形电芯22、第三方形电芯23、第四方形电芯24、第五方形电芯25、第六方形电芯26、第七方形电芯27和第八方形电芯28,其中第二方形电芯22、第三方形电芯23、第六方形电芯26和第七方形电芯27的正极及第一方形电芯21、第四方形电芯24、第五方形电芯25和第八方形电芯28的负极均位于同一侧。第一方形电芯21的正极为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出正极,第二方形电芯22的负极为整个电电池模组的输出负极。

上述八个方形电芯串联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通过第一汇流排31连接于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第三方形电芯23的负极通过第一汇流排31连接于第五方形电芯25的正极,第五方形电芯25的负极通过第三汇流排33连接于第七方形电芯27的正极,第七方形电芯27的负极通过第二汇流排32连接于第八方形电芯28的正极,第八方形电芯28的负极通过第一汇流排31连接于第六方形电芯26的正极,第六方形电芯26的负极通过第三汇流排33连接于第四方形电芯24的正极,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通过第三汇流排33连接于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

但是本实施例对八个方形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的排列顺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汇流排串联连接即可,且当八个方形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时,汇流排的结构根据需要设置。

实施例三

如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电池模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形电芯22的正极通过第四汇流排34连接于第四方形电芯24的负极,第四汇流排34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汇流排31的结构相同,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汇流排31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第一部311和分别连接于第一部31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312,在本实施例中,构成第一汇流排31的第一部311和第二部312一体加工成型,第一部311和第二部312均为板状结构,且第一部311垂直于第二部312。当两个第二部312分别连接于第三方形电芯23的正极和第一方形电芯21的负极时,第一部311位于第一方形电芯21的外周侧,也就说此时第一部311与侧板12平行。第一汇流排3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和第四汇流排34产生干涉,并使得电池模组不再需要第二绝缘隔离板来将第一汇流排31和第四汇流排34隔开。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