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保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98961阅读:来源:国知局
120还与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件3通过驱动凸起133驱动连接。两片动簧片提高了安装稳定性,使得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更为可靠,同时两片动簧片夹持一片分流片的安装方式简便可靠。优选地,动簧片120或/和分流片130的中部还开设有沿动簧片120或分流片130长度方向开设的条状槽孔134。条状槽孔进一步降低了动簧片或分流片的弹性系数,保证了动作稳定性。
[0054]接触系统I的安装方式不仅限于上述三种实施例,还可以是动簧片120相对设置在分流片130安装有动触点102的背侧,分流片130与动引出片121夹持动簧片120,并且所述的槽特征131的宽度大于分流片130的宽度,分流片130安装有动触点102的端部可置于槽特征131内并在槽特征131内移动,分流片130的中部还有U型折弯部,动簧片120的端部还设有可与推动件3驱动连接的驱动凸起133。动簧片设置在动触点的背侧使得动簧片带动分流片产生的超行程效果显著,避免了闭合时触点间产生短时分离并产生强电弧,提高了触点的使用寿命。
[0055]或者是是动簧片120相对设置在分流片130安装有动触点102的一侧,动簧片120与动引出片121夹持分流片130,并且所述的槽特征131为直径大于动触点102的圆形,容易想到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槽特征131还可以为椭圆形或者任意与动触点102相匹配的形状,动触点102可置于槽特征131内并在槽特征131内移动。动簧片设置在动触点一侧使得组装过程简便,同时结构简单带动分流片的摆动过程稳定。
[0056]又或者是分流片130安装在动簧片120内,并且分流片130与动簧片120之间设有槽特征131,分流片130的端部可与槽特征131的内边沿固定连接。动簧片与分流片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加工且稳定性强。
[0057]所述的屏蔽罩6对应安装在由壳体4和盖体5组成的继电器外壳上,如图8所示的屏蔽罩6上设有可与继电器外壳相连接安装的弹性安装片610,所述弹性安装片610的一侧与屏蔽罩6其中一侧壁的端部相连接,弹性安装片610的另一侧与屏蔽罩6对应的另一侧壁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缺口 600。弹性安装片610的端部还设有可与壳体4或盖体5的侧壁接触连接且用于将屏蔽罩6与继电器外壳弹性卡接安装的弹性卡件611。弹性安装片使得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的安装及拆卸简便,提高了屏蔽罩的使用效率,同时弹性卡件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特别地,弹性卡件611的端部与壳体4或盖体5的侧壁上设置的台阶特征45的边沿相弹性卡接。弹性卡件端部与台阶特征的配合连接牢固,提高了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安装的稳定性。具体地,图8中的屏蔽罩6呈U型结构包括相对应设置的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的第三侧壁603,所述的弹性安装片610与第三侧壁603对应设置且一端与第一侧壁601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壁602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缺口 600。此外,屏蔽罩6可有如下的五种实施例方案,并且每种方案均是基于上述的屏蔽罩6的结构演变而成。
[0058]如图9至图12所示的是屏蔽罩6的第一种实施例,其中图9和图10中的弹性卡件611安装在弹性安装片610端部的一侧并与第二侧壁602的端部对应设置,屏蔽罩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缺口增加了屏蔽罩的弹性系数从而使得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安装及拆卸过程简便。并且从图11所示的截面图,弹性安装片610的端部延伸设有弹性卡件611,所述的弹性卡件611与弹性安装片610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弹性卡件与弹性安装片为一体成型且设有折弯角度,不仅便于生产加工同时保证了弹性卡件的使用稳定性,提高了屏蔽罩的安装可靠性。此外,如图12所示的屏蔽罩6的侧壁结构,其中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分别垂直于第三侧壁603的一侧设置,从而使得第一侧壁601平行于第二侧壁602,第三侧壁603平行于弹性安装片610。
[0059]如图13所示的是屏蔽罩6的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侧壁向屏蔽罩6的内部倾斜设置,并且倾斜设置的侧壁与相邻侧壁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从而使得该侧壁可与继电器外壳弹性连接。倾斜设置的侧壁便于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的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屏蔽罩的使用效率,同时侧壁的倾斜角度便于屏蔽罩的加工。优选地,如图13所示的屏蔽罩6的第二侧壁602与第三侧壁603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弹性卡件及倾斜设置的第二侧壁保证了屏蔽罩安装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屏蔽罩性能的可靠性。
[0060]如图14至图16所不的是屏蔽罩6的第三种实施例,屏蔽罩6的相对应侧壁的顶部和/或底部分别设有用于限位安装继电器外壳的限位卡件620,所述的限位卡件620可与继电器外壳的侧壁接触连接。限位卡件提高了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安装的准确性,同时侧壁顶部和底部的多个限位卡件防止了继电器外壳在屏蔽罩内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屏蔽罩安装的稳定性。具体地,图14中的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卡件220,优选地,如图15所示相对应侧壁的顶部上的限位卡件620与底部上的限位卡件620错位设置。错位设置的限位卡件保证了继电器外壳在屏蔽罩内不发生晃动,提高了安装稳定性。并且如图16所示的截面图,相对应侧壁上的限位卡件620分别沿侧壁顶部或底部的边沿相对延伸,并且相对应侧壁顶部的限位卡件620的端部间距M小于相对应侧壁底部的限位卡件620的端部间距N。限位卡件的间距关系使得继电器外壳从单一方向插入屏蔽罩,保证了加工过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安装稳定性及加工效率。
[0061]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是屏蔽罩6的第四种实施例,其中图17的屏蔽罩6的侧壁的顶部和/或底部分别设有用于产生爬电距离的凸起特征630,屏蔽罩6相对应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屏蔽罩6与继电器外壳固定的点胶孔640。凸起特征提高了屏蔽罩侧壁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了屏蔽罩的性能,同时点胶孔便于屏蔽罩与继电器外壳的固定,提高了屏蔽罩的安装效率。具体地,图18中的第一侧壁601、第二侧壁602和第三侧壁603的顶部分别设有用于产生爬电距离的凸起特征630,第一侧壁601和第二侧壁602的底部还对应延伸设有用于限位安装继电器外壳的限位卡件620,并且第二侧壁602上还开设有用于将屏蔽罩6与继电器外壳固定的点胶孔640。
[0062]如图19所示的是屏蔽罩6的第五种实施例,其中所述的继电器外壳上开设有用于点胶的点胶槽450,所述的点胶槽450与弹性安装片610对应设置,点胶槽450点胶后可使弹性安装片610与继电器外壳连接固定且固定方式简便。
[0063]磁保持继电器的外壳由壳体4和盖体5拼接而成,图22和图23所示的壳体4内设有用于限位安装接触系统I的凸起特征,所述的凸起特征包括第一限位壁410和第二限位壁420,所述的第一限位壁410与壳体4的侧壁之间形成了用于限位安装静片110的静片安装槽411,所述的第二限位壁420上设有用于限位安装静触点101或用于对应限位安装静片110上凸起的静触点安装槽421,所述的凸起可以是用于固定静触点101的固定凸起,壳体4内还设有与静触点安装槽421对应设置可配合静触点安装槽421安装静触点101的第一限位凸起430,并且第二限位壁420的端部还设有与第一限位壁410的一端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凸起440,所述的第二限位凸起440可与第一限位壁410配合形成用于限位安装动引出片121的动引出片限位槽441。壳体内的凸起特征结构分布简单便于壳体的加工,同时使得接触系统与壳体的装配准确从而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装配效率。
[0064]优选地,静触点安装槽421相对于第二限位壁420倾斜设置,动引出片限位槽441相对于第一限位壁410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动簧片120与所对应的静片110在触点分离时形成夹角,夹角使得动簧片与静片之间的距离缩小,提高了动簧片受到的电动力,进而提高了触点闭合的稳定性。特别地,静触点安装槽421与动引出片限位槽441相互平行,平行设置的静触点安装槽和动引出片限位槽保证了闭合后静触点与动触点的稳定接触,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工作稳定性。
[0065]所述第一限位壁410的一端可与第二限位凸起440配合限位安装动引出片121,第一限位壁410的另一端连接设有相对于第一限位壁410垂直设置的第三限位壁412,所述的第三限位壁412与动簧片120端部的缺口特征123对应设置,并且第三限位壁412可与缺口特征123配合对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件3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静片安装槽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缺口特征与第三限位壁保证了推动件的稳定移动,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电磁系统与接触系统驱动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缺口特征加工方便使用灵活。特别地,缺口特征123开设在动簧片120端部的一侧,并且开口特征123的形状与推动件3的横截面相匹配,推动件3的顶部及底部可分别与第三限位壁412及缺口特征123的边沿滑动接触。缺口特征的开设位置便于推动件的装配安装,同时缺口特征的形状提高了对推动件移动限位的准确性,保证了推动件的安装可靠性。
[0066]如图24所示的盖体5上设有分别可与第一限位壁410和第三限位壁412相接触并配合对静片I1进行限位的第一盖体凸起501和第二盖体凸起502,盖体5上还设有可与第二限位壁420相匹配接触连接并配合对静触点101进行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