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6994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应的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各接触部呈横向排列的分别向上凸伸出舌板的上表面并与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一一对称;遮蔽壳体后部套于绝缘本体的外部,前部呈矩形框状,前部与舌板和绝缘本体之间围设形成一插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下表面的后部向上开设一缺槽,所述各第一导电端子的基板的后端分别连接有一焊尾部,各焊尾部呈横向排列的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各焊尾部的下表面与缺槽的顶壁平齐并分别与一传输线缆焊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端子、一第一信号端子、一第二信号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长条形的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左前方延伸最后再向前延伸的第一固持部,第一固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冲设一凸出第一固持部下表面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呈长条形的第二基板,第二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二固持部下表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呈长条形的第三基板,第三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三固持部,第三固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三固持部下表面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四基板,第四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四固持部,第四固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冲设出一凸出第四固持部下表面的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第四基板的前端及第一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第三固持部和第四固持部分别从右至左呈横向排列的一体成型于舌板内,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分别凸伸出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的中部呈横向排列的收容于所述导引开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三端子、一第三信号端子、一第四信号端子和一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一长条形的第五基板,第五基板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先向后上方延伸再向后延伸然后再向右水平延伸再向右下方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末端连接一先向右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一焊接部,第五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延伸再向右前方弯折延伸最后再向前延伸的第五固持部,第五固持部的下表面向上冲设一凸出第五固持部上表面的第五接触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具有一矩形板状的第六固持部,第六固持部的下表面向上冲设一凸出第六固持部上表面的第六接触部,第六固持部后端缘的右侧连接有一先向右后方延伸再向右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具有一矩形板状的第七固持部,第七固持部的下表面向上冲设一凸出第七固持部上表面的第七接触部,第七固持部左侧缘的前端连接有一先向左延伸再向左下方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末端缘连接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三焊接部;所述第四端子具有一长条形的第六基板,第六基板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延伸再向右前方延伸最后再向前延伸的第八固持部,第八固持部的下表面向上冲设一凸出第八固持部上表面的第八接触部,第八固持部左侧面的后端连接有一先向左上方弯折延伸再向左延伸然后再向左下方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左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五基板的前端及第五固持部、第六固持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七固持部及第二连接部和第三焊接部以及第六基板的前端和第八固持部分别从左至右呈横向排列的一体成型于舌板内,第五固持部、第六固持部、第七固持部和第八固持部一一对应的设于第四固持部、第三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第一固持部的正上方;所述第三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焊接于第一端子的第一基板上表面的后部,第三端子和第一端子电性连通;所述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焊接于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二基板上表面的前部,第三信号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通;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第三焊接部焊接于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三固持部上表面的前部,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电性连通;所述第四端子的第四焊接部焊接于第二端子的第四基板上表面的后部,第四端子和第二端子电性连通,第五接触部、第六接触部、第七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分别凸伸出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五基板和第六基板的中部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及第四基板的中部呈横向排列的收容于所述导引开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包括一第一板体和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第三固持部和第四固持部分别从右至左呈横向排列的一体成型于第一板体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分别凸伸出第一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五固持部、第六固持部、第七固持部和第八固持部分别从左至右设于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第五接触部、第六接触部、第七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分别排列于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并一一对应的和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面向下开设有呈横向排列的贯穿第二板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若干开孔,所述第二板体一体成型于第一板体的外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第四基板的前端及第一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第三固持部和第四固持部分别与第一板体一体成型于第二板体内,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分别收容于一开孔内并向下凸伸出第二板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五基板的前端及第五固持部、第六固持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七固持部及第二连接部和第三焊接部以及第六基板的前端和第八固持部分别与第一板体一体成型于第二板体内,第五接触部、第六接触部、第七接触部和第八接触部分别收容于一开孔内并向上凸伸出第二板体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前端面凸设出一高出第二板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呈蘑菇头形状的导引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和两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表面的前部向下开设一贯穿第一本体左右两侧面的呈U形的第一安装槽,第一本体下表面的前部向上开设一贯穿第一本体左右两侧面的呈U形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一基部,基部后表面的两侧均向后延伸出一延伸部,两延伸部的末端之间连接有一横向延伸的卡持部,基部内侧表面的前部设有一向前并向内倾斜的导引斜面,基部的内侧表面的后部开设一贯穿至卡持部后表面的第三卡槽;两第二本体相对的组装于第一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两第二本体的延伸部及卡持部分别卡设于第一本体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第一本体前端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抵顶于两第三卡槽的前壁上,两导引斜面相对设置,两基部的前部与第一本体围设形成所述导引开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槽从第一本体下表面的后部向上开设而成;所述第一基板后端缘的左侧连接有一先向左延伸再向后延伸的第一焊尾部,所述第二基板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二焊尾部,所述第三基板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三焊尾部,所述第四基板的后端缘向后延伸出一第四焊尾部;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基板的后端及第一焊尾部、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二基板的后端及第二焊尾部、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三基板的后部及第三焊尾部、第二端子的第四基板的后端及第四焊尾部、第三端子的第五基板的后端及其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焊接部、第四端子的第六基板的后部及第三连接部和第四焊接部均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内,第一焊尾部、第二焊尾部、第三焊尾部和第四焊尾部分设于缺槽处,第一焊尾部、第二焊尾部、第三焊尾部和第四焊尾部的下表面与缺槽的顶壁平齐并分别与一传输线缆焊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体和一呈矩形框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围设呈矩形框状的主体部,主体部后端面的上部向后延伸出一呈倒U形的延伸部,主体部套设于第一本体的前部,第一本体的后部收容于延伸部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后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前部并与第一壳体焊接在一起,第二壳体的前部将舌板和两第二本体的基部的前部收容于其内,第二壳体的前部与舌板和基部之间围设形成所述插接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主体部前端缘的上部和下部均连接有一先向外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一卡板,主体部的左右两侧缘均连接有一先向外弯折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二卡板;所述基部的外侧表面开设一贯穿基部后表面的第 ^槽,基部左右两侧面的后部均开设一贯穿基部内侧表面和基部后表面的第二卡槽;所述两第一卡板分别卡设于一第一卡槽内,所述两第二卡板分别卡设于同侧的两第二卡槽内并分别抵顶于两第二卡槽的前壁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后部套设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外部并与第一卡板焊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舌板、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若干第二导电端子。舌板设于绝缘本体的前部并与绝缘本体间隔出一距离;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的前端一体成型于舌板上,分别设有一接触部,各接触部呈横向排列的分别凸伸出舌板的下表面,各第一导电端子的后端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若干第二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舌板上并分别焊接于一对应的第一导电端子上,均具有一接触部,各接触部呈横向排列的分别凸伸出舌板的上表面并与各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一一对称。本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方便用户的使用。
【IPC分类】H01R13-631
【公开号】CN204407611
【申请号】CN201420329868
【发明人】孙道锐, 杜高华
【申请人】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