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元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02099阅读:来源:国知局
焊剂17的保持部件24,以作为保持机构。保持部件24形成有与上述的肋21同样的肋24a,由此,将焊剂17保持在肋24a与可熔导体13的表面之间。通过设置保持部件24,从而盖部件19的上表面19a与可熔导体13的表面离开,即使在不能由肋21保持焊剂17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保持部件24设置在可熔导体13的上方的任意的高度,能够由肋24a可靠地将焊剂17保持在可熔导体13的表面的既定位置。
[0063]例如,侧壁24b由绝缘基板11支撑,由此,保持部件24配设在可熔导体13的上方。此外,保持部件24也可以通过由盖部件19的上表面19a和侧壁19b支撑而配设在可熔导体13的上方。
[0064]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可熔导体13的与肋24a对置的位置设置上述的保持孔22 (未图示)。
[0065]另外,如图12所示,保持部件24也可以不设置肋24a,而是通过在可熔导体13设置上述的凸部23来保持焊剂17。通过设置凸部23,从而使凸部23与保持部件24之间狭小化,由此,焊剂17的张力作用于凸部23与保持部件24之间(毛细管现象)而能够保持。
[0066]通过设置保持部件24,使得盖部件19的上表面19a与形成在可熔导体13的表面的凸部23离开,即使在不能保持焊剂17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保持部件24设置在可熔导体13的上方的任意的高度,使张力作用于与凸部23之间而能够可靠地将焊剂17保持在可熔导体13的表面的既定位置。
[0067][保护元件的使用方法]
如图13所示,这样的保护元件10装入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组30内的电路而使用。电池组30具有例如由总计4个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31~34构成的电池堆35。
[0068]电池组30具备:电池堆35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40,控制电池堆35的充电放电;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10,在电池堆35异常时,将充电截断;检测电路36,检测各电池单元31-34的电压;以及电流控制元件37,根据检测电路36的检测结果而控制保护元件10的动作。
[0069]电池堆35将需要用于保护免于过量充电及过量放电状态的控制的电池单元31-34串联连接,经由电池组30的正极端子30a、负极端子30b而可装卸地与充电装置45连接,被施加来自充电装置45的充电电压。将由充电装置45充电的电池组30的正极端子30a、负极端子30b与通过电池而进行动作的电子设备连接,由此,能够使该电子设备进行动作。
[0070]充电放电控制电路40具备:两个电流控制元件41、42,与从电池堆35流动至充电装置45的电流路径串联连接;和控制部43,控制这些电流控制元件41、42的动作。电流控制元件41、42由例如场效应晶体管(以下,称为FET)构成,由控制部43控制栅极电压,由此,对电池堆35的电流路径的导通和截断进行控制。控制部43从充电装置45接受电力供给而进行动作,根据检测电路36的检测结果而控制电流控制元件41、42的动作,从而在电池堆35过量放电或过量充电时,将电流路径截断。
[0071]保护元件10连接于例如电池堆35与充电放电控制电路40之间的充电放电电流路径上,其动作由电流控制元件37控制。
[0072]检测电路36与各电池单元31~34连接,检测各电池单元31~34的电压值,将各电压值供给至充电放电控制电路40的控制部43。另外,在任I个电池单元31~34成为过量充电电压或过量放电电压时,检测电路36输出控制电流控制元件37的控制信号。
[0073]电流控制元件37由例如FET构成,根据从检测电路36输出的检测信号,在电池单元31~34的电压值成为超过既定的过量放电或过量充电状态的电压时,使保护元件10进行动作而进行控制,从而不论电流控制元件41、42的开关动作如何,都将电池堆35的充电放电电流路径截断。
[0074]在由如以上那样的结构构成的电池组30中,适用本发明的保护元件10具有如图14所示的电路结构。S卩,保护元件10是由经由发热体引出电极16而串联连接的可熔导体13和通过经由可熔导体13的连接点而通电并发热来使可熔导体13熔化的发热电阻器14构成的电路结构。另外,在保护元件10中,例如,可熔导体13在充电放电电流路径上串联连接,发热电阻器14与电流控制元件37连接。在保护元件10的2个电极12中,一方与Al连接,另一方与A2连接。另外,发热体引出电极16和与发热体引出电极16连接的发热体电极18与Pl连接,另一方的发热体电极18与P2连接。
[0075]由这样的电路结构构成的保护元件10通过发热电阻器14的发热而使可熔导体13熔断,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电流路径截断。
[0076]此外,本发明的保护元件不限于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组的情况,当然还能够应用于需要通过电信号而进行的电流路径的截断的各种用途。
[0077]标号说明
10保护元件,11绝缘基板,12电极,13可熔导体,13a熔断部,14发热电阻器,15绝缘部件,16发热体引出电极,18发热体电极,19盖部件,21肋,22保持孔,23凸部,24保持部件,24a肋,24b侧壁,30电池组,31~34电池单元,36检测电路,37电流控制元件,40充电放电控制电路,41、42电流控制元件,43控制部,45
充电装置。
【主权项】
1.一种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基板; 发热电阻器,配置于所述绝缘基板; 第I电极及第2电极,层叠于所述绝缘基板; 发热体引出电极,以与所述发热电阻器绝缘的状态重叠,在所述第I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上与该发热电阻器电连接; 矩形状的可熔导体,从所述发热体引出电极遍及所述第I电极及第2电极而层叠,因热而熔断,由此将该第I电极与该第2电极之间的电流路径截断;以及多个焊剂,配置于所述可熔导体上, 所述多个焊剂沿着所述发热电阻器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焊剂配置在所述发热电阻器的发热中心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剂沿着所述发热电阻器上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剂分别从所述可熔导体的所述发热电阻器上遍及熔断部上而覆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剂沿着所述发热体引出电极与所述第I电极及第2电极之间的熔断部配置。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剂沿着所述发热电阻器上和所述发热体引出电极与所述第I电极及第2电极之间的熔断部配置。7.如权利要求1、2、5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剂相对于所述发热电阻器的发热中心而对称地配置。8.如权利要求1、2、5的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多个焊剂的各个保持在所述可熔导体上的既定位置的保持机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绝缘基板上的盖部件, 所述多个焊剂分别由设置在所述盖部件的肋保持在既定位置。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熔导体设置有保持所述焊剂的保持孔, 所述多个焊剂分别由设置在所述可熔导体的所述保持孔保持在既定位置。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覆盖所述绝缘基板上的盖部件, 所述可熔导体设置有在与所述盖部件之间保持所述焊剂的凸部, 所述多个焊剂分别保持于设置在所述可熔导体的所述凸部与所述盖部件之间的既定位置。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在所述绝缘部件上的焊剂保持部件, 所述多个焊剂分别由设置在所述焊剂保持部件的肋保持在既定位置。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在所述绝缘部件上的焊剂保持部件, 所述可熔导体设置有在与所述焊剂保持部件之间保持所述焊剂的凸部, 所述多个焊剂分别保持于设置在所述可熔导体的所述凸部与所述焊剂保持部件之间的既定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使焊剂均匀地扩散在矩形状的可熔导体整个面上。具备:绝缘基板(11);发热电阻器(14),配置于绝缘基板(11);第1电极(12)及第2电极(12),层叠于绝缘基板(11);发热体引出电极(16),以与发热电阻器(14)绝缘的状态重叠,在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2)之间的电流路径上与发热电阻器(14)电连接;矩形状的可熔导体(13),从发热体引出电极(v)遍及第1电极(12)及第2电极(12)而层叠,因热而熔断,由此将第1电极(12)及第2电极(12)之间的电流路径截断;以及多个焊剂(17),配置于可熔导体(13)上,多个焊剂(17)沿着发热电阻器(14)配置。
【IPC分类】H01H37/76
【公开号】CN105122413
【申请号】CN201480023112
【发明人】小森千智, 向幸市, 古田和隆, 荒木利显, 江岛康二, 藤畑贵史
【申请人】迪睿合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4日
【公告号】WO2014175379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