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78261阅读:来源:国知局
触点的静止布置。用语〃闭合〃或〃闭合过程〃是指一个或多个触点的移动状态。因此,如本文使用的"断开构造"意思是电路断路器的标称触点和/或灭弧触点断开。具体而言,断开构造解释为所述触点的静止布置。用语〃断开〃或〃断开过程〃是指一个或多个触点的移动状态。
[0021]电路断路器I包括由外壳或封壳5包围的室,外壳或封壳5 —般为围绕纵轴线z的圆筒形。其还包括由包括多个接触指3a的第一标称触点形成的标称触点布置,为了清楚的原因,多个接触指3a中仅一个在这里示出。标称触点布置形成为围绕纵轴线z的指笼。屏蔽物9可围绕指笼布置。标称触点布置还包括一般为金属管的第二匹配触点3b。接触指3a和第二触点3b能够关于彼此从图1中所示的闭合构造(其中它们与彼此电接触)移动到断开构造(其中它们彼此分开),并且反之亦然。还有可能的是触点3a,3b中的仅一个平行于纵轴线z移动,并且另一个触点3b,3a沿纵轴线z静止。
[0022]接触指3a附接于指支承件2 (具体是金属支承柱)或可为其一部分。
[0023]电路断路器I还包括由第一灭弧触点4a和第二灭弧触点4b形成的灭弧触点布置。
[0024]在开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标称触点和第一灭弧触点4a,以及第二标称触点和第二灭弧触点4b,可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在开关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标称触点和第一灭弧触点4a不能够关于彼此移动。以相同方式,第二标称触点3b和第二灭弧触点4b不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为了本发明的说明目的,后一实施例其假定了仅第二标称触点3b和第二灭弧触点4b能够移动,并且指笼和第一灭弧触点4a沿z轴线静止。
[0025]图2示出了具有处于空转位置的偏转器6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灭弧触点的灭弧接触指4a的截面视图,换言之,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断开构造中。偏转器6沿径向布置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纵轴线z与灭弧接触指4a之间。有利的是,偏转器6为管,并且具有如下直径,使得灭弧接触指4a相对于纵轴线z向外偏转不大于0.05cm。换言之,灭弧接触指笼的内径增大达到0.lcm。因此,灭弧接触指4a由偏转器6预先断开。灭弧接触指4a—般具有在其自由端(也称为郁金香部)处朝纵轴线z的曲率,如可在附图中看到的。灭弧触点4a,4b示为在图2中处于断开构造,并且在图3中处于闭合构造。此外,在图2和3中以虚线示出了灭弧接触指,并且在非偏转位置由附图标记4c表示,因为其将布置成没有偏转器6。这也对于随后实施例采用,但对应的图示由于清楚原因而并未在这些实施例中示出。
[0026]图3示出了图2的第一灭弧触点的灭弧接触指4d的截面视图,其中偏转器6处于电气开关装置I的闭合构造。在闭合构造中,偏转器6大致不再接触灭弧接触指4d,因为第二灭弧触点4b现在相对于纵轴线z沿径向向外弹性地偏转灭弧接触指。因此,灭弧接触指4a的第一偏转由偏转器6引起,后面称为预先偏转,并且灭弧接触指4d的又一偏转由第二灭弧触点4b引起,随后称为最终偏转。由于其弹性,在最终偏转位置的灭弧接触指4d将力施加在处于闭合构造的第二灭弧触点4b上,因此确保了良好的电接触。这也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采用。面对灭弧接触指4a的郁金香部的偏转器6的端部可具有圆形。电气开关装置I还包括承载至少一个接触指4a的指支承件20。
[0027]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该实施例中,偏转器6在对应于灭弧接触指4a的预先偏转位置的第一位置固定地附接于指支承件20,如在图2中示出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灭弧接触指4c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断开构造中定位为预先偏转灭弧接触指4a,并且其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闭合构造中定位在最终偏转位置4d。
[0028]这有利地简化了电气开关装置I的结构,因为偏转器6仅在电气开关装置I组装时仅固定于其支承件一次,有利地固定于指支承件20。
[0029]有利地,偏转器6具有高于灭弧接触指4a的刚度。通过这样,确保了偏转器使灭弧接触指4a偏转,并且反过来并非如此。偏转器6的刚度选择成使得获得最高偏转效果,换言之,使得偏转器6自身的弯曲最小。
[0030]图4示出了第一灭弧触点的灭弧接触指4a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偏转器7a的第二实施例处于电气开关装置I的断开构造。偏转器7a也布置在纵轴线z与灭弧接触指4a之间,像在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提供了弹簧7b,其连接承载至少一个接触指4a的指支承件20和偏转器7a。偏转器7a能够平行于纵轴线z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对应于灭弧接触指4a的预先偏转位置,其中偏转器7a邻接抵靠灭弧接触指4a,特别是抵靠灭弧接触指4a的郁金香部,并且在电气开关装置I处于断开构造时相对于纵轴线z沿径向向外弹性地偏转灭弧接触指4a。第二位置对应于电气开关装置I的闭合构造中的第二灭弧触点4b的端部位置。换言之,在第二灭弧触点4b开始进入灭弧指笼之后,灭弧接触指4a进一步偏转,直到其达到其最终偏转位置(在该位置由4d表示)。现在,偏转器7a已经大致不再接触灭弧触点4a。当第二灭弧触点4b沿与箭头z相反的方向进一步被推动时,其最终到达偏转器7a,并且推动其,直到第二灭弧触点4b达到灭弧指笼内的其端部位置。因此,在第二位置,偏转器7a并未偏转灭弧接触指4d。在最终偏转位置,灭弧接触指4d仅由第二灭弧触点4b偏转。因此,偏转器7a适于在电气开关装置I闭合时通过第二灭弧触点4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有利的是,不存在使偏转器7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需的附加元件,因为该任务由第二灭弧触点4b自身执行。偏转器7a适于在电气开关装置I断开时由弹簧7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在第二灭弧触点4b离开灭弧指笼之前达到第一位置。与弹簧7b相关的偏转器7a的该实施例具有类似于图2和3的固定偏转器6的实施例的相似效果,因为灭弧接触指4a总是在电开关装置I的断开构造中保持在预先偏转状态中。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偏转器7a为星形,并且有利地包括特氟龙或由特氟龙制成。星形的优点在于,在闭合或断开电气开关装置I时冷却形成在两个电弧触点4a,4b之间的电弧的、开关装置I内的熄灭中压可通过偏转器7a更快地流动,并且因此其可通过形成在偏转器7a的星形齿之间的〃通道〃散逸,该通道在该实施例中具有较大开口。
[0032]如可在图4中所见,偏转器7a在灭弧接触指4a的内表面上引导。内表面表示面对纵轴线z的表面。偏转器7a的径向大小以如下方式选择成使得其与灭弧接触指4a的内表面上滑动的一个或多个边缘相对的一个或多个边缘比灭弧接触指4a的郁金香部的自由端的最下端更接近纵轴线z。在本文献的上下文中,用语"下"或"最下"解释为离纵轴线z"较近〃或〃最近"。通过选择偏转器7a的此类大小,确定的是,在电气开关装置I的闭合过程期间,在与轴线z的箭头相反的方向上平行于纵轴线z转移的第二灭弧触点4b能够朝指支承件20向后推偏转器7a。偏转器7a的直径选择成具有如下值,使得偏转器7a可在闭合电气开关装置I时的第一灭弧触点4a和第二灭弧触点4b的第一接触之后或直到在断开电气开关装置I时的第一灭弧触点4a和第二灭弧触点4b的最后接触,具体平行于纵轴线z自由地移动。
[0033]在实施例中,弹簧7b布置在保护管7c内,具体是在中空保护管7c内,其固定地附接于偏转器7a。因此,保护管7c在偏转器7a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时连同偏转器7a移动。通过提供保护管7c,分别避免了热气体接触弹簧7b和可能破坏其或影响其刚度或弹性。偏转器7a可由指支承件20支承,以便确保指支承件20大致平行于纵轴线z移动。为此,这里并未示出的支承元件由指支承件20可移动地支承。例如,支承元件可来回转移穿过指支承件20中的孔。
[0034]有利的是,像在根据图2和3的实施例中,偏转器7a具有高于灭弧接触指4a的刚度。通过这样,确保了偏转器7c偏转灭弧接触指4a,并且反过来并非如此。偏转器7a的刚度选择成使得获得最高偏转效果,换言之,使得保护管7c自身的弯曲最小。
[0035]图5示出了图4的第一灭弧触点的灭弧接触指4a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偏转器7a的第二实施例处于电气开关装置I的闭合构造,因此在灭弧接触指4d的最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