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140896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圈。
[0098]在主电流输入电极处连接电流传感器,用于对主电流进行检测,如主电流超过额定阈值,则启动激励电流输入电极激励电磁线圈驱动开合机构运动。
[009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主电流输入电极1与激励电流输入电极2并联,向电磁线圈输入激励电流,可以直接利用主电流输入电极1至主电流输出电极18之间短路电流;当主电流输入电极1至主电流输出电极18之间出现短路时,形成瞬时大电流,该瞬时大电流,使激励电流输入电极2中的电流强度同步增大,产生了促使电磁铁组件产生瞬时大磁场,使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分闸。
[0100]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将开合控制机构设置于真空腔内部,结构简单紧凑,对于真空断路器的分闸、合闸控制灵活精确,通过选择铁磁体作为磁性体,不但能够避免高温条件下的消磁,还能够实现断电分闸保持;通过框架体3,不但能够增加真空腔的强度,且为安装提供了便利,方便应用于各种需要的场合。
[0101]实施例2
[0102]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变化例。
[0103]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104]所述上电极柱5的下侧边缘设有上侧凸极柱19 ;
[0105]所述下电极柱15的上侧边缘设有下侧凸极柱22 ;
[0106]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转动结构体7、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所述转动结构体7为平面体导体结构,转动结构体7的中心处设有非导电转轴20,所述非导电转轴20的轴线与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的轴线重合,所述转动结构体7在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柱15之间可绕非导电转轴20转动,所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分别设置于平面体导体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0107]优选地,所述转动结构体7与非导电转轴20之间设有非导电轴承21。
[010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109]如图4 (a)和图4 (b)所示,激励电流输入电极2向电磁线圈输入激励电流,使电磁铁组件产生电磁场,并与开合机构的磁性体之间形成控制磁场,磁性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与铁芯吸合,同时,吸合过程中转动结构体7转动使转动结构体7分别与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柱15上的凸极柱相接触,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处于合闸状态;取消向电磁线圈输入的激励电流(铁磁体)或输入反向的激励电流(永磁体),磁性体在手动位置复位组件(铁磁体)或反向磁场(永磁体)的作用下与铁芯分离,同时,分离过程中转动结构体7转动使转动结构体7分别与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柱15上的凸极柱分离,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处于分闸状态。
[0110]实施例3
[0111]实施例3为实施例1的变化例。
[0112]如图5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113]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内置至少一个磁性体的转动球体24,所述转动球体24包括刚性拼接的非导电结构体24022401和导电结构体2402 ;
[0114]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两个电磁线圈(上大线圈23和下大线圈25),两个电磁线圈分别缠绕于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柱15的外部。
[011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116]激励电流输入电极2向电磁线圈输入激励电流,使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场,并与转动球体24内置的磁性体之间形成控制磁场,磁性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磁性体转动过程中带动转动球体24转动,使转动球体24的非导电结构体24022401或导电结构体2402与上电极柱5和/或下电极柱15相接触,进而实现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处于分闸状态(如图6所示)或合闸状态(如图5所示)。
[0117]实施例4
[0118]实施例4为实施例3的变化例。
[0119]如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0120]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内置至少一个磁性体的椭圆体26,所述椭圆体26包括刚性拼接的绝缘部27和导体部28。
[0121]优选地,所述椭圆体26的中心处设有转动轴9。
[01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同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0123]实施例5
[0124]实施例5为实施例2的变化例。
[0125]如图9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0126]所述两个电磁铁组件分别内嵌于上电极柱5和下电极柱15,所述上侧凸极柱19和下侧凸极柱22分别设置于转动结构体7上。
[01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0128]实施例6
[0129]实施例6为实施例5的变化例。
[0130]如图10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0131]所述上电极柱5、下电极柱15以及转动结构体7上均不设凸极柱;
[0132]所述转动结构体7与上电极柱5或下电极柱15之间设有预紧复位弹簧29、推力轴承30和接触电极;所述预紧复位弹簧29连接于推力轴承30与上电极柱5或下电极柱15之间;所述接触电极分别与转动结构体7和上电极柱5或下电极柱15相接触。
[013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接触电极替代凸极柱,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5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预紧复位弹簧29和推力轴承30为转动结构体7提供预紧力。
[0134]实施例7
[0135]实施例7为实施例5的变化例。
[0136]如图11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0137]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导电连接体、连接于导电连接体上的至少一个双稳态变形体31 (外型类似碟形弹簧)以及设置于双稳态变形体31上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分别位于导电连接体的两侧,并设置于双稳态变形体31的同一面上。
[0138]优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体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
[0139]-导电支撑柱体32;
[0140]-铰链式结构。
[01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142]激励电流输入电极2向电磁线圈输入激励电流,使电磁铁组件产生电磁场,并与开合机构的磁性体之间形成控制磁场,磁性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与铁芯分离,同时,双稳态变形体31在磁性体的带动下与上电极柱5和/或下电极柱15分离,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处于分闸状态,如图12和图13(b)所示;取消向电磁线圈输入的激励电流(铁磁体)或输入反向的激励电流(永磁体),磁性体在手动位置复位组件(铁磁体)或反向磁场(永磁体)的作用下,使双稳态变形体31反向运动,与上电极柱5和/或下电极柱15接触,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处于合闸状态,如图11和图13(a)所示。
[014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稳态变形体31,能够实现开合机构的位置双稳态。
[0144]实施例8
[0145]实施例8为实施例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例。
[0146]如图14所示,实施例8与其他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0147]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导磁磁轭体33和缠绕于导磁磁轭体33外端的电磁线圈;所述导磁磁轭体33的外端和电磁线圈设置于真空腔的外部;所述导磁磁轭体33与真空腔的腔壁之间密封。
[0148]优选地,所述导磁磁轭体33与真空腔的腔壁之间通过熔焊工艺密封。
[0149]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自动分闸合闸真空断路器装置,将用于产生电磁场的电磁线圈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