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96419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包括工作台以及两排侧压滚轮,在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一侧安装有套筒,在支撑板上开有与套筒同轴的锥形孔,在平直段上设置有螺纹,套筒与直段螺纹连接,锥形孔与扩大段间隙配合,在延伸段末端连接有下压滚轮连接,所述扩大段的内径沿套筒轴线指向滚轮的方向上递增。当铜绞线因动力输出端因素而导致其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下压滚轮上的凹槽直接与铜绞线接触,同时通过来回旋转连杆,使连杆的平直段与套筒螺纹配合而使得下压滚轮在水平方向发生往复运动,即随时调节铜绞线的左右摆幅,以增大铜绞线自身的张力,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专利说明】
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绞线加工领域,具体是指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背景技术】
[0002]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机按照绞线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单绞机、对绞机、高速绞线机、退扭机、笼式绞线机、框工绞线机、管式绞线机及盘式绞线机等。
[0003]铜丝在绞线机内绞合后,则通过其出口被收卷入卷筒内,以方便转运和储存。但是在铜绞线收卷时,有电机带动卷筒转动,而铜绞线则由绞线机出口被牵引至卷筒上,因为卷筒体随着电机连续转动,铜绞线在被牵引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径向跳动,即使得铜绞线上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并且一旦卷筒电机出现停顿,被牵引的铜绞线的张力会直接降低,即铜绞线上会出现松弛,导致卷筒上的铜绞线分布不均。【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辅助实现铜绞线的收卷工序的同时保证铜绞线自身的张力,并且保证铜绞线在卷筒上的分布紧密且均匀。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包括工作台以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在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一侧安装有套筒,在支撑板上开有与套筒同轴的锥形孔,连杆由端部依次连接的平直段、扩大段以及延伸段构成,在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螺纹,套筒与所述平直段螺纹连接,且锥形孔与扩大段间隙配合,在所述延伸段末端连接有下压滚轮连接,所述扩大段的内径沿套筒轴线指向滚轮的方向上递增。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铜绞线沿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所形成过道中移动,且在移出该通道时铜绞线的外壁与下压滚轮外圆周接触,然后才被牵引至卷筒内,以完成铜绞线的收卷工序;当铜绞线因动力输出端因素而导致其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下压滚轮上的凹槽直接与铜绞线接触,以缓解跳动的持续进行,同时通过来回旋转连杆,使得连杆的平直段与套筒螺纹配合而使得下压滚轮在水平方向发生往复运动,即随时调节铜绞线的左右摆幅,以增大铜绞线自身的张力,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0007]相邻的两个侧压滚轮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直径的3?4倍。作为优选,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滚轮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直径的3?4倍,使得铜绞线与沿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所形成的过道上有足够的变向空间,防止铜绞线在传输时的转向角度过小而降低传输速度,并且避免铜绞线在多次转向后出现金属疲劳而受损。
[0008]所述下压滚轮为弹性橡胶滚轮。作为优选,位于两排侧压滚轮末端的下压滚轮可稳定铜绞线的运行状态,避免铜绞线在脱离了多个侧压滚轮的约束后产生径向上的跳动, 使之平稳进入到卷筒内。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0]1、本实用新型当铜绞线因动力输出端因素而导致其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下压滚轮上的凹槽直接与铜绞线接触,以缓解跳动的持续进行,同时通过来回旋转连杆,使得连杆的平直段与套筒螺纹配合而使得下压滚轮在水平方向发生往复运动,即随时调节铜绞线的左右摆幅,以增大铜绞线自身的张力,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
[0011]2、本实用新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滚轮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直径的3?4倍,使得铜绞线与沿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所形成的过道上有足够的变向空间,防止铜绞线在传输时的转向角度过小而降低传输速度,并且避免铜绞线在多次转向后出现金属疲劳而受损;
[0012]3、本实用新型位于两排侧压滚轮末端的下压滚轮可稳定铜绞线的运行状态,避免铜绞线在脱离了多个侧压滚轮的约束后产生径向上的跳动,使之平稳进入到卷筒内。【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0〇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支撑板的截面图。
[0017]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8]1-侧压滚轮、2-工作台、3-铜绞线架、4-支撑板、5-下压滚轮、6-套筒、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工作台2以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2上的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1,在所述工作台2上还设置有支撑板4,在所述支撑板4一侧安装有套筒6,在支撑板4上开有与套筒6同轴的锥形孔,连杆7由端部依次连接的平直段、扩大段以及延伸段构成,在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螺纹,套筒6与所述平直段螺纹连接,且锥形孔与扩大段间隙配合,在所述延伸段末端连接有下压滚轮5连接,所述扩大段的内径沿套筒6轴线指向滚轮5 的方向上递增。工作时,铜绞线3沿两排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1所形成过道中移动,且在移出该通道时铜绞线3的外壁与下压滚轮5外圆周接触,然后才被牵引至卷筒内,以完成铜绞线3 的收卷工序;当铜绞线因动力输出端因素而导致其出现径向上的跳动时,下压滚轮5上的凹槽直接与铜绞线接触,以缓解跳动的持续进行,同时通过来回旋转连杆7,使得连杆7的平直段与套筒6螺纹配合而使得下压滚轮5在水平方向发生往复运动,即随时调节铜绞线的左右摆幅,以增大铜绞线自身的张力,避免进入到卷筒内的部分过于松弛而导致成匝后铜绞线3 层与层之间间隙过大。而支撑板4上的锥形孔内径沿套筒6的轴线朝靠近下压滚轮一侧的方向递增,即增大了扩大段与支撑板4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在调节过程中,连杆7不会因硬性受力而出现折损。
[0022]作为优选,相邻设置的两个侧压滚轮1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3直径的3~4倍,使得铜绞线3与沿交错设置的侧压滚轮1所形成的过道上有足够的变向空间,防止铜绞线3在传输时的转向角度过小而降低传输速度,并且避免铜绞线3在多次转向后出现金属疲劳而受损。
[0023]作为优选,位于两排侧压滚轮1末端的下压滚轮5可稳定铜绞线3的运行状态,避免铜绞线3在脱离了多个侧压滚轮1的约束后产生径向上的跳动,使之平稳进入到卷筒内。
[002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包括工作台(2)以及安装在所述工作台(2)上的两排交 错设置的侧压滚轮(1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台(2)上还设置有支撑板(4),在所述支撑 板(4) 一侧安装有套筒(6),在支撑板(4)上开有与套筒(6)同轴的锥形孔,连杆(7)由端部依 次连接的平直段、扩大段以及延伸段构成,在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螺纹,套筒(6)与所述平 直段螺纹连接,且锥形孔与扩大段间隙配合,在所述延伸段末端连接有下压滚轮(5)连接, 所述扩大段的内径沿套筒(6)轴线指向滚轮(5)的方向上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侧压滚 轮(1)之间的间距为铜绞线(3)直径的3~4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铜线绞合后张力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滚轮(5) 为弹性橡胶滚轮。
【文档编号】B65H59/00GK205582627SQ20162036420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彭德均
【申请人】成都星达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