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2922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个壳体外壳的可插拔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多个壳体外壳形成的连接器壳体的可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可插拔电缆组件可以被用于将数据传送至和传送出不同的通信系统或者设备。已知的电缆组件包括串行连接(SA)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电缆组件,其可以被称为SAS电缆组件。这样的电缆组件可以包括可插拔连接器,其具有配合端和尾端。该配合端被插入通信系统的插座组件中,并且尾端接收电缆组件的电缆。在一些情况中,可插拔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电触头,比如接触垫,其在配合端暴露。电路板可以被机械地以及电气地联接到电缆的导线。在配合操作期间,配合端被插入到插座组件的空腔中。配合端处的电触头在空腔内与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的电触头接合。
[0003]可插拔连接器可以包括由多个壳体外壳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例如,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可以被连结在一起以在其之间限定壳体空腔。电路板被置于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之间的壳体空腔内。在至少一个已知的可插拔连接器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包括各自的引导部分,其彼此连结以形成可插拔连接器的配合端。一个长形的紧固件将引导部分彼此固定。
[0004]虽然长形的紧固件可以有效的将引导部分固定在一起,但是应用该长形的紧固件的过程可能损坏该壳体外壳。例如,使用过大的力施加该长形的紧固件可能在一个或者两个壳体外壳中产生裂纹。该(一处或多处)裂纹可能会降低可插拔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和/或操作寿命。除了以上所述,该长形的紧固件还可能占用可插拔连接器中可用作其它目的的空间。
[0005]这就需要这样一种可插拔连接器,其具有不使用延伸通过壳体外壳之间空腔的紧固件而连结的壳体外壳。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连接器壳体(122),其具有构造为与通信部件相配合的配合端(112)。连接器壳体(122)包括第一壳体外壳(136)和第二壳体外壳(138),第一壳体外壳和第二壳体外壳彼此相对并且联接在一起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壳体空腔(124)。电触头(129)的触头阵列(265)设置在壳体空腔内并且构造为接合通信部件的相应的触头。第一壳体外壳(136)包括插塞领部(plug collar) (214),该插塞领部在配合端(112)处环绕触头阵列(265)。该插塞领部(214)具有引导边缘(130)和后边缘(370)。第二壳体外壳(138)与插塞领部(214)的后边缘(370)相接使得插塞领部(214)从第二壳体外壳(138)延伸到配合端(112)。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包括可插拔连接器的通信系统的透视图。
[0008]图2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剖面图。
[0009]图3是可由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使用的电路板的单独视图。
[0010]图4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端部视图。
[0011]图5是可以与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共同使用的壳体外壳的单独的前透视图。
[0012]图6是可以与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共同使用的另一壳体外壳的单独的侧透视图。
[0013]图7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俯视图。
[0014]图8是图1的可插拔连接器的部分的前透视图。
[0015]图9是可插拔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示出了图5的壳体外壳与图6的壳体外壳相配合的组装阶段。
[0016]图10是可插拔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不出了连结在一起的壳体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通信系统100的透视图,其包括被构造为彼此接合的电缆组件102和通信部件或设备104。电缆组件102包括可插拔连接器106和附接至该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对通信电缆236。其他实施例可以仅包括一个通信电缆236或者多于一个通信电缆236。尽管没有示出,但是,电缆组件102可以包括在通信电缆236的相反端的另一可插拔连接器106。可插拔连接器106具有包括配合端112和尾端114的连接器壳体122。配合端和尾端112、114可以沿着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中心纵向轴线194面向相反的方向。通信电缆236被联接到和/或插入通过连接器壳体122的尾端114。在某些实施例中,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包括联接到连接器壳体122的联接机构108。
[0018]为了参考,通信系统100相对于彼此垂直的轴线191-193定向,其中轴线包括配合轴线191、横向轴线192和仰角轴线193。在图1中,可插拔连接器106被定向为使得纵向轴线194平行于配合轴线191。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4是具有用于接收可插拔连接器106的一部分的空腔(未示出)的插座组件。通信组件104在下文中被称为插座组件104,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与其他通信组件接合或配合。
[0019]连接器壳体122的配合端112被构造为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为了将配合端112插入到插座组件104中,可插拔连接器106相对于插座组件104的空腔对齐并且在配合方向M1I朝向插座组件104前进。配合端112被插入到插座组件104并且朝向设置在空腔内的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前进。可插拔连接器106和插座组件104可以形成可插拔接合。联接机构108能够可移动地将可插拔连接器106联接到插座组件104并且防止可插拔连接器106和插座组件104无意间脱离而使得数据传输被中断。
[0020]通信电缆236在尾端114被联接到可插拔连接器106。如图2所示,每一通信电缆236包括具有护套234的绝缘线232。护套环绕导线235 (图3),导线被构造为传输数据信号和/或电功率。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电缆236可以具有构造为以光信号的形式传输数据信号的光纤。
[0021 ] 返回到图1,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表征为够被重复插入插座组件104的空腔和从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移除的输入/输出(I/O)模块。通信系统100,电缆组件102,和/或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被构造用于各种应用。本申请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主机总线适配器(HBA),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工作站,机架安装服务器,服务器,存储器机架,高性能计算机或者开关。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外部串行连接(SA)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或者可以是其一部分。在这些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被称为串行连接SCSI (SAS)电缆组件。电缆组件102可以构造用于一个或多个工业标准,比如SAS2.1,其中电缆组件102每通道可以每秒传送六吉比特^Gbps)。在进一步特定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构造用于SAS3.0和/或每通道为12Gbps或更多。可插拔连接器106可以被构造为与小型化(SFF)工业标准兼容,比如SFF-8644或者SFF-8449HD。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2可以类似于与Mini SAS HD Interconnect—起使用的电缆组件,其可从泰科电子有限公司获得。
[0022]连接器壳体122形成向配合端112敞开的壳体空腔124。纵向轴线194可以延伸通过壳体空腔124的大致中心。连接器壳体122具有插入部123和本体部125,其中插入部123的大小和形状被设计为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本体部125不插入到插座组件104的空腔中。插入部123包括在配合端112处的连接器壳体122的引导边缘130。本体部125可被构造为由一个人抓住。
[0023]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可插拔连接器106包括两个电路板126、128,其分别具有电触头127、129。电路板126、128被设置在壳体空腔124中。电触头127、129被构造为接合插座组件104中的通信连接器的相应的电触头(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触头127、129分别为电路板126、128的接触垫。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电触头127、129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触头,比如接触梁。
[0024]如图所示,连接器壳体122具有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例如由导体材料模制成型,或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镀层。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沿着接缝140彼此接合。当彼此联接时,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可以在其间限定壳体空腔124。例如,壳体空腔124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之间从配合端112延伸到尾端1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不是对称的。可代替的,第一壳体外壳136构成连接器外壳122的主体。然而,第一和第二壳体外壳136、138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具有其他构造。还有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22具有多于两个外壳。
[0025]可插拔连接器106也可以包括一对屏蔽框或者裙部142A、142B,其联接到插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