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45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路控制装置,涉及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
目前的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电磁线圈,触头灭弧系统、支架、外壳等,当线圈通电后,衔铁被吸,电磁线圈的吸力克服反作用弹簧力,使动、静触头接触,主电路接通;当线圈断电后,衔铁和运动触头在弹簧反作用力下运动,使电路切断。主电路接通到断开的维持阶段,线圈始终通电,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耗电、噪声和发热,而且功能少需与其它保护电器配套使用。而且一般接触器为了克服剩磁,铁芯上匀留有0.12-0.25mm的祛磁气隙,其加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电、无声、工作可靠并有自动保护功能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动静触头、衔铁铁芯和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铁芯为无气隙的铁芯,电子控制器主要由桥式整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其有三个引出线,一引出线接交流电源任一端,另一引出线和电磁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三个引出线和电磁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并与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
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电容C1的正极和半波整流二极管D1连接,负极接电源线,电容C2和稳压管D3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电容C2负极、稳压管D3正极、电容C3负极和电阻R3一端与电源连接,稳压管D3、电容C2的另一端经电阻R2与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可控硅SCR2控制极,电阻R4一端接桥式电路DL正输出端,另一端接电容C2的正极,电阻R1一端接电容C1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正极和稳压管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可控硅SCR1的正极接电磁线圈JC的一端,负极接电源线,可控硅SCR2负极接可控硅SCR1负极。经电容C9降压后的交流信号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后通过电容C1滤波后,经过电阻R1击穿稳压管D2进入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SCR1被触发导通,线圈JC得电,建立磁场吸合,同时桥式电路电流经电阻R4、电容C2、稳压管D3稳压后又经电阻R2对C3充电,延时约0.1秒后,可控硅SCR2导通,稳压管D2截止,可控硅SCR1过零关断,线圈失电。由于衔铁铁芯无气隙,将保留剩磁,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使动、静触头吸合,所控交流主电路导通。
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W2,稳压管D6、D7、D8,三极管BG1、BG2以及脉冲变压器E、电阻R5、R6、R7、R8、R9连接而成,电容C4正极接桥式电路DL的输出端,负极悬浮接地,微调电阻W1、W2串联后和电容C4并联,微调电阻W2中间一点通过稳压管D7接三极管BG1的基极组成负压、停电信号电路,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和稳压二极管D8负极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初级连接,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两端并联一电容C6,电容C7和电阻R7并联,其并联的一端接变压器E的初级,另一端接稳压管D8负极,微调电阻W1通过稳压管D6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组成过压保护信号电路。当有过压、欠压、断电信号时,三极管BG2由截止变成导通,电源负极通过三极管BG2脉冲变压器E初级向电容C7进行充电,在其次级形成触发脉冲。
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电阻R10一端接和可控硅SCR1负极连接在交流电源一端,另一端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通过电容C8和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5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正极和可控硅SCR3的负极,电阻R11一端接电容C8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3的正极,可控硅SCR3的负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一端连接,可控硅SCR3的控制极接变压器E的次级另一端。当可控硅SCR3控制极得到脉冲电路的触发信号导通,充电电容C8经电阻R11、可控硅SCR3对电磁线圈放电,产生反磁场,抵消剩磁,使接触器在弹簧反作用力释放,切断整个主交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衔铁铁芯来用无气隙铁芯,利用剩磁保持线圈吸合,在此维持阶段,线圈不带电,故线圈不发热、无噪声、无振动,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采用无气隙铁芯,用一般低炭钢即可,制作工艺要求不高,可节约硅钢片,大大降低铁芯成本。所述的电子控制部分具有超压、欠压、断电自动保护功能,工作可靠,动作准确,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与普通接触器兼容互换,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器与接触器线圈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电磁线圈、铁芯、动静触头等组成,它还包括一个电子控制部件,如图1所示中,TA、QA为按钮开关,JC1为接触器常开触点,电子控制部件DK有三个引出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出线2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线a1相连,引出线3与线圈JC另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电源线连接。
所述交流接触器的铁芯,只需将普通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的气隙和短路环取消变成无气隙的铁芯即可。
如图2所示的电子控制器主要由桥式电路整流DL、吸合电路A(虚线框A)、单脉冲发生电路B(虚线框B)以及蓄能释放电路组成。
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交流信号输出端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的脉动直流经电容C1滤波后,经过电阻R1击穿稳压管D2,进入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板,可控硅SCR1被触发导通,交流电经可控硅SCR1的半波整流后进入线圈JC建立磁场吸合,与此同时,d点电流经电阻R4、电容C2、稳压管D3稳压后又经电阻R2对电容C3充电,电容C3正极与可控硅SCR2控制极相连,当充电到可控硅SCR2的触发阀值时(即延时0.1秒左右),可控硅SCR2导通,将可控硅SCR1触发信号短路,稳压管D2截止,可控硅SCR1过零关断,线圈JC失电,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
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当通电吸合时,线圈JC产生的续流经续流二极管D5对电容C8充电,把能量存起来,供释放使用。电流经电阻R10、二极管D4给电容C8提供裣电流,以抵消电容C8的自然漏电。释放时,可控硅SCR3控制极得到触发信号导通,蓄能电容C8经电阻R11、可控硅SCR3对线圈JC放电,产生反磁场,抵消剩磁,使接触器在弹簧反作用力下释放。可控硅SCR3的触发信号由单脉冲发生电路提供。
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提供过压、欠压及断电信号,其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W2,脉冲变压器E,稳压管D6、D7,三极管BG1、BG2以及外围电阻连接而成,单脉冲发生电路由桥式电路DL供电,其中微调电阻W1、电阻D6组成过压保护电路,微调电阻W2、电阻D7组成欠压、停电信号电路,稳压管D6工作在截止压,稳压管D7工作在击穿压,微调电阻W1、W2是采样电路,当电网电压过低或停电时(包括按停止按钮或电网停电),微调电阻W2中心头电压迅速降低,稳压管D7由导通变为截止,三极管BG1由导通进入截止,信号经电容C5耦合至三极管BG2基极,三极管BG2由截止变成导通,电流负极通过三极管BG2、脉冲变压器E初级向电容C7进行充电,在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形成脉冲加至可控硅SCR3控制极,完成释放动作。如电网电压过高时,稳压管D6击穿,三极管BG2同样得到信号导通,在变压器E的次级形成脉冲加至SCR3控制极,完成释放动作。在停电时,脉冲的能量是由电容C4供应。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外壳、电磁线圈孔,动静触点、铁芯,其特征在于铁芯为无气隙铁芯,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DL,吸合电路A、单脉冲发生电路B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它有三个引出线,引出线(1)接交流电源一端,引出线(3)和接触器线圈JC一端引线a1相连,引出线(2)和线圈JC另一端引线a2相连并与另一根交流电源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电路A由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可控硅SCR1、SCR2,稳压管D2、D3连接而成,电容C1的正极和半波整流二极管D1连接,负极接电源线,电容C2和稳压管D3并联,电阻R3与电容C3并联,电容C2负极、稳压管D3正极、电容C3负极和电阻R3一端与电源连接,稳压管D3、电容C2的另一端经电阻R2与电容C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可控硅SCR2控制极,电阻R4一端接桥式电路DL正输出端,另一端接电容C2的正极;电阻R1一端接电容C1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正极和稳压管D2的负极,稳压管D2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可控硅SCR1的正极接电磁线圈JC的一端,负极接电源线,可控硅SCR2负极接可控硅SCR1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脉冲发生电路主要由电容C4、C5、C7,微调电阻W1、W2,稳压管D6、D7、D8,三极管BG1、BG2以及脉冲变压器E、电阻R5、R6、R7、R8、R9连接而成,电容C4正极接桥式电路DL的输出端,负极悬浮接地,微调电阻W1、W2串联后和电容C4并联,微调电阻W2中间一点通过稳压管D7接三极管BG1的基极组成负压、停电信号电路,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和稳压二极管D8负极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2的集电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初级连接,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两端并联一电容C6,电容C7和电阻R7并联,其并联的一端接变压器E的初级,另一端接稳压管D8负极,微调电阻W1通过稳压管D6和三极管BG2的基极连接组成过压保护信号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释放电路由电阻R10、R11,二极管D4、D5,可控硅SCR3以及电容C8连接而成,电阻R10一端接和可控硅SCR1负极连接在交流电源一端,另一端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通过电容C8和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接电容C8的正极,二极管D5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正极和可控硅SCR3的负极,电阻R11一端接电容C8正极,另一端接可控硅SCR3的正极,可控硅SCR3的负极和脉冲变压器E的次级一端连接,可控硅SCR3的控制极接变压器E的次级另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电磁线圈JC,动、静触头、铁芯,铁芯为无气隙铁芯,它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接触器吸合、释放的电子控制器,其主要由桥式电路、吸合电路、单脉冲发生电路和蓄能释放电路组成,所述接触器靠剩磁保持吸合,吸合时线圈无电流,当欠压、停电或过压时,由单脉冲发生电路产生信号启动释放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吸合时线圈无电流、无噪声、无振动、节电,并相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47/00GK2301788SQ97213798
公开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9日
发明者赵栓 申请人:赵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