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0360阅读:1742来源:国知局
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特别是涉及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电子烟、各种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动力、储能等领域。其市场应用广、潜力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码、电子产品的市场在逐步扩大,手机市场对电池容量(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电池的厚度越薄越好,另一方面要求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越好。
[0003]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其卷绕式电芯结构的整体厚度较为不均,厚度差异较大锂离子电池不仅仅会浪费部分空间,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还会出现锂离子电池扭曲变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提供一种厚度较为均匀的卷绕式电芯结构,同时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卷绕式电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0005]一种卷绕式电芯结构,包括:
[0006]正极片,包括带状的正集流体及正极耳,所述正极耳设置于所述正集流体的端部;
[0007]负极片,包括带状的负集流体及负极耳,所述负极耳设置于所述负集流体的端部;及
[0008]隔膜,与所述正极片及所述负极片相互卷绕,且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
[0009]所述正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中与所述负极片相邻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正集流体的第一区域非正对所述负极耳并设有极性涂层,所述正集流体的第二区域正对所述负极耳并未设有极性涂层;所述负集流体的两个表面中与所述正极片相邻的表面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负集流体的第一区域非正对所述正极耳并设有极性涂层,所述负集流体的第二区域正对所述正极耳并未设有极性涂层。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性涂层设置在所述正集流体表面形成正极单面敷料段及正极双面敷料段。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单面敷料段包括第一正极单面敷料段及第二正极单面敷料段,所述第一正极单面敷料段与所述第二正极单面敷料段相间隔,所述负极耳被所述第一正极单面敷料段与所述第二正极单面敷料段间的部分所述正集流体包裹,且所述正集流体包裹所述负极耳的侧面未设置所述极性涂层。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双面敷料段设置于所述正集流体靠近所述正极耳的一端,并与所述正极耳相间隔,所述第一正极单面敷料段与所述正极双面敷料段相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单面敷料段及所述第二正极单面敷料段分别位于所述正集流体的两个侧面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性涂层设置在所述负集流体表面形成负极单面敷料段及负极双面敷料段。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双面敷料段包括第一负极双面敷料段及第二负极双面敷料段,所述第一负极双面敷料段与所述第二负极双面敷料段相间隔,所述正极耳被所述第一负极双面敷料段与所述第二负极双面敷料段间的部分所述负集流体包裹,且所述负集流体包裹所述正极耳的侧面的未设置所述极性涂层。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极双面敷料段设置于所述负集流体靠近所述负极耳的一端,并与所述负极耳相间隔,所述第二负极双面敷料段设置于所述负集流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负极双面敷料段与所述第二负极双面敷料段通过所述负极单面敷料段相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耳在所述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厚度方向上与四层所述极性涂层相层叠,所述负极耳在所述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厚度方向上与四层所述极性涂层相层叠,所述卷绕式电芯结构中部在厚度方向上有六层所述极性涂层相层叠。
[0018]—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卷绕式电芯结构。
[0019]上述锂离子电池及其卷绕式电芯结构中,由于负极片与正极耳所相对应的区域及正极片与负极耳相对应的区域均未有极性涂层,从而减小了卷绕式电芯结构中正极耳及负极耳所在区域的厚度,在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又将极耳区域厚度降到最小,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电芯结构极耳区最厚的问题,减小了卷绕式电芯结构不同位置的厚度差,使卷绕式电芯结构的整体厚度更加均匀,并且提升了卷绕式电芯结构的能量密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卷绕式电芯结构中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及
[0023]图3为图1所示卷绕式电芯结构中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一并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卷绕式电芯结构10,包括正极片100、负极片200及隔膜(图未示)。
[0028]请一并参阅图2,正极片100包括带状的正集流体110及正极耳130。正极耳130具有一定的厚度。正极耳130设置于正集流体110的端部。正极耳130用于导出正电动势到卷绕式电芯结构10的外部。正集流体110的表面设置有极性涂层300,且极性涂层300与正极耳130相间隔。
[0029]请一并参阅图3,负极片200包括带状的负集流体210及负极耳230。负极耳230具有一定的厚度。负极耳230设置于负集流体210的端部。负极耳230用于导出负电动势到卷绕式电芯结构10的外部。负集流体210的表面设置有极性涂层300,且极性涂层300与负极耳230相间隔。
[0030]请一并参阅图1,隔膜与正极片100及负极片200相互卷绕,且隔膜位于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之间,以形成卷绕式电芯结构10。
[0031]正集流体110的两个表面中与负极片200相邻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非正对负极耳230,第二区域正对负极耳230。第一区域内设有极性涂层300,第二区域内未设有极性涂层300。
[0032]同样的,负集流体210的两个表面中与正极片100相邻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非正对正极耳130,第二区域正对正极耳130。第一区域内设有极性涂层300,第二区域内未设有极性涂层300。
[0033]在卷绕式电芯结构10厚度方向中,a处为正极耳130所处区域,b处为卷绕式电芯结构10中部区域,C处为负极耳230所处区域。在a处,虽然正极耳130的厚度较厚,但在形成卷绕结构之后,负极片200包裹正极耳130的区域的侧面上未设置极性涂层300,进而有效降低了卷绕式电芯结构10的a处的厚度。
[0034]同样的,在c处,虽然负极耳230的厚度较厚,但在形成卷绕结构之后,正极片100包裹负极耳230的区域的侧面上未设置极性涂层300,进而有效降低了卷绕式电芯结构1c处的厚度。
[0035]上述卷绕式电芯结构10中,由于负极片200与正极耳130所相对应的区域及正极片100与负极耳23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