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994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平齐并分别与一传输线缆焊接。
[00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呈矩形框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围设呈矩形框状的主体部,主体部后端面的上部向后延伸出一呈倒U形的延伸部,主体部套设于第一本体的前部,第一本体的后部收容于延伸部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后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前部并与第一壳体焊接在一起,第二壳体的前部将舌板和两第二本体的基部的前部收容于其内,第二壳体的前部与舌板和基部之间围设形成所述插接空间。
[00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主体部前端缘的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一先向外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一^^板,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均连接有一先向外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二卡板;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开设一贯穿基部后表面的第一卡槽,基部左右两侧面的后部均开设一贯穿基部内侧表面和基部后表面的第二卡槽;所述两第一卡板分别卡设于一第一卡槽内,所述两第二卡板分别卡设于同侧的两第二卡槽内并分别抵顶于两第二卡槽的前壁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后部套设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外部并与第一卡板焊接在一起。
[00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通过焊接部分别焊接于一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上由此达成与一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正插时,舌板向前插入,各基板的前部向上弯折,各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与对接端子电性连接,反插时,各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与一对应的对接端子电性连接,从而实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各第一导电端子与各第二导电端子焊接组装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没有组装遮蔽壳体的立体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没有组装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开始插接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与对接插座连接器插接好后的示意图。
[0027]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
[0029]绝缘本体10 第一本体11
[0030]第一安装槽111 卡固槽112
[0031]第二安装槽113 缺槽114
[0032]第一凹槽115 第二本体12
[0033]基部121 延伸部122
[0034]卡持部123 第一^^槽124
[0035]导引斜面125 第二卡槽126
[0036]第二凹槽127 第三卡槽128
[0037]导引开槽13 舌板20
[0038]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
[0039]开孔221导引部222
[0040]第一导电端子30第一端子31
[0041]第一基板311第一焊尾部312
[0042]第一固持部313第一接触部314
[0043]第一信号端子32第二基板321
[0044]第二焊尾部322第二固持部323
[0045]第二接触部324第二信号端子33
[0046]第三基板331第三焊尾部332
[0047]第三固持部333第三接触部334
[0048]第二端子34第四基板341
[0049]第四焊尾部342第四固持部343
[0050]第四接触部344第二导电端子40
[0051]第三端子41第五基板411
[0052]第一连接部412第一焊接部413
[0053]第五固持部414第五接触部415
[0054]第三信号端子42第六固持部421
[0055]第六接触部422第二焊接部423
[0056]第四信号端子43第七固持部431
[0057]第七接触部432第二连接部433
[0058]第三焊接部434第四端子44
[0059]第六基板441第八固持部442
[0060]第八接触部443第三连接部444
[0061]第四焊接部445遮蔽壳体50
[0062]第一壳体51主体部511
[0063]第--^板512第二卡板513
[0064]凹部514卡固弹片515
[0065]延伸部516第二壳体52
[0066]插接空间60插座连接器200
[0067]对接舌板201对接端子202。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069]请参阅图2、图4、图6和图8,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00用于与一对接插座连接器200插接,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舌板20,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0、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0和一遮蔽壳体50。
[0070]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第一本体11和两相对设置的固设于第一本体11上的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呈矩形状,第一本体11上表面的前部向下开设一贯穿第一本体11左右两侧面的呈U形的第一安装槽111,第一本体11上表面的中部开设一与第一安装槽111连通的卡固槽112,第一本体11下表面的前部向上开设一贯穿第一本体11左右两侧面的呈U形的第二安装槽113。所述第一本体11下表面的后部向上开设一缺槽114,第一本体1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向上开设一连通缺槽114和第二安装槽113的第一凹槽115。
[0071]请续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二本体12具有一矩形状的基部121,基部121后表面的两侧均向后延伸出一延伸部122,两延伸部122的末端之间连接有一横向延伸的卡持部123。所述基部121的外侧表面开设一贯穿基部121后表面的第一卡槽124,基部121内侧表面的前部设有一向前并向内倾斜的导引斜面125,基部121左右两侧面的后部均开设一贯穿基部121内侧表面和基部121后表面的第二卡槽126。卡持部123外侧表面的两侧均向下凹设一贯穿卡持部123后表面的第二凹槽127。基部121的内侧表面的后部开设一贯穿至卡持部123后表面的第三卡槽128。
[0072]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所述舌板20设于绝缘本体10前部的中间并与绝缘本体10间隔出一距离。舌板20顶面向下开设有呈横向排列的贯穿舌板2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若干开孔221。具体地,所述舌板20包括一第一板体21和一第二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1呈矩形状,所述第二板体22呈矩形状,第二板体22的顶面向下开设有呈横向排列的贯穿第二板体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所述若干开孔221,第二板体22的前端面凸设出一高出第二板体22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呈蘑菇头形状的导引部222。
[0073]请参阅图3,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0均具有一基板,各基板的前端分别设有一接触部,各基板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一焊尾部。具体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0包括一第一端子31、一第一信号端子32、一第二信号端子33和一第二端子34。所述第一端子31具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基板311,第一基板311后端缘的左侧连接有一先向左延伸再向后延伸的第一焊尾部312,第一基板31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左前方延伸最后再向前延伸的第一固持部313,第一固持部313的上表面向下冲设一凸出第一固持部313下表面的第一接触部314。第一信号端子32具有一呈长条形的第二基板321,第二基板321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二焊尾部322,第二基板32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固持部323,第二固持部323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二固持部323下表面的第二接触部324。第二信号端子33具有一呈长条形的第三基板331,第三基板331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三焊尾部332,第三基板33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三固持部333,第三固持部333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三固持部333下表面的第三接触部334。第二端子34具有一长条形的第四基板341,第四基板341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四焊尾部342,第四基板34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四固持部343,第四固持部343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四固持部343下表面的第四接触部344。
[0074]请参阅图3和图5,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0均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具体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0包括一第三端子41、一第三信号端子42、一第四信号端子43和一第四端子44,第三端子41具有一长条形的第五基板411,第五基板411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先向后上方延伸再向后延伸然后再向右水平延伸最后再向右下方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2的末端连接一先向右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一焊接部413,第五基板41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延伸再向右前方弯折延伸最后再向前延伸的第五固持部414,第五固持部414的下表面向上冲设一凸出第五固持部414上表面的第五接触部415。所述第三信号端子42具有一矩形板状的第六固持部421,第六固持部421的下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