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196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技术,尤其涉及混合动力车中回收热能提供电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不到30%,也就是说燃料能量燃烧后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动能的只有不到30%,其它70%为热能,均排放到大气中。如果能将排放的热量全部或部分转换为其它能源,再次转换为动力,则提高了燃油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消耗。现有的混合动力车通常采用双动力系统,也就是在传统的汽油燃料发动机汽车上又装了一套电力系统,即混合动力车。这类车辆能把电能转化为动力。混合动力车在行驶过程中,有一部分能源的能量虽然转换为发动机的动力,但还有一部分能量和传统车辆一样转换为热量散发到空间,导致能源浪费。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在半导体PN结两端有温度差·别的情况下,在实现热量传导的同时,还能将一部分热能转换为电能,目前转换效率在2 17%。随着科技进步,转换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将进一步提高。如果能将其中10%转换为电能,燃料综合利用率从30%提高到35%以上,那么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减排效果将是巨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用以回收利用汽车所产生的废余热向系统补充电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第一水冷装置、风冷装置,以及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循环流动,用以吸收并带走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废余热,以及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经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后再回流到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后再回流到所述风冷装置中;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向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充电;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风冷装置的外侧,用以传导、释放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的热量。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具体为水冷型散热装置;以及,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流入到所述散热装置中的热交换器中进行散热。或者,所述散热装置具体为金属型散热装置;以及,所述金属型散热装置采用钢铝复合翅片管的结构,并与风冷装置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热端,以及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发电片组;其中,冷、热端间隔排列,并在每对相邻排列的冷端与热端之间设置有一组温差发电片。[0014]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比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多I个;或者,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相同;或者,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少I个。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温差发电片组的个数比所述冷、热端总数少I。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经稳压电路、整流电路后向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充电。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为水、油或其它液体。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为水、油或其它液体。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废余热包括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散发的热量,或者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空调系统散发的热量,或者所述混合动力车排放的尾气的热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将混合动力车内散发的废余热量转换为电能后向车内动力电池充电,使得散发的热能被再次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路为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将混合动力车内散发的热量转换为电能后向车内动力电池充电,使得散发的热能被再次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所示的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第一水冷装置104、风冷装置105、散热装置106。其中,第一水冷装置104中循环流动的介质,用以吸收并带着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废余热。例如第一水冷装置104中循环流动的介质用以吸收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并将热量带走;或者吸收混合动力车的空调系统散发的热量,并将热量带着;或者吸收混合动力车排放的尾气的热量,并将热量带着。第一水冷装置104中的介质具体可以为水、油或者其它液体。冷凝器111设置于第一水冷装置104中的介质循环流动通路中。第一水冷装置104还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热端相通,第一水冷装置104中的水泵使得介质流经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103再回流到第一水冷装置104中。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热端吸收介质的热量后,该介质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热端出口流出。通常来说,从第一水冷装置104流入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热端的介质可以高达90°C或以上。风冷装置105中的水泵使得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流经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回流到风冷装置105。具体地,风冷装置105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相通,用以向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提供较低温度的流动介质,如80°C或更低温度水。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具体可以是水、油或者其它液体。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与热端之间夹有多个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之间可以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并联混合方式构成一组温差发电片组。温差发电片组在冷、热端的温差作用下,向负载输出一定的电压、电流,用于输出电压、电流的端口即为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电压输出端。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从电压输出端向混合动力车的电池输出电能,即向车内动力电池充电。进一步,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电压输出端还可经稳压电路、整流电路后向车内动力电池充电。随着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输出电能,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不断向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释放热量。风冷装置105外侧还安装有散热装置106用来传导、释放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的热量。上述的介质具体可以是防冻液。一种具体的散热装置106可以是水冷型的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循环系统、水泵。在水冷型的散热装置中的水泵作用下,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流入到散热装置106的热交换器中进行散热。由于流动的介质,如流动的水,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且水冷散热系统由于热容量较大,因此热波动相对也要小的多;从而可以使得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的冷端保持在一个波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也就使得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103输出的电压波动范围较小。另一种具体的散热装置106可以是金属型散热装置,采用钢铝复合翅片管的结构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散热。金属型散热装置与风冷装置105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金属型散热装置吸收风冷装置105中的介质的热量,并通过金属的散热装置将热量向空气中散发。金属型散热装置的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还可以如图2或者3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热端、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发电片组;其中,冷、热端间隔排列,并在每对相邻排列的冷端与热端之间夹有一组温差发电片。其中,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具体包括冷端数量与热端数量相同;或者,冷端数量比热端数量多I个;或者,冷端数量比热端数量少I个。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发电片组具体为温差发电片组数量比冷、热端总数少I个。例如,图2所示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中有I个热端,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为2个。冷、热端总数为3,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片组为2个。冷、热端为间隔排列的,在每对冷端与热端之间夹有一组温差发电片。再如,图3所示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中有2个热端,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为2个。冷、热端总数为4,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片组为3个。冷、热端为间隔排列的,在每对冷端与热端之间夹有一组温差发电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将混合动力车内散发的废余热量转换为电能后向车内动力电池充电,使得散发的热能被再次利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第一水冷装置、风冷装置,以及散热装置; 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循环流动,用以吸收并带走所述混合动力车发动机的废余热,以及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经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后再回流到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 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后再回流到所述风冷装置中;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向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充电; 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风冷装置的外侧,用以传导、释放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的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具体为水冷型散热装置;以及, 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流入到所述散热装置中的热交换器中进行散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具体为金属型散热装置;以及,所述金属型散热装置采用钢铝复合翅片管的结构,并与风冷装置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热端,以及与热端数量相应的冷端、与冷、热端总数相应的温差发电片组;其中,冷、热端间隔排列,并在每对相邻排列的冷端与热端之间设置有一组温差发电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比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多I个;或者, 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相同;或者, 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个数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个数少I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温差发电片组的个数比所述冷、热端总数少I。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经稳压电路、整流电路后向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充电。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为水、油或其它液体。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中的介质为水、油或其它液体。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废余热包括所述混合动力车的发动机散发的热量,或者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空调系统散发的热量,或者所述混合动力车排放的尾气中回收的热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能源回收提供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第一水冷装置,风冷装置,以及散热装置;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防冻液)循环流动,用以带走所述混合动力车发动机的废余热,以及第一水冷装置中的介质(防冻液)经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端后再回流到所述第一水冷装置中;风冷装置中的介质流经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冷端后再回流到所述风冷装置中;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向所述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充电;散热装置设置于风冷装置的外侧,用以传导、释放风冷装置中的介质的热量。由于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将混合动力车内散发的热量转换为电能,使得直接散发到环境的热能得到部分利用,节约能源。
文档编号H02N11/00GK202889255SQ2012203128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苟仲武 申请人:苟仲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