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343发布日期:2019-11-12 22:4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池连接线主要分为硬连接和软连接两种,目前的软连接需要高分子扩散以及后续的穿套管套等作业,会导致转角处的厚度为原来的2倍,并且在套管的过程中容易破裂,需要人工作业,无法自动化生产;而传统的硬连接为板材冲压加工而成,会有大量的冲压加工边角废料,原料利用率仅为30%~80%,并且对于有转角较多的连接线进行包绝缘层处理时需要浸塑或浸粉处理,工艺复杂且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制造方便的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包括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第一转角部、第二转角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转角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转角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转角部、所述第二转角部和所述连接部均设置有共同挤出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塑胶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一转角部、所述第二转角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铜或铝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1-6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角部的转角与所述第二转角部的转角为 40至150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角部与所述第二转角部至少设置有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0.3-2mm,所述绝缘层至少设置有一层。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层由PA或TPE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包括第一金属导体、第二金属导体、第一转角部、第二转角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转角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转角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转角部、所述第二转角部和所述连接部均设置有共同挤出的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电池连接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采用共同挤出的绝缘层,无需浸塑或浸粉处理,也无需绝缘体的穿套管处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角部、第二转角部采用折弯成型,制造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采用耐热材质制成,在折弯时无需加热处理,有效的防止了在折弯时绝缘层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分别为:

第一金属导体--1,第二金属导体--2,第一转角部--3,第二转角部--4,连接部--5,绝缘层--6。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包括第一金属导体1、第二金属导体2、第一转角部3、第二转角部4 和连接部5,所述第一金属导体1、所述第一转角部3、所述连接部5、所述第二转角部4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2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转角部3、所述第二转角部4和所述连接部5均设置有共同挤出的绝缘层6,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电池连接线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6采用共同挤出的绝缘层6,无需浸塑或浸粉处理,也无需绝缘体的穿套管处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角部3、第二转角部4采用折弯成型,制造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层6采用耐热材质制成,可在折弯的过程中加热处理,有效的防止了在折弯时绝缘层6破裂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导体1、所述第二金属导体2、所述第一转角部3、所述第二转角部4与所述连接部5采用铜或铝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电池PACK用挤出硬连接线的导电性,所述连接部5的厚度为1-6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角部3的转角与所述第二转角部4的转角为40至150度,所述第一转角部3与所述第二转角部4至少设置有一个。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绝缘层6的绝缘性,所述绝缘层6的厚度为 0.3-2mm,所述绝缘层6至少设置有一层,所述绝缘层6由PA或TPE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