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4849发布日期:2021-01-23 10:4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目前的不间断电源(即ups),是将蓄电池(多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ups电源箱是对ups进行放置的箱体。
[0003]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通常使用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电池组,而大量的电池在同时工作使易产生大量的热量,当电池单元密集地摆放在一起时,电池盒中的热量会迅速累积,易造成元件老化甚至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
[0005]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盒,包括多个大致呈长方形片状的电池单元、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壳体大致包括2个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竖直侧板以及一个冷却侧板,冷却侧板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冷却侧板与2个竖直侧板的同一侧相连并与2个竖直侧板垂直,第二壳体大致包括2个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竖直板以及一个冷却板,冷却板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冷却侧板与2个竖直板的同一侧相连并与两个竖直板垂直,第一壳体的竖直侧板的与冷却侧板相对的末端处形成有卡扣,第二壳体的竖直板的与冷却板相对的末端处形成有卡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扣合在一起,其中卡扣以及卡槽相对,且卡扣适于卡入卡槽,冷却侧板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隔挡块,隔挡块在冷却侧板与冷却板上均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为两列,冷却侧板与冷却板上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冷却槽,冷却槽的位置分别设置于内部的两列隔挡块之间,使冷却槽与两个与其同一行的隔挡块处于同一直线。
[0006]
进一步地,其中隔挡块大致呈三角形板状,隔挡块侧面朝向竖直侧板或竖直板,隔挡块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与隔挡块垂直的导向肋,导向肋大致为三角形板状,且导向肋的斜边与隔挡块的侧面形成角度。
附图说明
[0007]
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ups)的电源箱的分解图;
[0008]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源箱的电源箱体部分的立体图;
[0009]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源箱的电源箱体部分的另一立体图;
[0010]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源箱的箱体主体部分的立体图;
[0011]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源箱的另一分解图,其中去除了一些连接线与接口以显示
电源箱的内部结构;
[0012]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电源箱的电池组部分的分解图;
[0013]
图7示出了图6的电池组的电池盒组部分的分解图;
[0014]
图8示出了图6的电池组的电池盒组部分的立体图;
[0015]
图9示出了图6的电池组的电池盒组部分的另一立体图;
[0016]
图10示出了图7的电池盒组的电池盒部分的分解图,其中去除了一些电池单元以显示电池盒的内部结构;
[0017]
图11示出了图6的电池盒的电池单元部分的分解图;
[0018]
图12示出了图6的电池盒的电池单元部分的立体图;
[0019]
图13示出了图1的电源箱的电源箱提手的分解图;
[0020]
图14示出了图13的电源箱提手在提手本体相对于提手座呈竖直状态时的截面图;
[0021]
图15示出了图13的电源箱提手在提手本体相对于提手座呈水平状态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不间断电源(ups)的电源箱10的分解图,该用于ups的电源箱10包括一种ups电源箱体100,电源箱体100包括设置在所述ups电源箱体100内的一种电池组200。该用于ups的电源箱10还包括一种电源箱提手300。
[0023]
如图1结合图2所示,电源箱体100大致为长方体,电源箱体100包括大致呈方形板状的前面板101、同样大致呈方形板状的后面板103、电池组200以及大致呈贯通的方筒状的箱体主体102,电池组200固定安装于箱体主体102内,前面板101和后面板103分别从箱体主体102的敞开的两侧固定安装于箱体主体102从而与箱体主体102一同包围电池组200。
[0024]
如图4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主体102的两侧敞开,箱体主体1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1023,该连接件1023为形成在箱体主体102的内侧壁上的中空的长条状凸起,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23一侧部分地敞开,使连接件1023的中空部分与外测连通。连接件1023的一端位于箱体主体102的内侧壁的朝向前面板101方向的敞开侧的边缘处,且连接件1023沿方筒状的箱体主体102的贯通的方向延伸,连接件1023的另一端位于箱体主体102的内侧壁的朝向后面板103方向的敞开侧的边缘处。前面板101包括前外板110和前内板111,前内板111上设置有多个靠近前内板111周向边缘的位置的前内板透孔1110。后面板103包括后外板130和后内板131,后内板131上设置有多个靠近后内板131的周向边缘的位置的后内板透孔1310。前内板透孔1110、后内板透孔1310与多个连接件1023的位置分别对应,使得前内板111和后内板131可由面板安装螺钉1010分别安装于箱体主体102的贯通的两侧,其中每个连接件102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相应的前内板透孔1110和一个后内板透孔1310对齐,安装螺钉1010分别从两侧穿过前内板透孔1110和后内板透孔1310并和同一个连接件1023的两端形成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023为中空的长条状凸起,安装螺钉1010为自攻螺钉,可将安装螺钉1010直接拧入连接件1023的中空部分以形成螺纹连接,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1023的两端也可以具有与安装螺钉1010对应的内螺纹。前外板110通过粘贴等方式与前内板111固定连接,类似的,后外板130通过粘贴等方式与后内板131固定连接。
[0025]
电池组200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安装于箱体主体102的内侧的安装底面1027。电源
箱提手300安装于电源箱10的上侧。在前面板101和后面板103被固定于箱体主体102后,由于连接件1023形成于箱体主体102的内侧壁上,且连接件1023沿箱体主体102的贯通的方向延伸,使得连接件1023也同时作为箱体主体102的加强筋,在用户提起电源箱10时,连接件1023减少了由电池组200的重力引起的箱体主体102的形变,增强了电源箱10的承重能力。并且由于通过上述描述的箱体主体102大致为截面一定的筒状结构,因此可以通过挤压成型等方式对箱体主体102进行生产加工,生产成品稳定且廉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另外,通过在挤压成型等生产过程中将箱体主体102沿贯通方向设置为不同的长度,可以方便地获得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源箱的箱体主体102,进而通过增减电池组200的数量而组成不同规格的电源箱,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0026]
前面板101朝向电源箱10外侧的一面为正面。前面板101上设置有多个功能部件及接口,具体包括:相对于前面板101的正面大致左右居中布置在前面板正面靠近顶端的位置的灯1012;同样大致左右居中布置在灯1012正下方的屏幕1013;布置在屏幕1013下方的一列控制按键,该列控制按键共有4个,从左到右依次为交流按键1019、usb按键1020、灯按键1021以及直流按键1022;布置在两个竖直成行布置在前面板正面左侧的交流(ac)110v输出接口1011;两个布置在前面板101底端的2.4安培usb-a接口1018;两个同样布置在前面板101底端且在2.4安培usb-a接口1018右侧与其均匀间隔布置的2安培usb-a接口1017;并排布置在2安培usb-a接口1017右侧的type-c接口1016;并排布置在type-c接口1016右侧的直流输入接口1015;以及布置在前面板正面右侧的可用于12伏10安培直流电流输出的直流输出接口1014。
[0027]
如图1所示,电源箱体100还包括连接线与接口109,前面板101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功能部件及接口通过连接线与接口109与电池组200进行电连接,电池组中还设有控制模块及电源转换模块(未示出),从而使得电池组200可根据上述多个功能部件及接口不同的供电需要而分别为其进行供电、控制或从其接受信号。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灯1012为led灯,其颜色的变化以及明灭受到电池组200内的控制模块控制,使得灯1012可以简单快速地显示电源箱10的开关状态、电量警告等信息;屏幕1013优选地为lcd屏幕,屏幕1013接收来自控制模块的信息并进行显示,用户可通过屏幕1013具体了解电源箱10目前的工作状态,例如具体剩余电量、充电状态、目前工作模式等,并通过屏幕1013上的信息进行相应操作同时获得信息反馈;交流按键1019、usb按键1020、灯按键1021以及直流按键1022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联接并可在被触发时向控制模块发出信号,使得按下交流按键1019可开启或切断交流110v输出接口1011的电流输出,usb按键1020、灯按键1021以及直流按键1022也通过类似的设置与控制模块电联接,使得按下usb接口能控制2.4安培usb-a接口1018、2安培usb-a接口1017和type-c接口1016的电流输出,按下灯按键1021能控制灯1012的开关以及按下直流按键1022能控制直流输出接口1014的电流输出;交流(ac)110v输出接口1011、2.4安培usb-a接口1018、2安培usb-a接口1017、type-c接口1016和直流输出接口1014皆与电池组200电联接且受到控制模块控制,以根据用户的设置提供电源供应,且其提供了多种接口形式和电源输出规格以满足不同种类的需要;直流输入接口1015可以连接19伏的直流电源,以对电池组200进行充电。
[0028]
如图1结合图3所示,后面板103大致为长方形板状,后面板103朝向电源箱10的外侧的一面为外侧面1030,后面板103朝向电源箱内侧的一面为内侧面1031。所述内侧面1030
上设置有风扇1034,所述外侧面1030上设置有切换开关1032,所述风扇1034与切换开关1032均与电池组200电联接,风扇1034可在电源箱10工作时开启,为电源箱10降温,外部空气从设置在后面板103的后进风口1035以及设置在箱体主体102底部的底进风口1029进入电源箱10进行降温,降温后被加热的空气由设置在后面板103上的与风扇1034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排风口1035排出电源箱10。切换开关1032与电池组200电连接,通过对切换开关1032进行切换可以切换电源箱10的输出电源的频率,在本实施例中可从50赫兹与60赫兹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可以满足不同的用电标准。另外,箱体主体102的底部还固定地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大致呈圆柱形的脚垫1028,脚垫1028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硅胶,可以在放置时为电源箱提供良好的缓冲,且具有良好的绝缘和防滑性能。
[0029]
如图6所示,电池组200包括电池盒组220、固定连接于电池盒组侧面的电池风扇282、固定连接于电池盒组220上侧的转换器板281以及固定连接于电池盒组220的另一侧面的保险丝板283。电池风扇282、电池盒组220、保险丝板2283均与转换器板281电连接,其中电池盒组220在工作时可为电源箱10提供电源,保险丝板2283与电池盒组220电连接,可以提供过载保护,而电池风扇282则进一步为电源箱10提供冷却。
[0030]
图7至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电池盒组220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说明电池盒组220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盒组220包括四个电池盒221(分别表述为电池盒221a、电池盒221b、电池盒221c和电池盒221d)。电池盒221大致为长方体,其包括均匀排成一列并被相对彼此固定的多个电池单元290,所述电池单元290具有一个位于上表面的正极以及与正极相对地布置在电池单元的下表面的负极,多个电池单元290的正极组成电池盒221的正极面2211,多个电池单元290的负极面组成电池盒221的负极面2212,所述四个电池盒被布置为2乘2的阵列,其中每个电池盒与在横向和纵向上与相邻的两个电池盒的正极面2211和负极面2212相对颠倒布置,使得在横向和纵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池盒的正极面2211分别与对方的负极面2212相邻,在本实施例的布置方式中,斜对布置的两个电池盒221a和221c的正极面2211与同样斜对布置的电池盒221b和221d的负极面2212处于同一平面。电池盒221之间由镍带组222、223、228进行串联连接,具体地:镍带组222大致为长方形的带状,其中间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透孔状的槽,该槽可防止因焊接产生的应力破坏镍带组,一个镍带组222可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地焊接到一个电池盒221的正极面2211或负极面2212。在安装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盒的过程中,两个镍带组222分别与电池盒221a的正极面2211以及电池盒221b的负极面2212焊接连接,镍带组222保证与每个电池单元290的正极/负极焊接,且镍带组222在焊接后有一段剩余的连接段2221,设置该连接段2221在焊接后外悬于所述正极面2211或负极面2212;类似地,镍带组228大致为长方形的带状,两条镍带组228分别与电池盒221b的正极面2211以及电池盒221d的负极面2212焊接连接,且镍带组228设有剩余的端子段2281外悬于所述正极面2211或负极面2212;同样类似地,镍带组223大致为长方形的带状,四个镍带组223分别与电池盒221a的负极面2212、电池盒221b的正极面2211、电池盒221c的负极面2212以及电池盒221d的正极面221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后,镍带组223包括剩余的中继段2231,中继段2231外悬于所述正极面2211或负极面2212,且该中继段2231外悬的方向与该电池盒221上的另一镍带组222的连接段2221或镍带组228的端子段2281的外悬方向相反,之后将该中继段2231向背离电池盒221的方向折弯90度。
[0031]
之后,将上述焊接完成后的四个电池盒221呈2乘2的阵列布置放入大致呈一侧敞
开的长方体壳状的底壳225,其中,电池盒221a与电池盒221c布置在斜对位置,电池盒221b与电池盒221d布置在斜对位置,四个电池盒221的焊接有镍带组222和镍带组228的面朝向所述底壳225的敞开侧,两个连接段2221的外悬方向相同,两个端子段2281的外悬方向相同,两个连接段2221与两个端子段2281的外悬方向相反,且连接段2221与端子段2281均背离四个电池盒221的方向外悬于底壳225外侧,按此设置,四个镍带组223的中继段2231即被布置为两两相对,在将四个电池盒221放入底壳225时,四个中继段2231可分别通过四个设置在底壳225底部的贯通的长条孔2251伸出底壳225,在伸出底壳后,将四个中继段2231的相对布置的两对分别重叠并折弯至贴紧底壳的底部外侧表面。进一步地,将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面壳224设置在底壳225上侧,面壳224可通过螺钉2244与底壳225固定连接从而与底壳225一同包围四个电池盒组221。面壳224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均设有两个连接口2241,在面壳224安装至底壳225后,两个连接段2221与两个端子段2281分别适于伸出相应的连接口2241,其中连接段2221被向上折弯并进一步朝向面壳224方向被折弯至贴紧面壳224的上表面,端子段2281被向上折弯90度。在此之后,在面壳224上表面设置一块镍片227,使镍片227与两个连接段2221皆重叠,并对镍片227与两个连接段2221的重叠部分分别进行焊接,由此通过镍片227和两个镍片组222将电池盒221a的正极面2211以及电池盒221b的负极面2212导电连接在一起,接下来对两组中继段2231分别进行焊接,由此将电池盒221a的负极面2212和电池盒221d的正极面2211、电池盒221b的正极面2211和电池盒221c的负极面2212分别导电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地将绝缘材料片以粘贴等方式覆盖在外露的镍片227、中继段2231以及中继段2231上以进行绝缘处理。
[0032]
由此,电池组220的安装完成,四个电池盒221a、电池盒221b、电池盒221c以及电池盒221d被串联在一起,可由两个伸出的端子段2281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此种电池盒组的制造方法仅使用镍带进行焊接,程序简单且可靠性高,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整串联在一起的电池盒的数量来对电源箱电池容量进行增减设置,从而可以方便地满足更丰富的用户需求。
[0033]
图10示出了电池盒220的分解图。电池盒220包括多个大致呈长方形片状的电池单元290、第一壳体2213以及第二壳体2214,第一壳体2213及第二壳体2214优选地由例如树脂等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壳体2213大致包括2个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竖直侧板22131以及一个冷却侧板22132,冷却侧板22132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冷却侧板22132与2个竖直侧板22131的同一侧相连并与两个竖直侧板22131垂直,第二壳体2214大致包括2个大致呈长方形板状的竖直板22141以及一个冷却板22142,冷却板22142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冷却侧板22412与2个竖直板22141的同一侧相连并与两个竖直板22141垂直,第一壳体2213的竖直侧板22132的与冷却侧板22131相对的末端处形成有卡扣2216,第二壳体2214的竖直板22141的与冷却板22142相对的末端处形成有卡槽2217。第一壳体2213与第二壳体2214可以扣合在一起,其中卡扣2216以及卡槽2217相对,且卡扣2216适于卡入卡槽2217,第一壳体2213与第二壳体2214从而完成连接并适于将多个电池单元290包围在两者内侧。冷却侧板22131与冷却板22141朝向电池单元290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布的隔挡块2215,在本实施例中,隔挡块2215在冷却侧板22131与冷却板22141上均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为两列。隔挡块2215大致呈三角形板状,其侧面朝向所述电池单元290的侧面,隔挡块2215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与隔挡块2215垂直的导向肋2219,导向肋2219大致为三角形板
状,且导向肋2219的斜边与隔挡块2215的侧面形成角度,该角度适于在将电池单元290放入第一壳体2213及第二壳体2214时与电池单元290接触,并引导电池单元290进入安装位置。通过设置导向肋2219斜边的角度、隔挡块2215之间的排列间隔距离以及竖直侧板22132及竖直板22142的高度,使得电池单元在被放入第一壳体2213及第二壳体2214并将第一壳体2213及第二壳体2214扣合后,电池单元290恰好受到来自第一壳体2213及第二壳体2214的多个隔挡块2215的多个导向肋2219的支撑,从而得到可靠的固定。冷却侧板22131与冷却板22141上还设置有多个贯穿的冷却槽2218,用于为电池单元290提供更好的空气流通,优选地,多个冷却槽2218的位置分别设置于内部的两列隔挡块2215之间,使冷却槽2218与两个同一行的隔挡块2215处于同一直线,从而使得冷却槽2218正对两个电池单元290之间的间隙位置,上下两侧的冷却槽2218的位置皆一一对应,从而为电池盒221提供了更好的空气流通。通过本实施例的电池盒,电池单元290可以方便地安装并互相间隔布置,并可通过冷却槽2218对电池单元高效地提供冷却空气,大大降低了温度的聚积。
[0034]
图11示出了电池单元290的分解图。其中电池单元290包括电池连接部29、大致呈长方形片状的电池本体291以及设置在电池本体下侧的负极板296,电池连接部29包括设置在电池本体291上侧的第一连接带292、设置在第一连接带292上侧的保护板293、分别设置在保护板293上侧的第二连接带294和正极板295。其中,电池本体291包括设置在电池本体291上侧的正极2911以及设置于电池本体291下侧的负极(未示出),第一连接带292、第二连接带294、正极板294和负极板296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铝镍复合带。
[0035]
第一连接带292在展平状态大致为呈“l”形的片状,包括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的片状部分,分别为第一片状部分2922和第二片状部分2923,其中第一片状部分2922适于向第二片状部分2923的方向折叠并形成连接端2921(见图12),而第二片状部分2923与电池正极2911通过点焊等方式焊接连接。保护板293为呈长方形片状的pcb板,其上表面上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连接部2931、正温度系数(ptc)元件以及第二连接部2932,其中第一连接部2931、正温度系数(ptc)元件以及第二连接部2932通过pcb板依次串联连接,第一连接部2932朝向保护板293的上表面且可被导电连接,第二连接部2932同样朝向保护板293的上表面且可被导电连接。保护板293设置于第一连接带292上侧并与其部分重叠,优选地,保护板293将第一连接带292除第一片状部分2922之外的部分完全覆盖,且保护板293与第二片状部分2923及电池本体291的上侧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片状部分2922向第二片状部分2923的方向折叠并形成连接端2921,连接端2921覆盖保护板293的第一连接部2931。连接端2921与第一连接部2931通过点焊等方式导电连接,在连接端2921的上侧设置第二连接带294并再次通过点焊等方式导电连接,在保护板293的第二连接部2932上侧设置正极板294,同样通过点焊等方式导电连接。另外,电池本体291下侧设置有负极板296,负极板296与电池本体291的负极通过点焊等方式导电连接。
[0036]
如图11结合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290的保护板293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元件2933,该ptc元件2933通过保护板293将正极板295与连接端2921串联连接,从而将正极板295串联连接到电池本体的正极2911,ptc元件2933为电池提供过载保护。电池单元290的构造简单,各部件在同一方向叠置安装,从而为生产组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且十分适于自动化生产。
[0037]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本体291也可以是现有的,在此情况下,可预先准备电池连接
部29,具体地,将第一连接带292、保护板293、第二连接带294和正极板295按上述方式安装,其中不将第一连接带292的第一片状部分2922折叠,且不将保护板293与第二片状部分2923粘贴。在将电池连接部29与电池本体291组合时,只需要将第二片状部分2923通过点焊等方式与电池本体291的正极2911导电连接,并将保护板293与第二片状部分2923粘贴同时将第一片状部分2922折叠即可,进而在电池本体291的负极上安装负极板296以完成电池单元的组装。由此,电池本体的生产或购买可以与电池连接部的生产互相独立进行,提升了生产的灵活性和总体效率。同时,由于电池连接部29的第二连接带为片状,其可以通过点焊等方式安装到各类电池的正极,因此也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0038]
图13示出了电源箱提手300的分解图,电源箱提手300包括呈带弧度的长条状的提手本体31、用于将提手本体31固定于电源箱体100的提手座36。提手本体31整体左右对称且带有弧度,具体地,其两个端部311逐渐向同一方向弯曲并最终朝向与提手本体方向垂直,在该两个端部311上分别设置横向贯穿的插销孔311。提手座36大致呈长方体状,其一面上带有一个贯穿相对的另外两面的槽口361,所述槽口361适于容纳所述提手本体31的端部311,且所述槽口36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插销通孔363,所述插销通孔363与上述插销孔311对齐,且插销通孔363的直径大于上述插销孔311的直径,插销35适于从提手座36的一侧横向插入插销通孔363并继而贯穿插销孔311、最后从提手座36的另一侧伸出,所述插销311的至少一部分的直径略大于插销孔311的直径以与插销孔311形成紧配合,优选地,该直径略大的部分形成为滚花状。槽口361底面还设有贯穿的安装孔365,外六角螺丝34适于部分地穿过该安装孔365,安装孔365的上侧还包括一个定位沉孔362,所述定位沉孔362适于与外六角螺丝34的头部341形状配合。外六角螺丝34的头部341的上侧设有弹簧沉孔342,弹簧33适于设置在沉孔342之内,另外,定位珠32适于设置在弹簧33上并由弹簧33支撑,定位珠32同样适于被容纳在弹簧沉孔342内部。在提手座36下方还设置有适于固紧外六角螺丝34的螺母37.
[0039]
图14及图15示出了垂直于提手本体31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提手座36处的各个零件间的位置关系。提手本体31的端部311的截面部分为圆弧形,端部311的圆弧形部分的顶端设有凹陷的球槽314,在提手本体31相对于提手座36垂直时,球槽314的位置与定位珠32对齐,弹簧33推挤定位珠32卡入球槽314,使得提手本体31相对于提手座36的角度快速固定,此处的快速固定可以简单地通过旋转提手本体31、使定位珠32从球槽314中滑出来解除。另外,端部311的圆弧形部分的侧面还设有凹陷的定位槽313,在相对于提手座36旋转提手本体31至定位槽313的位置与定位珠32对齐时,提手本体31相对于提手座36呈水平状态,弹簧33推挤定位珠32卡入定位槽313,使得提手本体31相对于提手座36的角度固定。
[0040]
本实施例的电源箱提手可以快速地实现角度固定的功能,显著地加强了电源箱的收容性能,也使得电源箱的便携性得到了提高。
[0041]
上述电源箱的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好,其组装工序特别适于进行自动化生产。且该电源箱具备多种功能,可以适应广泛的应用场合。
[0042]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修改或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