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0749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为了统一不同设备的连接器以提高连接器的通用性,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连接器是目前计算器最为普遍的连接接口,USB连接器是支持可即插即用的外部总线,USB连接器可用来连接多种外围装置,包括喇叭、电话、游戏游戏杆、打印机、扫描仪及照相机等等。随着USB连接器的普及,目前USB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充电及数据传输领域。
[0003]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现有的USB2.0插座连接器需分正反面才能插入且传输速率不高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使USB插座连接器实现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通常的做法是在USB插座连接器饿对接舌板的下表面增加一组对应的导电端子。而为了提高USB插座连接器传输速率,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导电端子的数量。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插座连接器的强度较差,多次插接后容易损坏;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之绝缘本体和对接舌板之间成型和组装不方便;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相互之间会产生讯号干扰影响电讯号传输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组装方便、结构强、电讯号传输质量高的电连接器,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组装方便、结构强、电讯号传输质量高的电连接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两接地片、一基体、一卡持件、多个导电端子和一外壳。绝缘本体内围成有一插接槽,并在绝缘本体内设有与插接槽相通的多个导电端子槽。每一接地片具有一基板,基板中部贯穿开设有开孔,开孔的前孔壁向后并向外延伸形成多个接触端子,所述接地片上下对称的分别固定装设于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体包括一上基体和一与上基体相互配合且固定装设于上基体上的下基体,上基体后端向上且向后贯穿开设有多个焊接槽,下基体后端向下且向后贯穿开设有多个焊接槽。所述卡持件固设于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之间。所述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向外扩张形成一平板状焊接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上,且一体成型于上基体和下基体上的导电端子于竖直方向呈两排排列,多个导电端子的前端凸伸出基体的前表面且前端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槽内,多个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固定装设于所述多个焊接槽内,装设有接地片的绝缘本体装设于成型有导电端子且装设有卡持件的基体前表面。所述外壳套设于装设有接地片的绝缘本体及成型有导电端子且装设有卡持件的基体外,接地片的接触端子与外壳相接触。
[000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所述导电端子于竖直方向呈两排排列且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上基体和下基体上,且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向外扩张形成一平板状焊接部,上基体和下基体采用卡合结构组装在一起,然后将成型有导电端子的基体装设于绝缘本体上完成组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优点在于正反面都可以插入使用、组装方便、结构强、电讯号传输质量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9]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0]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1]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0012]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3]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0
[0014]上壁11下壁12
[0015]后壁13侧壁14
[0016]卡持槽141插接槽15
[0017]卡台16导电端子槽17
[0018]安装槽18固定槽19
[0019]基体20上基体21
[0020]固定柱211下基体22
[0021]固定孔221搭接槽222
[0022]焊接槽23卡持件30
[0023]基部31通孔311
[0024]接触臂32卡持部321
[0025]搭接部33导电端子40
[0026]固持部41弹性接触部42
[0027]焊接部43绝缘片50
[0028]接地片60基板61
[0029]固定部62接触部63
[0030]开孔64接触端子65
[0031]外壳7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基体20、一^持件30、多个导电端子40、两绝缘片50、两接地片60和一外壳70。
[0034]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0内围成有一插接槽15,并在绝缘本体10内设有与插接槽15相通的多个导电端子槽17。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顶壁11、一底壁12、一后壁13和两侧壁14,顶壁11、底壁12、后壁13和两侧壁14围成所述插接槽15。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中部分别向插接槽15内部凸伸形成卡台16,使该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示)对接时搭配更密合。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和底壁12上并排开设有前后延伸并向后贯穿绝缘本体10的后壁13且与插接槽15相通的所述导电端子槽17,其中所述导电端子槽17进一步于顶壁11和底壁12中部向上向下贯穿顶壁11、底壁12和卡台16。
[0035]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侧壁14前端分别开设有向后向外贯穿于绝缘本体10的卡持槽141,且卡持槽141中部进一步向内贯穿两侧壁14与插接槽15相通。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外表面和底壁12外表面分别向下向上对称开设有安装槽18,安装槽18前端两侧进一步贯穿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和底壁12与插接槽15相通,安装槽18后端两侧贯穿绝缘本体10的顶壁11和底壁12开设有固定槽19。
[0036]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基体20包括一上基体21和一与上基体21相互配合且固定装设于上基体21上的下基体22。所述上基体21向上且向后贯穿开设有多个焊接槽23,下基体22后端分别向下且向后贯穿开设有多个焊接槽23。上基体21的下表面两侧向下凸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柱211,下基体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固定柱211向下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221,下基体22的前端两侧分别开设有向下且向后贯穿并与焊接槽23相通的搭接槽222。
[0037]所述卡持件30具有一平板状的基部31,基部31对应所述上基体21的固定柱211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11,基部31的两侧缘分别向前凸伸形成两接触臂32。所述两接触臂32的前端分别向内凸设有一卡持部321,当该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卡持部321可以卡持于对接连接器上,更稳定的连接。所述基部31后端的两侧缘分别向外凸伸后向后并向下弯曲延伸再向后水平延伸形成两搭接部33。
[0038]所述每一导电端子40皆具有一固持部41、从固持部41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一弹性接触部42和从固持部41后端向外扩张形成的一平板状焊接部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40的焊接部43设计为面积较大的平板状结构,使得焊接更加容易和方便。
[0039]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的导电端子40为接地端子,且一体成型于上基体21的导电端子40中包括一侦测端子。
[0040]所述两接地片60为上下对称结构,其上部的接地片60具有一基板61,基板61后端两侧缘向外凸伸后向下弯曲延伸形成两固定部62,基板61两侧的前端缘向前且向下延伸形成两接触部63。每一接地片60的基板61中部贯穿开设有开孔64,开孔64的前孔壁向后并向外延伸形成多个接触端子65,用于与外壳70接触实现接地消除静电。
[0041]其下部的接地片60具有一基板61,基板61后端两侧缘向外凸伸后向上弯曲延伸形成两固定部62,基板61两侧的前端缘向前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