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6655发布日期:2021-03-02 14:0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阳侧连接器,其具有罩部;动板,其能移动地装入到罩部内;以及阴侧连接器,其嵌合到罩部内。动板具有能够将端子零件的阳突片插通的导孔,在配置于罩部的开口侧的状态下保护端子零件的阳突片。在动板设置有肋。在阴侧连接器设置有卡合臂。在阴侧连接器向罩部嵌合的嵌合过程中,肋的卡合突起与卡合臂的卡合突起干涉,卡合臂挠曲变形。在阴侧连接器嵌合后,肋的卡合突起越过卡合臂的卡合突起,动板达到罩部的里侧。在阴侧连接器的脱离过程中,肋的卡合突起相对于卡合臂的卡合突起从与嵌合过程相反的一侧干涉,两卡合突起相互卡止。由此,动板与阴侧连接器连动地向罩部的开口侧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19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4]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阳侧连接器的弹簧用可挠片将动板的贯穿窗的窄幅部分卡止,限制动板向罩部的里侧掉入。此时,肋和卡合臂的两卡合突起没有成为相互卡止的状态。因此,在开始阴侧连接器的嵌合动作时,即使处于可限制动板掉入的状态,也不能限制例如阴侧连接器向脱离动板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有可能动板不能与阴侧连接器连动地顺利移动。
[000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板能够顺利移动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阳壳体,其具有罩部,阳突片突出到所述罩部;阴壳体,其嵌合到所述罩部内;以及动板,其配置于所述罩部内,所述动板根据所述阴壳体的嵌合动作而从保护所述阳突片的顶端部的保护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所述阳壳体具有阳壳体侧卡止部,所述阴壳体具有阴壳体侧卡止部,所述动板具有板侧阳卡止部和板侧阴卡止部,所述板侧阳卡止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将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卡止,限制所述动板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所述板侧阴卡止部在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所述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维持时将所述阴壳体侧卡止部卡止,限制所述阴壳体背离。发明效果
[0007]
能够提供一种动板能顺利移动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阳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壳体主体的主视图。图4是动板的主视图。图5是动板的后视图。图6是与阴壳体中的卡止孔及锁孔对应的部分的立体放大图。图7是阳连接器的下半部的横剖立体图。图8是示出板侧阳卡止部的阳卡合突起与阳壳体侧卡止部的卡止面碰触、限制动板的后退的状态的立体放大图。图9是示出止动部进入到止动接受部、限制动板的前进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图10是示出动板相对于阳壳体配置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中,(a)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嵌合开始阶段板侧阳卡止部一边维持与阳壳体侧卡止部的卡止一边开始与解除部接触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b)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嵌合开始阶段阴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阴卡止部卡止、并且阴壳体侧锁定部与板侧阴锁定部卡止前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图12中,(a)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板侧阳卡止部被解除部按压而向将与阳壳体侧卡止部的卡止解除的方向挠曲变形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b)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阴壳体的前表面在与动板的保护壁之间具有余隙地与保护壁对置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图13中,(a)图是示出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板侧阳卡止部被解除来自解除部的按压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b)图是示出在两壳体正规嵌合时阴壳体的前表面与动板的保护壁碰触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图14中,(a)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脱离过程中板侧阳卡止部向跨上解除部的方向挠曲变形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b)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脱离过程中阴壳体侧锁定部与板侧阴锁定部卡止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图15中,(a)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脱离完成时板侧阳卡止部与阳壳体侧卡止部卡止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b)图是示出在两壳体的脱离完成时板侧阴卡止部及板侧阴锁定部从阴壳体的卡止孔及锁孔脱离的状态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1)具备:阳壳体,其具有罩部,阳突片突出到所述罩部;阴壳体,其嵌合到所述罩部内;以及动板,其配置于所述罩部内,所述动板根据所述阴壳体的嵌合动作而从保护所述阳突片的顶端部的保护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所述阳壳体具有阳壳体侧卡止部,所述阴壳体具有阴壳体侧卡止部,所述动板具有板侧阳卡止部和板侧阴卡止部,所述板侧阳卡止部在所述保护位置上将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卡止,限制所述动板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所述板侧
阴卡止部在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所述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维持时将所述阴壳体侧卡止部卡止,限制所述阴壳体背离。根据该构成,在两壳体的嵌合开始阶段,可同时实现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阳卡止部卡止的状态和阴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阴卡止部卡止的状态。因此,在两壳体的嵌合开始阶段,动板、阴壳体以及阳壳体的相互的位置关系固定,能够构建相互的连动关系。其结果是,动板能够根据阴壳体的嵌合动作从保护位置向嵌合位置顺利移动。
[0010]
另外,所谓“在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维持时”是指阳壳体侧卡止部和板侧阳卡止部以预定的卡止量卡止的状态。
[0011]
(2)优选的是,设定有在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所述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且到所述动板开始向所述嵌合位置移动为止的期间容许所述阴壳体向所述动板侧移动的余隙。根据该构成,在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期间,阳突片的顶端部由动板保护,能够使保护阳突片的可靠性提高。
[0012]
(3)优选的是,所述阴壳体具有阴壳体侧锁定部,所述动板具有板侧阴锁定部,在两壳体脱离时,且在所述阳壳体侧卡止部与所述板侧阳卡止部的卡止被解除时,所述板侧阴锁定部将所述阴壳体侧锁定部卡止,使所述动板能够向所述保护位置移动。根据该构成,动板能够根据阴壳体的脱离动作而向保护位置侧返回。
[0013]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4]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阳壳体10及阴壳体210。阳壳体10构成为阳连接器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阳连接器除阳壳体10之外还具备阳端子零件40、动板(moving plate)50、密封构件70以及面板密封构件90。阴壳体210构成为阴连接器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阴连接器除阴壳体210之外还具备阴端子零件250、护线套220、护线套盖230以及杆240。如图10所示,阳壳体10装配于汽车的车门面板等面板100,从该状态与阴壳体210嵌合。两壳体10、210的嵌合动作通过杆240的转动而进行。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两壳体10、210在开始嵌合时相互面对的面侧作为前侧。
[0015]
<阳壳体10>阳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有壳体主体11和从壳体主体11的前端外周向前方突出的罩部12。
[0016]
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11为在上下方向长的形状,在上下端部具有多个阳腔13。壳体主体11在上下中间部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及第2子壳体收纳部15。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呈在上下方向长的矩形的开口形状,配置于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3的左侧)。第2子壳体收纳部15呈矩形的开口形状,在与第1子壳体收纳部14相邻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图3的右侧)上下成对地配置。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及第2子壳体收纳部15分别在靠近壳体主体11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上下表面具有壳体锁定部16。
[0017]
如图7及图10所示,在第1子壳体收纳部14收纳第1阳子壳体17。第1阳子壳体17具有多个阳腔13。在第2子壳体收纳部15收纳第2阳子壳体18。第2阳子壳体18具有一个阳腔13。第1阳子壳体17及第2阳子壳体18分别被对应的壳体锁定部16锁定,从而被限制从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及第2子壳体收纳部15脱出。
[0018]
如图10所示,在壳体主体11及第1阳子壳体17中的各阳腔13插入阳端子零件40。在第2阳子壳体18的阳腔13中插入收纳未图示的同轴电缆用的同轴端子。
[0019]
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11在前表面中的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及第2子壳体收纳部15之间具有突出到罩部12内的突出部19。突出部19在两壳体10、210以正规姿势嵌合的情况下插入到阴壳体210的接受部211。另一方面,突出部19在两壳体10、210将要以不正当姿势嵌合的情况下不插入到接受部211,而与阴壳体210的外表面干涉。由此,防止两壳体10、210的误嵌合。
[0020]
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11在前表面中的与突出部19相邻地排列的位置具有阳壳体侧卡止部21。如图7及图10所示,阳壳体侧卡止部21向前方突出的突出尺寸小于突出部19向前方突出的突出尺寸。阳壳体侧卡止部21在罩部12内能够以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侧为支点挠曲变形。如图8所示,阳壳体侧卡止部21在顶端部的向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突出部19相反的一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在上下排列配置的解除导向面22及卡止面23。解除导向面22在比卡止面23靠上侧以小于卡止面23的上下尺寸形成。解除导向面22在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顶端部的前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斜面形状。如图10及图13的(a)图所示,卡止面23在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顶端部的前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悬伸形状。
[0021]
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11在前表面的外周部具有插入凹部24,插入凹部24将具有各阳腔13的上下端部和第1子壳体收纳部14及第2子壳体收纳部15一并包围。插入凹部24的四角部分弯曲为弧状,但是插入凹部24在整体上呈主视时为矩形的环槽状。壳体主体11在插入凹部24的上下的外侧面分别具有在宽度方向成对地突出的止动部25。如图9所示,止动部25的前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斜面形状。止动部25的后表面形成相对于前后方向为垂直的形状、或者朝向前方倾斜的悬伸形状。
[0022]
罩部12具有在宽度方向对置的沿着上下方向的侧壁部分和在上下方向对置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上下壁部分。如图3所示,罩部12在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的上下中间部具有圆柱状的凸轮从动件27。各凸轮从动件27进入到杆240的后述的各凸轮槽242,通过杆240的转动而与各凸轮槽242的槽面滑接。由此,两壳体10、210以低嵌合力/脱离力就可嵌合且脱离。
[0023]
如图7及图10所示,罩部12以将下壁部分的前部的内表面侧切口的方式具有锁定装配部28。在锁定装配部28装配金属制的锁定构件30。阳壳体10插入到设置于面板100的装配孔110,在锁定构件30与装配孔110的开口缘部卡止的状态下防脱地装配于面板100。
[0024]
如图7所示,罩部12在靠近壳体主体11的底端部具有沿着径向的台阶部29。罩部12中的隔着台阶部29的里侧(后侧)的区域比开口侧(前侧)的区域缩径,并与壳体主体11的插入凹部24之间插入收纳密封构件70。密封构件70与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中的插入凹部24的外周区域密合。
[0025]
如图3所示,罩部12具有从台阶部29向内侧突出的多个挂卡部32。各挂卡部32呈突片状,如图7及图10所示,限制密封构件70向从罩部12脱离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挂卡部32设置于台阶部29的四角部分和台阶部29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上下部分。另外,罩部12在前端外周部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径的部分,在该扩径的部分的前表面开口有安装槽33。在罩部12的安装槽33中插入面板密封构件90。
[0026]
<阳端子零件40>阳端子零件40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成形,在整体上成为在前后方
向细长的形状。如图10所示,阳端子零件40具有主体部41、从主体部41向前方突出的阳突片42、以及与主体部41的后方相连的筒部43。筒部43与电线80的末端部电气及机械连接。主体部41插入到阳腔13内并防脱。阳突片42突出到罩部12内而配置。如图10所示,阳突片42的顶端部在两壳体10、210嵌合前由动板50保护。
[0027]
<动板50>动板50为合成树脂制,插入到罩部12内,相对于阳壳体10能移动到保护位置和嵌合位置。如图1所示,动板50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配置的保护壁51和从保护壁51的外周部向后方突出的周壁52。
[0028]
如图4所示,保护壁51形成在主视时在上下方向长、且四角部分弯曲的矩形的板状,在罩部12内以将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覆盖的方式配置。保护壁51在与壳体主体11的上下端部的各阳腔13及第1阳子壳体17的各阳腔13对应的位置具有定位孔53。各定位孔53以能够将各阳端子零件40的阳突片42插通的大小、形状形成。保护壁51在与第2子壳体收纳部15对应的位置具有壳体插通孔54。各壳体插通孔54形成在上下方向长的矩形的开口形状,使第2阳子壳体18的筒状部分在各壳体插通孔54的内侧插通。
[0029]
保护壁51在各壳体插通孔54之间具有贯穿孔55。贯穿孔55形成矩形的开口形状,如图8及图10所示,使突出部19及阳壳体侧卡止部21一并在贯穿孔55的内侧插通。
[0030]
如图4及图8所示,保护壁51具有从前表面中的在贯穿孔55的中央下侧的角部横跨的两边的缘部向前方突出的板侧阳卡止部56。板侧阳卡止部56在主视时呈l字形,在顶端部的贯穿孔55侧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肋状的阳卡合突起57。如图13的(a)图所示,阳卡合突起57的后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悬伸形状。如图7及图10所示,通过阳卡合突起57的后表面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面23碰触,从而限制动板50从保护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阳卡合突起57的前表面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
[0031]
如图4所示,保护壁51在比各壳体插通孔54靠向上下两侧的位置、且比上下的各定位孔53靠向上下中央的位置具有在宽度方向成对的板侧阴卡止部62及板侧阴锁定部63。板侧阴卡止部62及板侧阴锁定部63以保护壁51的宽度方向中央为界在宽度方向对称地形成。
[0032]
如图7及图15的(b)图所示,板侧阴卡止部62及板侧阴锁定部63为相互相同的形状,构成为从保护壁51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突片部分。如图4及图7所示,板侧阴卡止部62及板侧阴锁定部63具有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第1片部64和沿着宽度方向配置的第2片部65。第1片部64和第2片部65通过外侧(上侧及下侧)的角部分相互连接,在主视时呈l字形。
[0033]
板侧阴卡止部62及板侧阴锁定部63在第1片部64的顶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相互面对侧)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肋状的板卡合突起66。板卡合突起66遍及第1片部64的全高而形成,外端(上端或者下端)与第2片部65相连。如图11的(b)图所示,板卡合突起66的后表面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板卡合突起66的前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斜面形状。
[0034]
如图11的(b)图所示,保护壁51在与各板卡合突起66的后表面对置的位置具有通孔67。各通孔67由于将各板卡合突起66的后表面成形的未图示的模具通过而形成。
[0035]
如图5所示,周壁52除上下端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之外与保护壁51的外周部相连。周壁52的外周面沿着前后方向配置,与密封构件70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周壁52在四角部分具有向后方突出的突片部58。突片部58与四角部分的弯曲形状对应,后视时呈弧状。突片部58较深地插入到壳体主体11的插入凹部24的四角部分(参照图9)。由此,可限制动板50在罩
部12内成为绕轴倾斜的姿势。
[0036]
如图5所示,周壁52在上下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与突片部58相连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防脱部59。如图1所示,防脱部59具有在中央部在前后方向延伸、前端开保护壁51的前表面开口且后端封闭的长孔状的止动接受部61。如图9所示,止动接受部61的闭塞面形成为朝向外侧后倾的形态。在周壁52的止动接受部61插入止动部25。通过止动接受部61的后端的闭塞面与止动部25碰触,从而可限制动板50向脱离罩部12的方向移动。
[0037]
<密封构件70>密封构件7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沿着罩部12的里侧的内周配置。如图1所示,密封构件70的四角部分弯曲为弧状,但是密封构件70在整体上形成在上下方向长的主视时为矩形的环形状。密封构件70在前后方向以预定的厚度形成,在内周面具有前后多个内周唇71,在外周面具有前后多个外周唇72。
[0038]
<面板密封构件90>面板密封构件90为硅橡胶等橡胶制,收纳于罩部12的安装槽33。如图1所示,面板密封构件90形成比密封构件70大一圈的主时为矩形的环形状。如图10所示,面板密封构件90具有:后方唇91,其朝向后方突出,与安装槽33的底面密合;和前方唇92,其朝向前方突出,与面板100的板面中的装配孔110的开口缘部密合。面板密封构件90通过前方唇92及后方唇91被夹在阳壳体10与面板100之间,将阳壳体10与面板100之间液密地密封。
[0039]
<阴壳体210>阴壳体2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呈在上下方向长的方块状。阴壳体210在上下端部具有多个阴腔213。另外,阴壳体210在前部的靠近上下中央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图2的右侧)具有多个突片插通孔214,在前部的靠近上下中央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图2的左侧)具有上下成对的圆形的贯穿孔215。在两壳体10、210嵌合时,在各突片插通孔214中插通阳端子零件40的阳突片42,在各贯穿孔215中插通第2阳子壳体18的筒状部分。
[0040]
阴壳体210在前部的后方具有未图示的多个收纳空间。在各收纳空间中、在阴壳体210的靠近上下中央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的一个收纳空间收纳第1阴子壳体216。在各收纳空间中、在阴壳体210的靠近上下中央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的上下一对收纳空间收纳第2阴子壳体217。第1阴子壳体216具有多个阴腔213。第2阴子壳体217具有一个阴腔213。当第1阴子壳体216及第2阴子壳体217分别收纳于对应的收纳空间时,第1阴子壳体216及第2阴子壳体217的各阴腔213与各突片插通孔214和贯穿孔215连通。在各阴腔213中从后方插入收纳阴端子零件250。
[0041]
阴壳体210在上下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且各贯穿孔215之间具有接受部211。接受部211凹设于阴壳体210的前表面。接受部211在各突片插通孔214侧的内表面具有呈梯形突出的解除部212(参照图11的(a)图)。解除部212的前表面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解除部212的后表面形成朝向前方倾斜的斜面形状。
[0042]
如图2所示,阴壳体210的前部在比各贯穿孔215及各突片插通孔214靠向上下两侧的位置、且比上下的各阴腔213靠向上下中央的位置具有卡止孔261及锁孔262。卡止孔261及锁孔262在宽度方向排列地凹设于阴壳体210的前表面。卡止孔261在阴壳体210的前表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开口,锁孔262在阴壳体210的前表面中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开口。
[0043]
如图6及图15的(b)图所示,阴壳体210的前部具有配置于卡止孔261及锁孔262之
间的隔壁部263。阴壳体210的前部在卡止孔261内具有与隔壁部263连成一体的一侧底壁部264,在锁孔262内具有与隔壁部263连成一体的另一侧底壁部265。如图15的(b)图所示,一侧底壁部264及另一侧底壁部265各自的前表面264f、265f与隔壁部263各自的侧面的里端交叉地配置。一侧底壁部264的前表面264f配置于比另一侧底壁部265的前表面265f靠前方。
[0044]
阴壳体210的前部在卡止孔261内具有从一侧底壁部264的前表面264f向前方突出的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另外,阴壳体210的前部在锁孔262内具有从另一侧底壁部265的前表面265f向前方突出的阴壳体侧锁定部267。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及阴壳体侧锁定部267在与隔壁部263之间具有间隙,并与隔壁部263在宽度方向排列地配置。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及阴壳体侧锁定部267分别以一侧底壁部264及另一侧底壁部265的各自的前表面264f、265f侧为支点向接近隔壁部263的方向挠曲变形。
[0045]
如图15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顶端面在前后方向配置于与隔壁部263的顶端面(阴壳体210的前端)相同的位置。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顶端面配置于比隔壁部263的顶端面靠后方。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从一侧底壁部264的前表面264f算起的突出尺寸与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从另一侧底壁部265的前表面265f算起的突出尺寸相同。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及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相互为相同形状,但是在前后错位,所以在宽度方向成为不对称。
[0046]
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及阴壳体侧锁定部267具有从顶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与隔壁部263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爪状的阴卡合突起268。阴卡合突起268的前表面形成朝向后方倾斜的斜面形状。阴卡合突起268的后表面形成朝向前方倾斜的斜面形状。如图11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在两壳体10、210开始嵌合时与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碰触并卡止。如图14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在两壳体10、210的脱离过程中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碰触并卡止。阴壳体210也如图2所示,在外周面(上下表面及左右面)中的在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具有突出状的止动部219。密封构件70与阴壳体210的外周面的前端部分密合。
[0047]
<护线套220>护线套220为橡胶制,从后方安装于阴壳体210。如图2所示,护线套220具有将阴壳体210覆盖的筒状的包覆部224和将从阴壳体210引出的电线覆盖的管状部225。护线套220的包覆部224与阴壳体210的外周面中的后方区域密合。护线套220在沿周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具有多个止动孔226。通过阴壳体210的各止动部219嵌入到护线套220的各止动孔226并固定,从而护线套220安装于阴壳体210。
[0048]
<护线套盖230>护线套盖23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呈帽状,接续护线套220从后方安装于阴壳体210。护线套盖230在与阴壳体210之间夹持护线套220并保持护线套220。护线套盖230具有在宽度方向成对的侧板部分,在两侧板部分的外表面具有突出状的支轴231。
[0049]
<杆240>杆2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呈门型。杆240以从后方跨越的方式安装于护线套盖230。杆240在宽度方向具有一对凸轮板241。各凸轮板241在外表面具有凸轮槽242。各凸轮板241具有轴承孔243,并以轴承孔243为中心转动,护线套盖230的支轴231嵌入到轴承孔
243。
[0050]
<两壳体10、210的嵌合脱离方法>在两壳体10、210嵌合之前,密封构件70插入到罩部12内。密封构件70的后端与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中的插入凹部24的外周区域碰触,密封构件70的前端与各挂卡部32碰触。由此,密封构件70保持为相对于阳壳体10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0051]
接下来,动板50插入到罩部12内。在动板50的插入过程中,各防脱部59与各止动部25的前表面滑接。当各防脱部59越过各止动部25而弹性地复原时,各防脱部59的止动接受部61嵌入到各止动部25(参照图9)。通过各防脱部59的止动接受部61的闭塞面与各止动部25碰触,从而可限制动板50的前进(向脱离罩部12的方向的移动)。另外,通过阳壳体侧卡止部21插通于保护壁51的贯穿孔55,且板侧阳卡止部56的阳卡合突起57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面23碰触,从而可限制动板50的后退(向嵌合位置侧的移动)(参照图8及图10)。由此,动板50在保护位置上配置成被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在保护位置上,保护壁51在罩部12内离开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而配置。
[0052]
在动板50位于保护位置、各阳端子零件40收纳于各阳腔13的状态下,各阳端子零件40的阳突片42的顶端部定位并插通于保护壁51的各定位孔53。由此,可避免异物与阳突片42的顶端部干涉,可防止阳突片42变形。另外,在保护位置上,突出部19贯穿保护壁51的贯穿孔55,突出到罩部12内而配置。假设从正规姿势倾斜的不正当姿势的阴壳体210将要嵌合到罩部12内时,则突出部19的顶端与阴壳体210的前表面(从阴壳体210观看时的前表面)碰触,从而可避免阴壳体210与阳突片42的顶端部干涉。
[0053]
如图10所示,当动板50位于保护位置时,周壁52与密封构件70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周壁52的外周面与密封构件70的各内周唇71的顶端部接触。由此,可防止在密封构件70的内周面附着尘埃等异物。
[0054]
阳壳体10在装配于面板100的状态下与阴壳体210嵌合。在两壳体10、210开始嵌合时,当阴壳体210插入到罩部12内时,则各凸轮从动件27进入到杆240的各凸轮槽242的入口。
[0055]
在两壳体10、210开始嵌合时各凸轮从动件27进入到杆240的各凸轮槽242的入口的阶段(以下称为嵌合开始阶段。),如图11的(a)图所示,成为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顶端部进入到接受部211、且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解除导向面22与解除部212对置并接触的状态。
[0056]
在嵌合开始阶段,维持板侧阳卡止部56的阳卡合突起57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面23卡止的状态,可限制从动板50相对于阳壳体10后退(是从阳壳体10侧观看时的后退,向嵌合位置侧的移动)。
[0057]
另外,在嵌合开始阶段,如图11的(b)图所示,板侧阴锁定部63进入到锁孔262,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滑接,阴壳体侧锁定部267向隔壁部263侧挠曲变形。
[0058]
另一方面,板侧阴卡止部62进入到卡止孔261,在达到嵌合开始阶段前,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滑接,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向隔壁部263侧挠曲变形。在嵌合开始阶段,如图11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弹性地复原,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卡止。由此,动板50相对于阴壳
体210的后退也被限制。
[0059]
如上所述,在嵌合开始阶段,阳壳体侧卡止部21和板侧阳卡止部56卡止,与此同时,阴壳体侧卡止部266与板侧阴卡止部62卡止。因此,可靠地限制动板50相对于阳壳体10后退而向保护位置意外地移动。另外,在嵌合开始阶段,通过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和板侧阴卡止部62的卡止,可限制阴壳体210向背离动板50的方向(从阳壳体10侧观看时的前方)移动。因此,在嵌合开始阶段,可限制阴壳体210、阳壳体10以及动板50的相互的错位。
[0060]
通过杆240从嵌合开始阶段开始转动,从而进行两壳体10、210的嵌合。如上所述,在嵌合开始阶段,阴壳体侧卡止部266和板侧阴卡止部62成为卡止状态,因此阴壳体210和动板50能够顺利地连动。
[0061]
当进行两壳体10、210的嵌合时,如图12的(a)图所示,解除部212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解除导向面22滑接,阳壳体侧卡止部21向解除与板侧阳卡止部56的卡止的方向挠曲变形。板侧阳卡止部56的阳卡合突起57减少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面23的关联量。由此,板侧阳卡止部56和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被解除。如图12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锁定部267弹性地复原,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卡止。另外,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离开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另一方面,在阴壳体210与保护壁51之间在前后方向形成余隙c1(间隔)。因此,动板50能够维持停留在保护位置的状态。在这期间,各阳端子零件40的阳突片42的顶端部定位插通于保护壁51的各定位孔53,维持由保护壁51保护的状态。
[0062]
当进一步进行两壳体10、210的嵌合时,阴壳体210与保护壁51碰触,动板50被阴壳体210按压而朝向嵌合位置移动。此时,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顶端能与保护壁51碰触,但是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顶端离开保护壁51而配置。另外,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解除导向面22通过解除部212,从而阳壳体侧卡止部21弹性地复原。
[0063]
当各凸轮从动件27到达各凸轮槽242的里侧、两壳体10、210正规嵌合时,如图13的(a)图所示,板侧阳卡止部56的阳卡合突起57离开解除部212。动板50达到嵌合位置,被夹在阴壳体210与罩部12的底面(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之间。此时,如图13的(b)图所示,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也离开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
[0064]
当动板50达到嵌合位置时,各阳端子零件40的阳突片42从保护壁51向前方突出,插入到阴壳体210内并与阴端子零件250电连接。另外,当动板50达到嵌合位置时,阴壳体210的外周面的前端部分与密封构件70的内周面对置,并与各内周唇71弹性地密合。由此,两壳体10、210之间被液密地密封。
[0065]
另一方面,在使两壳体10、210脱离时,杆240与嵌合时反向地转动。于是,阴壳体210向脱离罩部12的方向移动。在两壳体10、210的脱离过程的初期,如图14的(b)图所示,阴壳体210离开保护壁51,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碰触并卡止。此时,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位于离开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的位置。另外,如图14的(a)图所示,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顶端部跨上解除部212,阳壳体侧卡止部21挠曲变形。
[0066]
伴随杆240的转动,进行两壳体10、210的脱离。在进行两壳体10、210的脱离的期间,可维持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阴卡合突起268卡止
的状态。因此,动板50与阴壳体210连动地向罩部12的开口侧提拉。
[0067]
当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顶端部越过解除部212时,阳壳体侧卡止部21弹性地复原。然后,阳壳体侧卡止部21的卡止面23达到与板侧阳卡止部56的阳卡合突起57卡止的位置。在此,各防脱部59的止动接受部61的闭塞面与各止动部25碰触,从而动板50的移动(提拉)被阻止。此时,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干涉,阴壳体侧锁定部267挠曲变形。另外,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与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卡止。这是与上述的嵌合开始阶段相同的状态。这样,动板50相对于阳壳体10在保护位置停止。
[0068]
当进一步进行两壳体10、210的脱离时,阴壳体侧锁定部267的阴卡合突起268弹性地越过板侧阴锁定部63的板卡合突起66。而且,阴壳体侧卡止部266的阴卡合突起268也弹性地越过板侧阴卡止部62的板卡合突起66。因此,如图15的(a)图及图15的(b)图所示,两壳体10、210被相互拉离。
[0069]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两壳体10、210的嵌合开始阶段,可同时实现阳壳体侧卡止部21与板侧阳卡止部56卡止的状态和阴壳体侧卡止部266与板侧阴卡止部62卡止的状态。因此,在两壳体10、210的嵌合开始阶段,动板50、阴壳体210以及阳壳体10的相互的位置关系固定,能够构建相互的连动关系。其结果是,根据阴壳体210的嵌合动作,动板50能够从保护位置向嵌合位置顺利移动。
[00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杆240从嵌合开始阶段转动的期间,在形成于阴壳体210与保护壁51之间的余隙c1的范围内进行两壳体10、210的嵌合,另一方面,动板50停留在保护位置。也就是说,在阳壳体侧卡止部21和板侧阳卡止部56的卡止已解除后、且直到动板50开始向嵌合位置移动的期间产生时滞。因此,在阳壳体侧卡止部21和板侧阳卡止部56的卡止被解除的期间,阳突片42的顶端部由动板50保护,能够使保护阳突片42的可靠性提高。
[0071]
而且,在两壳体10、210脱离时,在阳壳体侧卡止部21和板侧阳卡止部56的卡止已解除的状态下,阴壳体侧锁定部267与板侧阴锁定部63卡止,因此能够根据阴壳体210的脱离动作使动板50返回到保护位置。
[0072]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阴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阴卡止部卡止的时间设定为早于阴壳体侧锁定部与板侧阴锁定部卡止的时间,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阴壳体侧卡止部与板侧阴卡止部卡止的时间也可以设定为与阴壳体侧锁定部与板侧阴锁定部卡止的时间为相同时期。另外,也能够将阴壳体侧锁定部及板侧阴锁定部省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阴连接器具备杆,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阳连接器也可以不具备杆。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杆装配于护线套盖,但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杆也可以装配于阴壳体或者阳壳体。另外,也能够将杆省略。附图标记说明
[0073]
10:阳壳体11:壳体主体
12:罩部13:阳腔14:第1子壳体收纳部15:第2子壳体收纳部16:壳体锁定部17:第1阳子壳体18:第2阳子壳体19:突出部21:阳壳体侧卡止部22:解除导向面23:卡止面24:插入凹部25:止动部27:凸轮从动件28:锁定装配部29:台阶部30:锁定构件32:挂卡部33:安装槽40:阳端子零件41:主体部42:阳突片43:筒部50:动板51:保护壁52:周壁53:定位孔54:壳体插通孔55:贯穿孔56:板侧阳卡止部57:阳卡合突起58:突片部59:防脱部61:止动接受部62:板侧阴卡止部63:板侧阴锁定部64:第1片部65:第2片部66:板卡合突起
67:通孔70:密封构件71:内周唇72:外周唇80:电线90:面板密封构件91:后方唇92:前方唇100:面板110:装配孔210:阴壳体211:接受部212:解除部213:阴腔214:突片插通孔215:贯穿孔216:第1阴子壳体217:第2阴子壳体219:止动部220:护线套224:包覆部225:管状部226:止动孔230:护线套盖231:支轴240:杆241:凸轮板242:凸轮槽243:轴承孔250:阴端子零件261:卡止孔262:锁孔263:隔壁部264:一侧底壁部264f:一侧底壁部的前表面265:另一侧底壁部265f:另一侧侧壁部的前表面266:阴壳体侧卡止部267:阴壳体侧锁定部
268:阴卡合突起c1:余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