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868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
[0034]图10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俯视图;
[0035]图1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动簧片的主视图;
[0036]图12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37]图13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38]图14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39]图15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40]图16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41]图17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俯视图;
[0042]图18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仰视图;
[0043]图19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44]图20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45]图21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46]图22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47]图23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48]图24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49]图25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50]图26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51]图27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52]图28是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53]图29是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54]图30是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55]图31是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56]图32是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57]图33是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58]图34是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59]图35是实施例七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60]图36是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61]图37是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62]图38是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63]图39是实施例八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0064]图40是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示意图;
[0065]图41是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0066]图42是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主视图;
[0067]图43是实施例九本实用新型的动簧部分的反力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8]实施例一
[0069]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磁路系统、接触系统、推动机构和基座;磁路系统一般由两个基本对称的磁路组成,包括静止导磁体部件、可动导磁体部件和线圈,接触系统包括动簧部分10、静簧部分20,推动机构一般由推动块30担当;所述动簧部分包括用来实现载流的动簧片11和动触点12 ;其中,动簧片11由三片叠成,动触点12有二个,所述动触点12铆装在动簧片11 (即三片叠起后)的一面,并在动簧片11 (即三片叠起后)的另一面具有凸出的铆接末端121 ;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反力簧片13,反力簧片13装在动簧片11 (即三片叠起后)的另一面,反力簧片13 —端固定在动簧片11的根部与所述动触点12的铆接末端121之间,反力簧片13的另一端向铆接末端121方向延伸并设有第一折弯131和第二折弯132 ;所述第一折弯131设在反力簧片和动簧片联接的固定点与接近所述铆接动触点末端121朝向动簧片根部方向的边缘之间;所述第二折弯132设在第一折弯131和反力簧片13的末端之间,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反力簧片的第一折弯至第二折弯的长度尺寸,即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的部分1303的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反力簧片的第一折弯至第二折弯的部分1302的长度尺寸;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132至动簧片11的距离尺寸大于铆接末端121的凸出尺寸;当反力簧片13受力动静触点闭合时,第二折弯132产生的变形量大于第一折弯131产生的变形量,使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之间的部分1303与动簧片11之间形成一个一定的第一间隙133,以避让所述铆接末端121及动簧片11。
[0070]所述反力簧片13中,反力簧片和动簧片联接的固定点至第一折弯的部分1301与动簧片11相贴靠,反力簧片的第一折弯131使得反力簧片13的第一折弯至第二折弯的部分1302向远离动簧片的方向折出,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132使得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的部分1303又向靠近动簧片11的方向折进;当反力簧片受力动静触点闭合时,第二折弯132产生的变形量大于第一折弯131产生的变形量,优选的是第二折弯132产生变形,而第一折弯131不产生变形,使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之间的部分1303与动簧片11之间形成一个一定的第一间隙133,以避让所述铆接末端及动簧片。
[0071]所述反力簧片13的第二折弯132具有预置的折弯角度,以使所述动簧部分能够提供与折弯角度对应的动合压力和超行程。
[0072]在反力簧片设计时,还可以反力簧片的第一折弯至第二折弯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的部分的宽度尺寸。
[0073]还可以反力簧片的第一折弯至第二折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大于或等于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的部分的厚度尺寸。
[0074]反力簧片与动簧片的固定方式:所述反力簧片13中,在对应于与动簧片11的相固定处设有二个耳片134 ;在动簧片11的对应位置设有安装槽111 ;所述反力簧片13的耳片134穿过所述动簧片的安装槽111,并在穿过部分采用砍痕135所形成的凸起进行铆接形成防退结构,使所述反力簧片13的一端与动簧片11相固定。
[007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是采用单独的反力簧片13,反力簧片13仅提供压力,不参与继电器的载流与散热,在反力簧片13中设有两处折弯,通过设置好两处折弯,提供继电器所需的动合压力与超行程,当反力簧片13受力时,第二折弯产生的变形量大于第一折弯产生的变形量,优选的是第二折弯132产生变形,而第一折弯131不产生变形,使反力簧片的第二折弯至反力簧片末端之间的部分1303与动簧片之间形成一个一定的第一间隙133,第一间隙133可保证反力簧片13在触点闭合时,防止反力簧片的弟—.折弯至反力費片末端之间的部分1303与动触点12的柳接末端121和动費片11接触导致的继电器反力特性曲线陡变,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降低;第二折弯132可以用来调节动合压力和超行程。该第一间隙133还解决了反力簧片设计时,产生反力的簧片宽度尺寸受动触点末端让位引起的簧片宽度尺寸无法满足产品设计的动合压力和超行程的需求,以及设定的抗疲劳寿命的要求;在继电器设计时可以在更小的空间实现弹性反力结构的设计,有利于继电器外形尺寸的小型化设计。
[0076]实施例二
[0077]参见图12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力簧片与动簧片的固定方式不同。
[0078]所述动簧部分包括用来实现载流的动簧片21和动触点22 ;反力簧片23具有第一折弯231和第二折弯232 ;
[0079]所述反力簧片23中,在对应于与动簧片的相固定处设有第一通孔234 ;在动簧片的对应位置设有翻边凸环211 ;所述动簧片的的翻边凸环211穿过所述反力簧片的第一通孔234,并在穿过部分采用翻边铆接方式形成防退结构,使所述反力簧片23的一端与动簧片21相固定。
[0080]实施例三
[0081]参见图14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力簧片与动簧片的固定方式不同。
[0082]所述动簧部分包括用来实现载流的动簧片31和动触点32 ;反力簧片33具有第一折弯331和第二折弯332 ;
[0083]所述反力簧片33中,在对应于与动簧片的相固定处设有耳片334 ;耳片334设有劈缝;在动簧片的对应位置设有安装槽311 ;所述反力簧片的耳片334穿过所述动簧片的安装槽311,并在穿过部分采用镜像劈铆所形成的凸起进行铆接形成防退结构,使所述反力簧片33的一端与动費片31相固定。
[0084]实施例四
[0085]参见图20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反力簧片的磁保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力簧片与动簧片的固定方式不同。
[0086]所述动簧部分包括用来实现载流的动簧片41和动触点42 ;反力簧片43具有第一折弯431和第二折弯43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