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0155发布日期:2021-07-30 13:3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基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现有的存在使用过程中防护壳体不需要使用时,没有收纳区域,极易掉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成本,且防护壳体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解决了现有的存在使用过程中防护壳体不需要使用时,没有收纳区域,极易掉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成本,且防护壳体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收纳槽,每个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防护壳体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方形槽,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条形推杆,所述条形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条形推杆的外侧安装有二号弹簧,所述顶板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底座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条形槽,所述限位板的前端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条形限位杆,所述条形限位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条形限位杆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按钮与限位板通过三号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弹簧与防护壳体形成弹性结构,且一号弹簧的一端与收纳槽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一号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条形推杆形成一体化结构,且顶板与条形推杆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号弹簧与把手形成弹性结构,且二号弹簧的一端与把手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二号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的外表面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底座形成一体化结构,且限位板的后端面与底座前端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螺钉连接,并且条形槽的内表面安装有橡胶防滑条。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与条形限位杆形成一体化结构,且移动板与条形限位杆通过螺钉连接,并且移动板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撞垫板。

优选的,所述三号弹簧与按钮形成弹性结构,且三号弹簧的前端与按钮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三号弹簧的后端与限位板的前端面通过螺钉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通过将把手向一侧移动,把手的移动带动了条形推杆向一侧移动,进而带动了顶板向一侧移动,此时二号弹簧被压缩,顶板与限位块接触,进而将限位块向一侧推动,一号弹簧被压缩,当限位块与限位槽断开连接时,使用者可取出防护壳体,露出继电器,且对继电器进行检修。

(2)、该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通过将按钮向前方移动,进而带动了条形限位杆的前移,从而带动了移动板在移动槽的内侧前移,移动板的前移带动了推板的前移,此时三号弹簧被拉伸,使用者可将防护壳体插入在条形槽的内侧,这时使用者松开按钮,三号弹簧回弹,推动了条形限位杆后移,进而带动了移动板在移动槽的内侧后移,从而使得推板与防护壳体的内壁接触,便于对防护壳体进行连接,避免防护壳体在不使用时没有可收纳的区域而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推杆与顶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条形限位杆与移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壳体;2、收纳槽;3、一号弹簧;4、限位块;5、底座;6、方形槽;7、把手;8、条形推杆;9、顶板;10、二号弹簧;11、限位槽;12、限位板;13、条形槽;14、按钮;15、条形限位杆;16、移动板;17、移动槽;18、推板;19、三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包括防护壳体1、收纳槽2、一号弹簧3、限位块4、底座5、方形槽6、把手7、条形推杆8、顶板9、二号弹簧10、限位槽11、限位板12、条形槽13、按钮14、条形限位杆15、移动板16、移动槽17、推板18和三号弹簧19,防护壳体1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收纳槽2,每个收纳槽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号弹簧3,一号弹簧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便于防护壳体1和底座5的固定连接,防护壳体1底端的外侧安装有底座5,底座5的内侧设置有方形槽6,底座5的两侧均对称安装有两个把手7,把手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条形推杆8,条形推杆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顶板9,条形推杆8的外侧安装有二号弹簧10,顶板9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11,底座5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便于对防护壳体1进行收纳,限位板12的上端面设置有条形槽13,限位板12的前端安装有按钮14,按钮14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条形限位杆15,条形限位杆1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外侧设置有移动槽17,条形限位杆15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推板18,按钮14与限位板12通过三号弹簧19连接;

一号弹簧3与防护壳体1形成弹性结构,且一号弹簧3的一端与收纳槽2的内壁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一号弹簧3的另一端与限位块4通过螺钉连接,通过一号弹簧3和限位块4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该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便于防护壳体1与底座5的固定连接;

顶板9与条形推杆8形成一体化结构,且顶板9与条形推杆8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条形推杆8和顶板9的配合,当条形推杆8移动时带动了顶板9的移动,可避免顶板9的脱落;

二号弹簧10与把手7形成弹性结构,且二号弹簧10的一端与把手7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二号弹簧10的另一端与底座5的外表面通过螺钉连接,通过二号弹簧10的作用,便于控制条形推杆8的移动,进而便于控制顶板9的移动;

限位板12与底座5形成一体化结构,且限位板12的后端面与底座5前端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螺钉连接,并且条形槽13的内表面安装有橡胶防滑条,通过限位板12与底座5的配合,连接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便于对防护壳体1起到支撑作用;

移动板16与条形限位杆15形成一体化结构,且移动板16与条形限位杆15通过螺钉连接,并且移动板16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撞垫板,通过移动板16与橡胶防撞垫板的配合,有效提高了该装置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年限;

三号弹簧19与按钮14形成弹性结构,且三号弹簧19的前端与按钮14通过螺钉连接,并且三号弹簧19的后端与限位板12的前端面通过螺钉连接,通过三号弹簧19的作用,便于控制条形限位杆15的作用,进而便于对防护壳体1起到限位作用。

使用时,接通电源,打开开关,需要对继电器进行检修时,使用者可抓住把手7,且将把手7向一侧移动,把手7的移动带动了条形推杆8向一侧移动,进而带动了顶板9向一侧移动,此时二号弹簧10被压缩,顶板9与限位块4接触,进而将限位块4向一侧推动,一号弹簧3被压缩,当限位块4与限位槽11断开连接时,使用者可取出防护壳体1,露出继电器,且对继电器进行检修;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取出防护壳体1后,使用者可抓住按钮14,且将按钮14向前方移动,进而带动了条形限位杆15的前移,从而带动了移动板16在移动槽17的内侧前移,移动板16的前移带动了推板18的前移,此时三号弹簧19被拉伸,使用者可将防护壳体1插入在条形槽13的内侧,这时使用者松开按钮14,三号弹簧19回弹,推动了条形限位杆15后移,进而带动了移动板16在移动槽17的内侧后移,从而使得推板18与防护壳体1的内壁接触,便于对防护壳体1进行连接,避免防护壳体1在不使用时没有可收纳的区域而掉落,这就是该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的使用过程,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稳定性高的继电器基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限位板12的作用便于对不使用的防护壳体1进行收纳,通过条形限位杆15和推板18的作用便于对防护壳体1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防护壳体1的掉落,通过一号弹簧3和限位块4的作用,可便于防护壳体1与底座5的固定连接,可避免防护壳体1的脱落,提高了该装置连接的稳定性,通过条形推杆8和二号弹簧10的作用,便于防护壳体1的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