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263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盒用于放置电池,并把电池串联起来,目前的电池盒大部分只能够从上方将电池从电池盒内取出,当把电池盒放置到机器内时,机器将电池盒的两侧包裹,无法较方便的将电池取出,另外如果将电池从电池盒的上下两侧取出时,需要先将电池向电池簧片方向挤压,然后再将电池取出,在取出电池的过程中,电池会对电池簧片造成侧向压力,如此反复,会对电池簧片造成损坏,使电池簧片发生形变或者脱离电池盒,从而导致电池盒内的电池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盒,其能够从侧向将电池从电池盒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池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均布有电池槽,所述盒体在电池槽的一端设有电池簧片,另一端开设有可供电池穿过的通孔,所述盒体位于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设有电池触点,所述盒体在远离电池簧片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朝向通孔的一端设有铜片,当所述挡板扣合到盒体上时,所述铜片的一端与电池抵触,另一端与电池触点相抵触,所述电池触点与其相邻的电池簧片之间通过电线一连接,位于所述盒体一侧的电池簧片上连接有电线二,位于所述盒体另一侧的电池触点上连接有电线三。

通过上述方案,电池槽供电池放置,电池簧片与电池槽内的电池的负极抵触,通孔供电池从电池盒的侧向滑出,挡板用于对电池限位,使电池不易脱离电池盒,铜片用于导通电池触点与电池的正极,电线一将电池触点与相邻的电池簧片之间导通,即将电池槽内的电池的正极与其相邻的电池槽内的电池的负极导通,这样便可以将电池盒内的电池串接起来,电线二与电池盒一侧的电池簧片连通,即将电池盒内的电池的负极接出,电线三与电池盒另一侧的电池触点导通,即将电池盒的正极接出,当需要利用电池盒供电时,首先将电池放置到电池槽内,然后将电池的负极与电池槽的电池簧片相抵触,将挡板抵靠在电池盒上,此时铜片的一端与电池触点抵触,另一端与电池正极抵触,将电池盒内的电池串联起来,然后把电线二和电线三接通到机器上即可,当需要取出电池时,将挡板打开,将电池从通孔内取出即可,由于电池取出的过程中,不会对电池簧片造成较大的侧向力,因此不会对电池簧片造成较大的损坏,另外可以将电池从电池盒的侧面取出,不会受到机器的影响,比较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盒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铜片位于隔板与挡板之间,所述隔板在对应电池和电池触点的位置均开设有接触孔,所述铜片对应电池的位置设有用于抵触电池的铜块。

通过上述方案,隔板可以配合挡板对铜片进行限位,使铜片较稳定,电池的正极可以通过接触孔与铜片上的铜块相抵触,从而与铜片导通,同时电池触点通过接触孔与铜片抵触,当把隔板和挡板闭合到电池盒上时,铜片同时与电池触点以及电池的正极导通,同时铜片位于隔板和挡板之间,比较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供铜片嵌设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方案,限位槽供铜片放置,可以使铜片更加稳定的位于挡板和隔板之间,从而较稳定的连通电池的正极与电池触点。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电池槽之间设有供电线一放置的走线槽。

通过上述方案,设有走线槽放置电线一,使位于电池盒内的电线一排列较整齐,且取放电池时不易触动到电线一,能够使电线一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一侧与盒体下端铰接,另一侧设有卡钩,所述盒体上设有与卡钩配合的卡扣。

通过上述方案,利用卡钩与卡扣的配合,可以较方便的实现挡板与电池盒之间的固定,且拆卸比较方便,只需要用力将卡钩从卡扣上取下或者扣合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槽与盒体之间开设有供电池簧片嵌入的卡槽,所述卡槽朝向电池的一端开设有供电池簧片露出的通槽。

通过上述方案,设有卡槽,可以实现对电池簧片的固定,使电池簧片较稳定的结合到电池槽上,从而较稳定的抵触电池的负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电池从电池盒的侧向取出,比较方便,且不易损坏电池簧片;

2、通过隔板和挡板的配合,可以使铜片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用于体现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用于体现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用于体现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电池槽;12、通孔;2、电池簧片;201、电池触点;3、挡板;31、铜片;311、铜块;32、隔板;321、接触孔;33、限位槽;4、电线一;41、电线二;42、电线三;5、走线槽;6、卡钩;61、卡扣;7、卡槽;7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池盒,如图1所示,包括有盒体1,在盒体1内均布有若干电池槽11,用于放置电池。

如图1和2所示,在盒体1位于电池槽11的一端设有电池簧片2,电池簧片2用于抵触电池的负极,在电池槽11与盒体1之间卡设有卡槽7,电池簧片2可以嵌设到卡槽7中,同时在卡槽7朝向电池的一端开设有通槽71,电池簧片2可以从通槽71处露出,进而延伸至电池槽11内,与电池槽11内的电池相抵触。

如图5所示,在盒体1位于电池槽11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12,电池可以从通孔12处进出盒体1,同时在盒体1靠近通孔12的一端设有用于对电池限位的挡板3,挡板3与盒体1的下端铰接设置,且在挡板3远离与盒体1铰接处的一侧设有卡钩6,同时在盒体1上设有与卡钩6配合的卡扣61,当电池放置到电池盒内后,将卡钩6与卡扣61结合,便可以将挡板3固定至盒体1上,从而封闭盒体1的通孔12,使电池位于盒体1内。

如图5所示,在盒体1位于两个通孔12之间设有电池触点201,同时在挡板3上设有铜片31,当把挡板3扣合到盒体1上后,铜片31的一端与电池触点201相抵触,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电池的正极相抵触。

如图1所示,电池触点201与其相邻的电池簧片2之间设有电线一4,电线一4的一端与电池触点201相连,另一端与此电池触点201相邻的电池簧片2相连,而电池触点201与电池的正极导通,即电线一4将电池的正极与其相邻的电池的负极相连通,使盒体1内的电池串联起来,在盒体1位于两个电池槽11之间设有走线槽5,用于放置电线一4。

如图4所示,在挡板3与盒体1之间设有隔板32,用于配合挡板3对铜片31进行限位,同时在挡板3上开设有限位槽33,供铜片31放置,在隔板32上对应电池正极以及电池触点201的位置均开设有接触孔321,同时在铜片31对应电池正极的位置设有铜块311,便于将电池的正极与铜片31导通,同时电池触点201可穿过接触孔321与铜片31相抵触,这样铜片31就可以较稳定的导通电池的正极与电池触点201。

如图5所示,在盒体1一侧的电池簧片2上连接有电线二41,即将电线二41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接,同时在盒体1的另一侧的电池触点201上连接有电线三42,即将电线三42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接,由于电线二41和电线三42分别连接在盒体1两侧的电池簧片2和电池触点201上,则电线二41和电线三42两端的电压为将盒体1内的电池串接起来后的电压。

如图5所示,当需要使用电池盒时,将电线二41接入到机器的负极,电线三42接入到机器的正极,即可为机器供电。

如图1和3所示,当需要更换电池时,只需要将卡钩6从卡扣61上取下,便可以将电池从盒体1侧向的通孔12处取出,这个过程中不会对电池簧片2造成侧向挤压力,同时比较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