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753发布日期:2019-12-27 14:4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缠绕装置,具体为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电线电缆是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型号规格越复杂,重复性越高,根据对电线电缆不同的性能要求,采用专用的设备在导体的外面包覆不同的材料。部分电线电缆在包覆完后还会再外层再次包覆保护套-螺旋保护套(如图1所示),螺旋保护套为螺旋状,具有很好的弹力、拉伸力,可以对液压胶管、电线、电缆等内部产品起到很好的束缚作用。目前国内采用的原材料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尼龙(pa),使产品具有很好的耐磨作用。此外,螺旋保护套还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耐油、抗紫外线、抗静电、抗冲击、抗拉伸等性能。

螺旋保护套的安装方法

1、将胶管(电线、电缆)的其中一端,绕转于螺旋保护套的一端;

2、定位;定位后将螺旋保护套反转松开;

3、开始向另一端绕转,待螺旋保护套全部绕转在胶管(电线、电缆)的外部,安装完成。

定位后将螺旋保护套反转松开并逐步放开后再螺旋保护套缠绕在线缆上,通常螺旋保护套反转松开并逐步放开这个动作都是人工进行,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疲劳强度大,且效率人低;螺旋保护套缠绕在线缆上这个动作有一部分是人工完成,也有极少部分是由设备完成,一种带螺旋圈的缠绕机,缺点是只能缠3米内的螺旋保护套,操作性也不好。一种是驱动软管旋转的缠绕机,缺点是设备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成本高,且以上两种设备都没有螺旋保护套反转松开并逐步放开后的辅助装置;因此,急需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使用方便,快速将缠绕管捋直且快速放出,效率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架体,架体上活动设置有放料装置,放料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座,第一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穿插第一安装座体内,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罩体,罩体内活动横向穿插有卷线筒;支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将保护层夹直的夹直装置;支撑板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座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连接,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其中一侧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侧端设置有导向轮;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固定装置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第一旋转固定装置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旋转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第三电机座,第三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第三传动机构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设置在支撑座上,旋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

进一步的,夹直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一螺杆连接,第一螺杆穿插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螺母,另外一端设置有拧紧板;第二连接杆上活动设置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夹直杆,夹直杆包括上夹直杆和下夹直杆,上夹直杆和下夹直杆的一端固定设置第三连接杆的末端,另外一端活动设置且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之间用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件;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件;上夹直杆的侧端通过第三弹性连接件与座体连接;座体设置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卷线筒包括卷线筒体,卷线筒体内穿插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穿插于罩体的两侧并用螺栓连接;罩体的两侧设置有镂空孔。

进一步的,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第二转动轴的中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转动轴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第三转动轴通过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第三转动轴的中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三转动轴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

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轮;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架体包手多个横管和多个竖管;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设置在横管上;两个导向轮设置在横管的两侧。

进一步的,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管,固定管内设置有孔,固定管的上端设置有快速压紧器,快速压紧器通过固定框、螺杆螺母组件与上夹紧块连接,上夹紧块的下端设置有下压紧块,下压紧块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管的侧端,下压紧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块,辅助块设置为v字型;辅助块通过竖杆设置在下压紧块的末端;上夹紧块和下压紧块上均设置有防止线缆被压伤的柔性垫。

进一步的,固定管设置为圆形状,固定管的上端设置有平面,快速压紧器设置在平面上。

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外层保护层自动缠绕装置,首先将放料装置的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和导向轮分别放置和固定在架体上,再将缠绕管组件绕在卷线筒上并安装在罩体上,扯出一端人工固定在待缠绕线缆的一端,将缠绕好线缆固定在第一旋转固定装置,将线缆的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旋转固定装置上,完成整个固定动作;启动第一旋转固定装置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上的第三电机将待缠绕线缆旋转起来,再通过第一电机的启动带动罩体和卷线筒旋转快速将缠绕管捋直,第二电机的启动带动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行走从而且将缠绕管组件快速放出的同时在待缠绕线缆旋转时将缠绕管缠绕在待缠绕线缆上,行走的同时导向轮有导向的作用,整个装置,使用方便,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夹直装置中上夹直杆和下夹直杆将缠绕管夹紧,在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行走时将弯曲的缠绕管捋直,此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体低。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件和上夹直杆的侧端通过第三弹性连接件与座体连接,此结构设计有能使上夹直杆和下夹直杆能将缠绕管拉紧的作用,方便缠绕管绕转在胶管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高。

4、本实用新型中卷线筒包括卷线筒体,卷线筒体内穿插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穿插于罩体的两侧并用螺栓连接;罩体的两侧设置有镂空孔,此结构设计方便第四转动轴的安装,罩体有隔灰的作用,镂空孔的设计方便观察内部情况的同时还有减轻重量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均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连接,且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此结构设计简单,行走稳定,成体低。

6、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轮,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导向效果好。

7、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设计,首先将待缠绕线缆的一端放置在孔内,再通过快速夹紧器将上压紧块打平并将缠绕待缆压紧,辅助块的设计有对线缆有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上夹紧块和下压紧块上均设置有防止线缆被压伤的柔性垫。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保护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三维示意图(将架体缩短距离后)。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放料装置从上往下看的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放料装置从下往上看的三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放料装置从右往左看的三维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放料装置中夹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第一旋转固定装置的三维示意图(第一角度)。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第一旋转固定装置的三维示意图(第二角度)。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放料装置;2、架体;3、第一旋转固定装置;4、第二旋转固定装置;101、支撑板;102、第一电机座;103、第一电机;104、第一传动机构;105、卷线筒;106、罩体;107、第一安装座体;108、夹直杆;109、第三连接杆;110、第二连接杆;111、第一连接杆;112、固定座;113、控制组件;114、第一螺杆;115、第一横杆;116、第二弹性连接件;117、第二横杆;118、第一弹性连接件;119、第二竖杆;120、第一行走轮;121、第二转动轴;122、导向轮;123、第二电机;124、第二传动机构;125、第二行走轮;126、第三转动轴;127、第一竖杆;128、第一轴承座;129、第二轴承座;130、第一转动轴;131、第二电机座;132、座体;133、第三弹性连接件;134、连接板;135、固定板;1051、卷线筒体;1052、第四转动轴;1061、镂空孔;1081、上夹直杆;1082、下夹直杆;1141、螺母;1142、拧紧板;201、横管;202、竖管;301、底板;302、旋转轴;303、第三传动机构;304、第三电机座;305、固定管;306、快速压紧器;307、第三电机;308、支撑座;309、螺杆螺母组件;310、固定框;311、上夹紧块;312、辅助块;313、竖杆;314、下压紧块;3051、平面;3052、孔;100、夹直装置;300、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2-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架体2,架体2上活动设置有放料装置1,放料装置1包括支撑板101,支撑板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座102,第一电机座102上设置有第一电机103,第一电机10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104与第一转动轴130连接,第一转动轴130的一端穿插第一安装座体107内,第一转动轴130的另一端设置有罩体106,罩体106内活动横向穿插有卷线筒105;支撑板101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将保护层夹直的夹直装置100;支撑板101的底部通过第二电机座131设置有第二电机123,第二电机123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24分别与第二转动轴121和第三转动轴126连接,第二转动轴121和第三转动轴12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20和第二行走轮125,其中一侧的第一行走轮120和第二行走轮125侧端设置有导向轮122;架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固定装置3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4,第一旋转固定装置3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旋转固定装置3包括底板301,底板301上设置有第三电机座304,第三电机座304上设置有第三电机307,第三电机307通过第三传动机构303与旋转轴302连接,旋转轴302设置在支撑座308上,旋转轴302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00,首先将放料装置1的第一行走轮120、第二行走轮125和导向轮122分别放置和固定在架体2上,再将缠绕管组件绕在卷线筒105上并安装在罩体106上,扯出一端人工固定在待缠绕线缆的一端,将缠绕好线缆固定在第一旋转固定装置3的固定组件300上,将线缆的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旋转固定装置4的固定组件300上,完成整个固定动作;启动第一旋转固定装置3和第二旋转固定装置4上的第三电机307将待缠绕线缆旋转起来,第一电机103的启动带动罩体106和卷线筒105旋转快速将缠绕管捋直,第二电机123的启动带动第一行走轮120和第二行走轮125行走从而且将缠绕管组件快速放出的同时在待缠绕线缆旋转时将缠绕管缠绕在待缠绕线缆上,行走的同时导向轮122有导向的作用,整个装置,使用方便,效率高。

优选的,夹直装置100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01上的固定座112,固定座1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1,第一连接杆111与第二连接杆110通过第一螺杆114连接,第一螺杆114穿插于第一连接杆111与第二连接杆110之间,第一螺杆114的一端设置有螺母1141,另外一端设置有拧紧板1142;第二连接杆110上活动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09,第三连接杆109的末端设置有夹直杆108,夹直杆108包括上夹直杆1081和下夹直杆1082,上夹直杆1081和下夹直杆1082的一端固定设置第三连接杆109的末端,另外一端活动设置且设置有开口,上夹直杆1081和下夹直杆1082将缠绕管夹紧,在第一行走轮120和第二行走轮125行走时将弯曲的缠绕管捋直,此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体低。

优选的,第二连接杆110与第三连接杆109之间用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杆110与第三连接杆109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杆127和第二竖杆119,第一竖杆127和第二竖杆11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件118;第二连接杆110与第三连接杆109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杆115和第二横杆117,第一横杆115和第二横杆11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件116;上夹直杆1081的侧端通过第三弹性连接件133与座体132连接;座体132设置在支撑板101上,此处第一弹性连接件118、第二弹性连接件116和第三弹性连接件133的结构设计有能使上夹直杆1081和下夹直杆1082能将缠绕管拉紧的作用,方便缠绕管绕转在胶管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高。

优选的,卷线筒105包括卷线筒体1051,卷线筒体1051内穿插有第四转动轴1052,第四转动轴1052穿插于罩体106的两侧并用螺栓连接;罩体106的两侧设置有镂空孔1061,此结构设计方便第四转动轴1052的安装,罩体106有隔灰的作用,镂空孔1061的设计方便观察内部情况的同时还有减轻重量的作用。

优选的,第二转动轴121通过第一轴承座128设置在支撑板101的下端,第二转动轴121的中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24与第二电机123连接,第二转动轴12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行走轮120;第三转动轴126通过第二轴承座129设置在支撑板101的下端,第三转动轴126的中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124与第二电机123连接,第三转动轴126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行走轮125,结构设计简单,行走稳定,成体低。

优选的,支撑板101的下端两侧设置有连接板134,连接板134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135,固定板135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轮122;固定板135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导向效果好。

优选的,架体2包手多个横管201和多个竖管202;第一行走轮120和第二行走轮125设置在横管201上;两个导向轮122设置在横管201的两侧。

优选的,固定组件300包括固定管305,固定管305内设置有孔3052,固定管305的上端设置有快速压紧器306,快速压紧器306通过固定框310、螺杆螺母组件309与上夹紧块311连接,上夹紧块311的下端设置有下压紧块314,下压紧块31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管305的侧端,下压紧块314的另一端设置有辅助块312,辅助块312设置为v字型;辅助块312通过竖杆313设置在下压紧块314的末端;上夹紧块311和下压紧块314上均设置有防止线缆被压伤的柔性垫。快速压紧器306将上压紧块311打平并将缠绕待缆压紧,辅助块312的设计有对线缆有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上夹紧块311和下压紧块314上均设置有防止线缆被压伤的柔性垫。此处的快速压紧器306是现有技术,此处没有详细描述。

优选的,固定管305设置为圆形状,固定管305的上端设置有平面3051,快速压紧器306设置在平面3051上。

优选的,支撑板10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123的控制组件113,此属于现有技术此处没有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