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188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涉及例如具备向电子设备供 电的电源连接器的紧急充电器等便携式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在外出地点电 池电量用完时产生充电的必要,开发出即使在附近没有商用电源也能够将上述的便携式设 备充电的所谓的紧急用、备用(非常用)的充电器(也称“紧急充电器”或“备用充电器”、 “紧急供电器”、“升压器”等。)(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紧急充电器大多内置有专用的电 池,该结构必须预先将紧急充电器充电,存在在外出地点放电容量不足,或忘记充电时等无 法使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有内置更换自如的既存的单三电池、单四电池等的紧 急充电器。该充电器通过使用例如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而能够再次 使用,或即使电池容量用完,也能够通过携带预备的二次电池或在去处购买电池来补充容量。随着这样的紧急充电器的普及,也要求紧急充电器自身的携带性。即,为了方便携 带,对紧急充电器也要求尽可能小型化、轻量化。然而,若实现小型化则内置的电池的保护 功能不充分,存在壳体容易破损或可能引起电池的短路等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76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本发明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能够维持充分的机械强度且实现了小型化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 装置,其可以具备向一个方向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主体壳体10,其能够将多根沿一个方 向延长的圆筒形电池CB以沿延长方向排列而串联连接的状态收纳于内部,且外径比圆筒 形电池CB的外径形成得稍大;大致圆筒状的帽部20,其具备闭塞面21和露出面22,所述闭 塞面21将所述主体壳体10的开口部以装卸式闭塞且面向该开口部,所述露出面22为与所 述闭塞面21对置的面且向外部露出;平板状的电路基板38,其收纳于所述帽部20,且安装 有用于变换收纳在所述主体壳体10中的圆筒形电池CB的电压的电压变换电路;供电端子 50,其设置在所述帽部20的露出面22,且能够将收纳在所述主体壳体10中的圆筒形电池 CB的电力输出。在所述帽部20的内部,沿着截面圆形的直径方向配置有所述电路基板38, 所述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还具备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38呈大致 垂直的姿态的一对肋42。由此,能够将外径抑制为与圆筒形电池大致相同的尺寸。通过将 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沿圆筒状的帽部的直径方向配置,并且垂直地立设从背面支承该电路 基板的一对肋,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还可 以具备沿着与所述电路基板38的平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长的箱状的基板托架40,从 而在所述帽部20内将所述电路基板38以规定姿态保持,在所述基板托架40上具备所述一 对肋42。由此,通过在圆筒状的帽部内将电路基板与支持该电路基板的基板托架配置成正 交的姿态,能够高效地利用内部空间且提高帽部的刚性。进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还可 以具备用于与圆筒形电池CB的电极中的距所述帽部20远的一侧的电极接触而将该电极与 所述电路基板38电连接的导电性的导板30,所述主体壳体10被分割成上壳体13和下壳体 14,所述上壳体13及下壳体14由绝缘性的构件构成,在所述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的接合 面,将所述导板30保持为与该接合面交叉的姿态。由此,由于能够将用于得到与圆筒形电 池的导通的导板还作为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接合面直立的肋来发挥功能,因此有助于接合 强度的提高。此外,由于无需在壳体主体内设置导板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有助于便携式电 源装置的小型化。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所述主 体壳体10还具备覆盖由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构成的内壳体12的外周的外壳体11,所述 外壳体11可以由金属制的构件构成。由此,使主体壳体的内表面绝缘,防止内置的圆筒形 电池的短路等,另一方面,使外部为金属制从而能够提高强度和耐久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所述供 电端子50可以为规格化的电源连接器。由此,能够对具备能够与USB端子或便携式电话机 的充电端子那样的规格化或标准化的端子连接的端子的普及型的电子设备供电。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所述供 电端子50可以为USB端子。由此,能够通过广泛普及的USB端子对能够供电的电子设备供 H1^ 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所述供 电端子50可以在所述露出部的直径方向上开口成长方形状。由此,由于能够阻止在电子设 备的插头插入便携式电源装置的供电端子而两者成为一体的状态下,圆柱状的便携式电源 装置在地板面滚动,因此即使载置面为稍微倾斜的倾斜面也能够稳定地载置。此外,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所述供电端子 50可以是从所述露出面22经由线缆52延长的电源连接器。由此,通过由线缆延长电源连 接器从而容易处理,从而在难以将便携式电源装置直接插拔于电子设备的情况等也能够应 对。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在所述 帽部20的圆筒状侧面还可以设置用于从所述供电端子50以通过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将圆筒 形电池CB的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开始进行电力供给的供电开关沈。由此,能够在期望的时刻 开始供电,能够避免电力消耗的浪费。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安装在 所述电路基板38上的电压变换电路可以是将圆筒形电池CB的输出电压稳定化而输出的 DC/DC转换器。由此,能够将电压变换电路紧凑地安装于电路基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还可以具备能够充电的圆筒形电池CB。由此,能够将能够充电的圆筒形电池内置于主体壳体 中来对电子设备供电。


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垂直剖视图。图5是图4的示意分解图。图6是内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内壳体插入外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图3的IV-IV线的垂直剖视图。图9是图2的主体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是帽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XIV-XIV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5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帽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8是图16的XVIII-XVIII线的垂直剖视图。符号说明100,200便携式电源装置10 主体壳体11 外壳体12U2B 内壳体13U3B 上壳体14U4B 下壳体15接合肋16U6B 凹状槽17接合面狭缝18 插入狭缝18B 插入突起19 绝缘片20、20B 帽部21 闭塞面22、22B 露出面23连结筒
24卡止爪25卡止槽26供电开关30导板(丨J 一卜板)31接触片32卡止孔34引线连接端子('J 一 K接続端子)35卡止突起36弹性电极端子38电路基板39滑动开关40基板托架42肋50、50B 供电端子51衬套(7.. ν ^ )52线缆CB圆筒形电池CBl第一圆筒形电池CB2第二圆筒形电池ED电子设备PG插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例示出用于 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发明 并非将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特定为以下的结构。另外,绝不是将权利要 求书中所述的构件特定为实施方式的构件。尤其是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结构构件的尺寸、材 质、形状、它们相对的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 意思,仅为说明例。另外,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等存在为了明确说明而夸张 的情况。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同一名称、符号表示同一或同种的构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各要素还可以采用将多个要素以同一构件构成而以一个构件兼用作多 个要素的方式,还可以相反地将一个构件的功能由多个构件分担实现。此外,一部分实施 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可以在其它的实施例、实施方式等中利用。(实施例1)在图1 图14中示出实施例1所涉及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 在上述的图中,图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立 体图,图2是图1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垂直剖视图,图5是图4的示意分解图。图6是内壳体的分解立体 图,图7是表示将内壳体插入外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图3的IV-IV线的垂直剖视图,图9是图2的主体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斜后方观察到的分解立 体图,图11是表示连结机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是帽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 的XIII-XI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XIV-XIV线的垂直剖视图。上述的图中所示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100由主体壳体10和 帽部20构成。主体壳体10为中空的圆筒状,能够将多根圆筒形电池CB从开口部插入而收 纳。此外,在主体壳体10中收纳有圆筒形电池CB的状态下,帽部20连结、固定成将主体壳 体10的开口部闭塞的状态。此时,串联连接的圆筒形电池CB经由导板30与电路基板38 电连接。此外,通过安装在电路基板38上的电压变换电路将圆筒形电池CB的串联电压变 换成需要从供电端子50输出的规定的输出电压。另外,在图2的示例中,在壳体中收纳了作为圆筒形电池CB的两根单三电池,但也 可以为一根或三根以上,另外不局限于单三电池,也可以为单四电池或尺寸更大的电池。如图1所示,在帽部20的端面上设置有供电端子50,在上表面设置有供电开关 26,在供电端子50上连接有要供电的电子设备ED的插头PG,通过接通供电开关沈开始供 电。由此,能够驱动电子设备ED或对内置于电子设备ED中的电池充电。该便携式电源装置100以在内置的圆筒形电池的两根量的长度上加上帽部20的 长度为全长,并且主体的形状限制成比圆筒形电池CB的直径稍粗的程度,成为限制成必要 最小限度的小型尺寸的棒状。小型且轻量在携带方面上有利。并且对于这样的便携式电源 装置,由于经常携带因而还要求设计性,尤其还要求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流行化相应的设 计感。图1这样的棒型的设计简单的便携式电源装置也满足这样的要求。以下,依次说明 各构件的详细结构。(主体壳体10)如图2、图3所示,主体壳体10形成为沿圆筒形电池CB的连接方向延长的有底圆 筒状,主体壳体10向一个方向开口而由此将圆筒形电池CB收纳到内部。其全长由圆筒形 电池CB的连接根数确定,内径为能够顺畅地将圆筒形电池CB插入,且收纳的圆筒形电池CB 在内部不会晃动的最小限度的尺寸。在此,设计内径、外径、全长的间隙,使得能够收纳两根单三电池。如图4 图10所示,主体壳体10由内壳体12和外壳体11构成。外壳体11从提 高强度及设计的观点考虑采用铝等金属制。另外由于内壳体12维持内置的圆筒形电池CB 的绝缘,因此内壳体12由绝缘性的构件构成。例如使内壳体12为塑料等树脂制。此外内 壳体12被分割成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两部分。在此将主体壳体分割成两部分时,并非必 须二等分,在例如图6所示的内壳体12B中,构成为与帽部20的连结部分仅由上壳体1 承担,除去该环状部分以外的部分与下壳体14B大致二等分。在该结构中,通过使与帽部20 的连结部分为一体,从而在连结时能够增强施加有负荷的部分的强度而提高可靠性。如图4及图5所示,在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的接合面的一方的端缘(剖视图中 左侧)中,在彼此的接合面设置有接合肋15,使接合肋15彼此卡合。并且在另一方的端缘 (剖视图中右侧)形成有插入导板30的凹状槽16,在此插入导板30。由此导板30保持与 接合面正交的姿态,并且导板30经由接合面由内壳体12夹持。通过这样以夹入的方式将 导板30配置在内壳体12内,能够将导板30像肋或凸起那样利用,实现内壳体12的连结的 强度提高。另外,若采用该结构,则不需要在内壳体12的内部设置导板30的配置空间,因此不需要在主体壳体10内部设置多余的空间,能够有助于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小型化、细长 化。这样,代替肋而利用导板30来将上壳体13与外壳体11连结,在得到内壳体12后, 在外壳体11的开口端插入内壳体12而构成主体壳体10。此时,如图4及图7所示,在内壳 体12的外表面沿着内壳体12的延长方向设置有凹状的插入狭缝18,另一方面,在外壳体 11的内表面设置有插入该插入狭缝18的凸状的插入突起18B。由此,内壳体12被定位地 插入并固定于外壳体11。导板保持一部分从内壳体露出的状态。在图4 图5的示例中,在上壳体13与下 壳体14的接合面,通过将构成凹状槽16B的壁面的一方(例如内壳体的外侧面)形成得 短,从而在内壳体12的外侧形成接合面狭缝17,使导板30从接合面狭缝17露出。若由于 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制造公差,在内壳体的内侧形成狭缝,则存在因与内壳体内的圆筒形电 池无意的接触而导致短路的可能性,因此不优选。在此,通过预先确定尺寸而有意图地在内 壳体的外侧形成狭缝,能够降低这样的在内侧形成狭缝的风险,提高可靠性。此外如图4、 图9所示,夹设绝缘片19以免导板30经由接合面狭缝17与金属制的外壳体11导通。另 外,利用内壳体的壁厚使导板与外壳体分离而将两者绝缘或使外壳体负极接地的情况(将 导板与圆筒形电池的负极侧连接)等也可以省略绝缘片。此外,在采用不设置使导板局部从内壳体露出的接合面狭缝,而使导板完全埋设 在内壳体中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绝缘片。例如在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将完全埋 设在内壳体中。通过这样将导板30以埋入的方式配置在内壳体12内,能够实现与圆筒形 电池的侧面、金属制的外壳体11的绝缘,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导板30)导板30将串联连接的圆筒形电池CB的电极中的距帽部20远的一侧的电极与电 路基板38电连接。导板30为导电性优良的金属制,例如为铜板或铝板。在图9、图10的例 子中,导板30为细长的板状,与电极接触的一方的端部(图9中右侧)较大地形成为矩形 状而作为接触片31,并且导板30折弯成L字状。另外,如上述那样,导板30以埋设在上壳 体13与下壳体14的接合面的方式被覆盖,仅露出接触片31。因此,如图9所示,上壳体13 和下壳体14分别沿着端缘、即从主体壳体10侧面到底面的一部分形成凹状槽16。另外,导 板30的另一方的端部(图9中左侧)开设有圆形状的卡止孔32,以与帽部20电连结、机械 连结,该卡止孔32卡止于在帽部20上设置的卡止突起35。另外,基于卡止突起35与卡止 孔32的连结机构是一例,不言而喻也可以适当采用其它的连结机构。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在连结筒23的侧面上的直径上对置的位置设置一对矩形 状的卡止爪对,在内壳体12的内表面的与该卡止爪M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止槽25来作为 引导卡止爪M的引导件。各卡止槽25设置为折弯成L字状,在内壳体12的直径上的对置 的位置使折弯方向与圆周方向平行且彼此反向。由此,如图11中箭头所示,在将帽部20插 入主体壳体10时,卡止爪M以与各卡止槽25嵌合的方式压入,然后旋转帽部20 (图11中 顺时针旋转)以使卡止爪M沿着折弯的卡止槽25进入。由此,在压入方向上附加施加了 旋转运动的锁止机构,能够实现可靠的连结机构。此外,这时,不言而喻预先设计各构件的 位置,以使主体壳体10的导板30与帽部20的引线连接端子34根据旋转并被锁止的帽部 20的旋转位置正确地电连接。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通过将内壳体12上设置卡止槽25的位置与图7所示设置插入狭缝18的位置错开越90°,能够使两者分离而避免干涉,并且 减小这样的壁薄部分集中引起的强度降低。(圆筒形电池CB)圆筒形电池CB可以利用既存的电池。优选使用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从而通过充 电能够反复使用。尤其优选镍氢电池,但也可以使用镍镉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等。另外,也可 以使用在市面上出售的一次电池,例如在电池容量用完或不足时,由于能够利用比较容易 或得、能够买入的市面上出售的电池,因此方便性提高。另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便携式电源装置不具有二次电池的充电功能,仅具有放 电功能。因此,二次电池的再充电,可以使用在市面上出售的充电器等来进行。但是,也可 以附加二次电池的充电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这时,在电路基板38上安装变换成充电所需要 的电压的充电电路,并且设置用于从外部接收充电用的电力的输入端子。由于附加这样的 构件,不可避免便携式电源装置的外形稍微变大且成本也上升。因此,需要根据要求的规格 和成本来追加上述功能。(帽部 20)如图1、图2等所示,帽部20为与主体壳体10大致直径相同的圆筒状,将圆筒状 的端面的一方为面向开口部的闭塞面21,其相反侧为向外部露出的露出面22。如上述的那 样,在圆筒状侧面设置有供电开关26。并且在露出面22上设置有供电端子50,此外在闭塞 面21上具备用于以装卸式向主体壳体10的开口部安装的连结机构。(连结机构)连结机构中,在闭塞面21上设置有与主体壳体10的开口部端缘抵接的抵接面,并 且在比该抵接面靠内侧设置有突出成台阶状的连结筒23,使得在将帽部20和主体壳体10 相连成在连接后成为大致成同一面的圆筒状,同时得到足够的连结强度。并且,如图10所 示,在连结筒23的侧面突出有卡止突起35,该卡止突起35插入在上述的导板30的前端开 设的卡止孔32。更正确地说,卡止突起35与固定在连结筒23的侧面上的金属制的引线连 接端子34 —体成型。引线连接端子34除了固定在连结筒23的侧面上以外,还可以将连结 筒23的侧面的一部分切口,将引线连接端子34配置于该切口。另外,为了使该卡止突起35 容易向卡止孔32引导,优选在连结筒23的侧面的与卡止突起35分离的位置设置卡止爪 24,并且在与卡止爪M对应的主体壳体10的内表面、即内壳体12的内表面的规定的位置 形成引导卡止爪M的卡止槽25。使上述卡止爪M由卡止槽25引导,对进行帽部20向主 体壳体10固定的圆周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并使卡止突起35卡止于卡止孔32。上述的连 结优选使卡止的各构件弹性变形而嵌合,因此使内壳体12、连结筒23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构 件,例如塑料制等。此外,卡止爪M也可以设置多个。在图10的例子中,卡止爪M在连结 筒23的侧面位于与卡止突起35大致相反侧的位置。此外,基于卡止爪与卡止槽的连结不 局限于上述的图11的例子,也可以例如以如下方式使帽部倾斜地嵌合,该方式为在将卡止 爪首先向主体壳体的卡止槽引导的状态下,以其为支点将卡止突起插入卡止孔。此外,在连结筒23的端面设置有在连结时与圆筒形电池CB的一方的电极接触的 弹性电极端子36。在图10的例子中,弹性电极端子36为被施力而弹性地按压圆筒形电池 CB的金属制的弹簧,由此在帽部20的连结时,能够通过弹簧的反力可靠地得到与圆筒形电 池CB的电极的电连接。另外在图2、图3的例子中,将两根圆筒形电池CB从凸状的正极侧插入主体壳体10,首先插入的第一圆筒形电池CBl的正极与导板30的接触片31接触,随后 插入的第二圆筒形电池CB2的平面状的负极与弹性电极端子36接触。通常圆筒形电池的 负极端子比正极端子接触面积广,因此作为与负极端子抵接的电极端子大多利用弹簧。因 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帽部20与主体壳体10的连结机构侧配置弹簧,并且能够通过 该弹簧吸收在圆筒形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隙的公差,并且通过连结机构从垂直方向向卡 止部分施加应力来增大摩擦阻力,能够得到可靠连接的效果。当然,该结构为一例,不言而 喻也可以采用例如从负极侧插入主体壳体的结构。(电路基板劝)在帽部20的内部配置有电路基板38。电路基板38为平板状的环氧玻璃基板(节 7 7工基板),且在表面和背面安装有用于变换圆筒形电池的电压的电压变换电路 等电子部件。电压变换电路能够适合利用使圆筒形电池的输出电压稳定化而输出的DC/DC 转换器。电路基板38中为了安装各种电子部件,需要一定程度的表面积,存在面积变得比 较大的倾向。因此,在圆筒形的帽部20的内部沿着能够确保最宽的面积的截面圆形的直径 方向配置电路基板38。此外,在此“沿着直径方向”配置并非必须与直径一致,只要与直径 方向平行就足够。尤其是由于在露出部的直径方向上设置供电端子50的关系,根据供电端 子50的种类而将供电端子50直接安装到电路基板38上,因此需要将电路基板38与直径 方向平行地稍微偏移地配置。由此如上述那样,电路基板38并非要求正确地与直径一致。(基板托架40)此外,为了保持电路基板38,在帽部20内部设置有基板托架40。如图12所示,基 板托架40在上表面载置电路基板38、供电端子50,在背面保持弹性电极端子36,并且负责 用于将该弹性电极端子36、导板30与电路基板38电连接的机械连接。如图13的剖视图所 示,在弹簧状的弹性电极端子36中,通过将弹簧的端缘的金属线折弯成U字状而与电路基 板38直接连接,从而省略了多余的引线或金属线。此外设置有卡止突起35的引线连接端 子34以沿着帽部20的内表面的方式延长,并且向内侧弯折而将电路基板38贯通连接。(肋42)该基板托架40在主视观察下为长方体状,在帽部20内部纵向配置。即基板托架 40在帽部20内沿着与电路基板38的平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长。通过这样使基板托架 40相对于水平姿态的电路基板38形成垂直姿态,能够有效地将它们配置在圆筒状的帽部 内的内部空间中,提高帽部的刚性。另外,基板托架40在侧视观察下呈台阶状,一对形成为 这样的形状的肋42直立。肋42直立成相对于电路基板38的背面呈大致垂直的姿态。通 过该肋42,在从外部对帽部20施加冲击时,能够阻止帽部20的破损。此外,肋42不仅作 为加强构件发挥功能,还发挥对供电端子50定位的功能。因此,使肋42的前端切口成台阶 状,如图12、图13、图14等所示,通过台阶部分支承供电端子50。并且,可以将形成在一对 肋42之间的空间作为配置大的电子部件的空间有效利用。例如,由于电子部件的内线圈为 比较大的元件,因此需要用于安装的空间。在此,在为了加强帽部20而立设置了肋42的基 板的背面侧,在一对肋42之间的空间配置这样的元件,由此能够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此外,肋42的上端并非必须与电路基板38的表面抵接。尤其是由于在电路基板 38表面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因此若直接抵接则可能使上述的电子部件发生破损而产生短路,另外,从考虑电子部件的散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它们略微分离。(供电端子5O)供电端子50通过利用规格化的电源连接器能够对采用了该规格的更多的电子设 备供电。在实施例1中,采用USB端子的A类型作为供电端子50。近年来,尤其上市有很多 数量的将USB端子作为供电端口利用的电子设备、用于与USB端子对应的连接接合器,因此 利用此点能够对很多电子设备供电。此外,也可以采用USB端子的B类型。供电端子50在露出部的直径方向上开口成长方形状。与露出部的直径大致一致, 从而能够在圆形状的露出部最高效地设置大的开口。由此,能够避免在向开口成长方形状 的供电端子50插入电子设备的插头时,由电子设备自身的形状导致外形为圆筒状的便携 式电源装置100在地板面滚动而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近几年的具备USB端子的电子 设备中存在将USB连接器不经由线缆等直接设置在设备的主体上的结构。例如,在使USB 连接器从设备主体滑动而突出的类型中,通过将滑动的USB连接器直接插入便携式电源装 置,电子设备与便携式电源装置形成一体,因此只要电子设备不是圆筒形,则不会在载置面 上滚动,即使载置面为略微倾斜的倾斜面也能够稳定载置。(供电开关沈)另外在帽部20的圆筒状侧面设置有指示电力供给的开始的供电开关沈。在图1 的示例中,供电开关26与滑动开关39连接,如图12、图13等所示,构成为能够经由在圆筒 状侧面开口的开关窗,利用供电开关26来操作安装在电路基板38上的滑动开关39的捏 手。当用户将供电开关26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时,从供电端子50的供电开始,另外当切换为 断开时,供电停止。这样,能够通过供电开关26来操作供电的接通/断开。(实施例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供电端子,说明了在帽部的露出面直接设置USB端子来 的例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设置USB端子以外的规格化的供电端子或 设计作成电子设备专用的端子。或者,也可以将这样的USB端子、专用端子经由线缆从露出 面延长。在该结构中,即使为难以将便携式电源装置相对于电子设备直接插拔的结构,也能 够经由线缆来连接,能够提高处理的方便性。例如,在将便携式电话机放在胸袋的状态下进 行充电时,由于棒状的便携式电源装置体积较大而不便,因此可以将便携式电源装置插入 上衣的内袋,经由线缆与便携式电话机连接。作为这样的例子,在图15 图18中示出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电源装置200。 在上述的图中,图15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帽部 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的垂直剖视图,图18是图16的XVIII-XVI11 线的垂直剖视图。在上述的图中,对于与实施例1通用的构件标注同一的符号并省略详细 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电源装置200的主体壳体10及帽部20B的基本形状大 致相同,作为供电端子,在帽部20B的露出面22B经由衬套51连接线缆52,在线缆52的前 端设置有专用的供电端子50B。该帽部20B也如图16的分解立体图及图17、图18的剖视 图所示,在电路基板38的前端的背面固定有衬套51。衬套51优选通过配置在基板托架40 的一对肋42之间或上方,从而能够在帽部20B内确保作为较大的构件的衬套51的配置空 间。此外,在该例中,基板托架与实施例1通用,但也可以构成为专用的基板托架。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所涉及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能够适合用作使用单三 电池、单四电池等规格化的电池来对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用进行充电的紧急 充电器或对紧急充电器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向一个方向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主体壳体(10),其能够将多根沿一个方向延长的圆筒 形电池(CB)以沿延长方向排列而串联连接的状态收纳于内部,且外径比圆筒形电池(CB) 的外径形成得稍大;大致圆筒状的帽部(20),其具备闭塞面和露出面(22),所述闭塞面将所述 主体壳体(10)的开口部以装卸式闭塞且面向该开口部,所述露出面02)为与所述闭塞面 (21)对置的面且向外部露出;平板状的电路基板(38),其收纳于所述帽部(20),且安装有用于变换收纳在所述主体 壳体(10)中的圆筒形电池(CB)的电压的电压变换电路;供电端子(50),其设置在所述帽部00)的露出面(22),且能够将收纳在所述主体壳体 (10)中的圆筒形电池(CB)的电力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帽部00)的内部,沿着截面圆形的直径方向配置有所述电路基板(38),所述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还具备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电路基板(38) 呈大致垂直的姿态的一对肋G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沿着与所述电路基板(38)的平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长的箱状的基板托架(40),从而在所述帽部00)内将所述电路基板(38)以规定姿态保持, 在所述基板托架GO)上具备所述一对肋G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具备用于与圆筒形电池(CB)的电极中的距所述帽部OO)远的一侧的电极接触而将 该电极与所述电路基板(38)电连接的导电性的导板(30), 所述主体壳体(10)被分割成上壳体(1 和下壳体(14), 所述上壳体(13)及下壳体(14)由绝缘性的构件构成,在所述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的接合面,将所述导板(30)保持为与该接合面交叉 的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10)还具备覆盖由上壳体(1 和下壳体(14)构成的内壳体(1 的外 周的外壳体(11),所述外壳体(11)由金属制的构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50)为规格化的电源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50)为USB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50)在所述露出部的直径方向上开口成长方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50)是从所述露出面0 经由线缆(5 延长的电源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帽部00)的圆筒状侧面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供电端子(50)以通过所述电压变 换电路将圆筒形电池(CB)的电压变换后的电压开始进行电力供给的供电开关(26)。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 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38)上的电压变换电路是将圆筒形电池(CB)的输出电压稳定化 而输出的DC/DC转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 特征在于,具备能够充电的圆筒形电池(CB)。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充分的机械强度且实现小型化的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其具备向一个方向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主体壳体,其外径比圆筒形电池形成得稍大;大致圆筒状的帽部,其具备闭塞面和露出面,该闭塞面将主体壳体的开口部以装卸式闭塞且面向该开口部,该露出面为与闭塞面对置的面且向外部露出;平板状的电路基板,其收纳于帽部,且安装有用于变换收纳在主体壳体中的圆筒形电池的电压的电压变换电路;供电端子,其设置在帽部的露出面,且能够将收纳在主体壳体中的圆筒形电池的电力输出,在帽部的内部,沿着截面圆形的直径方向配置有电路基板,该便携式电源装置还具备设置成相对于电路基板呈大致垂直的姿态的一对肋。
文档编号H02J7/00GK102055220SQ20101053155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1日
发明者森田秀世, 长峰浩志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