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680发布日期:2020-05-29 12:3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飞行器或其他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一种空气动力实验方法,称之为风洞试验,风洞试验为飞机的安全飞行保驾护航。通常的风洞试验,只是一种部分相似的模拟试验,模型的设计和制造是风洞试验的一个关键,模型的材料在低速风洞中一般是高强度木材或增强塑料,在高速和高超声速风洞中常用碳钢、合金钢或高强度铝合金。有些实验根据需要还采用其他特殊材料。变压器给这些特殊材料的生产制造提供所需电流,并保证在冲击性负载运行方式下安全可靠。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共分为2组,其中每组3台,两组共6台,单台变压器6脉波,每组3台共出18脉波,两组6台共组成36脉波。一组移相-15°,+5°,+25°,另一组移相:-25°,-5°,+15°。每台变压器均以3对高低压绕组共置于一个铁芯上构成,即为三分裂变压器,且每个分裂支路各带一个三相整流桥,3个桥串联,铁芯上3个绕组同一角度移相,当其中任何一个桥下线,均不影响移相。每台变压器网侧均设▲接线圈(外延三角形接法),为三次谐波提供电流回路,降低系统谐波,减少损耗,提高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三分裂整流变压器的上、中、下三个线圈,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阻抗电压三个部分都不一样,相互之间有偏差,影响了输出电能的质量。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高压线圈及低压线圈,所述高压线圈包括上高压线圈、中高压线圈及下高压线圈,所述低压线圈包括上低压线圈、中低压线圈及下低压线圈,所述上高压线圈、下高压线圈、上低压线圈、下低压线圈具有第一高度,中高压线圈及中低压线圈具有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的高度差为10mm~50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高压线圈、中高压线圈及下高压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中高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小于上高压线圈、下高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高压线圈、中高压线圈及下高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相等,中高压线圈的线圈匝数小于上高压线圈、下高压线圈的线圈匝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低压线圈、中低压线圈及下低压线圈的线圈匝数相同,中低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小于上低压线圈、下低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低压线圈、中低压线圈及下低压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相等,中低压线圈的线圈匝数小于上低压线圈、下低压线圈的线圈匝数。本实用新型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通过优化线圈绕制方式,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上、中、下三个部分阻抗电基本一致,提高了输出电能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高压线圈的绕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低压线圈的绕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高压线圈及低压线圈,其中,高压线圈包括上高压线圈11、中高压线圈12及下高压线圈13,低压线圈包括上低压线圈21、中低压线圈22及下低压线圈23。上高压线圈11、下高压线圈13、上低压线圈21、下低压线圈23具有第一高度h1,中高压线圈12及中低压线圈22具有第二高度h2,满足第一高度h1大于第二高度h2,优选地,第一高度h1与第二高度h2的高度差(h1-h2)为10mm~50mm,优选地为30mm。本实用新型中变压器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绕制时,将上部线圈和下部线圈高度绕制成一模一样,在绕制中部线圈的时候,将通过减小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来达到降低高度的目的,同样也可以增加上部线圈和下部线圈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来使得上部线圈与下部线圈的高度高于中部线圈。例如,当上高压线圈11、中高压线圈12及下高压线圈13的线圈匝数相同,且上低压线圈21、中低压线圈22及下低压线圈23的线圈匝数相同时,中高压线圈12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小于上高压线圈11、下高压线圈13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中低压线圈22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小于上低压线圈21、下低压线圈23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又如,当上高压线圈11、中高压线圈12及下高压线圈13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相等,且上低压线圈21、中低压线圈22及下低压线圈23匝与匝之间的油道尺寸相等时,中高压线圈12的线圈匝数小于上高压线圈11、下高压线圈13的线圈匝数,中低压线圈22的线圈匝数小于上低压线圈21、下低压线圈23的线圈匝数。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高压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高压线圈11、中高压线圈12、及下高压线圈13的线圈匝数均为40,上高压线圈11和下高压线圈13中,第1匝-第20匝、第21匝-第40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均为3.5mm,第20匝和第21匝之间的油道尺寸为6mm,而中高压线圈12中,第1匝-第20匝、第21匝-第40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均为3mm,第20匝和第21匝之间的油道尺寸为6mm。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低压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低压线圈21、中低压线圈22及下低压线圈23的线圈匝数均为36,上低压线圈21和下低压线圈23中,第1匝-第36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均为3.5mm,而中高压线圈12中,第1匝-第20匝、第21匝-第360匝之间的油道尺寸均为3mm。如此,通过控制线圈匝与匝之间油道尺寸的大小,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线圈及低压线圈的绕制。本实用新型中变压器用于冲击性负载,其工作方式如下:运行t1(秒)间隔时间t2(分钟)工作状态(mw)20606330012050300024042单机运行时,电源需满足在42mw(14000v/3000a)下和42mw(10500v/4000a)下连续运行3000秒,间隔240分钟的要求。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空气动力冲击性负载整流变压器通过优化线圈绕制方式,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上、中、下三个部分阻抗电压基本一致,提高了输出电能的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