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568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科技发展的日趋成熟,锂电池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但是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外力或内部结构不稳定发生温度异常,如不及时监控调整极易造成锂电池损坏甚至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池盒,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试温管、探温剂、传温棒、第一感温片、感温线、第二感温片,降温组件,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左端,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电池盒胶连相连,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右端,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与电池盒胶连相连,所述的试温管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中端,所述的试温管与电池盒卡扣相连,所述的探温剂位于试温管内部,所述的传温棒位于试温管外部底端,所述的传温棒与试温管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位于传温棒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与传温棒胶连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数量有若干件且均匀环绕在传温棒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位于第一感温片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与第一感温片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感温片位于感温线末端,所述的第二感温片与感温线焊接相连。
[0006]进一步,所述的降温组件包含冷却箱、冷却液、冷却水管、加压泵。
[0007]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箱位于电池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箱与电池盒螺纹相连。
[0008]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液位于冷却箱内部。
[0009]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水管位于电池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水管与电池盒卡扣相连。
[0010]进一步,所述的加压泵位于冷却箱顶部,所述的加压泵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0011]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箱内部顶端左侧还设有定时器,所述的定时器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0012]进一步,所述的冷却箱内部低端还设有液氮箱,所述的液氮箱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锂电池的温控装置,首先将锂电池放进电池盒后将若干第二感温片贴在锂电池外壁四周,此时探温剂处于最低位即只有空气温度,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会形成闭合红外线光幕,且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与加压泵是反向机构,当锂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工作温度,由第二感温片将温度通过感温线传递至第一感温片,再由传温棒将若干第一感温片的温度集聚,再由传温棒将温度传递到试温管内的探温剂,探温剂的材质是水银,由热胀冷缩原理可知,探温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在试温管内升高,因为水银是不透明的金属,当高度超过设定值后会阻断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之间的传导断开红外线光幕,从而触发加压泵,加压泵工作将冷却箱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管对锂电池进行循环冷却,使得锂电池的温度降低,探温剂高度下降,红外线光幕恢复,加压泵停止工作,当加压泵开始工作后超过定时器设定时间,探温剂的高度仍然高于设定值即锂电池的温度仍高于设定值时,定时器启动液氮箱中的液氮对冷却液进行降温使得锂电池的温度可迅速降低,避免锂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通过水银进行物理监控,实现了对锂电池温度的精密监控,极大的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内部主视图
[0015]图2是锂电池的温控装置俯视图
[0016]电池盒I 红外线发射器2
[0017]红外线接收器3 试温管4
[0018]探温剂5 传温棒6
[0019]第一感温片7 感温线8
[0020]第二感温片9 冷却箱10
[0021]冷却液11 冷却水管12
[0022]加压泵13 定时器14
[0023]液氮箱15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6]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电池盒1,包括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试温管4、探温剂5、传温棒6、第一感温片7、感温线8、第二感温片9、降温组件,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2位于电池盒I内部侧壁左端,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2与电池盒I胶连相连,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3位于电池盒I内部侧壁右端,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3与电池盒I胶连相连,所述的试温管4位于电池盒I内部侧壁中端,所述的试温管4与电池盒I卡扣相连,所述的探温剂5位于试温管4内部,所述的传温棒6位于试温管4外部底端,所述的传温棒6与试温管4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7位于传温棒6外壁,所述的感温线8与传温棒6胶连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7数量有若干件且均匀环绕在传温棒6外壁,所述的感温线8位于第一感温片7外壁,所述的感温线8与第一感温片7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感温片9位于感温线8末端,所述的第二感温片9与感温线8焊接相连,所述的降温组件包含冷却箱10、冷却液11、冷却水管12、加压泵13,所述的冷却箱10位于电池盒I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箱10与电池盒I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液11位于冷却箱10内部,所述的冷却水管12位于电池盒I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水管12与电池盒I卡扣相连,所述的加压泵13位于冷却箱10顶部,所述的加压泵13与冷却箱10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箱10内部顶端左侧还设有定时器14,所述的定时器14与冷却箱10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箱10内部低端还设有液氮箱15,所述的液氮箱15与冷却箱10螺纹相连,该锂电池的温控装置,首先将锂电池放进电池盒I后将若干第二感温片9贴在锂电池外壁四周,此时探温剂5处于最低位即只有空气温度,红外线发射器2与红外线接收器3之间会形成闭合红外线光幕,且红外线发射器2和红外线接收器3与加压泵13是反向机构,当锂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工作温度,由第二感温片9将温度通过感温线8传递至第一感温片7,再由传温棒6将若干第一感温片7的温度集聚,再由传温棒6将温度传递到试温管4内的探温剂5,探温剂5的材质是水银,由热胀冷缩原理可知,探温剂5随着温度的升高在试温管4内升高,因为水银是不透明的金属,当高度超过设定值后会阻断红外线发射器2与红外线接收器3之间的传导断开红外线光幕,从而触发加压泵13,加压泵13工作将冷却箱10中的冷却液11通过冷却水管12对锂电池进行循环冷却,使得锂电池的温度降低,探温剂5高度下降,红外线光幕恢复,加压泵13停止工作,当加压泵13开始工作后超过定时器14设定时间,探温剂5的高度仍然高于设定值即锂电池的温度仍高于设定值时,定时器启动液氮箱15中的液氮对冷却液11进行降温使得锂电池的温度可迅速降低,避免锂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危险,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通过水银进行物理监控,实现了对锂电池温度的精密监控,极大的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系数。
[002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包括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试温管、探温剂、传温棒、第一感温片、感温线、第二感温片,降温组件,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左端,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电池盒胶连相连,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右端,所述的红外线接收器与电池盒胶连相连,所述的试温管位于电池盒内部侧壁中端,所述的试温管与电池盒卡扣相连,所述的探温剂位于试温管内部,所述的传温棒位于试温管外部底端,所述的传温棒与试温管一体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位于传温棒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与传温棒胶连相连,所述的第一感温片数量有若干件且均匀环绕在传温棒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位于第一感温片外壁,所述的感温线与第一感温片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感温片位于感温线末端,所述的第二感温片与感温线焊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组件包含冷却箱、冷却液、冷却水管、加压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位于电池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箱与电池盒螺纹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位于冷却箱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位于电池盒内部底端,所述的冷却水管与电池盒卡扣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泵位于冷却箱顶部,所述的加压泵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内部顶端左侧还设有定时器,所述的定时器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内部低端还设有液氮箱,所述的液氮箱与冷却箱螺纹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温控装置,包括电池盒,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试温管、探温剂、传温棒、第一感温片、感温线、第二感温片,降温组件,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通过水银进行物理监控,实现了对锂电池温度的精密监控,极大的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系数。
【IPC分类】H01M10-613, H01M10-6567, H01M10-635
【公开号】CN204464414
【申请号】CN201520135254
【发明人】李飞
【申请人】李飞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