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868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电气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在电子设备,特别是诸如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或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气连接件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印刷电路板和诸如键盘、屏幕、麦克风或相机之类的用户接口。为了使板和用户接口电气互连,使用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导电迹线的、通常与柔性连接带关联的电气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包括在印刷电路板上或在用户接口上组装的第一元件,以及被连接到连接带的互补元件。部件目前围绕第一连接件元件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或用户接口上,从而将某功能与连接件相关联。例如,在连接件用在移动电话的情况下,这些部件可以是普通模式的滤波器。
[0003]在实践中,包括金属带的连接件的元件从块或电绝缘框架制造,例如由热形成的塑料制成,使得金属带置于其上。将两个相邻的带分开的间隔和带的宽度随后通过机械考虑而施加。目前,金属带具有至少ΙΟΟμπι的宽度,并且两个相邻的带被分开至少150μπι。因而,由于难以减小带的尺寸以及分开两个相邻的带的间隔,连接件元件的尺寸难以减小。进而,每个触点带被必要地连接到支撑件的确定的焊盘,其上安装有连接件元件。
[0004]理想的是具有特别是包含如下优点的电气连接件元件,该优点即克服了包括金属带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至少一些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小的尺寸的电气连接件。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件,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界定细长的开放腔并且具有包括触点区域的两个平行的长侧,所述触点区域被配置为接触互补的电气连接件的对应的触点区域,其中所述两个平行的长侧中的每侧由多层印刷电路板形成。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可以被布置在所述平行的长侧的至少一侧的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中。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两个平行的长侧之间设置的两个间隔件。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两个间隔件中的每一个间隔件可以是印刷电路板部分。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导电焊盘,其中所述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包括接触所述多个导电焊盘的多个连接区域。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多个连接区域在接触所述支撑件的相应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边缘的水平处可以包括边沿。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表面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区域;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部表面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区域;以及每个第一连接区域可以被设置为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区域相对并且通过第一过孔被连接到相对的所述对应的第二连接区域。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过孔可以在所述相应的多层印刷电路板的所述边缘的所述水平处开放并且接触所述支撑件。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触点区域;每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二触点区域;以及每个第一触点区域可以被设置为与对应的第二触点区域相对并且通过过孔被连接到相对的所述对应的第二触点区域。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可以是矩形的。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碟可以封闭所述框架被配置为接触支撑件的一侧。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件,其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框架,所述框架由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所支撑并且界定细长的开放腔,所述框架包括第一长侧以及与所述第一长侧间隔开并平行的第二长侧,所述第一长侧和所述第二长侧中的每一侧包括触点区域,所述触点区域被配置为接触互补电气连接件的对应的触点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长侧由第一多层印刷电路板形成,并且所述第二长侧由第二多层印刷电路板形成。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每一个多层印刷电路板可以包括至少三个金属层。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平行的短侧,每个短侧均由间隔件形成。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件可以是绝缘碟的一部分。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件可以是印刷电路板部分。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可以进一步包括碟,所述碟围绕所述框架接触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一侧。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碟可以包括第二电路板并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部分是相同的第二电路板的一部分。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每一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内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一触点区域;所述第一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每一个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二触点区域;以及每个第一触点区域可以被设置为与对应的第二触点区域相对并且通过过孔被连接到相对的所述对应的第二触点区域。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所述至少一个集成电路芯片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多层印刷电路板中的至少一个多层印刷电路板中。
[002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其实现的技术效果主要在于通过对电气连接件的结构进行改进而使得在保证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同时得以显著减小其尺寸。
[0027]前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在以下特定的实施例的非限制性描述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讨论。
【附图说明】
[0028]图IA和图IB示出了包括金属带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示例;
[0029 ]图2A和图2B示出了与图IA和图IB互补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示例;
[0030]图3A和图3B是电气连接件元件的实施例分别的简化顶视图和透视图;以及
[0031]图4是图3A和图3B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可替代实施例的透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各种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已被指定有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而,各种附图并不被等比例缩放。
[0033]在以下说明书中,诸如“上”、“下”之类的术语指的是对应附图中所关注的元件的取向。
[0034]在此提供从多层印刷电路板形成电气连接件元件。
[0035]图IA是包括金属带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示例的顶视图。图IB是沿着图IA的平面B-B的透视和截面图。在这些附图中,连接件元件在印刷电路板I的上表面上被组装。
[0036]连接件元件包括在印刷电路板I的一侧上封闭并且定义细长的腔5的电绝缘矩形框架3。规律地间隔开的平行金属带7被用作触点。每个带7相继地包括在框架3的长侧11的内部表面上布置的部分9、在该长侧11的上边缘上布置的部分13以及在长侧11的外部表面上布置的部分15。此外,部分17从部分15延伸并且置于印刷电路板I上并且被焊接到板I的焊盘19 ο每个带7的至少部分9和部分15形成连接件元件的触点区域。
[0037]图2A和图2B示出了与图IA和图IB互补的包括金属带的电气连接件元件的示例。图2A和图2B分别是互补的连接件元件的底视图和截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平面B-B的截面图。在这些附图中,互补的连接件元件在连接带21的下表面上被组装。在图2B中,互补的连接件元件被示出为与图IA和图IB的连接件元件相对。
[0038]互补的连接件元件包括由在带21的一侧上封闭的矩形框架25形成的以及由边沿绕有框架25的细长的突出部分27形成的电绝缘块23。规律地间隔开的平行金属带29被用作触点。每个带29相继地包括在突出部分27的纵向侧表面上布置的部分31、在块23上布置的部分33、在框架25的长侧37的内部表面上布置的部分35、在该长侧31的边缘上布置的部分39以及在长侧31的外部表面上布置的部分41。部分43从部分41延伸并且置于连接带21上并且被焊接到连接带21的焊盘45。每个带29的至少部分31和部分35形成互补连接件的触点区域。
[0039]具有带的电气连接件的第一元件包括与互补元件相同数量的金属带,带的位置使得连接件的第一元件的每个带具有互补元件的对应带。连接件的两个元件中的每个元件的尺寸使得连接件的第一元件的腔可以接收互补元件的突出部分,并且连接件的第一元件的触点区域随后与互补元件的那些触点区域接触。在此已示出连接件的一个示例,其包括金属带,其中第一连接件元件的每个带被互补连接件元件的每个带抓住。其它连接件包括金属带,其中互补的连接件元件简单地具有突出部分,其插入到第一连接件元件的腔中。
[0040]图3A和图3B分别是连接件元件的顶视图和透视图的简易示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平面B-B的截面图。图3A和图3B的连接件元件可以与图IA和图IB的连接件元件互换,并且与图2A和图2B的互补连接件元件兼容。
[0041]连接件包括定义了细长腔49的矩形框架47。框架47的每个长侧由具有至少三级的金属层的印刷电路板51、53形成。框架47的每个短侧在板51与53之间由间隔件55形成,该间隔件55例如为绝缘板的一部分或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框架47的每个板51、53的和每个间隔件55的下边缘置于使得连接件元件在其上被组装的印刷电路板57的上表面上。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