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8532发布日期:2021-04-27 19: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线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一般都与低压插座电连,然后通过低压插座连接电源来实现对线圈的供电,初级线圈又由漆包线缠绕而成,那么需要线圈与低压插座之间实现电连,就必须将漆包线表面的漆层剥开后再连接到低压插座的正负端插脚上;
3.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缠绕后线圈所剩线脚的长度可能存在偏差,所以在剥去漆包线表面漆层时也很难控制位置,且剥开后还需要将线头连接至低压插座的插脚上,这种情况下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便需要两个步骤:剥线、连接,从而也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之间电性连接需要剥线和连接两个步骤,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上述两个步骤结合为一步的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包括初级骨架、缠绕在初级骨架上的线圈和低压插座,所述初级骨架上设有固线部,所述线圈的线头绕设在所述的固线部上,所述低压插座上设有与固线部相适配的剥线部,当所述固线部与剥线部相配合时,所述剥线部将绕设在固线部上的线圈的线头表面绝缘层剥开,从而实现所述线圈与所述的低压插座之间的电性连接。
6.进一步,所述初级骨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正面向内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所述低压插座上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个金属制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在所述的连接槽内;
7.所述固线部包括若干个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与所述的连接槽相交错设置,所述线圈的线脚通过卡设在绕线槽内实现绕设在所述的连接部上;
8.所述剥线部包括若干个开设在插片上的剥线口,当所述插片插设在所述的连接槽内时,所述剥线口将卡设在所述的绕线槽内的线圈的线头表面绝缘层剥开。
9.进一步,所述连接槽和所述的绕线槽相垂直。
10.进一步,所述连接槽包括正极连接槽和负极连接槽;
11.所述绕线槽包括正极第一绕线槽、正极第二绕线槽、负极第一绕线槽和负极第二绕线槽,所述正极连接槽和正极第一、第二绕线槽相交错设置,所述负极连接槽和负极第一、第二连接槽相交错设置;
12.所述插片包括与正极连接槽相插接的正极插片,还包括与负极连接槽相插接的负极插片,所述正极插片上开设有正极第一剥线口和正极第二剥线口,所述负极插片上开设有负极第一剥线口和负极第二剥线口。
13.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还凸设有正极绕线柱和负极绕线柱,所述正极绕线柱位于所述的正极第一绕线槽和正极第二绕线槽的中间,所述的负极绕线柱位于所述的负极第一绕线槽和负极第二绕线槽的中间。
14.进一步,所述线圈包括正极线头和负极线头,所述正极线头先卡设在所述的正极第一绕线槽内,再绕过所述的正极绕线柱,最后卡设在所述的正极第二绕线槽内;所述负极线头先卡设在所述的负极第一绕线槽内,再绕过所述的负极绕线柱,最后卡设在所述的负极第二绕线槽内。
15.进一步,所述剥线口都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宽部的宽度大于线圈的线头直径,所述窄部的宽度小于线圈的线头直径,所述正极第二剥线口和负极第二剥线口的窄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的正极第一剥线口和负极第一剥线口的窄部的宽度。
16.进一步,所述绕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的深度。
17.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过程:将低压插座上的插片对准连接部上的连接槽插接进去,在插接过程中卡设在绕线槽内的线圈的线头也会顺势卡入到剥线口内,当线头卡入剥线口的窄部时,由于窄部的宽度小于线头的直径,线头表面的漆层便会被窄部的侧壁所剥开,此时便实现了线圈与插片之间的电性连接,也实现了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之间的电性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低压插座上设有剥线部,在低压插座与初级骨架相连接的同时,将绕设在固线部上的线圈线头的表面绝缘层同时剥开,将剥线和连接两步合为一步,有效节省了劳动力,且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2、正、负极的和剥线口都设有第一和第二两个剥线口,且第二剥线口的窄部宽度都小于第一剥线口的窄部宽度,若第一剥线口没将线头的绝缘层剥开时,确保第二剥线口一定能将线头的绝缘层剥开,有效提高了连接工序的成功率,大大减小了产品的次品率,同时双剥线口的设计,使得低压插座和初级骨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3、在第一、第二绕线槽之间都设有绕线柱,确保卡设在绕线槽内的线头不会从绕线槽内脱出,保证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初级骨架的正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初级骨架和线圈的组合正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初级骨架的左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初级骨架的俯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插座的主视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插座的剖视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插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结合图1至7所示一种点火线圈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的连接结构,包括初级骨架1、缠绕在初级骨架1上的线圈2和低压插座3,所述初级骨架1上设有固线部,所述线圈2的线头绕设在所述的固线部上,所述低压插座3上设有与固线部相适配的剥线部,当所述固线部与
剥线部相配合时,所述剥线部将绕设在固线部上的线圈2的线头表面绝缘层剥开,从而实现所述线圈2与所述的低压插座3之间的电性连接。
29.进一步,所述初级骨架1包括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的正面向内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所述低压插座3上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个金属制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在所述的连接槽内;
30.所述固线部包括若干个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上的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与所述的连接槽相交错设置,所述线圈2的线脚通过卡设在绕线槽内实现绕设在所述的连接部4上;
31.所述剥线部包括若干个开设在插片上的剥线口,当所述插片插设在所述的连接槽内时,所述剥线口将卡设在所述的绕线槽内的线圈2的线头表面绝缘层剥开。
32.进一步,所述连接槽和所述的绕线槽相垂直。
33.进一步,所述连接槽包括正极连接槽5和负极连接槽6;
34.所述绕线槽包括正极第一绕线槽7、正极第二绕线槽8、负极第一绕线槽9和负极第二绕线槽10,所述正极连接槽5和正极第一、第二绕线槽相交错设置,所述负极连接槽6和负极第一、第二连接槽相交错设置;
35.所述插片包括与正极连接槽5相插接的正极插片11,还包括与负极连接槽6相插接的负极插片12,所述正极插片11上开设有正极第一剥线口13和正极第二剥线口14,所述负极插片12上开设有负极第一剥线口15和负极第二剥线口16。
36.进一步,所述连接部4的下侧还凸设有正极绕线柱17和负极绕线柱18,所述正极绕线柱17位于所述的正极第一绕线槽7和正极第二绕线槽8的中间,所述的负极绕线柱18位于所述的负极第一绕线槽9和负极第二绕线槽10的中间。
37.进一步,所述线圈包括正极线头19和负极线头20,所述正极线头19先卡设在所述的正极第一绕线槽7内,再绕过所述的正极绕线柱17,最后卡设在所述的正极第二绕线槽8内;所述负极线头20先卡设在所述的负极第一绕线槽9内,再绕过所述的负极绕线柱18,最后卡设在所述的负极第二绕线槽10内。
38.进一步,所述剥线口都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宽部的宽度大于线圈2的线头直径,所述窄部的宽度小于线圈2的线头直径,所述正极第二剥线口14和负极第二剥线口16的窄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的正极第一剥线口13和负极第一剥线口15的窄部的宽度。
39.进一步,所述绕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连接槽的深度。
40.本实施例的连接过程:将低压插座3上的插片对准连接部4上的连接槽插接进去,在插接过程中卡设在绕线槽内的线圈2的线头也会顺势卡入到剥线口内,当线头卡入剥线口的窄部时,由于窄部的宽度小于线头的直径,线头表面的漆层便会被窄部的侧壁所剥开,此时便实现了线圈2与插片之间的电性连接,也实现了初级线圈与低压插座3之间的电性连接。
41.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节省了生产步骤,有效节省了劳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有效提高了连接工序的成功率,减小了次品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