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3352发布日期:2020-11-06 14:3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线连接器中的接地弹片与fpc排线上的铝箔层连接,起到将铝箔层吸收的外部干扰信号接地输出的作用;通常,排线连接器的尺寸很小,那么排线连接器中接地弹片的尺寸就更小,则现有接地弹片强度较低,排线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接地弹片需要经常用于与排线连接或分离,导致接地弹片容易损坏,使得连接器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受力更强的接地弹片及应用前述接地弹片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弹片,所述接地弹片包括连接部、承载部、接地焊脚和加固连桥,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绝缘安装座连接,所述接地焊脚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承载部上设有接触弹臂,所述接触弹臂用于与排线连接;所述加固连桥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承载部连接。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固连桥、所述承载部及所述连接部围成矩形框体。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焊脚由所述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向下弯折形成。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弹臂由所述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向下弯折形成。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焊脚上设有减载孔。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固连桥包括第一加固件及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固件的另一相对端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连接。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承载部、接地焊脚和加固连桥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防脱倒钩,所述第一防脱倒钩与所述绝缘安装座连接。

作为上述接地弹片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焊脚上设有第二防脱倒钩,所述第二防脱倒钩与所述绝缘安装座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接地弹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地弹片及电子设备中,连接部与绝缘安装座连接,从而将接地弹片固定在绝缘安装座上;接触弹臂与排线连接,将排线上的干扰信号接收层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输至承载部上,干扰信号再依次经过连接部、接地焊脚接地输出。加固连桥与连接部及承载部连接,从而加固连接部与承载部之间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接地弹片中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接地弹片中第一防脱倒钩与连接器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接地弹片中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接地弹片中导入弧面的工作原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中接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接地弹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2为图20中绝缘锁扣与绝缘安装座相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连接器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1000、连接器;1100、绝缘安装座;1200、绝缘锁扣;1300、导电连接组件;1400、接地弹片;1410、连接部;1411、第一防脱倒钩;1420、承载部;1421、第一承载件;1422、第二承载件;1423、第一弯折边;1424、第二弯折边;1430、接触弹臂;1431、减载孔;1440、接地焊脚;1441、第二防脱倒钩;1442、焊接件;1443、弯折件;1450、加固连桥;1451、第一加固件;1452、第二加固件;1460、第一导入弧面;1470、第二导入弧面;

2000、排线;

s为绝缘锁扣与接地弹片之间的第一间隙;b1为第一预设距离;b2为第一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接地弹片1400,该接地弹片1400包括连接部1410、承载部1420、接地焊脚1440和加固连桥1450,连接部1410用于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连接;承载部1420与连接部1410连接,承载部1420上设有接触弹臂1430,接触弹臂1430用于与排线2000连接;加固连桥1450与连接部1410及承载部1420连接,以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接地弹片1400的工作原理为:

上述连接部1410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从而将接地弹片1400固定在绝缘安装座1100上;接触弹臂1430与排线2000(参见图17)连接,将排线2000上的干扰信号接收层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输至承载部1420上,干扰信号再依次经过连接部1410、接地焊脚1440接地输出。加固连桥1450与连接部1410及承载部1420连接,从而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2中的接地弹片1400还包括第一导入弧面1460,第一导入弧面1460设于承载部1420上,且第一导入弧面1460位于承载部1420背离绝缘安装座1100的一侧,以在排线2000与连接器1000连接的过程中,对排线2000进行导向。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2的接地弹片1400中连接部1410、承载部1420、接地焊脚1440和加固连桥1450一体成型,且加固连桥1450、承载部1420及连接部1410围成矩形框体。上述接地焊脚1440位于矩形框体的内部,且接地焊脚1440由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向下弯折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将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向下弯折为接地焊脚1440,从而避免了矩形框体内部材料的浪费,且接地弹片1400无需多设置多余材料形成接地焊脚1440,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如图3中虚线所示。在上述连接部1410上还设有第一防脱倒钩1411,如图4所示,连接部1410与连接器1000连接的过程中,第一防脱倒钩1411与连接器1000的表面相抵接,从而防止连接部1410与连接器1000分离。

在本实施中加固连桥1450包括第一加固件1451和第二加固件1452,且第一加固件1451、第二加固件1452、承载部1420和连接部1410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加固件1451与第二加固件1452相互垂直,第一加固件1451与连接部1410相互垂直,第二加固件1452与承载部1420相互垂直,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相互垂直。第一加固件1451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410连接,第一加固件1451的第二端与第二加固件145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加固件1452的第二端与承载部1420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加固件1451、第二加固件1452、承载部1420和连接部1410围成矩形框体。其中,第一加固件1451的第一端和第一加固件1451的第二端为第一加固件1451的相对两端,第二加固件1452的第一端和第二加固件1452的第二端为第二加固件1452的相对两端。

实施例4

请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4的接地弹片1400中接触弹臂1430也位于矩形框体的内部,且接触弹臂1430也由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弯折形成(即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向下弯折为接地焊脚1440,其中另一个部分弯折为接触弹臂1430,接地焊脚1440是沿连接部1410的侧边向下弯折的,接触弹臂1430是沿承载部1420的侧边弯折的)。在本实施例中,将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弯折为接触弹臂1430,也可以避免了矩形框体内部材料的浪费,且接地弹片1400无需多设置多余材料形成接地焊脚1440,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矩形框体内部的材料如图7中虚线所示。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地焊脚1440上还设有第二防脱倒钩1441,第二防脱倒钩1441与第一防脱倒钩1411的原理相同,接地弹片1400与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第二防脱倒钩1441与的连接器表面抵接,从而防止连接部1410与连接器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地焊脚1440上还设有减载孔1431,该减载孔1431位于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之间连接处的尺寸较长,在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的连接处设置减载孔1431,可减小弯折接地焊脚1440时的载荷,从而便于接地焊脚1440弯折成型。

实施例5

请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5的接地弹片1400中加固连桥1450、承载部1420及连接部1410围成三角形框体。本实施例中接地弹片1400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接地弹片1400的结构相比,三角形的框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使得接地弹片1400的结构更牢固;但三角形框体内材料的面积小于矩形框体内材料的面积,因此实施例5中弯折出的接地焊脚1440尺寸较小。

实施例6

请参见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公开了一种接地弹片1400,该接地弹片1400包括连接部1410、承载部1420、接地焊脚1440和第一导入弧面1460,该连接部1410用于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连接,在接地焊脚1440上还设有第二防脱倒钩1441;承载部1420与连接部1410连接,承载部1420上设有接触弹臂1430,接触弹臂1430用于与排线2000连接;第一导入弧面1460设于承载部1420上,第一导入弧面1460位于承载部1420背离绝缘安装座1100的一侧,以在排线2000与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对排线2000进行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焊脚1440包括相互连接的焊接件1442和弯折件1443,连接部1410、弯折件1443与焊接件1442依次连接,焊接件1442与地线焊接从而将干扰信号接地输出,且连接部1410、焊接件1442与弯折件1443为一体成型,其中弯折件1443是由连接部1410上方的材料弯折180°形成,使得连接部1410与弯折件1443相平行,且连接部1410与弯折件1443之间相隔第一预设距离d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d1为1mm。

实施例7

请参见图1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7的接地弹片1400中连接部1410与弯折件1443之间相隔第二预设距离d2,第二预设距离d2小于第一预设距离d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距离d2为0.2mm。

实施例8

请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公开了一种接地弹片1400,该接地弹片1400包括连接部1410、承载部1420、接地焊脚1440和第一导入弧面1460,该连接部1410用于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接地焊脚1440与连接部1410连接;承载部1420与连接部1410连接,承载部1420上设有接触弹臂1430,接触弹臂1430用于与排线2000连接;第一导入弧面1460设于承载部1420上,第一导入弧面1460位于承载部1420背离绝缘安装座1100的一侧,以在排线2000与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对排线2000进行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420包括第一承载件1421和第二承载件1422,连接部1410、第一承载件1421、第二承载件1422和接触弹臂1430依次连接,且连接部1410、第一承载件1421、第二承载件1422和接触弹臂1430为一体成型,其中第二承载件1422是由第一承载件1421沿第一弯折边1423弯折180°形成的。

实施例9

请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9的接地弹片1400中还包括第二导入弧面1470,第二导入弧面1470设于连接部1410上,且第二导入弧面1470位于连接部1410背离绝缘安装座1100的一侧,以在排线2000与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对排线2000进行导向。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入弧面1460和第二导入弧面1470的工作原理如图17所示,在排线2000与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入弧面1460对排线2000的上表面进行导向,第二导入弧面1470对排线2000的右侧表面进行导向。

实施例10

请参见图18和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接地弹片1400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10的接地弹片1400中第二承载件1422是由第一承载件1421沿第二弯折边1424弯折180°形成的,第二弯折边1424在水平面的投影倾斜于连接部1410在水平面的投影45°。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1421与第二承载件1422在弯折之前是相互垂直的(在图18中,第二承载件1422由位于第一承载件1421右上方的材料弯折形成的)。

实施例11

如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安装座1100、绝缘锁扣1200、导电连接组件1300和接地弹片1400,上述接地弹片1400为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意一种接地弹片1400。绝缘安装座1100、绝缘锁扣1200及导电连接组件1300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实用新型实施例11中连接器采用上述结构,连接器的接地弹片1400中连接部1410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从而将接地弹片1400固定在绝缘安装座1100上;接触弹臂1430与排线2000连接,将排线2000上的干扰信号接收层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输至承载部1420上,干扰信号再依次经过连接部1410、接地焊脚1440接地输出。加固连桥1450与连接部1410及承载部1420连接,从而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干扰信号接收层为设于排线2000上的铝箔层。

实施例12

请参见图20至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的连接器采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实施例12的连接器中,当绝缘锁扣1200与绝缘安装座1100相扣合时,接地弹片1400与绝缘锁扣1200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即接地弹片1400与绝缘锁扣1200不相互接触,第一间隙大于0即可满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为0.5mm)。

现有的接地弹片的强度较低,导致现有连接器中绝缘锁扣与绝缘安装座扣合时,绝缘锁扣需要压住接地弹片为接地弹片提供支撑,以使得接地弹片与排线上的屏蔽层稳定接触;为保证绝缘锁扣压住接地弹片但又不至于将接地弹片压弯,因此绝缘锁扣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地弹片1400中增设了加固连桥1450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使得接地弹片1400的强度更高,因此在绝缘锁扣1200与绝缘安装座1100相扣合时,绝缘锁扣1200无需为接地弹片1400提供支撑。因此本实施例中绝缘锁扣1200的尺寸只需要满足绝缘锁扣1200与绝缘安装座1100扣合时,绝缘锁扣1200与接地弹片140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即可(第一间隙为大于0的任一数),即本实施例中绝缘锁扣1200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现有的绝缘锁扣的加工精度要求更低,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意一种接地弹片1400。

实用新型实施例13中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结构,电子设备的接地弹片1400中连接部1410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从而将接地弹片1400固定在绝缘安装座1100上;接触弹臂1430与排线2000连接,将排线2000上的干扰信号接收层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输至承载部1420上,干扰信号再依次经过连接部1410、接地焊脚1440接地输出。加固连桥1450与连接部1410及承载部1420连接,从而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

实施例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1或实施例12中任意一种连接器。

实用新型实施例14中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结构,电子设备连接器中的接地弹片1400具有以下优点:连接部1410与绝缘安装座1100连接,从而将接地弹片1400固定在绝缘安装座1100上;接触弹臂1430与排线2000连接,将排线2000上的干扰信号接收层上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传输至承载部1420上,干扰信号再依次经过连接部1410、接地焊脚1440接地输出。加固连桥1450与连接部1410及承载部1420连接,从而加固连接部1410与承载部1420之间的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